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38例静脉穿刺局部瘀血原因分析

138例静脉穿刺局部瘀血原因分析静脉穿刺是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基本技能之一,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对疾病的治疗,而静脉穿刺的成功与护士的基本训练密切相关。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护士不能一针见血,或拔针时按压不动,往往引起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引起病人的反感,甚而影响下一次有效治疗,给医患之间留下不愉快。
现将138例静脉穿刺瘀血原因分析如下:1. 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因赶时间,忽略血管的特点,或对浅表静脉血管的解剖位置不熟悉,从而盲目进针,以致穿破血管造成皮下瘀血。
对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病人的血管选择无计划性,无静脉保护知识,只顾自己本班次的治疗,而不考虑下一次治疗,以致增加了血管的穿刺的次数,造成皮下瘀血。
2. 穿刺既能差:基本训练不过硬,突出表现在对轻、准、稳的基本原则缺乏理性认识,对穿刺点的选择无计划性,短期内重复使用同一段血管,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从而造成渗血。
对于一些较细的血管穿刺,因进针手法和角度没有较好的把握,进针到皮下后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而至皮下瘀血。
3. 缺乏对不同疾病血管的了解:如低血压、休克、重度脱水等患者,因微循环障碍、血液浓缩等多方面原因,血流缓慢,血管脆性增加,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欠佳,护理人员穿刺时,要掌握这些病人血管特点,选择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以免引起皮下出血。
对于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水肿的病人,如选择较大斜面的针头,又用力直刺,将会刺穿血管,使血管外渗,造成皮下瘀血。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穿刺时要选择手足小静脉,穿刺时应在静脉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不可斜刺,因这类病人血管硬化主要在大中血管,有回血缓慢,不易固定,凝血较快等特点。
拔针后易形成瘀血,故一般不选择它作穿刺点,否则静脉易随针尖来回滚动不易一针见血。
4. 对个体差异的血管特点没有经验,如消瘦患者及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活动度大,管壁弹性差,不易固定等特点,穿刺时如不掌握固定手法和一步进针法,极易穿透血管,血液外渗造成瘀血,对于肥胖患者,因其皮下脂肪较厚,静脉深而不明显,但固定不滑动等特点,穿刺时如不掌握进针角度和力度,易穿破血管致皮下瘀血。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后皮下淤血的预防护理

总之 , 通过孕期体重管理软 件 的应用 , 能够控制 孕 妇体重增加值在正常范 围, 降低 剖宫产率 , 控制新 生儿
体重在正常范 围, 降低 巨大儿 的发生率 , 因此我们需 要 对孕妇从孕早期 开始 进行 孕期体 重控 制 管理 , 提高母 婴保健水平 。
1 . 1 一般资 料
本 组患 者 6 2例 , 男3 3例 , 女2 9例 。
年龄 3 O一 9 5岁 , 其 中7 0岁以上高龄患者 2 0例 。3 例患 者因有心脏 起搏 器植 入而采 用从 股静 脉穿刺 , 将V P A
港对于老 年人是终 身性 中央 静脉导 管 , 能有效 解 决老 年慢性病患者 的静脉导 管问题 , 为治疗 提供保 障 , 提高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 皮下淤血 ; 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9 6 7 6 . 2 0 1 3 . 1 8 . O O 9
植入式静 脉输 液港 ( v e n o u s p o r t a c c e s s , V P A) 又称 植 入式 中 央静 脉 导 管 系 统 ( c e n t r a l v e n o u s p o t r a c c e s s s y s t e m, C V P A S ) , 是一种植入皮 下可长期 留置在体 内的 静脉输液装置 , 主要 由供穿 刺 的注射 座和静 脉 导管 系 统组成 , 可用 于输 注各种药 物、 补 液、 营养支持治疗 、 输 血、 血样采 集等 。 。输液 港 的安全 性 、 感 染发 生 率及 患者对输液装置 的接受 程度明显优 于 P I C C等方法 。 临床上越来 越被认 可 , 在 儿 童、 肿瘤 患 者 中应 用 较多 。 输液港 的注射座 可供穿刺 2 0 0 0— 3 0 0 0次 , 因此输液
急诊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意义㊂2 结果表1 两组病人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0级Ⅰ级Ⅱ级Ⅲ级观察组1821612010对照组18254102224注:两组比较,P <0.05㊂3 讨论由于P I C C 的穿刺鞘直径大于导管直径0.45m m ~0.60mm ,且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需要扩皮,穿刺点局部及穿刺血管损伤大,置管后穿刺点局部易渗血㊂P I C C 术后局部出血除与穿刺针粗细㊁穿刺手法有关外,还与病人的凝血机制㊁年龄㊁按压时间㊁按压方法㊁按压力度等有关㊂出血常会引起病人的不安和不适,增加感染的几率,也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㊂因此,对穿刺部位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压迫包扎方法是防止和减少局部出血的关键技术[3]㊂明胶海绵因其具有结构上纤维多孔和表面粗糙的特点,敷于出血部位,造成优良的凝血环境㊂其药理作用是对创面渗血有止血作用,可吸收超过其重量许多倍的血液,血液进入孔内后血小板破裂,释放出凝血物质,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凝血,同时明胶海绵有支架作用,使血块固着于出血处不易脱落[4],可缩短穿刺点渗血时间㊂明胶海绵在使用前以无菌剪刀剪成有一边开口的正方形,使用时以开口边向上骑跨夹住P I C C 管,可以完整暴露穿刺点和P I C C 导管,便于观察穿刺点渗血和导管的情况;其骑跨式的使用方法更增加了明胶海绵与P I C C 导管间相互固定的稳定点,亦避免了单纯在穿刺点上覆盖明胶海绵,在使用无张力手法贴敷贴时脱落或者存在粘贴不贴合的情况;因明胶海绵块已覆有部分导管㊂网状弹力绷带外观呈圆形网眼状,其横向及纵向均有很大的弹性和拉伸性,且剪开不松散,通透性好,不会出现皮肤变态反应㊂网状弹力绷带取戴容易,节约了护士既往使用普通绷带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㊂根据手臂情况选择适合的型号,松紧适度,其有加压止血作用,不会出现肢端缺血及肿胀;且对穿刺点及导管外延的可来福或肝素帽接头部分也起到了良好的外固定作用,避免出现因衣物的牵拉无意中将导管拔出,渗血停止后仍可作为保护工具长期佩戴㊂此外由于使用的明胶海绵面积小且弹力绷带为网状结构,更方便护士对P I C C 穿刺点的肉眼观察,并具有提高病人舒适度㊁简便易行的优点,提高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㊂参考文献:[1] 赵洁,张秀华,肖彩霞,等.白血病病人应用改良P I C C 的护理96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1.[2] 顾小妹,姜燕,沈林玲.云南白药在P I C C 局部止血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3):6.[3] 李燕.自制冰指加弹力绷带用于P I C C 术后止血[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A ):77.[4] 胡文铎.国家基本药物及新特药临床指南[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476.(收稿日期:20150115)(本文编辑王钊林)急诊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杨顺玉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㊂[方法]以急诊科100例需要静脉采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血病人的自身因素㊁采血时进针部位和采血后按压时间与采血后病人发生皮下淤血之间的关系㊂[结果]肥胖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70.59%,非肥胖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30.61%,肥胖病人更容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采血部位选择在肘部内外侧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73.07%,采血部位选择在肘部正中部位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27.08%,肘部内外侧作为采血部位更容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按压时间低于5m i n 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67.31%,按压时间至少5m i n 病人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几率为33.33%,按压时间低于5m i n 更容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㊂[结论]肥胖㊁选择肘部内外侧采血和按压时间低于5m i n 病人更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因此应该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皮下淤血的发生㊂关键词:皮下淤血;肥胖;急诊;采血部位;按压时间;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5.16.03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5)16154503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研基金,编号:J 2012285㊂作者简介 杨顺玉,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28459,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㊂㊃5451㊃全科护理2015年6月第13卷第16期(总第361期)作为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一项常规操作,静脉采血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为化验检查的完善做好准备㊂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正确处理而致使采血后淤血发生,则造成病人出血肿胀㊁疼痛等不良情况,严重时使病人的活动也受到限制,从而对病人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㊂因此,预防静脉采血后的皮下淤血对于急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良好的护患关系[2]㊂为了探讨急诊病人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以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12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静脉采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血病人的自身因素㊁采血时进针部位和采血后按压时间与采血后病人发生皮下淤血之间的关系㊂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2月 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静脉采血病人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20岁~61岁(45.4岁ʃ1.5岁)㊂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病人自身存在高溶血状态,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烧伤等;非一次性抽血成功的病人㊂皮下淤血评价标准为[3]:病人在采血后的15m i n至7 d内,对采血人员进行咨询和主诉,其发生淤血的面积至少在1c m2㊂1.2方法1.2.1采血方法使用正常的静脉采血方法进行采血,其具体方法为[4]:首先将需要使用的物品准备好,并根据标本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然后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采血,其选择优先顺序依次为肘部正中的静脉㊁肘部外侧静脉㊁肘部内侧静脉和手背部静脉㊂在穿刺部位的上方6c m位置将止血带扎上,接着对病人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顺延这血管的方向将穿刺针刺入到血管内,看到有回血现象后,将穿刺针的另一端插入到真空内,如果有多个项目,则应该先将穿刺针插入至抗凝管内,然后慢慢摇晃,动作轻盈,以防止血液发生凝固㊂最后将穿刺针插入至干燥管中,在采集到所需要的血量后,将采血针拔出㊂采血完毕后,嘱咐病人使用三指按压或屈肘按压至少5m i n㊂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采血后皮下淤血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在100例静脉采血病人中,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51例,而未发生皮下淤血49例㊂结果显示,皮下淤血病人中肥胖病人36例,而未发生皮下淤血病人中肥胖病人15例㊂肥胖病人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为70.59%,非肥胖病人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为30.61%,肥胖病人更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0.05),其结果详见表1㊂表1采血后皮下淤血与肥胖之间关系例组别未发生皮下淤血发生皮下淤血肥胖病人1536非肥胖病人3415注:P<0.05㊂2.2 采血后皮下淤血与采血部位之间的关系在100例静脉采血病人中,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病人有51例,而未发生皮下淤血的病人有49例㊂结果显示,皮下淤血病人中肘部内外侧采血病人38例,而未发生皮下淤血病人中肘部内外侧采血病人14例㊂肘部内外侧采血病人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为73.07%,肘部正中采血病人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为27.08%,肘部内外侧采血病人更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 0.05)㊂详见表2㊂表2采血后皮下淤血与采血部位关系例组别未发生皮下淤血发生皮下淤血肘部内外侧采血1438肘部正中采血3513注:P<0.05㊂2.3 采血后皮下淤血与按压时间之间的关系在100例静脉采血病人中,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的病人有51例,而未发生皮下淤血的病人有49例㊂结果显示,皮下淤血病人中按压时间低于5m i n病人35例,而未发生皮下淤血病人中,按压时间低于5m i n病人16例㊂按压时间低于5m i n病人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为67.31%,按压时间超过5m i n病人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为33.33%,按压时间低于5m i n病人更易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P<0.05)㊂详见表3㊂表3采血后皮下淤血与按压时间关系例组别未发生皮下淤血发生皮下淤血按压时间低于5m i n1735按压时间超过5m i n3216注:P<0.05㊂3干预措施3.1提高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研究表明,减少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关键在于提高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㊂因此,护理人员在采血前需要对血管进行认真仔细的选择,其标准是血管粗直㊁弹性好且明显暴露,尽可能选择肘部正中的静脉㊂一旦选择好应该马上进行进针,且要做到快㊁准㊁稳,有利于病人产生信任感[5]㊂3.2得当的进针手法和角度在进针时,皮肤与穿刺针应该成30ʎ~45ʎ,且使针头的斜面朝上,然后手腕施力将皮肤刺破㊂在针头在皮下后穿刺针的倾斜角度应该逐渐变小,至针头刺入到血管时其倾斜角度应该保持在10ʎ~15ʎ,在针头进入到血管后应该使针身沿着血管方向与血管平行地向前推进[6]㊂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包含2次入针,其中针头在进入皮肤时,速度要快,㊃6451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2015V o l.13N o.16而在针头进入血管时,速度要相对减慢其要入针要准㊂在整个进针过程,护理人员应该灵活控制穿刺的力度以及进针的角度,以减少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轻病人的疼痛[7]㊂3.3 得当的拔针方法 用一只手取出一个干棉球并放在穿刺针的上方,并以静脉血管的方向将针眼盖住,然后使用另一只手将穿刺针柄拿住,并快速拔出针头,随即用干棉球对针眼进行按压,在这个先拔针然后按压针眼的过程中,动作要迅速且温柔,有利于针头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从血管退出,从而减少甚至去除了穿刺针对血管可能造成的机械性损伤㊂另一方面,沿着血管方向按压,并且同时按压血管壁针眼和皮肤针眼,减少皮下淤血现象的发生[8]㊂3.4 正确的按压时间 在穿刺针拔出后,应该对穿刺部位用棉球进行适当的按压,其按压时间应该在5m i n 作用比较合适,一方面按压时间太长,大多数病人都难以坚持长时间按压,另一方面按压时间太短,则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会明显增加㊂对于患有恶病质或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由于其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同时血液的凝固功能比较差,且病人血管有很大的脆性,因此,在穿刺针拔出后应该嘱咐病人固定按压时间至少5m i n ,且不超过10m i n ,有利于减少皮下淤血现象的发生[9]㊂4 小结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一项常规的操作,静脉采血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使病人心理上留下阴影,而且也会造成医患纠纷,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应该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㊂在采血过程中,如果发现血管被刺破而出现渗血时,应该在拔针后进行加压按压,并适当将按压时间延长,避免渗血范围的扩大;在采血结束后应该正确指导对采血针眼处进行适当的按压,同时对其进行西药的护理干预措施[10]㊂对于发生皮下淤血的病人,可将其肢体适当提高,可使用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或者使用乙醇或33%的硫酸镁进行湿敷,达到止血和消肿的目的,从而减轻病人疼痛,促进皮下局部淤血的快速消散,也有利于下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进行㊂也要告知病人淤血可以自行逐渐被吸收,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也要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减少或消除病人的不满情绪,避免护患矛盾和纠纷的发生[11]㊂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静脉穿刺采血后发生皮下淤血的影响因素多样,不仅包括病人自身以及疾病本身的原因,同时也包含护理人员的操作原因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12]㊂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肥胖㊁选择肘部内外侧采血和按压时间低于5m i n 病人,很有可能会发生采血后皮下淤血,因此应该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皮下淤血的发生㊂参考文献:[1] 陈秀兰,薛维玲.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9(1):6063.[2] S c h w a r z e r B A ,M c w i l l i a m s L ,D e v i n eK ,e t a l .I n c r e a s e d n u m b e r o f h e m o l y s e ds p e c i m e n s f r o mt h ee m e r g e n c y d e pa r t m e n ta n dl ab o r a n dd e l i v e r y w i t hu s eo f Ⅳs a f e t y ca t h e t e r s [J ].T r a n s f u s i o n ,2012,41(3):138139.[3] 田凤兰,兰荣凤.真空采血造成大面积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实用护理杂志,2011,18(11):5860.[4] B u r n sE ,Y o s h i k a w aN.H e m o l y s i s i ns e r u ms a m p l e sd r a w nb y e -m e r g e n c y d e p a r t m e n t p e r s o n n e lv e r s u s l a b o r a t o r yph l e b o t o m i s t s [J ].L a b M e d ,2011,33(2):378380.[5] 邢鑫欣,刘秋云,王艳玲,等.经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面积对止血效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2393.[6] K e n n e d y C ,A n g e r m u l l e r S ,K i n g R ,e t a l .Ac a o m a r i s o no f h e m o l -y s i s r a t e su s i n g i n t r a v e n o u sc a t h e t e r sv e r s u sv e n i pu n c t u r et u b e s f o r o b t a i n i n g b l o o d s a m p l e s [J ].JE m e r g Nu r s ,2010,22(6):566569.[7] 蒋萍娟,张晓君,肖菊芳,等.静脉采血后两种拔针按压方法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3839.[8] T a b a b eP .T h e e f f e c t o f b l o o d d r a w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e q u i pm e n t o n t h eh e m o l y s i so fE Dl a b o r a t o r y b l o o ds a m p l e s [J ].JE m e r g N u r s ,2004,30(2):106108.[9] 张秀珍,张碧霞.静脉穿刺引起局部淤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福建医药杂志,2011,22(1):112113.[10] 张桂兰,张晓凤,胡博.影响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效果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疗养医学,2011,14(5):387388.[11] 罗文容,杨素容,曾雪梅.小儿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和血肿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2(10):171172.[12] 周巧,王旭霞,姚淑芳,等.两种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400例对比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821084.(收稿日期:20150115)(本文编辑王钊林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电子文献著录格式:[标引项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联机网上数据库(D B /O L )[1] P A C S L .P u b l i c a c c e s s c o m p u t e r s y s t e m s f o r u m [D B /O L ].H o u s t o n ,T e x :U n i v e r s i t y ofH o u s t o nL i b r a r i e s ,1989.[19950517].L i s t e s e r v @u h pv m l .u h .e d u .㊃7451㊃全科护理2015年6月第13卷第16期(总第361期)。
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水平,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静脉穿刺;皮下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很多,而皮下淤血的发生主要与静脉穿刺及穿刺后拔针按压的方法有关,为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现将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概述。
1 临床资料我科2008年1月共做静脉穿刺960人次,其中男性患者390人次,女性患者570人次。
发生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72人次,其中男性30人次,女性42人次,发生率为%,淤血形成后经过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后均恢复正常。
对易产生外渗性药物引起的局部肿胀,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也均恢复正常。
2 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穿刺造成皮下淤血(1)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输液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变硬,又因皮肤皱褶多、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容易滚动,穿刺时易破坏出现隆起。
(2)水肿的患者:由于水肿的患者血管受肿胀组织的挤压,且位置较深,很难看到或触摸到,穿刺难度大,易造成穿破血管壁引起淤血。
(3)持续高热脱水的患者:由于高热脱水的患者血管变瘪,直接穿刺也有一定困难,也易造成血管穿破引起的皮下淤血。
(4)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失血性休克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壁脆性弱,易造成血管破裂而引起皮下淤血。
(5)高热谵妄、躁动、抽搐的患者:行静脉穿刺后,由于此类患者不合作,经常活动穿刺部位,针尖易穿破血管造成皮下淤血。
(6)穿刺技术不过关。
“拉锯式”的穿刺静脉,造成静脉局部多个穿刺点,血液从静脉穿刺点漏出,同时也易穿破皮下的毛细血管造成出血。
(7)穿刺针头不锐利。
针头带钩或钝平,穿刺时对静脉壁的损伤较大,致使血管壁不能将针梗紧密包围,血液从针梗与静脉壁之间的缝隙漏出,另外拔针时带钩的针头易划破血管壁及皮下毛细血管,造成出血致皮下淤血。
拔针后处理不当引起的皮下淤血(1)因为皮肤针眼和血管壁之间的距离与进针角度、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在静脉穿刺时,两者往往不在同一点,所以如果拔针时只按压皮肤针眼,血管壁的针眼没有得到按压,就会造成静脉穿刺点出血。
静脉穿刺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脉穿刺 ;此时可用热毛 巾置 于皮下淤血处 热敷 20分钟 ,每天
2 相关护理措施
一 次 ,直到青紫消退 。这 种方法 简单 易行 ,患者 和家属都 容
2.1 注重门诊输液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输 液时应 当适 易掌握 ,而且效果较好。
当运用一些心理护理 ,热情服 务 ,耐心细 致地 向患者解 释疑 3 小 结
参 考 文 献
[1] 徐 斌.护理心理学 [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6:
32 —33.
[2] 邵红娟.麝香壮骨膏预防静脉损伤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 的方法
出血 。护理人员首先要 教会患 者或家 属 同时按 压这 两处针 眼 ,力度要适宜 ,按 压后 不要来 回活动按首先要安慰 患者不要 紧张 ,让患
随着社会进步 ,人们对护理工作 的要求越来越 高。给患
者明 白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 ,不久皮肤就会 变得正常 。患者 者提供更好 的服务 ,加强 与患者 的心理 沟通 ,保持 以人为本
和家属知道引起皮 下淤 血的原 因及护 理措 施 ,并 且和患者不 的服务态度 ,做好 门诊输液 时 的静脉 穿刺 ,将穿刺过 程 中的
门诊护士在为患者执行各项 治疗过程 中,静脉输 液是 最 2.3 使患者或家属掌握 保护血管 的方法 ①一些 老年患者
常用 的给药方式 ,在 给患者输液过程 中由于各种原 因可能会 血管细 、弹性差 ,在输液前 可以让其先充 分活动双手 ,用热毛
引起皮下淤血或青 紫。一般 多发生 于患者 双上肢 手背及 前 巾、热水袋或浸泡在水 温适 宜的热水 中 10分钟 ,使血管充分
如 下 :
其 方法是 ,把外用膏剪成 3cm×5cm大小后 在穿刺血管 的近
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

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
1、生理原因:老年人静脉细小、表浅、弹性差、充盈度欠佳、血管较硬而脆、活动度大、穿刺时易滑动,易穿刺失败,造成皮下淤血。
2、输液肢体上段衣服过紧:压迫血管,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大,血液从针眼处溢出形成下淤血。
3、输液过程中机械牵拉:使针头脱出,血液溢出造成皮下淤血。
4、拔针后肢体用力过猛:使血管内血液压力增大,再次冲开刚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淤血。
5、按压不当(最常见的原因):
①按压时间不足:许多患者按压的时间只有不足3分钟。
正常人出血时间为3分钟,凝血时间为5分钟,所以按压的时间与针眼出血引起皮下淤青有直接的关系。
②按压部位偏差:通常拔针时由护士按压再转交给患者或家属, 交接瞬间易出现按压部位偏差。
老年人视力听力下降, 思维反应慢, 交接时即使减慢速度老人按压也已出现偏差。
③按压面积不够:有些老人会用指尖或手指侧面按压, 按压面积小。
皮肤与血管穿刺针眼, 有一点距离, 但患者看不到血管针眼, 只按压了皮肤针眼, 导致了皮下淤青。
④按压力度不合适:按压过轻起不到对抗出血的作用, 按压太重又会对血管及皮下组织损伤,同样会造成淤青。
⑤按压方法不对:有些患者会误认为按揉血管会促进愈合, 有些患者会按一
会抬起手看一下,没有起到持续按压的作用,都会导致皮下淤青。
6、患者不够重视:没有完全按照护士的叮嘱, 以为按压不出血后就可以了。
7、凝血功能异常:极少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下淤血。
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情况分析表”,对在我院门诊静脉抽血后引起局部皮下淤血的8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 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的过度肥胖、极度消瘦、化疗术后、凝血障碍;与工作人员操作因素有关的止血带使用时间、多管抽血时换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与其他因素有关的按压时间、按压位置、衣袖过紧、提取重物等是发生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的主要因素。
结论: 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与患者自身因素、工作人员操作技术及对患者抽血后相关知识的宣教不够有关。
针对以上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静脉抽血,皮下淤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4月1月至5月份在我院门诊静脉抽血后引起局部皮下淤血的85例患者。
1.2 调查方法成立静脉抽血质控小组,自行设计“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情况分析表”,分析表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过度肥胖、极度消瘦、化疗术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第二部分为工作人员操作因素与皮下淤血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带使用时间、多管抽血时换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头选择是否合适;第三部分为其他因素与皮下淤血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按压时间、按压位置、衣袖过紧、提取重物。
2结果2.1淤血患者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我院门诊静脉抽血后引起局部皮下淤血的患者85例,其中年龄范围13到84岁,其他资料情况详见表1。
2.2工作人员操作因素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因工作人员操作为主要因素致皮下淤血的患者共18例。
本次研究从止血带使用时间>1分钟、抽血管数≥5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等因素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3.1加强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可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从表2结果显示,工作人员操作因素与皮下淤血有直接的关系。
输液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输液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发表时间:2011-05-12T14:15:20.1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杨凤杰[导读] 输液渗漏、拔针后按压不当引起的皮下瘀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合作杨凤杰(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171-02【摘要】目的探讨输液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例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用热敷和硫酸镁湿热敷瘀血部位;结果皮下瘀血的发生与输液时间(天数),操作者的穿刺技术(决定穿刺次数或成功率),拨针后按压时间、方法等有关;瘀血3-7天消失。
结论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是预防或减少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静脉穿刺皮下瘀血原因防治在临床上广泛静脉给药的方法来达到治疗、检查、诊断的目的。
虽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先进、实用的医疗、注射器械用于临床,改进了落后的工作方式、方法、规范了静脉穿刺操作规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但由穿刺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如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形或青紫斑块,便是常见的一种。
本文对2009年1月至12月观察到的19例输液穿刺部位皮下瘀血(以下简称皮下瘀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收治的输液病人随机观察92例,男44例,女48例,年龄2岁-81岁,输液天数分别为3天30例,5天30例,7天及其以上32例。
穿刺一次成功80例,二次成功8例,三次成功4例。
观察到皮下瘀血19例,男8例,女11例其中2岁1例,10-30岁4例,31-50岁5例,50岁以上者9例,占20.65%。
见下表。
表1 形成皮下瘀血例数情况注;输液天数以每例病人连续输液的天数计算。
穿刺成功针数以每例病人在输液天数内穿刺成功的最多针数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1 ・ 2
J u n lo qh rUniest fM e iie 2 2, 1 3, . o r a fQiia v riy o dcn 。 01 Vo.3 No 6
静 脉输 液 致 皮 下 淤 血 的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陈 耀 英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老年 脑血 管病 人 静 脉 输 液 致 皮 下淤 血 的 原 因及 护 理 对 策 。方 法 对 1 0例 老 2
作 者 单 位 : 州 神 经 精 神病 防 治 院神 经 科 福
邮 编 3 0 0 508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2 2 8
12 研 究方法 .
所有静脉穿刺均 由 2 具有 1 名 0年 以 上 工 作
经 验 的责 任 护 士 承 担 。观 察 组 采 用 常 规 静 脉 输 液 护 理 , 本 对
组 患 者 发 生 皮 下 淤 血 的原 因进 行 分 析 。干 预 血 , 痛 感 不 剧 烈 , 儿 可 接 受 。术 5 0 mi, 疼 患
硬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
后 6 进 冷 流 质 , 后 2 3天 可 进 半 流 质 , 后 住 院 4 6 h可 术 ~ 术 ~
2天 遵 医嘱 用 硼 砂 或 康 复 新 液 漱 口 3。术 后 2 ] 4h内伤 口白 色 伪 膜 形 成 , 时 控 制 多 讲 话 , 后 漱 口 , 进 食 , 增 加 抵 抗 此 饭 多 可 力, 防止 疤 痕 挛 缩 。 3 26 合 理 用 药 .. 3 2 7 出院 指 导 . . 遵 医 嘱 应 用 止 血 药 , 般 1 2天 , 用 抗 一 ~ 应 指 导 患 儿 注 意 保 暖 , 防感 冒 , 免 咳 嗽 , 预 避 生 素 , 般 4 6天 。 一 ~
1 对 象 与 方 法
程 度 : 中及 以上 1 高 4例 , 学 2 小 8例 , 盲 1 文 8例 , 3 男 1例 , 女
2 9例 。干 预 组 年 龄 6 ~ 8 O 1岁 , 均 6. 平 8 4岁 。 文 化 程 度 : 高
中及 以 上 1 O例 , 学 3 小 8例 , 盲 1 文 2例 , 3 男 2例 , 2 女 8例 。
年 脑 血 管 病 人 静 脉 输 液 致 皮 下 淤 血 的 原 因进 行 分 析 , 实施 有 效 的 护 理 措 施 。 结 果 实施 有 效 的 护 理 对 策 后 病 人 再 次 发 生 皮 下 淤 血 减 少。 结论
脉输液皮下淤血的发生 。
通 过 针 对性 的 护 理 措 施 , 以预 防 和 减 少老 年 脑 血 管病 人 静 可
连 续 输 液 3天 以 上 , 选 手 背 及 前 臂 静 脉 网输 液 , 均 使用 精 密 输 液 器 , 组 患者 年 龄 、 别 、 化 程 度 等 方 面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两 性 文
学意义 ( P>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5 ,
1 1 对 象 选 取 2 1 . 0 1年 9 1 ~ O月 某 院 老 年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易 消 化 食 物 , 前 1 术 2h禁 食 , 前 6h禁 水 。3 完 善 常 规 检 查 术 ) 及用药 : 善术前 常规检查 , 血 常规 、 常规 、 血 功能 、 完 如 尿 凝 肝
大 声 喊 叫 , 膜 约 在 术 后 1周 脱 落 , 有 白膜 吐 出 为 正 常 现 白 如 象 , 后 两 周 内 , 进 干 硬 , 块 及 酸 辣 刺 激 性 食 物 以 免 擦 伤 术 勿 大
311 心理护理 . . 取 得合作 。
对患儿做好 安抚工作 , 除其恐 惧感 , 消 以 .
3 1 2 术 前 常 规 准 备 1 口腔 准 备 : 防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 ._ ) 预 保
持 口腔 清 洁 , 用 康 复 新 液 漱 口 。2 肠 道 准 备 : 前 晚 正 常 进 可 ) 术
天 , 均 5天 。术 后 病 理 诊 断 与 术 前 诊 断 相 符 。 平
3 护 理 3 1 术 前 护 理 .
32 5 伤 口 护 理 术 前 当 日禁 止 刷 牙 漱 口 , 讲 话 , 防 鼓 . . 少 以 腮 时牵 拉 伤 口引 起 出血 , 后 次 日可 进 行吞 咽 、 舌 的练 习 以 术 伸 免 术后 发 生 粘连 _ 。应 保 持 口腔 清 洁 , 止 口腔 感 染 , 后 第 2 ] 防 术
脉 输 液 导 致 皮 下 渗 血 、 血 , 加 患 者 的 痛 苦 , 加 再 次 静 脉 淤 增 增 穿 刺 的 难 度 , 加 护 士 的工 作 量 。为 减 轻 输 液 患 者 的 皮 下 淤 增
血 2 1 年 9 1 月 我 们 对 老 年 脑 血 管 病 人 静 脉 输 液 致 皮 下 01 ~ 1 淤 血 的原 因进 行 分 析 , 中探 讨 切 实 可行 的 护理 对 策 , 减 少 从 以 静 脉 输 液 所 致 皮 下 淤 血 的发 生 , 介 绍 如 下 。 现
【 键 词 】 老 年 脑 血 管 病 人 静 脉 输 液 皮 下 淤 血 关
静 脉 输 液 是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临床 上 常 用 的 治 疗 手 段 之 一 , 临 床 工 作 中经 常 发 现 有 的 病 人 尤 其 是 长 期 输 液 的病 人 , 静 因
6 O例 为 观察 组 ,0 1 1~ 1 2 1 年 1 2月 某 院 老 年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6 0 例 为干 预组 。入 选 条 件 : 血 性脑 血管 病 患 者 。排 除标 准 ; 缺 凝 血 功 能异 常者 。观 察 组 年 龄 6 ~ 8 O 3岁 , 均 6 . 平 9 3岁 。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