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的桥

合集下载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96〕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50处),现予公布。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

保护和利用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望各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本地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使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250处)(一)古遗址(共56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 1 龙骨坡遗址更新世四川省巫山县2 2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3 3 鸡公山遗址旧石器时代湖北省荆州市4 4 大洞遗址旧石器时代贵州省盘县特区5 5 西阴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山西省夏县6 6 兴隆洼遗址新石器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7 7 查海遗址新石器时代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8 8 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杭市、德清县9 9 薛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安徽省潜山县10 10 北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长岛县11 11 丹土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五莲县12 12 西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郑州市13 13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河南省登封市14 14 莠里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河南省汤阴县15 15 石家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天门市16 16 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枣阳市17 17 城头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南省澧县18 18 石佛洞遗址新石器时代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 19 卡若遗址新石器时代西藏自治区昌都县20 20 姜寨遗址新石器时代陕西省临潼县21 21 齐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甘肃省广河县22 22 大甸子遗址青铜时代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23 23 白金宝遗址青铜时代黑龙江省肇源县24 24 旌介遗址商山西省灵石县25 25 吴城遗址商江西省樟树市26 26 曲村-天马遗址周山西省曲沃县、翼城县27 27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西周-宋安徽省南陵县、铜陵市遗址28 28 蔡国故城西周、春秋河南省上蔡县29 29 酒店冶铁遗址战国、汉河南省西平县30 30 戚城遗址春秋河南省濮阳市31 31 郑国渠首遗址战国陕西省泾阳县32 32 魏长城遗址战国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33 33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秦河北省秦皇岛市34 34 固阳秦长城遗址秦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35 35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秦、西汉广东省广州市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36 36 五女山山城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668年)37 37 凤凰山山城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凤城市668年)38 38 城村汉城遗址汉福建省武夷山市39 39 甘泉宫遗址汉陕西省淳化县40 40 骆驼城遗址汉-唐甘肃省高台县41 41 尼雅遗址西汉-西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42 42 洪州窑遗址东晋-唐江西省丰城市43 43 统万城遗址十六国陕西省靖边县44 44 磁州窑遗址北齐、隋、宋、元河北省邯郸市、磁县45 45 苏巴什佛寺遗址南北朝-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46 46 邢窑遗址隋-五代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47 47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陕西省西安市(包括青龙寺遗址)48 48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隋、唐陕西省麟游县49 49 灞桥遗址隋-元陕西省西安市50 50 锁阳城遗址隋、唐甘肃省安西县51 51 渤海中京城遗址渤海(公元698-926 吉林省和龙市年)52 52 扬州城遗址隋-宋江苏省扬州市53 53 华清宫遗址唐陕西省临潼县54 54 缸瓦窑遗址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55 55 钓鱼城遗址宋、元四川省合川市56 56 敖伦苏木城遗址元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二)古墓葬(共22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57 1 大伊山石棺墓新石器时代江苏省灌云县58 2 石棚山石棚青铜时代辽宁省盖州市59 3 虢国墓地周河南省三门峡市60 4 纪山楚墓群东周湖北省荆门市61 5 献县汉墓群汉河北省献县62 6 帽儿山墓地汉吉林省吉林市63 7 汉楚王墓群汉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64 8 汉梁王墓群西汉河南省永城市65 9 合浦汉墓群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66 10 妻江崖墓群汉四川省三台县67 11 曹植墓三国山东省东阿县68 12 武侯墓三国陕西省勉县69 13 泰陵隋陕西省咸阳市70 14 永陵西魏陕西省富平县71 15 热水墓群唐青海省都兰县72 16 下八里墓群辽河北省张家口市73 17 明祖陵明江苏省盱眙县74 18 潞简王墓明河南省新乡市75 19 海瑞墓明海南省海口市76 20 明蜀王陵明四川省成都市77 21 大禹陵清浙江省绍兴市78 22 炎帝陵清湖南省炎陵县(三)古建筑(共110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79 1 龙脑桥明四川省泸县80 2 仙游寺法王塔隋陕西省周至县81 3 治平寺石塔唐河北省赞皇县82 4 开福寺舍利塔北宋河北省景县83 5 兴圣教寺塔北宋上海市松江县84 6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北宋江苏省苏州市址85 7 怀圣寺光塔唐广东省广州市86 8 美榔双塔元海南省澄迈县87 9 妙湛寺金刚塔明云南省昆明市88 10 娲皇宫及石刻北齐、明、清河北省涉县89 11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唐-清河南省登封市90 12 桑耶寺789-799年西藏自治区扎囊县91 13 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河北省正定县92 14 龙门寺五代-清山西省平顺县93 15 府州城五代-清陕西省府谷县94 16 戒台寺辽-清北京市门头沟区95 17 阁院寺辽河北省涞源县96 18 开善寺辽河北省高碑店市97 19 晋城二仙庙宋山西省晋城市98 20 崇庆寺宋山西省长子县99 21 关王庙宋山西省阳泉市100 22 则天庙金山西省文水县101 23 南、北吉祥寺宋-清山西省陵川县102 24 孔氏南宗家庙南宋-清浙江省衢州市103 25 元妙观三清殿宋福建省莆田市104 26 青、白礁慈济宫宋-清福建省厦门市、龙海市105 27 赣州城墙宋、明江西省赣州市106 28 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山东省广饶县107 29 济渎庙宋-清河南省济源市108 30 龙兴寺宋-清湖南省沅陵县109 31 梅庵北宋广东省肇庆市110 32 托林寺宋西藏自治区扎达县111 33 扎塘寺1081-1093年西藏自治区扎囊县112 34 张掖大佛寺西夏、清甘肃省张掖市113 35 北京东岳庙元-清北京市朝阳区114 36 慈云阁元河北省定兴县115 37 姬氏居民元山西省高平市116 38 牛王庙戏台元山西省临汾市117 39 绛州大堂元山西省新绛县118 40 榆次城隍庙元-清山西省榆次市119 41 霍州州署大堂元山西省霍州市120 42 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市普陀区121 43 延福寺元浙江省武义县122 44 南阳武侯祠元-清河南省南阳市123 45 南岩宫元、明湖北省丹江口市124 46 德庆学宫元广东省德庆县125 47 七曲山大庙元-清四川省梓潼县126 48 韩城大禹庙元陕西省韩城市127 49 兴国寺元甘肃省秦安县128 50 大高玄殿明北京市西城区129 51 历代帝王庙明、清北京市西城区130 52 北京鼓楼、钟楼明、清北京市东城区131 53 蔚州玉皇阁明河北省蔚县132 54 万里长城-紫荆关明河北省易县133 55 毗卢寺明河北省石家庄市134 56 千佛庵明山西省隰县135 57 美岱召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136 58 万里长城-九门口明辽宁省绥中县、河北省抚宁县137 59 彩衣堂明江苏省常熟市138 60 诸葛、长乐村民居明、清浙江省兰溪市139 61 蒲壮所城明浙江省苍南县140 62 镇海口海防遗址明-近代浙江省宁波市141 63 棠樾石牌坊群明、清安徽省歙县142 64 老屋阁及绿绕亭明安徽省黄山市143 65 罗东舒祠明安徽省黄山市144 66 东山关帝庙明、清福建省东山县145 67 漳州石牌坊明、清福建省漳州市146 68 归德府城墙明河南省商丘县147 69 太昊陵庙明、清河南省淮阳县148 70 比干庙明、清河南省卫辉市149 71 襄阳“古隆中”明、清湖北省襄樊市150 72 荆州城墙明、清湖北省荆州市151 73 许附马府明广东省潮州市152 74 佛山祖庙明、清广东省佛山市153 75 莫土司衙署明、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154 76 靖江王府及王陵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55 77 丘浚故居及墓明海南省琼山市、海口市156 78 平武报恩寺明四川省平武县157 79 真武山古建筑群明、清四川省宜宾市158 80 张桓侯祠明、清四川省阆中市159 81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60 82 白居寺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161 83 西安钟楼、鼓楼明陕西省西安市162 84 水陆庵明陕西省蓝田县163 85 武威文庙明甘肃省武威市164 86 鲁土司衙门旧址明、清甘肃省永登县165 87 南堂清北京市西城区166 88 觉生寺清北京市海淀区167 89 万荣后土庙清山西省万荣县168 90 袄神楼清山西省介休市169 91 五当召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170 92 盂城驿清江苏省高邮市171 93 玉海楼清浙江省瑞安市172 94 二宜楼清福建省华安县173 95 魏氏庄园清山东省惠民县174 96 丁氏故宅清山东省龙口市175 97 开封城墙清河南省开封市176 98 周口关帝庙清河南省周口市177 99 内乡县衙清河南省内乡县178 100 马田鼓楼清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179 101 宁远文庙清湖南省宁远县180 102 满堂围清广东省始兴县181 103 雷祖祠明、清广东省雷州市182 104 东坡书院明、清海南省儋州市183 105 德格印经院清四川省德格县184 106 夕佳山民居明、清四川省江安县185 107 杨升庵祠及桂湖清四川省新都县186 108 中心镇公堂清云南省中甸县187 109 隆务寺明、清青海省同仁县188 110 伊犁将军府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四)石窟寺及石刻(共10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89 1 森木塞姆千佛洞晋-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190 2 马蹄寺石窟群十六国-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1 3 灵泉寺石窟东魏-宋河南省安阳县192 4 龙山石窟元山西省太原市193 5 贺兰山岩画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194 6 龙兴观道德经幢唐河北省易县195 7 天护陀罗尼经幢唐河北省石家庄市196 8 瑞岩弥勒造像元福建省福清市197 9 千唐志斋石刻西晋-民国河南省新安县198 10 草庵石刻元福建省晋江市(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50处)编号分类号外称时代地址199 1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清-民国天津市和平区200 2 南开学校旧址清-民国天津市南开区201 3 大连俄国建筑清辽宁省大连市202 4 瞿秋白故居清江苏省常州市203 5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清福建省福州市墓及昭忠祠204 6 胡里山炮台清福建省厦门市205 7 烟台福建会馆清山东省烟台市206 8 青岛德国建筑清山东省青岛市207 9 谭嗣同故居清湖南省浏阳市208 10 魏源故居清湖南省隆回县209 11 广州沙面建筑群清广东省广州市210 12 康有为故居清广东省南海市211 13 梁启超故居清广东省新会市212 14 大邑刘氏庄园清、民国四川省大邑县213 15 纳楼长官司署清云南省建水县214 16 南甸宣抚司署清、民国云南省梁河县215 17 广州圣心大教堂1888年广东省广州市216 18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1889-1890年江苏省镇江市217 19 向警予故居1895年湖南省溆浦县218 20 硇州灯塔1899年广东省湛江市219 21 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1902-1937年江西省九江市别墅建筑群220 22 上海外滩建筑群1906-1937年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221 23 张学良旧居1914年辽宁省沈阳市222 24 蒋氏故居民国浙江省奉化市223 25 李宗仁故居(包括李1921、194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宗仁官邸)县、桂林市224 26 李济深故居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225 27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19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式建筑226 28 上海邮政总局1924年上海市虹口区227 29 圣索菲亚教堂1923-193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8 30 哈尔滨文庙1926-192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9 31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926-1927年湖北省武汉市230 32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1928年湖南省宜章县旧址231 33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192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址县232 34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民国广东省广州市233 35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址234 36 湘赣省委机关旧址1931-1934年江西省永新县235 37 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1932-1934年江西省横峰县236 38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1934年河南省罗山县地237 39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1936年甘肃省会宁县238 40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1938-1948年河北省阜平县区司令部旧址239 41 南岳忠烈祠1938-1942年湖南省衡阳市240 42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193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址市241 43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1939年山西省兴县司令部旧址242 44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1940年河北省涉县部旧址243 45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1941-1943年山西省左权县244 46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1941-1945年山东省莒南县部旧址245 47 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1942-1945年湖北省大悟县址246 48 国殇墓园1945年云南省腾冲县247 49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1946-1947年江苏省南京市事处旧址(梅园新村)248 50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1949年安徽省肥东县(六)其他(共2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249 1 沪州大曲老窖池明四川省泸州市250 2 延一井旧址清陕西省延长县以下12处归入到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1、镇朔楼明河北省张家口市归入清远楼2、沉香阁清上海市南市区归入豫园3、梁南康简王肖绩墓石刻南朝江苏省句容市归入丹阳南朝陵墓石刻4、戚继光牌坊明山东省蓬莱市归入蓬莱水城及蓬莱阁5、辟雍碑西晋河南省偃师市归入汉魏洛阳故城6、繁塔宋河南省开封市归入宋东京城遗址7、延庆观元河南省开封市归入宋东京城遗址8、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宋四川省大足县归入北山摩崖造像及多宝塔9、石门山摩崖造像宋四川省大足县归入宝顶山摩崖造像10、岭山寺塔宋陕西省延安市归入延安革命遗址11、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1938年陕西省延安市归入延安革命遗址12、东千佛洞石窟北魏-西夏甘肃省安西县归入榆林窟。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一、引言湖州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其中,菱湖镇是湖州市下辖的一个镇级行政单位,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

在菱湖镇境内,共有72座古桥分布于各个村落和河流之间,这些古桥见证了湖州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

二、背景菱湖镇地处太湖之滨,四周环山,水网纵横。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性,菱湖镇成为了众多商旅云集之地。

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的运输,当地人民修建了大量的桥梁。

这些桥梁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成为了菱湖镇得以保存至今最具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三、72座古桥简介1.桥名:菱湖桥–位置:菱湖东岸–特点:该桥建于明代,是菱湖镇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由六个拱洞组成。

桥面宽敞平坦,两侧有石栏杆,整座桥梁气势恢宏,富有古朴韵味。

2.桥名:钓鱼桥–位置:西溪河畔–特点:钓鱼桥是一座木结构拱桥,修建于清代。

该桥长约30米,宽约6米。

四周环境优美,是游客休闲钓鱼的好去处。

3.桥名:白鹤亭大桥–位置:白鹤亭附近–特点:白鹤亭大桥是一座石拱桥,修建于明代。

该桥跨越西溪河,全长约40米。

两侧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神话故事图案。

…72.桥名:桃源小径大桥–位置:桃源小径入口处–特点:桃源小径大桥是一座木拱桥,修建于清代。

该桥长约20米,宽约5米。

周围绿树环绕,景色宜人,是游客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四、古桥的保护和利用为了保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菱湖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古桥的保护和利用。

1.加强维修:对已经损坏或老化的古桥进行维修和加固工作,确保其结构稳固。

2.开展文化活动:在古桥周边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3.设置导览牌:在每座古桥旁设置导览牌,介绍该桥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故事,增加游客对古桥的认知度。

4.合理规划:根据每座古桥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制定合理规划并进行改造,在其周边建设公园、休闲区等设施。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

湖州菱湖镇72座古桥介绍湖州菱湖镇位于我国浙江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菱湖镇,有72座古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这座古镇的独特风景线。

这些古桥分布在全镇各个角落,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建筑特点和背景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72座古桥的概述。

这些古桥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宋代到民国时期,都有相应的古桥建筑。

它们分布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连接着居民的生活,也承载着古镇的交通往来。

古桥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石桥、木桥、砖桥等,其中以石桥为主。

这些石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彰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这72座古桥。

每一座古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以下列举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古桥:1.普宁桥:建于宋代,是菱湖镇最古老的石桥之一。

普宁桥原名“普贤桥”,后因桥畔建有普宁寺而得名。

普宁桥为三孔石桥,拱券采用纵联砌置法,造型优美。

2.长春桥: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桥,拱券采用横联砌置法。

长春桥原名“长春渡”,是古代湖州至菱湖的交通要道。

3.关帝桥:建于清代,为双孔石桥,桥畔有关帝庙而得名。

关帝桥造型古朴,雕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介绍完这些古桥之后,我们来谈谈古桥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古桥的保护工作,对部分古桥进行了修缮和保护。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古桥文化传承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古桥文化。

总之,湖州菱湖镇的72座古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菱湖人民的记忆。

我们有责任加强古桥的保护和发展,让这些历史遗迹焕发新的生机。

清明上河园桥

清明上河园桥

清明上河园桥
《清明上河园桥: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
清明上河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封府清明上河园。

其中的一座桥梁叫做清明上河园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清明上河园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复式桥梁,长38.3米,宽7米,高9.6米,由
60多个桩柱支撑,结构稳固,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古代桥
梁建筑的典范之一。

在古代,清明上河园桥是连接开封城和清明上河园的重要通道,也是贯穿市井繁华和山川胜景的咽喉之地。

桥上设有长廊和阁楼,供人们休憩观景,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近处是清澈如镜的河水,让人感受到了古代都市中的繁华与宁静。

桥的两侧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其中有动物、花草、风景等多种题材,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充满了浓厚的古代文化氛围。

如今,清明上河园桥已成为开封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它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辉煌,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和独特风貌。

它的存在,让人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淮安文化

淮安文化

淮安名胜众多。有周恩来故居、 童年读书处、纪念馆、遗物陈列 馆,有老子山,在盱眙境内有朱 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陵墓-明祖陵,等。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古城淮安楚州区的 桃花垠,于1992年元月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 整个馆区由纪念岛、水面和环湖四周的緑地 所组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是水 面。在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瞻 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 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 米。设计者独具匠心,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 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揉合到一起, 用无声的建筑语言描述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人 格风范。
炖家野
野鸡,又名山鸡,古称雉。野鸡之名始于汉, 《本草纲目》称:“雉飞若矢,一往而坠, 故字从雉,汉?吕大后名雉,高祖改雉为野 鸡。”据《楚辞》记载:“彭铿斟雉帝何飨” 传说中的彭祖,善为野鸡之羹,以事帝尧, 说明野鸡入馔,最为原始。 大诗人苏东坡云,“百钱得一啜(chuò 绰),新味时所嘉,烹煎杂鸡骛,爪距漫搓 牙”.淮阴名菜“炖家野”就是一品“鸡骛 相杂,新味所嘉”的佳肴。淮阴位于苏北, 湖叉相接,沃野连陌,多产雉兔等野味。据 载,〔明〕永乐皇帝巡游清江浦,曾大捕鸟 兽,“所至捕得兔鸟,悉心赐左右”。以淮 阴的肥美山鸡与当年母鸡相炖,野鸡香酥, 家鸡肥嫩,家野同制,风味相济。
镇淮楼
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 酒楼。因为淮安“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 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 南北交通的命脉。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 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 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置总管府,用 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 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明代楼上置 “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 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 楼”。 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 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

中国历代皇帝陵墓位置

中国历代皇帝陵墓位置

中国历代皇帝陵墓位置中国历代皇帝陵墓位置00燧皇陵,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郊女娲陵,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太昊陵,即伏羲陵,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县城关镇北郊○黄帝陵,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镇北郊○炎帝陵,湖南省炎陵县塘田乡炎陵村,另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峪家村○少昊陵,山东省曲阜市东郊旧县村二帝陵,颛顼和帝喾二帝的陵墓,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三杨庄村○帝尧陵,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太阳镇○帝舜陵,湖南省宁远县舜陵镇○大禹陵,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南郊汤王陵,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纣王陵,河南省淇县西岗乡河囗村淇河大堤内○周陵,西周文.武.戌.康陵寝(门票15),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秦东陵,陕西省西安市斜口镇韩峪乡○秦始皇陵,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郊骊山北麓○秦二世胡亥墓,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南岸西汉○汉武帝茂陵,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5公里的咸阳原西端。

○汉昭帝平陵,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大王村附近○汉成帝延陵,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严家窑。

○汉平帝康陵,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大寨之西。

○汉元帝渭陵,陕西省咸阳市北,周陵乡新庄东南○汉宣帝杜陵,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镇南,灞、浐两河之间的鸿固原上○汉文帝灞陵,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隅,即灞桥区毛西乡杨家屹塔村○汉哀帝义陵,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南贺村东南。

○汉惠帝安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约17.5公里的韩家湾乡白庙村南○汉高祖刘邦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之北的咸阳原上○汉景帝阳陵,陕西省咸阳市肖家村乡东张家湾北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原陵,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汉孝明帝刘庄节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章帝刘炟敬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和帝刘肇慎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殇帝刘隆康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德帝刘庆汉孝安帝刘祜恭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顺帝刘保宪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冲帝刘炳怀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质帝刘缵静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穆帝刘开汉孝崇帝刘翼汉孝桓帝刘志宣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元帝刘淑汉孝仁帝刘苌汉孝灵帝刘宏文陵,河南省洛阳市汉孝献帝刘协禅陵,河南省修武县蜀先主刘备惠陵,四川省成都市南郊孙权陵,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前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山西省大同市北郊南朝齐梁两代11陵,(宋武帝永安陵,景安陵,齐景帝俢安陵,泰安陵,兴安陵,建陵,修陵,庄陵),江苏省丹阳市隋文帝泰陵,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郊隋炀帝陵,江苏省扬州市槐泗镇雷塘村○唐永康陵--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

大运河的精神品格和时代价值

大运河的精神品格和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大运河是世界最长人工河道,代表传统农业文明最高科学技术水平,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遗产。

大运河的水工科技、航运技术让人惊叹古人的科技智慧,“活”的航道迄今仍然发挥着航运、供水、灌溉、调水、生态、旅游等综合作用,实用功能无疑超过长城。

近代以来,长城的精神价值得到充分阐发,不断升华,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金名片。

反观大运河,在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始终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远远不及长城。

要将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亟待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加强研究,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炼出大运河精神。

只有将大运河真正“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才能不愧对这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以下从五个方面对大运河精神品格和时代价值略加阐述,以期裨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慈母养育恩泽沿岸长城与大运河以“人”之形状展现在神州大地,如果长城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筋骨,大运河就象征血脉和经络。

如果说长城担负着守卫家园、保全性命的大任,那么大运河就承担着养育子女、协调内部、耕织持家、保障供给的责任。

中国的运河,多不是平地开河,而是利用自然河道,或人工开凿一段,将自然河流、湖泊沟通,成为运河。

如沟通江淮的邗沟,沟通商鲁的菏水,沟通黄淮的鸿沟等,体现了中国运河的特点。

这些河流湖泊沿线,很早就有人生活,运河的开凿使这些地方成了水陆干道、交通枢纽,带来了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有人说过,对于沿线城市而言,大运河即便不是生母,也是乳娘。

江苏最早的城市,多诞生在运河沿线,如苏州、常州、扬州、淮安等。

很多市镇更是运河直接孕育的结果。

江苏城市“沿运、沿江、沿海”先后出现的“三沿”地理分布格局十分鲜明。

过去,大运河是哺育扬州、苏州、淮安、无锡、常州等城市的母亲河,也是杭州、济宁、聊城和临清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母亲河。

未来,大运河文明需要代代守护,反哺大运河、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将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

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

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

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

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

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

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

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

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

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

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

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

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祖陵的桥
撰稿:李尚兵
明朝是个显赫的文明。

辽阔的疆土,无数的辉煌。

而我赞美的灵感则来自于桥,明祖陵的桥!祖陵是明朝的一部分,桥是祖陵的一部分。

一座桥,一轮落日。

一座桥,半弦明月。

龙飞桥,虎啸龙吟,似跨下白驹载放牛的孩子气腾四海龙飞冲天;基运桥,气贯长虹,似长戟神兵助要饭的和尚力撼五岳九洲平定;玉带桥,清秀婉约,似锦绸玉镯伴姓马的皇后母仪天下孝慈仁厚;金水桥,高贵庄严,似象牙神笏渡孝贤的君臣俯首拜谒胸怀社稷。

桥是石做的云彩,桥是水吟的神话,桥是梦织的遗址,桥是心刻的图腾。

承载是桥的魅力,连接是桥的生命,跨越是桥的灵魂!
信步神道,我牵起神兽骑上天马,用时空做弦拿石柱当箭,猎下了那只600岁的雄鹰,神弓劲满,箭羽破风。

然而我天生神力竟拾不起浮于桥面一粒血红的朱砂。

弃箭下马,我驻足石桥最繁华的那个指尖,眺望。

原来,文臣的衣袖旁,能听见鼓乐宫廷布衣市井,武将的瞳孔里,可看到金戈铁马山水江河。

行船金水河,云烟袅袅之处,我闯进桥千年的梦里。

洁白的身影似静卧湖面的睡莲,清澈透明,暗香袭人。

一只朱雀掠过水面,桥便醒了过来。

伴着忽起的林风她变成了凌波起舞的仙子,金柳成袖,夕阳化裙,绢纱绕指,俏影着水而立。

那不正是我诗里的情人么?我持橹轻拨船弦,琴声四起,眼见一曲天上人间将成,却忽闻桥那头一个清衣的沙弥从身后的明朝踏歌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