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5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5 9
2 解热 作 用 : 蒸 馏 法制 备 的 青蒿 注 射 液 , 百 、 破三 联疫 苗 . 4 用 对 白、 致热 的家 兔有 明显 的解 热作 用 。青 蒿 与 金银 花 组方 , 用蒸馏 法 利 制备 的青 银注 射 液 , 伤 寒 、 伤 寒 甲 、 对 副 乙三联 菌 苗 致 热的 家兔 , 有 比单味 青蒿 注 射液 更 为显 著 的退 热 效果 , 其降 温特 点迅 速而 持 久 , 于 柴胡 和安 痛定 注 射 液 对 照组 。金 银 花与 青蒿 有协 同解 热 优 作用。 25 . 其他 作 用 : 免疫 作 用 ( 小 鼠足 垫试 验 、 巴 细胞 转化 试验 、 用 淋 兔 疫特 异 玫 瑰花 试 验 和溶 血 空 斑 试 验 等 4项 免 疫 指标 观 察青 蒿 素 的免 疫 作 用 , 发现 青 蒿 素 对 体 液 免疫 有 明 显 的抑 制作 用 , 细 胞 对 免疫 有促 进作 用 ,可 能 具 有免 疫 调 节作 ) ;对 心 血管 系统 的作 用 ( 心灌 注 表 明 , 蒿 素 可减 慢 心 率 , 制 心肌 收 缩力 , 兔 青 抑 降低 冠 脉 流量 )青蒿 琥 酯能 显 著缩 短小 鼠戊 巴 比妥 睡 眼时 间 。 蒿索对 实 ; 青 验性 矽肺 有 明显疗 效 。蒿 甲醚对 小 鼠有 辐射 防护 作用 。 3 化 学成 分 据研 究 , 蒿 中含 有 多 种 倍 半萜 内酯 , 青蒿 素 为抗 疟 主 要 青 如 活性 成 分 , 外 , 有青 蒿酸 等 ; 外 还 含 有黄 酮 类 化合 物 , 槲 此 还 另 如 皮 素 、 国蓟 醇 等 ; 中 此外 还 含 有 香 豆 素类 、 挥发 油 类 等成 分 , 蒿 青 中所 含 的活性 成 分是青 蒿 药 理作 用 的基 础 。 综上 所 述 , 只有对 青蒿 做 出精 确 的 真伪 优 劣 鉴 别 , 才可 以根 据其 所含 的化 学成 分 来 发挥 所需 的 临床 活性 。 参考 文献 f 孙艳 艳 主编 . 1 1 中药鉴 定 学『 . M】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0 ,. 2 56 0 『侯 佳 玉 主编 . 2 1 中药 药理 学『 】 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o ,. M. 中 2 55 O 『 杜 方麓 主编 . 3 1 中药化 学【 . M] 中国 中 医药 出版 社, 0 ,. 2 66 0
1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坦、 阿莫西林 、 克拉维 酸 、 替硝 唑 、 头孢拉 定 、 黄芪 注射 液 、 香
3 对策与建议
评价 , 找出重点品种 , 及时发现 , 及时预警 , 防范风险 , 进临 促 床合理用药 , 导药 品 日常监 督抽 样 , 指 保证基 本药 物监测 质
3 1 加强基本药物 监测 不 断提 高基本 药物 监测覆 盖 面 , . 全 面反映基 本药 物 临床应 用 的基本 情况 , 重点 对严 重 A R D 报告 品种 和 A R报告 较多的品种加强监测 。 D 3 2 数量 和质量 并重 制 订我 市评优 标准 和督 导标 准 , . 加 强市 、 县二级审核 , 照评估标 准把好质量关 ; 过考核报 告 按 通
摘要: 目的
对 2 1 第四季度全 院上报 的药物不 良反 应进行分析 , 断可疑 药品与不 良事件 之间的 因果 关 系, 0 0年 判 挖 对 2 1 第四季度 上报 的 19例 A R 0 0年 4 D
掘 药品警戒信号 , 进行 药品全面风 险/ 益分析 , 效 并提 出合理 建议措施 。方法 生的特 点。结果
的用药进行 全过程分析。将其按照年龄 、 别、 药品种、 性 用 药品种类 、 临床表 现、 归情况 等进行统计 分析 , 讨 A R发 转 探 D 从 对上报 19例 A R分析 中, 4 D 年龄、 别、 性 用药品种 、 药品种类等 均都影 响 A R的发 生 , D 而其他 影响 加强对 A R发生 的研 究, D 旨在避 免和减 少严重 A R重复发 生。 D 因素则待 于继续深入研 究。结论
医疗机构 占 9 . 4 8% , 经营单 位 占 2 7 报告单位分布情况 .
月均衡度 , 强 日常监测工作 , 加 防止不重视质量 , 突击上报 。 33 加强宣传培训 . 使监测人 员掌握药 品不 良反应技 术规
头孢曲松导致不良反应148例分析

16 中 蠹 辱晕C I E IIE N H R A Y 一 药 牛 HN M D N DP A M C 6 A C A
2 1年 1 第2 第1 02 月 卷 期
・
工作探讨 ・
NR S的发 生率显 著高 于孕 3 66 , D 4 3 +周 因此 不足 3 4周必 须使 用糖 皮质 激素 以降低 窒息 、 R S的发生 率 …。治疗 期间 密切 ND 观察 , 为终 止妊娠提供准确 的信息 。
2 9 2 0 5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 徐金 萍 , 红 秀 . 曹 早产 的 主要 原 因及 其对 新 生儿 的 影响 [. J 临床 和实 验 医 1
学杂 志 ,09 8( 2 : 2 . 20 , 1 ) 18
式应尽量 选择经 阴道分 娩 [6 51 -。 综 上所 述 , P OM严重 影响 母婴 健康 , 重视 孕前 、 PR 应 孕期
・
工作探讨 ・
21 1第 卷 1 0 f月 2第 期 2
头孢 曲松 导致不 良反应1 8 分析 4例
李正玉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 吉林和龙 13 0 35 0 【 要 】目的 研 究头孢 曲松 引起 的不 良反应 , 临床合 理用药 提供参 考 。 方 法 对 2 0 摘 为 0 6年 2月 ~ 0 0年 2月笔 者所在 21 医院发 生 的头孢 曲松 导致 的 1 8 不 良反应 进行 分析 , 患 者的年 龄特 征 、 良反应 临 床表 现等进 行总 结。 结果 每 4例 对 不
娠 。本研 究 中, A组 与 B组分娩方式 无 明显差 异 , P O P R M组 与 对照 组分娩方 式也无 明显差异 , 在无 明确 剖宫产指征 时分娩 方
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魏建兴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11
【摘要】目的对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与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上报的148例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
结果 73.6%(109/148)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年龄19~39岁;87.2%(129/148)为单一用药;73.0%(108/148)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5 min内;37.2%(55/148)ADR/ADE累及胃肠系统;24.3%(36/148)发生全身性损害。
结论生产企业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临床应减少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通过健康教育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辨识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尽早发现不良征象,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魏建兴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
【相关文献】
1.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的临床不良反应1例报道
2.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3.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患者
初次应用硫酸镁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预测模型研究4.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患者应用硫酸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预测模型5.硫酸镁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案例,来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某市某医院的一位患者因患有高血压而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
然而,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确认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这一事件引起了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展开了调查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是由于医生在开药时未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导致了错误的药品选择。
另外,患者自行购买药品时未向药师咨询,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不信任,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对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来说,这样的事件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降低患者对医疗机构和药品的信任度。
为了预防类似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再次发生,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医院加强了医生的药品知识培训,提高了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其次,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患者病史记录系统,要求医生在开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
同时,医院还加强了对患者的药品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醒患者在用药时要遵医嘱,不要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关系到医院和药品监管部门的声誉和社会信任度。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深入分析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关注,共同努力提升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病历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1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普外科为40例,占27.0%。
结论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过高,必须进一步对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规范,以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
标签: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或直接杀死致病微生物,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感染[1]。
但是目前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越来越多,滥用抗菌药物,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
本研究主要对本院148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148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从合理选药、正确给药、用药疗程3个方面分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所有病历均符合国家临床用药相关法规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考评标准等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抽取本院各临床科室每月实际出院人数10%~20%的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病历,对这些抗菌药物病历进行认真分析并将其作为样本,设计一份抗菌药物不合理调查表,在分析结果时严格依据本院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1.3 调查标准临床上是否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有两个方面:①是否符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②所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和给药途径是否正确。
本研究所参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表现形式和指标具体见表1。
2 结果2.1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情况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的首要表现形式是无指征用药,占总数的26.4%;其次为给药方法不当,然后为剂量应用不当,最少的表现形式为手术期用药不当和换药频繁(表2)。
药品不良反应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一、引言在当今医疗领域,药品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使用药品往往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个实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二、案例描述患者张某,女性,45岁,因宫颈癌在当地医院接受放疗和化疗治疗。
化疗方案为顺铂加长春新碱方案。
在接受第二个疗程化疗后,患者开始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并且出现了全身皮疹、肢体发绀等过敏表现。
患者立即停止化疗,并在医生的建议下转至当地的三甲医院就诊。
三、不良反应分析1.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影响治疗的进展。
这些不良反应往往由于化疗药物对肠胃黏膜的损伤所致,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
2.过敏反应全身皮疹和肢体发绀很可能是患者出现了过敏反应。
顺铂(cisplatin)和长春新碱(vinorelbine)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者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出现过敏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停止药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与观察。
3.药物相互作用顺铂和长春新碱作为多种化疗药物之一,都有一定的肾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可能导致患者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化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谨慎监测。
四、处理及建议1.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理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后,医生在第一时间建议患者停止化疗,并对症处理。
对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以给予抗恶心、止泻等药物治疗;对于过敏症状,可以给予抗过敏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等;对于肾功能和神经功能受损,需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支持治疗。
2.评估治疗方案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重新评估化疗方案的选择。
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或者考虑是否需要改变治疗策略。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148例临床分析

况 下 , 选 择 敏感 性 较 好 的 交 沙 霉 素 作 为 首 选 药 物 , 次 为 强 应 其
力霉素 。
参 考 文 献
E3 陈 德 芳 . 淋 菌 性 尿 道 炎 患 者 衣 原 体 和 支 原 体 的 感 染 状 1 非
( 稿 日期 :0 10 - 5 收 2 1-32 )
儿 童 气 管 支 气 管异 物 1 8例 临床 分 析 4
]
徐 小鸿 , 鄢斌成 , 张 恒 ( 四川 省 自贡 市第一人 民 医院耳鼻 咽喉科 6 3 0 ) 4 0 0
【 要 】 目 的 探 讨 儿 童 支 气 管 异 物 的 临 床 特 点 , 结 硬 性 支 气 管 镜 在 儿 童 支 气 管 异 物 中的 诊 治价 值 及 操 作 摘 总 中应注意的事项 , 以及 预 防 并发 症 发 生 的体 会 。方 法 对 应 用 硬 性 支 气 管 镜 诊 治 的 1 8例 支 气 管 异 物 患 儿 的 临床 4 资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结 果 本 组 1 8例 支 气 管 异 物 全 部 由硬 性 支 气 管镜 成 功 取 出 。结 论 硬 性 支 气 管镜 取 出异 4
检 测 E] 中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 ,0 6 1 ( )2 52 7 J. 20 ,6 2 :3—3 . 杨 观 招 , 卫 华 , 月 静 , . 东 惠 州 地 区 泌 尿 生 殖 道 支 赵 曾 等 广 原 体 检 测及 药 敏 分 析 E] 内 蒙 古 中 医 药 ,0 9 2 ( 5 : J. 2 0 ,8 1 )
现肺不张 、 气 肿征者 5 肺 3例 , 中 肺 部 感 染 7 其 2例 、 下 气 肿 2 皮 例 。患 儿 就 诊 时 肺 部 听 诊 患 侧 呼 吸 音 减 低 、 鸣 音 或 湿 哕 音 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2年148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4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1.08%;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3.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60.14%。
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Analysis of 148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XU Hui-ling1 , GONG Chun-xiao2,ZHANG Li1*(1.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11, China;2.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occurred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2012, to offe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48 effective ADR case report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patients’ age and sex,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category of drug,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ADR. Results Among 148 ADR cases, aged over 60 years accounted for 29.74%, and 81.08% were induced by intravenous dripping injection.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were lesion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in 60.14%, and 63.51% were induced by anti-infective drug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ADR monitoring and ensure safe medication.【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Monitoring; Rational drug use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药不仅要做到治愈疾病,而且还应注意各种可能或潜在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严格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1]。
世界卫生组织曾有报道指出临床用药中,ADR发生率高达5%~20%,世界死亡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死于药源性疾病[2]。
,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 12月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以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更好地为医生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12月按照要求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经过筛选,选出148例填写规范的ADR报告。
1. 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148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引起ADR抗菌药物及其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
采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2](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和无法评价)进行评价。
2 结果2. 1 报告来源情况148例ADR报告中,医师报告19例,药师报告76例,护士报告53例。
报告来源分布见表1。
表 1 ADR报告来源分布分析报告人职业例数(n)构成比(%)医师 19 12.84药师 76 51.35护士 53 35.81合计 148 1002. 2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148例ADR报告中,男性64例(43.24%),女性84例(56.76%)。
其中以0-10岁婴幼儿和7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与文献报道相近[3]。
发生ADR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2。
表2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年龄(岁)男性女性合计构成比(%)0-10 24 23 47 31.76 11-20 3 1 4 2.70 21-30 2 4 6 4.05 31-40 6 7 13 8.78 41-50 3 8 11 7.4351-60 8 15 23 15.54 61-70 6 8 14 9.46〉70 12 18 30 20.28 合计 64 84 148 1002. 3 ADR与给药途径148例ADR报告中,涉及给药途径4种,口服25例(16.89%),静脉滴注120例(81.08%),局部外用1例(0.68%),腔道给药2例(1.35%)。
见表3。
表3 ADR给药途径分布给药途径例数(n)构成比(%)口服给药25 16.89静脉给药 120 81.08 局部外用 1 0.68腔道给药 2 1.35合计 148 1002. 4 ADR涉及药品种类及构成比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3种,抗菌药物引发ADR的例数最多,占63.51%。
具体见表4。
表4 引起ADR药物的种类及其构成比药品种类 ADR例数(n)构成比(%)抗菌药物94 63.51抗肿瘤药物 1 0.68心血管系统药物15 10.14神经系统药物 1 0.68消化系统药物 2 1.35呼吸系统药物 1 0.68免疫调节药物 1 0.68营养药物 1 0.68中成药注射剂13 8.78中成药口服药10 6.76中成药栓 1 0.68中成药外用药 1 0.68造影剂7 4.73合计148 100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中共涉及9大类2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46例,占比例最高(48.94%),其次是青霉素类(19.15%)。
表 5 引起ADR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构成比分类品种例数(n)构成比(%)药物(例数)青霉素类 4 18 19.15 青霉素(1)、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3)头孢菌素类9 46 48.94 头孢呋辛(4)、头孢西丁(11)、头孢唑啉(4)、头孢硫咪(9)、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头孢他啶(1)、头孢地嗪(13)、头孢曲松(2)、头孢唑肟(1)其他β-内酰胺类 2 9 9.57 氨曲南(8)、美罗培南(1)喹诺酮类 2 9 9.57 左氧氟沙星(4)、莫西沙星(5 )大环内酯类 1 6 6.38 阿奇霉素(6)四环素类 1 1 1.06 米诺环素(1)硝基咪唑类 1 3 3.19 奥硝唑(3)硝基呋喃类 1 1 1.06 硝呋太尔(1)其他 1 1 1.06 夫西地酸钠(1)2. 5 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148例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89例(60.14%),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红疹、瘙痒、红色、风块团、灼热感、红肿等。
见表6。
表 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例数(n) 构成比(%)皮肤及附件损坏皮疹、红疹、瘙痒、红色风块团89 60.14灼热感、红肿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胃不适17 11.49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眩晕、乏力、失眠、10 6.76意识丧失、抽搐心血管系统心悸、心慌、面色苍白、心跳加快17 11.49肢体麻木、高血压、低血压呼吸系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气喘、咳嗽 6 4.05全身损害过敏性休克、发热、出汗、水肿 5 3.38其他流泪、眼睑水肿、腰痛 4 2.70合计148 1002.6 新的、严重的ADR临床表现148例ADR报告中,新的5例(3.38%),严重的ADR 2例(1.35%),其中一例是用硫普罗宁注射剂后出现紫绀、意识丧失、小便失禁、血压下降。
另一例是静脉滴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后突发休克、喉头水肿。
停药及采取相应措施后均好转。
见表7、8。
表 7 ADR轻重程度构成比程度例数(n) 构成比(%)新的ADR 5 3.38一般ADR 141 95.27严重ADR 2 1.35合计148 100表8 严重ADR病例分布累计器官及系统临床症状例数怀疑药品全身性损害紫绀,意识丧失,小便失禁 1 硫普罗宁注射剂全身性损害突发休克,喉头水肿 1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3 讨论3. 1 关注重点人群的ADR在148例ADR报告中0-10岁婴幼儿构成比占31.76%,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婴幼儿的生理特征有关,因为儿童因发育尚未完全,肝肾功能及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敏感性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引起药物蓄积中毒,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ADR。
70岁以上老年患者构成比其次,为20.28%,老年患者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管分泌能力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下降[4],ADR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高,应当引起医生重视。
3.2 ADR与给药途径120例ADR是由静脉滴注引起的,占81.O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临床应用静脉给药方式较多,以及静脉给药将药品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影响患者血液PH值、渗透压等,较易引起ADR发生[5]。
输液滴注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药物的配伍,加药顺序,大输液的pH值变化,输液配制环境的因素均与ADR的发生有关[6]。
所以建议医师在用药时,尽可能选择安全度高的口服给药方式,只有当病情紧急或者口服无效的情况下再选择静脉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