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是化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通常用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如果一个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例较大,说明反应速率较快;反之,则反应速率较慢。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因为高浓度下,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2. 温度: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下,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碰撞的能量也随之增加,更有可能达到或超过活化能,促使反应发生。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而言,压力的增加会增加反应速率。
因为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反应。
4.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且在反应结束后不参与反应。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过渡态的能垒,提高反应通道的速率常数,从而加速反应。
二、反应平衡反应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等),反应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稳定。
反应平衡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反应物浓度:改变反应物浓度会改变反应平衡位置,但不会影响反应平衡常数。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平衡位置,而减少反应物浓度会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平衡位置。
2. 温度:改变温度会改变反应平衡常数。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会使正向反应(生成物生成)的反应速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的平衡浓度。
但是,并非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来判断。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而言,改变压力会改变反应平衡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压力会使反应朝向分子数较少的一侧移动,而降低压力会使反应朝向分子数较多的一侧移动。
但是对于非气相反应,压力的改变对反应平衡没有显著影响。
4. 催化剂: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平衡位置或平衡常数,但可以加速平衡达到的速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部课件ppt

练习与思考
❖ 1、对于反应∶N2+O2
2NO,在密闭容器
中进行,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 氮气使压强增大;C、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 体;D、使总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
▲理论解释影响因素
❖ 如加热、增大反应物浓度等我们前面已经从 能量、分子碰撞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希望同学 们再作理解,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 件的内容,了解其为什么产生这样影响的基本 原因
练习题1
❖ 1、对于在1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 C s + O2 = CO2 s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碳块粉碎成粉末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B增大氧气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C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D增加碳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例2.向1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 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1定 的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 0.8molSO2,求2s内SO2、O2、SO3 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1.反应 N2 + 3 H2 2 NH3 ,在 2L的 密闭容器中发生,5min内NH3 的质 量增加了1.7克,求v NH3 、v H2 、 v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vB=
3.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
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例1.在某1化学反应里,反应物 A的浓度在10 s内从4.0mol·L-1 变成1.0mol·L-1,在这10 s内A的 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两个问题:第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第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公式:v=△c/△t单位:mol/(L·s)或mol/(L·min)(3)注意事项:①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
通常我们所指的反应速率是指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②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
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V A∶V B∶V C∶V D=m∶n∶p∶q③一般不能用固体物质表示。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 + Y2Z___;反应开始至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0.05 mol/(L·min)__。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A. V(A) = 0.5 mol/(L·s)B. V(B) = 0.3 mol/(L·s)C. V(C) = 0.8 mol/(L·s)D. V(D) = 1 mol/(L·s)练习1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B.用C表示的速率是0.2mol/L·min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D.在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少的。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数量。
它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速率= (Δ浓度/Δ时间)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因为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
同样地,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使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碰撞的能量也增加。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物之间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另外,化学反应速率还受到反应机理、反应物的物理状态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反应过程的细节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个反应速率,最慢的步骤决定了整个反应的速率。
反应物的物理状态和表面积影响着反应物质的接触程度,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它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表示:反应物A + 反应物B ↔ 生成物C + 生成物D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可以用一个常数K表示。
这个常数称为平衡常数,它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但与反应速率无关。
化学平衡的条件是当正向反应速率等于反向反应速率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此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仍然发生着反应,但是整个体系的浓度不再改变。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当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这意味着在平衡状态下,虽然反应仍然进行,但是整体上没有净产物产生。
其次,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达到。
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进而改变平衡位置。
例如,Le Chatelier的原理指出,当系统处于平衡时若受到扰动,它会倾向于抵消这种扰动。
如果增加某种物质浓度,系统会偏向消耗这种物质以重新达到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反应的平衡和反应速率。
反应的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而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调节方法。
一、反应的平衡反应的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不断进行转化,达到反应平衡后,正反应和逆反应相互平衡,速度相等。
这种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并不停止变化,只是其相对浓度保持稳定。
化学反应的平衡可由化学平衡方程式表示。
例如,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 + B ⇌ C + D,反应物A和B通过反应生成物C和D。
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A和B的浓度与生成物C和D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由平衡常数K描述。
平衡常数K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当K>1时,生成物的浓度较大,正反应占优势;当K<1时,反应物的浓度较大,逆反应占优势;当K=1时,正反应和逆反应达到平衡。
二、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生成物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反应速率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描述,通常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
反应速率一般使用速率方程来表示,速率方程根据观察到的实验数据确定了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如,对于一般的一级反应:A → B,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rate = k[A],其中rate表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
反应速率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增加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反应速率增加;增加温度会增加反应物的动能,使反应速率增加;添加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增大表面积可以增加反应物之间的碰撞几率,使反应速率增加。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速度。
化学平衡则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联系。
1. 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反应物质质量、催化剂等。
而化学平衡则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当反应速率快于生成速率时,化学反应趋向产生更多的生成物,反之亦然。
因此,可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就是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反应达到平衡时速率的变化情况。
2. 速率与平衡的调节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一个反应开始时,反应物逐渐转化为生成物,反应速率逐渐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物浓度逐渐积累,反应速率逐渐减慢,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这个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反应速率也不再改变。
3. 平衡与速率的控制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存在一种平衡的关系。
当反应发生在封闭系统中时,反应速率与平衡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
当反应速率大于平衡速率时,反应向生成物方向推进,平衡浓度逐渐增加;反之,则向反应物方向推进,平衡浓度逐渐减小。
只有当反应速率等于平衡速率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4. 动态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并不代表反应停止,而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动态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虽然保持不变,但它们之间仍然在发生着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平衡状态是由于反向反应与正向反应之间的速率相等所致。
5. 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描述物理与化学系统中对于外界变化的响应的基本原理。
根据该原理,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若外界施加了一定条件变化,则系统会自动产生反应以减轻这种变化的影响。
例如,在平衡系统中增加了某种物质的浓度,系统会自动偏向反应生成该物质以减轻浓度增加的影响。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用于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分子碰撞理论: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活化能理论:用于解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催化剂:本质上参与反应,但在多步反应之后,催化剂被复原。
催化剂的作用是为一步反应找捷径,虽然发生了多步反应,但是每一步需要的活化能都更小,使得反应更容易进行。
举例: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使反应更快进行。
催化剂也有延缓反应的情况。
第二节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忽略反应时间(反应速率),重点看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可分为完全反应和可逆反应。
对于可逆反应,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存在平衡状态。
条件改变时,平衡状态被打破,直至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举例:
①碘化氢的分解(浓度变化1:加入反应物;浓度变化2:改变体积);
②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压强的改变);
③合成氨工业(分别讨论浓度、温度、体积、压强的改变);
④进化的例题(选择,见附件);
⑤高考真题(2022年第28题,详见附件)。
2、勒夏特列原理: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就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3、化学平衡常数:用于衡量化学反应的限度。
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有应用,在溶解平衡中也有应用——十分重要,高考必考。
定义:生成物的浓度积与反应物浓度积的比值。
本质是浓度商。
第1页共1页。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笔记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笔记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2. 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为摩尔/(升·秒)或摩尔/(升·分钟)等。
3. 影响因素:
-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表面积: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二、化学平衡
1. 定义: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2. 特点:
- 动态平衡: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 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数值,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 影响因素:
- 浓度: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着减少反应物或增加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平衡会向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关系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密切相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同时,化学平衡常数也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C.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只能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3.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 C.5 s D.10 s4.(2014·黑龙江佳木斯高三期末)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CO)=1.5 mol/(L·min)B.v(NO2)=0.7 mol/(L·min)C.v(N2)=0.4 mol/(L·min)D.v(CO2)=1.1 mol/(L·min)5.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加C的量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 s达到平衡。
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 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B.B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 mol/L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s)7.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8. (2014·深圳模拟)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N2(g)+2CO2(g)ΔH=-746.4 kJ/mol。
起始反应时NO和CO各为4 mol,10s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2为1 mol。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5 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s)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减小,逆反应速率将增大C.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v正(CO)=2v逆(N2)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 mol O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9.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10.(2014·武汉模拟模拟)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实验: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测得c(NH2COO-)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2 min,初始浓度越大的实验,水解反应速率越大B.c(NH2COO-)将随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减小C.25 ℃时,0~6 min,v(NH2COO-)为0.05 mol/(L·min)D.15 ℃时,第30 min时,c(NH2COO-)为2.0 mol/L。
二、非选择题11.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 B(g)p C(g)ΔH=?反应情况记录如表:请仔细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b=______,p=______。
(取最小正整数)(2)第2 min到第4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mol/(L·min)。
(3)若从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 kJ,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
12.(2014·河南安阳高三联考)利用催化剂可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ΔH<0。
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实验设计表中。
(1)(2)实验Ⅰ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Ⅱ、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并标明各曲线的实验编号。
13.(2014·张家界调研)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C的物质的量②升高反应温度③随时吸收CO、H2转化为CH3OH④密闭定容容器中充入CO(g)(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反应。
(3)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的CO和6 mol 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ΔH<0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4.把0.6 mol 气体X和0.4 mol气体Y混合于2.0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 Z(g)+2W(g),测得5 min末生成0.2 mol 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则n值是()A.1 B.2 C.3 D.415.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16.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反应CO2(g)+H2(g)CO(g)+H2O(g)ΔH>0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C.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从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17.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E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min)C.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 D.F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18.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nO-4+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用4 mL 0.001 mol/L KMnO4溶液与2 mL 0.01 mol/L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 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 μmol/(L·min)和2.0 μmol/LB.2.5 μmol/(L·min)和2.5 μmol/LC.3.0 μmol/(L·min)和3.0 μmol/LD.5.0 μmol/(L·min)和3.0 μmol/L20.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2-3+2H+===I2+5SO2-4+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mL。
参考答案1解析:选B增大浓度和增大气体反应的压强(缩小体积),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A错误;升温和使用催化剂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B正确;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C错误;升高温度,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均增大,D错误。
2解析:选D因为浓硫酸会使Fe钝化,A错误;B中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c(H+)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D项中能构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
3解析:选C因为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所以O2的浓度必定减少了0.2 mol/L,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所以反应经过的时间为5 s4解析:选C 转化为相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 项v (CO)=1.4 mol/(L·min),C 项v (CO)=1.6 mol/(L·min),D 项v (CO)=1.1 mol/(L·min),C 项速率最快5解析:选C 增大固体的量、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②中体积缩小一半,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速率加快;④中体积变大,反应物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