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

新型输液工具与产品的广泛使用 辅助输液器械的研制与应用 静脉穿刺过程的实践与研究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 静脉输液理论与实践的进步
(一)新型输液工具与产品的广泛使用, 促进静脉输液技术与理念的改变
1. 新型输液工具与产品的广泛使用
(1)穿刺工具的改变
输液工具的分类
(2) 输液剂研究进展
晶体
•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 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 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
尘埃微粒
空气中的烟尘、粉尘
药液中带来的微粒
• 胶体微粒——中药制剂中存在
药液中带来的微粒
脂肪栓微粒——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药液中带来的微粒
结晶体微粒——药液本身引起
操作过程产生的微粒
皮系统蓄积
琥珀酰明胶:则以牛胶原经水解和琥珀酰化后配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含钙、钾量低
,本品静滴T1/2为4小时,大部分在24小时内经肾脏排出,大剂量应用不影响 凝血机制和肾功能
氟碳人造血液:具有载氧能力,并已有多例临床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2) 输液剂研究进展
治疗型输液
用于心绞痛等治疗:葛根素葡萄糖输液 抗感染药:阿奇霉素葡萄糖输液 抗肿瘤药:米托蒽醌葡萄糖输液 抗病毒药:更昔洛韦、膦甲酸等 抗凝血及溶栓药:双嘧达莫、奥扎格雷等 镇痛药:奈福泮、曲马多等 止血药: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 脑血管病用药:尼莫地平、长春西汀和烟酸占替诺等
病情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宜慢〈30滴/分
休克、脱水、脑水肿者----快速
药物 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 慢滴
利尿剂、脱水剂---- 快滴
输液时溶液不滴?

静脉输液中的输液技术进展与创新

静脉输液中的输液技术进展与创新

静脉输液中的输液技术进展与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最早的玻璃瓶输液到现在的一次性输液袋,输液技术经历了多次创新与进步。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进展。

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历程静脉输液技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药物还主要通过实验室玻璃瓶输液器进行输液。

然而,使用玻璃瓶输液器存在一些问题,如清洗麻烦、易污染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初,一次性输液袋开始被引入临床应用。

这种新型输液器具有简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逐渐替代了玻璃瓶输液器。

二、静脉输液技术的创新进展近年来,在静脉输液技术上有了一系列的创新与进展。

以下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面:1. 输液泵技术的应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是通过重力作用来进行的,但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地控制流量和输液速度。

而现在,输液泵技术的应用使得输液过程更加精准和安全。

输液泵可以根据医生的设置,控制输液速度和流量,避免了输液过快或过慢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2. 静脉置管技术的改进:在静脉输液中,正确的静脉置管技术对于输液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过去,常见的静脉置管方式是经皮穿刺,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如今,随着导管技术的进步,通过穿刺内行管或经皮内行管置入,减少了患者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3. 药物稀释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溶解与稀释对于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与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过去,药物的溶解和稀释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着误差和不一致性。

现在,自动药物稀释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输液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

4. 输液监测装置的创新:监测输液的流量和压力对于静脉输液的安全与有效非常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输液监测装置不断涌现,能够实时监测输液的流量和压力,并及时报警和调节。

这些创新装置不仅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输液过程的管理。

三、静脉输液技术的前景展望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静脉输液新进展

静脉输液新进展
间 • 病人状况:年龄、免疫、疾病、皮肤、营养。既往静脉穿
刺状况 • 穿刺者的导管置入知识和技巧
静脉解剖(2图)
• 内膜——导致静脉炎的关键部位 • ---最里层 • —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 • —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
许血小板聚集(象雌雄扣) • —内膜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得很脆
性大
外周短导管(留置针)
• 穿刺点:外周静脉 • 类型:安全型留置针、头皮留置针、留置
针 • 优点:病人舒适提高、减少静脉穿刺、导
致破坏 • 缺点:对需要较长期静脉治疗病人不能一
次穿刺完成整个治疗
• 留置针2图
CVC导管(1图)
• 类型:穿刺点 •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 • 导管末端位置在腔静脉 • 优点:输液速度快 保护外周静脉 • 缺点:穿刺风险大(盲穿)
正确应用输液工具
• 正确使用止血带 • 正确的持针方法 • 正确的穿刺角度 • 正确的绷皮方法 • 掌握无菌技术和送管方法
合理选择穿刺工具
• 类型 • 导管型号和材质 • 进行风险管理
静脉通路护理维持与管理
• 检测评估输液通路状况(这是导管安全留 置前提)
• 合理选择敷料 • 正确固定 • 正确冲封管 • 明确通路留置时间 • 记录与收集相关数据 • 控制导管相关感染
隧道式导管1图
• 穿刺点:胸壁皮下行走后转入锁骨下静脉 • 开口于上腔静脉 • 优点: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输液速度
快 • 缺点: 较VCV易发生赌管
输液港
• 5个港体图 • 优点病人生活质量高 • 感染率低 • 留置时间最长 • 缺点 • 操作不容易 • 置管过程损伤大 • 经济昂贵
中等长度导管
• 末端开口腋静脉1图 • 优点 • 操作简便留置期间病人活动方便经济 • 缺点 • 静脉保护功效差 • 留置时间短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标签:静脉输液;护理方法;护理创新进展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轻痛苦,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改良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穿刺法、进针长度、针柄固定法、拔针时机及按压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静脉输液穿刺的工具一般有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等几种。

当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

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把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和穿刺座相连埋置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患者体表可触摸到圆形穿刺座。

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注射座即可。

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穿刺途径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技术高,容易出血,但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感染发生率低,不影响美观;颈内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血流量充足,但影响休息及美观舒适,有时可遗留瘢痕等;股静脉穿刺置管较容易,不易出血,但血流量相对不足,感染率高,影响肢体活动。

樊桂娟[7]对上述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穿刺途径各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

三穿刺方法的改良及其进针长度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①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9]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

静脉输液技术新进展

静脉输液技术新进展

静脉输液技术新进展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病救人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使静脉输液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静脉治疗已经跨上了一个又一个阶梯,现综述如下。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1.1 头皮静脉针1957年我国开始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穿刺部位选择周围皮下浅静脉,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

1.2 静脉留置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

近年来,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需反复穿刺的病人,多采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达5-7d[1],病人输液时活动不受限制,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弥补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足,受到临床护士的普遍欢迎。

使用时严格无菌操作,固定要牢固,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有留置针的肢体在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防止导管堵塞,输液前后都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输液结束时,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或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8h正压封管1次。

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方法操作者消毒双手后, 将透明敷贴周围用75%乙醇棉球消毒, 一手固定留置针, 一手沿静脉留置针后端向前轻轻揭去透明敷贴, 用75%乙醇棉球清洁局部皮肤,待干, 再用0.5%碘伏棉球沿穿刺点向周围环形消毒直径8cm, 待干, 用另一新透明敷贴固定[2]。

1.3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3],主要主要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

适用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倾向的,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需长期输液及儿童患者。

输入血制品、白蛋白、脂肪乳等大分子黏稠性大的药物时,应及时冲管[4] 。

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导管最长可留置1年和并发症少;可由护士在病人床旁插管,无须局麻及缝线固定。

静脉输液新进展护理课件

静脉输液新进展护理课件
目的
纠正体液失衡、补充营养、提供能量、维持酸碱平衡、治疗 疾病等。
静脉输液的种类和用途
种类
电解质溶液、血浆代用品、全血、 抗菌素、抗肿瘤药物等。
用途
治疗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营养补充等。
静脉输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和输 液方式、消毒、穿刺、固定、调节滴 速等。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确保输液过程中的操作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防止感染等风险。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应对与处理
及时发现
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如过敏反应、心肺 功能异常等。
迅速处理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 即停止输液,采取必要的 急救措施,如给氧、抗过 敏等。
记录与报告
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详 细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报 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 析和处理。
注意事 项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和针 头、避免空气栓塞、观察患者反应等。
02
静脉输液新进展
新型输液工具的研发与应用
01
02
03
智能输液泵
智能输液泵能够精确控制 输液速度和流量,实现自 动化的输液管理,提高输 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可穿戴式输液装置
可穿戴式输液装置能够方 便患者自由活动,减轻患 者的不便和痛苦,提高生 活质量。
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新型穿刺针头设计
03
新型穿刺针头设计能够减少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
作效率。
输液护理的新理念与实践
全面评估与个性化护理
患者教育与沟通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管状况和心 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输液护理计划, 提高护理效果。

静脉输液新进展

静脉输液新进展

04
复合材料:结合多种材料的优点,可提高输
液管的综合性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新型输液器材料
01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和抗凝血性能
02
聚乳酸材料:可降解,环保,降低
感染风险
03
纳米材料:提高药物传输效率,降
低副作用
04
智能材料: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输
液速度和剂量,提高输液安全性
新型输液袋材料
输液安全阀:防止 输液管路堵塞或破 裂,确保输液安全
3 静脉输液的新材料
新型输液管材料
01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柔韧
性,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02
硅胶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
可减少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03
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的功能,可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优点:可应用于多种疾病,如脱水、休克、营养不良 等
缺点:长期静脉输液可能导致静脉血管硬化,影响静 脉回流,增加心脏负担
静脉输液的应用领域
急救:在紧 急情况下, 快速补充体
液和药物
手术:在手 术过程中, 维持体液平 衡和药物输

慢性病治疗: 长期输注药 物,如糖尿 病、高血压

营养支持: 为无法进食 的患者提供
自动报警功能, 防止输液过快或
过慢
智能识别输液管 路堵塞、气泡等
问题
提高输液安全性 和准确性,降低医疗Βιβλιοθήκη 故风险输液安全技术01
智能输液泵:自动 调节输液速度,防 止输液过快或过慢
02
输液监测系统:实 时监测输液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
03
输液报警系统:在 输液过程中出现异 常时发出警报,提

静脉输液新进展

静脉输液新进展

B
案例二:静脉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A
案例一:静脉输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输液的未来趋势
个性化输液方案:根据患 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
输液方案
输液效果评估:通过大数 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输液
效果进行评估和预测
01
智能化输液系统:通过物 联网技术实现输液过程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
02
03
输液安全监测:通过传感 器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输
液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04
DESIGN WORKS KEEP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静脉输液新进展
刀客特万
目录
01
02
03
静脉输液技术 发展
新进展与创新
临床应用与案 例
静脉输液技
1
术发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输液原理及设备
01
输液原理:通过静 脉注射将药物或营
养物质输入体内
02
输液设备:输液器、 输液泵、输液管等
输液治疗方案
输液治疗方案的种类:包括静脉 01 输液、动脉输液、皮下输液等
输液治疗方案的适应症:包括脱 02 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输液治疗方案的禁忌症:包括过 03 敏反应、感染、出血等
输液治疗方案的注意事项:包括 04 输液速度、输液量、输液时间等
智能输液系统
输液过程自动化:自动识别患者身份、 药物剂量等信速补充水分和电
01
解质,缓解脱水症状 输液治疗可以快速补充营养物质, 02 促进身体恢复 输液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急性症状, 03 如发热、疼痛等 输液治疗可以快速纠正电解质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一) ? ??? 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一、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发展历史 ??? 1972年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AIVN),1973年更名为全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NITA),1980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 INS的成员构成:注册护士占%,其他专业人员(医师及药剂师)占%。 二、美国输液护士协会出版物 ??? 1. 《静脉输液护理杂志》双月刊,是一本动态回顾性的专业杂志,该杂志集中反映在静脉治疗专业领域中临床、管理、人文学和技术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 2. 《新闻专线》双月刊,全国发行的新闻性刊物,汇集临床、健康保险条例、药理学、教育及有成就者的最新信息。 ?? ?3. 《静脉输液治疗:临床理论与实践》,美国当今标准教材,由广大的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编写,该书被视为静脉输液护士临床操作的标准参考教材。 ?? ?4.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经过6次修订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作用 ??? 明确输液治疗护理的责任范围;为临床老师提供测评内容(对临床护士进行能力评估、提供绩效改进的标准、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适用各种临床环境(如医院、急救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等)、各类患者;指导医疗机构制订和发展与输液护理有关的制度、程序的框架;指导制订专业教育计划(实践标准对静疗护士的能力、教育要求有明确规定)。 四、《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内容 ??? 包括: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两部分内容。 (一)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 1. 输液治疗护理基本的价值体系 ??? 护士应始终如一向每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护理的实践范围开展工作(如INS的标准规定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医疗行为,护士不能操作,否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使患者和医疗机构均受益。 2. 资格认证 ??? 实践许可护士(LPN)和执业许可护士(LVN)是输液护理从业者要求的最低水平,LPN和LVN可协助注册护士完成输液治疗护理。 ??? 独立进行输液治疗护理的层次要求:注册护士(RN)。 ??? 输液护理的专科护士包括取得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CRNI)的注册护士和普通RN。 ???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专家一定是取得CRNI证书的输液专科护士。 3. 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的资格认证 ??? 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机构进行考试并认证,考试及认证的时间费用个人支付。 ??? 输液治疗护理专科资格的资格认证是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过程,不存在强制性要求,没有CRNI资格的RN也 是可以从事输液护理工作的。 ??? 对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及职业承诺的要求远远高于执业注册护士的基本要求。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向专科化发展)。 4. 患者 ??? 年龄:特别强调新生儿及老年病人的特殊性。 ??? 护理的对象:除患者外,还强调与患者家属、其他与患者有重要关系的人员及医疗卫生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 5. 静疗护士的基本要求 ??? 在RN限定的实践范围内开展实践活动; ??? 实践基于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 遵守实践标准; ??? 使用护理程序; ??? 参与专业教育、科研、发展新技术; ??? 参与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 具有责任感、可信赖性、主动性、可靠的判断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 6. 对静疗护士的能力要求 ??? 沟通的能力(与病人、家属、相关的医务人员沟通); ??? 进行宣教的能力; ??? 具备输液治疗护理的技术; ??? 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 ??? 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 ????绩效提高(提高质量和效率); ??? 开展输液护理相关的科研活动; ??? 提供咨询服务; ??? 进行临床管理的能力; ??? 进行预算管理的能力。 7. 静疗护士的教育要求 8. 角色描述 ??? 静疗护士应非常熟悉输液治疗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液体和电解质、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学、输血治疗、抗肿瘤和生物治疗、TPN(全肠外营养)、绩效提高等 ??? 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诊断、预期目标、计划、实施、评价 (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 护理实践、患者护理、文书记录、感染控制和安全操作、输液设备、穿刺部位的选择及血管通路的建立、输液工具、穿刺部位的护理及维护、输液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护理干预、非血管通路的装置、输液治疗。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二)

接: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一) (三)具体标准 1. 实践场所 ??? 包括所有实施输液治疗的场合,如医院、家庭、长期护理及康复机构、医疗诊所、流动和日间输液中心、个体护理点等。

2. 职业道德要求 ??? 保持患者的自信、安全以及尊重、促进和维护患者的自立、尊严、权力和个体差异;仁爱、善行、忠实、公正、诚实。

3. 知情同意 ??? 对病人实施输液治疗护理要取得病人的口头同意或书面同意。 4. 对患者的宣教 5. 实施护理计划:护理程序 6. 文书记录的内容 ??? 包括病历档案;异常事件和警惕事件报告;产品评估(如产品的可靠度、临床应用情况、临床表现、感染控制、安全性、有效性、效率性和成本等)、产品完整性和残品报告;产品的标签;绩效提高的内容(如计划、流程、数据等);护理研究的内容等。

7. 感染控制和安全操作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病人实施护理时按要求戴清洁或无菌手套;进行输液操作时实施必要的无菌屏障;保持手卫生;使用锐器盒;对病人的感染率及死亡率进行回顾、评估并报告;进行感染监控;不允许戴假指甲;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排班与工作量应与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一致。

计算导管感染率的标准公式: 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次数×1000 ???????????????导管留置天数????????=每1000个导管留置日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 8. 输注用无菌药液的配制 ??? 要求在空气控制的环境中完成,配制室要求有层流净化台、生物安全柜等;同时要按国家法规、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ASHP)、美国药典(USP)的标准执行。 9. 一次性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 ??? 锐器放入锐器盒,盛满前更换;锐器不得重新加盖、折断或弯曲;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放于恰当的容器中。

10. 输液设备 ??? 附加装置和安全连接:遵守无菌原则;使用螺旋口式接口;胶布不能作为安全连接的方法;三通加盖。

??? 夹板:固定弯曲部位,不作为肢体约束工具,不影响输液部位的持续监测;进行记录。 ??? 过滤器种类:微米(非脂类液体,截留细菌、微粒、消除气泡); 微米(脂类液体,去除微粒、消除气泡);输血滤器。

??? 加温设备:要使用专门的加温设备,热水冲淋、微波炉等不能用于血液及液体加温。 ??? 使用止血带要特别注意:使用抗凝、类固醇治疗的病人及老年人、新生儿。 11. 穿刺部位的选择 ??? 下肢静脉不作为成人选择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因下肢静脉静脉瓣多,易发生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避开肢体弯曲部位进行穿刺,必要时借助视觉辅助技术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

12. 穿刺导管的选择 ???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小、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导管不透X射线( X射线下能显影);

???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TPN、Ph值<5或Ph值>9的液体或药物、渗透压 >600 mOsm/L的液体不适合选用外周静脉短导管(≤)和中长导管( ~20cm )实施的输液治疗。

13. 导管尖端位置 ??? 中长导管的导管尖端应放置于贵要V、头V或臂丛V的腋窝水平或肩下部。 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尖端应放于上腔V的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经股静脉路径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应放在高于膈肌水平胸部的下腔V之内。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前要采取X光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记录。 14. 敷料 ??? 当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时随时更换(如渗血、渗液、松脱)。 ??? 纱布敷料48小时需更换。 ??? 纱布敷料与半透膜敷料(TSM)一起使用时,当作纱布敷料。 ???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半透膜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并根据具体情况更换。 ??? 通过触诊或直视下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 进行标记与记录。 15. 输液装置(输液管道)的更换 ??? 持续性给药:一般72小时 ??? 间歇性给药:一般24小时 ??? TPN:一般72小时 ??? 含脂肪乳的TPN :一般24小时 ??? 全血或成分血:每单位或每4小时 16. 导管的拔除 ??? 外周静脉短导管:成人一般72H ??? 中长导管:一般1~4W ??? PICC:未定 ??? 如疑有污染、出现未能解决的并发症、结束治疗时应立即拔除 17. 冲管 ??? 按规定定期冲管。 ??? 进行正压冲管。 ??? 冲管液量:2倍于管腔容量。 ??? 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 ??? 不强行冲洗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