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第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含解析
浙江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PDF)(含解析)

专题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溶解是熵减的过程B.可以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C.放热且熵减小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D.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应综合考虑该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和H2,发生反应:2.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g)+H2(g)HCOOH(g),测得平衡体系中CO2的百分含CO量(CO2%)与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物理量中,a点大于b点的是()①正反应速率②逆反应速率③HCOOH(g)的浓度④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和H2发生可逆反应N2(g)+(g)2NH3(g)ΔH=-92.2 kJ·mol-1,测得0~10 s内,c(H2)减小了0.753H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15 s内c(NH3)增加量等于0.25 mol·L-1B.10 s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s-1C.达平衡后,分离出少量NH3,v(正)增大D.该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不小于92.2 kJ·mol-14.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B.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C.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D.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5.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测得其浓度为2 mol/L和1 mol/L;且发生如下反应:3A(g)+2B(g)4C(?)+2D(?),已知“?”代表C、D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1.6 mol C,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4(C)·c2(D)c3(A)·c2(B)②此时B的转化率为35%③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④增加C的量,A、B转化率不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7.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附解析)考纲指导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3.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Ⅰ.客观题(1)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3)以图像表格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Ⅱ.主观题常常与基本理论,工业生产相联系,通过图像或表格提供信息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以及平衡转化率、起始或平衡浓度的计算等。
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对于反应m A(g)+n B(g)===c C(g)+d D(g)(1)计算公式:v (B)=Δc (B)Δt =Δn (B)V Δt 。
(2)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存在如下关系:v (A)∶v (B)∶v (C)∶v (D)=m ∶n ∶c ∶d 。
(3)注意事项①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引起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引起体积增大――→引起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引起反应速率减小。
二、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浙江省20届选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5页)

[考试要求] 1.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简单计算(b);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b);③化学反应的限度(b);④化学平衡的概念(b);⑤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b)。
2.化学反应速率:①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的概念(a);②碰撞理论(b);③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c)。
3.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①自发反应的概念(a);②熵变的概念(a);③用熵变、焓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c);④化学平衡常数(b);⑤反应物的转化率(b);⑥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转化率的关系(c)。
4.化学平衡的移动:①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a);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b); ③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生产条件(c)。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深度剖析速率的计算方法 1.公式法:v (B)=Δc (B )Δt =Δn (B )V Δt用上式进行某物质反应速率计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
(2)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
(3)对于可逆反应,通常计算的是正、逆反应抵消后的总反应速率,当达到平衡时,总反应速率为零。
(注:总反应速率也可理解为净速率)2.比值法: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来说,则有v (A )m =v (B )n =v (C )p =v (D )q 。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活化能活化能是指为了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的最小能量,即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相同条件下,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同,主要是内因——活化能大小不同所致,活化能小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活化能大的化学反应速率慢。
2020届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导学案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导学案[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2.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4.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常数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根据图表中数据和定义计算:v(X)=X的浓度变化量mol·L-1时间的变化量s或min或h ,即v(X)=|Δc|Δt=|Δn|V·Δt,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容器或溶液的体积,不能忽视容器或溶液的体积V,盲目地把Δn当作Δc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及规范书写,还要根据要求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对于反应“m A+n B===p C+q D”,有v(A)∶v(B)∶v(C)∶v(D)=m∶n∶p∶q。
2.速率常数(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 A(g)+b B(g)===c C(g)+d D(g),其速率可表示为v=kc a(A)c b(B),式中的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对于基元反应a A(g)+b B(g)c C(g)+d D(g),v正=k 正·c a(A)·c b(B),v逆=k逆·c c(C)·c d(D),平衡常数K=c c C·cd D c a A·c b B =k正·v逆k逆·v正,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故K=k正k逆。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1、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2、下列有关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粉可与氧化镁粉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B.铝粉与稀硝酸能反应产生氢气C.实验室中通常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铝溶液制取氢氧化铝D.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入氨水过程中会先生成白色沉淀3、下列物质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A.制钛:用金属钠置换出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B.炼铁:炼铁高炉中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C.制钠:用海水作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D.炼硅:用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二氧化碳4、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箱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箱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SO2B. 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作镁着火时的灭火剂C. 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D. 硅酸钠易溶于水,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 O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的产物是22B.铝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故铝不需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通,是因为铝非常不活泼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7、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 为铁单质时,C 的溶液与K S C N 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B.当B 为2CO 时,A 只能为2Ca(OH)C.当A 为3Cl 时,反应①可能产生白烟D.当A 为3AlCl ,反应②得到无色溶液8、已知HCl 、NaOH 、3Al(OH)、3AlCl 和2NaAlO 溶液之间可以发生一 系列反应: ①()223O NaAlO + HCl+H ==NaCl+Al OH ②332Al H +3HCl=(O =AlCl + 3H )O ③33AlCl +3NaOH==3(NaCl+Al O )H ↓ ④()223Al OH +NaOH==NaAlO +2H O ⑤2323O 3NaAlO +AlCl +6H 3NaCl+4A =l(OH =)↓下列示意图(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物的质量/g ,横坐标为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m L )中,能够 正确表达“往3AlCl 溶液屮逐滴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的实验中,产牛沉淀物的质量与滴加的NaOH 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A. B.C. D.9、下列对于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点燃Mg、Al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0、A、B、C是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2020年高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解析)

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 N 2+3H 22NH 3 已达平衡的是( )(A ) 在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 -H 键断裂 (B ) 在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2 个 N -H 键断裂 (C ) 在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6 个N -H 键断裂 (D ) 在 3 个 H -H 生成的同时,有 6 个N -H 键生成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 2(g)+O 2(g)2SO 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 分别是 0.2mol/L 、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 为 0.4mol/L ,O 2 为 0.2mol/L (B )SO 2 为 0.25mol/L(C )SO 2、SO 3(g)均为 0.15mol/L (D )SO 3(g)为 0.4mol/L3. 在一定温度下,把 2mol SO 2 和 1mol O 2 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催化剂 反应:2SO 2+O 2 2SO 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 SO 2、O 2、SO 3 的物质的量。
如 a 、b 、c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需满足一定的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若a =0,b =0,则c = (2) 若 a =0.5,则 b =,c = (3)a 、b 、c 必需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 c ,另一个只含b 和c ):、。
4. 在一密封烧瓶中注入 NO 2,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 2N 2O 4;△H<0,把烧瓶置于 100℃沸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A)③⑤ (B)②④ (C)①③ (D)③④⑤5.一定温度下对于一可逆反应,当确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物转化率将提高生成物的浓度将增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A )④ (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 2 3 46.反应 NH4Cl(s) NH3(g)+HCl(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H3(B)移走一部分 NH4Cl(S)(C)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2(D)充入H2,保持压强不变7.可逆反应aA(g )+bB(g )pC(g );△H=Q反应时间 t 与C 的体积分数C%函数关系如图A,B.则下列大小关系为:P1P2,T1_T2,QO,(a+b)p. C% C%8.某温度下,将 1mol SO3(g)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 SO3为0.6mol,若起始时充入 1mol SO2、1mol O2,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A)40% (B)大于 60% (C)60% (D)40%~60%9.对于平衡体系 2NH3N2+3H2,若起始时 NH3、N2、H2三者浓度均为1mol∙L-1,达平衡时,NH3、N2、H2的浓度(mol∙L-1)分别可能为()(A)0.8、1.1、1.3 (B) 0.4、1.2、1.2 (C)1.2、0.8、0.8 (D)0.6、1.2、1.610.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N2+3H22NH3,在反应起始时,N2和H2分别为 10mol 和 30mol,当达到平衡时,N2转化率为 30%.若以 NH3为起始反应物,反应条件与上述反应相同时,欲使其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 NH3的起始物质的量和它的转化率,正确的是()(A)20mol, 70% (B)20mol, 30% (C) 40mol, 35% (D)10mol, 50%1.右图表示反应 N2+3H22NH3从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如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浓度,横坐标表示时间,绘制上述反应的变化图象,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2.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 2molA 和 1molB 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 充入容器。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资料显示“2O 的氧化性随溶液pH 的增大逐渐减弱”。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2O 与KI 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240.1mol /L H SO 溶液、2MnO 固体、4KMnO 固体。
该小组同学设计①、②两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向Ⅰ试管中加入 4KMnO 固体,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Ⅱ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② 向Ⅰ试管中加入 4KMnO 固体, Ⅱ试管中加入适量 240.1mol /LH SO 溶液,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 Ⅱ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1)选择Ⅰ装置用4KMnO 固体制取2O ,为避免4KMnO 固体随2O 进入Ⅱ试管对实验造成干扰,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②组实验中2O 与K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对比①、②两组实验可知,2O 与KI 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KI 与2O 能否反应,用上图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③ 向Ⅰ试管中加入 4KMnO 固体,Ⅱ试管中滴加 KOH 溶液控制 pH 8= ,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溶液略变蓝 ④ 向Ⅰ试管中加入 4KMnO 固体,Ⅱ试管中滴加 KOH 溶液控制 pH 10= , 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无明显变化对于实验④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猜想“pH 10=时2O 不能氧化I -”,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 )烧杯a 中的溶液为________。
(ii )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
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2O 后________。
(iii )小刚同学向pH 10=的KOH 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 mol/L、2 mol/L、18.4 mol/L)。
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实验步骤现象结论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②反应速率Mg>Fe,Cu不反应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在相同的温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研究金属(或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Mg(或Fe)和0.5 mol/L硫酸和2 mol/L硫酸常温下Mg与18.4 mol/L硫酸反应生成SO2,Fe在18.4 mol/L硫酸中钝化【解析】【分析】(1)要比较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快慢,则应该使金属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即分别投入形状、大小相同的Cu、Fe、Mg;(2)根据步骤和现象,目的是探究金属(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3)要定量研究,需要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4)浓硫酸和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铜与稀硫酸又不反应,所以选择的药品是Mg (或Fe)、0.5ol/L硫酸和2mol/L硫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选B。
A项、ΔG=ΔH-TΔS、当ΔH<0、ΔS>0时、ΔG恒小于0、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错误;B项、该反应ΔH>0、反应方程式左边为固体、右边为气体、混乱度增大是该反应自发进行的主要因素、正确;C项、焓变和熵变必须同时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错误;D项、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错误。
2.(20xx·浙江11月选考、T14)已知X(g)+Y(g)2W(g)+M(g)ΔH=a kJ·mol-1(a>0)。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与1 mol Y(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 kJ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解析:选C。
A项、反应X(g)+Y(g)2W(g)+M(g)属于可逆反应、且为吸热反应、则1 mol X(g) 与1 mol Y (g)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完全转化、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故A错误;B项、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为1∶2、故B错误;C项、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故C正确;D项、若增大Y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2Y(g)2Z(g) ΔH=-a kJ·mol-1、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反应放出a kJ热量B.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D.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Z的逆反应速率解析:选C。
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实际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并且放出a kJ热量时并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故A错误;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故B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故C正确;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Z的逆反应速率的一半时、说明达到化学平衡、故D错误。
4.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SO2、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测得SO3浓度与反应温度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ΔH>0B.SO2转化率:a>b>cC.化学反应速率:c>b>aD.平衡常数K:b>c>a解析:选C。
A项、b点c(SO3)达到最大值、故b点为反应平衡点、c点为升温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SO2转化率:b>c>a;C项、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D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平衡常数K:a>b>c。
5.(20xx·台州高三选考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氨反应放热、采用低温可以提高氨的生成速率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D.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当建立新平衡后c2(SO3)c2(SO2)·c(O2)的值增大解析:选C。
降低温度、会减慢氨的生成速率、A项错误;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由c(OH-)=Kw c(H+)可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B项错误;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ΔS<0、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ΔH-TΔS<0、因此可知ΔH<0、C项正确;c2(SO3)c2(SO2)·c(O2)是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而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该值不变、D项错误。
6.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 A(g)+b B(g)c C(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选B。
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这叫作“定一议二”。
解答该题要综合运用“定一议二”和“先拐先平”的原则。
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温度相同(T1)、但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w(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c。
由(T1、p2)和(T2、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压强相同(p2)、但温度为T1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T1>T2;②温度较高(即温度为T1)时对应的w(B)较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7.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 0 50 150 250 350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2 mol/(L·s)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则反应的Δ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解析:选C。
A项、v(PCl3)=0.16 mol/2.0 L50 s=0.001 6 mol/(L·s)、错;B项、从表中看、平衡时PCl3为0.20 mol2 L=0.1 mol/L、升高温度时、PCl3的浓度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错;C项、原平衡时、K=0.1×0.10.4=0.025、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物质后、Q c =0.22×0.221.02=0.02、因为Q c<K、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故v(正)>v(逆)、正确;D项、题干中充入1.0 mol PCl5、相当于充入1.0 mol PCl3和1.0 mol Cl2、平衡时各组分的量相等、则PCl3的转化率为1.0-0.21.0×100%=80%、现充入2 molPCl3和 2 mol Cl2、可看作是两部分平衡后再加压、加压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应增大、错。
8.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a(g)+b(g)2c(g) ΔH1<0x(g)+3y(g)2z(g) ΔH2>0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解析:选A。
A项、不导热的密闭容器中、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x(g)+3y(g)2z(g)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热量、体系温度升高、导致a(g)+b(g)2c(g)平衡逆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少;B项、等压时、通入z气体、x(g)+3y(g)2z(g)平衡逆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C项、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物浓度不变、各反应速率不变;D项、等容时、通入z气体、x(g)+3y(g)2z(g)平衡逆向移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9.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5 ℃时、在10~30 min内、R的分解平均速率为0.030 mol·L-1·min-1 B.对比30 ℃和10 ℃曲线、在50 min时、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C.对比30 ℃和25 ℃曲线、在0~50 min内、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对比30 ℃和10 ℃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D二、非选择题10.[20xx·浙江11月选考、T30(一)]合成氨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
20xx年是合成氨工业先驱哈伯(F·Haber)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
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12N 2(g)+32H2(g)NH3(g) ΔH(298 K)=-46.2kJ·mol-1。
在Fe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化学吸附:N2(g)→2N*;H2(g)2H*表面反应:N*+H*NH*;NH*+H*NH*2;NH*2+H*NH*3脱附:NH*3NH3(g)其中、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
请回答:(1)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__。
A.低温B.高温C.低压D.高压E.催化剂1 2N2(g)+32H2(g)NH3(g)初始/mol x 3x 0转化/mol xω 3xω 2xω平衡/mol x(1-ω) 3x(1-ω) 2xω计算体积分数、代入公式、得K=4ω(2-ω)33(1-ω)2。
(3)①原料气中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N2在Fe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是决速步骤、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②ADE 11.[20xx·浙江11月选考、T30(一)]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