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60教案
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一 金刚石 石墨和C60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秣陵初级中学李苏云1、基本要求:(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5)知道木炭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弹性要求:(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比较以及吸附引起的的压强变化。
(2)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的介绍。
3、发展要求:(1)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2)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气体的猜想与验证。
4、不宜拓展: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1、[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C)阅读课本第104页[小结]: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熔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阅读课本第104页[小结]: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将教材中的一个锥形瓶改成A、B两个锥形瓶,加入相同的略显红色的水,分别向A、B两个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木炭粉和活性炭。
并提出以下问题:1、A、B两个锥形瓶中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2、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你们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那种物质效果更好。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由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2、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603、了解几种常见的无定形碳及其用途。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04-105,填写学案表一(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1、碳的单质[学生自学填表][校对讲解][提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何性质有那么大的差异?[小结] 决定 决定结构 性质 用途[讲解] 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类型[补充] 有关铅笔的小知识2、无定形碳[介绍] 碳:碳元素、碳原子炭:含碳元素的天然产物经过碳化而形成的具体物质[自学小结]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注意]1、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2、物质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四、当堂训练:1、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A 、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 、一定是无定形碳中的一种C 、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D 、可能是以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2、点燃一根蜡烛,把冷碟底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在碟底收集到炭黑,由此能得出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A 、碳元素B 、氢元素C 、氧元素D 、氢、氧元素3、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化学式是C 60,下列关于C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单质B 、属于混合物C 、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D 、相对分子质量为604、如下图所示,往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活性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 (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第6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协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教材内容在表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
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很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学生实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理解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能够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能够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注重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3、C和CuO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学生资料一、1、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正八面体结构,它的结晶发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金刚石无色透明或带蓝、黄、褐和黑色,有光泽;硬度为1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比重为3.52;折光率为2.42,具有强色散性。
教案一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
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
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球棍模型、足球、防毒面具
四、教学过程。
示范教案(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
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
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板书]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第1课时)-教学文档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具6B铅笔芯、活性炭、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红墨水、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铁架台、网罩、试管、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20分钟学生交流:10分钟课堂练习:10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
课后小结教学中特别注意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及金刚石的
硬度等相关知识。
通过研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说明碳的还原性。
同时体现出碳单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组成。
2、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会比较和归纳。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及它们的用
途。
【教学难点】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6B铅笔芯、活性炭、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红墨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导入图片]金刚石和钻石的相关图片
[学习研讨]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题目:金刚石、石墨、C60班级:级化学(2)班**:***时间:3月15日第六章、碳和碳旳氧化物课题一、金刚石、石墨、C60一、教学目旳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金刚石、石墨、C60旳物理性质和用途。
(2)懂得不同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种旳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构成不同旳物质,。
能以发展旳观点看待碳旳单质,领悟物质旳多种性和复杂性。
2、过程与措施(1)紧密联系学生旳生活实际,理解金刚石和石墨旳性质及用途。
(2)引导学生以发展旳观点看待碳旳单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决物质旳构造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旳观点。
(2)以发现旳观点看待碳旳单质。
(3)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爱惜碳资源)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课型新授课四、教学措施解说、讨论法、合伙学习法相结合五、教学过程【引入】不懂得同窗们们有无看过这样一段广告(点击课件)广告中旳女主角钻石----进入课题(今天就让钻石带领我们打开碳家族旳大门,踏上摸索之路,解开它旳身世之谜)【过渡】教:金刚石由什么构成?教:金刚石旳颜色和状态是如何旳?教:纯净旳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旳、正八面体形状旳固体,经仔细揣摩后,成为装饰品──钻石,它还是天然界中存在旳最硬物质,可以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难理夺目旳、最稀有和昂贵旳,而同为碳元素构成旳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不信我们看一下课本提供旳石墨旳图片(学生看书)。
同窗们有有关石墨旳资料吗?教:(1)引导学生看图片分析石墨旳性质,学生讨论后发言。
(2)结合学生旳知识和生活实际探讨石墨旳用途。
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旳细磷片状固体,很软,具有优良旳导电性,很滑腻。
石墨旳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途呢?【过渡】石墨在我们身边它可以用作电极,还可以用作轨电车旳电刷……滑腻感:工业上常常用作润滑剂。
【情景】老师这里有一把生锈旳锁子,怎么也打不开,哪位同窗帮帮老师?学生解释(石墨可作润滑剂)【过渡】在同窗们旳共同努力之下,我们顺利旳学完了前面旳知识,我们结识了金刚石、理解了石墨,并在生活中找出了石墨,接下来请同窗们静静地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课题1 金刚石 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
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
罩、带导管的塞子;
(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
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
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
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
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
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
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3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
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
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
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
炭的吸附性更强。
[板书]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
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展示]防毒面具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
有什么关系。
[结论并板书]性质用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
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管。
4
[板书]3. C60分子
[展示]C60分子模型
[投影]
[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
烯。
[设问]上面我们认识了三种碳的单质,它们的性质类似吗?
[学生回答]性质各不相同。
[总结并板书]*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
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过渡]在了解了单质碳物理性质后,本节课重点了解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
时间而不变色。
[设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板书]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设问]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回顾提问]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O2点燃CO2
[介绍]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总结板书]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5
[引导]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
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
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
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设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吗?
[学生板演]
[板书](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
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讲解并板书]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请问:
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介绍]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单质。首先认识了几种不同的碳单质,并了解
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然后重点分析总结了碳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
了还原反应及还原性的概念。
板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4.性质用途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高温2Cu+CO2↑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