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沪管理工作的探讨

合集下载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

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

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

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

[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

非政府组织管理

非政府组织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合作伙伴的五个原因是:它能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它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它成为汇总和整合公众选择意向的载体:它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负责:它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1社会多元治理结构的重要一员2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3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4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5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6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非政府组织的某些消极因素主要存在如下方面:1以个别利益挤压公共利益2以错误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3成为消极政治势力的工具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必然性就是自然,就是趋势,就是不以人得主观意志为转移1寓于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必然性2寓于正确利益观念中得必然性(非政府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工艺或者互益的利他)3寓于公民社会体质中的必然性4寓于多元治理结构要求中得必然性内尔·吉尔伯特提出了“能力促进型国家”能力促进型国家的理念具体内容如下:1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民间提供公共服务转型2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转型3从劳动力非商品化向商品化转型“市场失灵”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巴托教授于1956年首次创造并使用“政府失灵”的概念是由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于20世纪70年代“滞涨”时期提出。

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有几种不同形式的替代性选择:1移民2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3求助于私人市场4求助于非政府组织合约失灵理论是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提出的理论所谓“非分配约束”是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

在汉斯曼看来,“非分配约束”(即不得分配盈余)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性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

第三方管理理论又称为志愿失灵理论,由美国著名NGO组织研究专家莱斯特·萨拉蒙提出萨拉蒙提出了“志愿失灵”理论来说明非营利部门的缺陷,进而论证了政府支持志愿部门的必要性,在他看来,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在于:1慈善资源的供给不足2慈善实施的局限3慈善捐助者干预4慈善的业余性政府-NGO关系理论这是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等人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所有的福利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服务的资金安排和授权:二是服务的实际实施。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何静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6期摘要:非政府组织(NGO)已成为当今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伙伴。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逐渐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文章以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情况为出发点,认真分析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其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总结和借鉴其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监管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管理模式;启示意义中图分类号:C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064-05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一词最早是在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第十章第71款中确定并广泛使用的。

该条款规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得采取适当办法,与各种非政府组织会商有关于本理事会职权范围内之事件。

”按照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界定:NGO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建立起来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世界银行则把“致力于减轻苦难、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及推进社区发展”的任何民间组织,都称为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筹资及项目运作,在诸如国际经济、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科学技术、人道主义和人权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1] 因此,认真分析总结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其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经验,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监管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BT1]一、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发达国家以成熟的公民社会为基础,通过颁布相关法律建构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框架,将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方式和活动范围都纳入具体明确的法律规范之中。

[HTH](一)非政府组织具有法人地位[HT]发达国家都在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结社的自由,各国政府积极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体系,明确了非政府组织的法人地位,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非政府组织及其管理

非政府组织及其管理
6000多个 3 引导发展时期:文革结束以后至今 A 文革结束到1989年 B 1991年到1996年 C 1997年以后
4 我国目前NGO的种类
1半官方的NGO:在民政部注册;有较深的政府背景;如中国企 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合会等
2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民办大学
3草根组织;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 目前全国稍具知名度的民间 自发公益类NGO大约在300家左右 中国NGO主要集中在 环保领域 妇女领域 扶贫领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 地球村 绿家园志愿者;天津的绿色之友等
5 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黏合剂; 6 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 7 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三 国外NGO的发展阶段
1 自然发展阶段: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 1致力于扶贫济困; 2致力于维护生存权; 3致力于战争人道救援; 4致力于慈善基金的建立; 5致力于慈善与人道精神的传播
2 国际间扩张阶段:20世纪40年代—80年代 1开始涉足国际事务; 2在战后重建中应运而声; 3人权非政府组织展开工作; 4保卫和平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壮大; 5环保非政府组织崭露头角; 6研究性非政府组织开始形成并发挥作用 3 全球普遍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普遍结社革命时代的到来
NGO是指依法建立的 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 会成员的自愿参与 自我组织 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 活动或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 非政治性 非宗教性的 组织 从我国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NGO主要指社会团体 基 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NGO的主要特性:
1 正规性: 1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 2需要有合法的组织身份:备案注册 登记许可 2 非营利性: 1不以营利为目的; 2不能进行剩余分配; 3组织终止时禁止财产私分 3 独立性: 1非政府立场:完全出于自己的意志; 2非政党立场:政治上中立;不与政党结盟; 3非宗教立场:宗教组织和有宗教背景的NGO

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新发展方式研究

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新发展方式研究

题目(中文):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新发展方式研究(英文):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ese NGO and NewDevelopment Methods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大量涌现,经过30年的实践,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日益广泛,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进行。

通过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有效而全面的监督管理,但同时门槛高、管理弱等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政府必须要改革当前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管理体制内部的改革,促进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

通过内外部的改革,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良好的关系,实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发展。

基于社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瞩目,在政府通过法规政策改善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将非政府组织引入高校,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也可以更好的引导部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职能,一举两得。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问题;大学生就业;建议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ese NGO has sprung up. After 30 years of practice, the activitie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For the management of NGO is mainly through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and registration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double management system, China's NGO has been eff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manag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also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NGO in China, such as the high threshold and wea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NGO, government must reform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erfect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reate a st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GO itself.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ina can form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NGO and achiev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NGO.Keyword: NGO, double management system, problem, proposal目录一、绪论 (1)(一)文献综述 (1)1、文献来源 (1)2、主要观点 (1)3、辩证评析 (1)(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2)1.研究目的 (2)2.理论意义 (2)3.实践意义 (2)(三)理论基础与逻辑关系 (2)1.概念与理论 (2)2.思路与结构 (4)3.方法与创新 (4)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一)双重管理体制门槛高 (4)1.业务主管单位要求高 (5)2.业务主管单位可单方否定 (5)(二)管理部门管理弱 (5)1.业务主管部门规避风险 (5)2.登记管理部门力量薄弱 (5)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 (5)(一)影响双重管理体制发展的自身原因 (5)1.管理部门之间协调难 (6)2.过度注重审批和把关 (6)(二)影响双重管理体制发展的外部原因 (6)1.管理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 (6)2.外部监督立法不完善 (6)四、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问题的对策 (7)(一)完善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外部建议 (7)1.加大扶持力度,统筹协调 (7)2.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降低准入标准 (7)3.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健全监管体系 (8)(二)完善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议 (8)1.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 (8)2.健全自律机制 (8)(三)促进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发展的建议 (8)1.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 (8)2.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 (9)3.健全非政府组织的责任追究制度 (9)五、引导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新发展方式 (9)(一)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必要性 (9)1. 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背景 (9)2. 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积极作用 (10)(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大学生管理的途径 (10)1.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 (10)2.提供大学生就业培训及指导 (10)六、结论 (10)参考文献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一、绪论(一)文献综述1.文献来源文献是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以及非政府组织理论,来源有中国知网,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南大核心文章,有的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和学者发表在期刊杂志上,还有公共管理著名学者的著作。

境外NGO

境外NGO

境外NGO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一、境外NGO的登记注册在国内开展活动的境外NGO,在生存身份上大致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正式民政注册的基金会,如世界健康基金会、美国半边天基金会;一种是工商注册的境外组织,如巴迪基金会;还有一种是既没有民政注册也没有工商注册,而是依靠境内的合法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来达到生存和开展活动的目的,这类组织如中华捐书会、美新路基金等。

而登记注册是境外NGO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很多有心帮助别人的人想办一个NGO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身边的境外NGO越来越多。

但是,只要对他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一方面这些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他们的法律身份不明因而又被登记注册、税收优惠等具体问题所困扰;一方面在有些领域大力引进他们的资金、技术以及理念,另一方面在有些领域却又对之提防、限制但,最近消息显示中国将给国外来华的NGO发”身份证”。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扩大国际交流,包括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是中国政府肯定的事情。

一些境外的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国内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对中国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扶贫济困以及各方面业务的培训,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外国无偿援助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国外民间公益组织大量进入中国,参与对中国社会事务的资助工作。

“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三方面的原因促成了社会对NGO的迫切需求。

二、境外NGO的分类管理境外的NGO主要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扶贫、支教、社区、三农、环保、医疗卫生及行业协会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NGO当然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管理的一个组织。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

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专业学生姓名张莎准考证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十月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一)概念(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与职能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实问题研究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结束语参考文献内容摘要:本文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现状和管理进行了简单研究,在不同方向上区别对待非政府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异同,有针对性的对现今两个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探讨,以期促进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职能现状管理关于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一、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基本内容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尽管在一定范围内有着极其相似的职能和特点,但严格上在侧重点不同情况下,二者又有略微区别,尤其在我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里区别更为明显。

在进一步深层次研究这两种组织之前,我们先要明确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

(一)概念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在国际上通常由《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一书中对其有以下解释:“非政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燕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盈利为目的。

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

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额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西方的语境,但目前即使在西方它也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与外延的术语,从而导致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如果严格按照目前最受认同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结构运作定义”,认为只有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性的组织,才可被视为非营利组织。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独立性差、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监管缺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政府的对其的规范化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问题;对策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一般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而赢得社会和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接着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使其在推动政府改革、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行政改革,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1. 独立性差,官办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体有三类,一类本身就是由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分离出来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组建的;一类是从国有企业的某些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类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组建的。

在这三类非政府组织中,前两类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官民二重性”。

他们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并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的。

这就造成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自治程度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1年 06月 总第 167期 第 06期
黑 河 学 刊
Heihe Journal
Jun.201 1 Serial No.1 67 No.O6
对境 外非政府组织在 沪管理工作校 ,上 海 201600)
【摘 要 】非政府组织(NG0)的迅速发展 并作 为国家、企业之外的社会治理主体广泛参与到人 类社会各个 领域之 中,在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 文明进步方面发 挥 了重要 的作用。结合上海市非政府组织管理实际,对境 外非 政 府 组 织 在 沪管 理 工 作进 行 了分 析 。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三 、对完善境外非政 府组织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境 外非 政 府 组 织 的 管理 制 度 在管理制度方面 ,主要需要完善三方面的制度 :第一 , 登 记 制度 ,该 制度 主要 规 范 对 境 外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许 可 证 的 发放 、延 期、补充 以及撤销 ;第二 ,财税管 理制度 ,比如制定 《境外非政府组织经营法规》,该制度 主要是规范境外非政 府组织 在 中国境 内的财 务活动 以及从 境外接受资金 的规 范管理等 ;第 三 ,日常监管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监管 制度 、信 息公 布制度等 。监管制度主要指为境外非政 府组 织 的活动进行监管 ,为非 政府组织 活动提供制度便利等 , 并对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数据进行全面更新 。信息公布制度 主要是指对境 外非政府组织 的活动信息进 行公 开管理 的 制度。此外 ,制度建设还应包括为鼓励境外 非政府组织在 中国境 内开展项 目的优惠政策等。 (二 )设立专 门的境 外非政府组织监 管机构 我国对非政府组 织包括境 外非政府组织 的管理实行
【关 键 词 1境 外 ;非政 府组 织 管 理 ;问题 ;建 议 【中 图 分 类 号 】 D632.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09-3036(2011)06-0009-02
一 、 境 外 非 政 府 组 织 在 沪 的 发展 概 况 自 1978年以来 ,上海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 ,全市注 册 登记 的各类 民间组 织(主要包括社会 团体 、基金会 和 民办 非企业单 位 )共有 7029家 ;其 中 ,社 会团体 2846家 ,基金 会 63家 ,民办非企业单 位 4120家 。至 2004年底 ,上海共 有行业协会 191家 。境外人士在沪设立 的非政府组织 (指 境外人 和港澳 台侨 人士在沪 成立的社会 团体和 民办非企 业 单 位 以 及 境 外 非 政 府 组 织 在 沪 设 立 的代 表 机 构 或 分 支 机构 )共 有 687家 ,其 中社会 团体 384家 ,民办非企业单位 303家 ,它们涉及 3O多个 国家和地区。境外人士在沪设立 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 ,依法注册登记 ,合法 存在 的有 127家 ,其中经 民政局批准登记 的有 29家 ;二 是 ,经有关部 门审批 ,但 未到登记管理机关 注册登 记的有 224家 ;三 是 ,未 经任何部 门审批 ,也未到任何登记 管理机 关注册 登记 的有 336家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上海工作 的领 域包 括儿 童支 持 、社 区发展 、储 蓄和信 贷 、教育 、健 康 、环 境 、信 息 、研 究 等 。 二 、对 境 外 非 政 府 组 织 监管 工 作 存 在 的 问题 (一 )缺 乏 完善 的境 外 非政 府 组 织 管理 法 规 上海市政 府及相关 部 门对 境外非政府组 织 的管理 主 要依据两个 条例 :《社会 团体 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 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但是 目前这 两个 法律 对于 民 间组织的地位作用 、组织结构 、活动规则 、财务制度等并没 有 涉 及 ,不 利 于对 非政 府组 织 在 经 济 社会 发 展 作 用 上 统 一 思想 、统一认 识。在登记管理制度上 ,一些应该登记 的非政 府 组织 因为种种原因未予登记 ,带来 了监管上 的问题 。其
【作者简介 l许 敏(1979一),女 ,湖北宜昌人 ,上海 电视 大学 松江分校讲师 。
· 9 ·
职能 方 面缺乏 相应 的沟 通 渠道 。一些 政府 机构 对境外 非政 府 组织 在经 济社 会发 展 中 的地 位和 作 用上 缺乏 认 识 ,不 愿将 一 些职能转交给它们来执行 。实际上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 中,尤其在公共危机管理 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例 如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期 间,一些非政府组织活动得到 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鉴于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 适当的对话机制 ,积极地与境外非政府组织展开互动。
次 ,对大量 的地方性境外商会 等境外人士设立的非政府组 织的注册登记一直 缺乏 明确 的法律法规来 加以规 范,也造 成 管理上一定范围内的“空白”。
(二 )缺乏专 门的境 外非政府组织监 管机构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是社 会进 步的表现 ,是政府转变职能 ,实现 “小政府 、大社会”的 社会 化管理模式 的需要 。事实证 明,非政府组织具有其独 特而不容忽视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各个层 面上的参 与 和 渗 透 ,对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等 已 带 来 多 方 面 的影 响 ,主 要 表 现 在 :非 政 府 组 织 已成 为沟 通 政 府 与 社 会 、企业 与社 会的桥梁 和纽 带 ,代 表社会成员 的利益和要求 ,通过 参 政 、群体利益表达 ,推动 着我 国政治体 制的完善和 民主 化 的进程 ;行业协会等经济类 非政 府组织通过建立行 业规 范和 自律机制 ,正在推动建立 和完 善我国的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慈善公益组织通过从事 慈善公益事业 和提供各 项 社 会 服 务 和救 助 活 动 ,协助 政府 解 决 转 型 期 产 生 的 各种 社会 问题 ,推动 了社会各 项事业 ,尤其是 慈善公益事业 的 发展 ;通过非政府组织 的民间交往 ,扩大 了国际交流 ,加快 了改革开放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但是在非政府组织 日益 发 挥作用 的过程 中,组织 的建立 、发展 和管理 ,都需要监 管 。只有适当的监管 ,才能保证非政府组织 的发展规 范、有 序 、健康 ,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 出重要贡献。 (三 )政 府 与境 外非 政 府 组 织 之 间 的互 动 不 足 因为法规与监管机构的缺失 ,导致政府与境外非政府 组织之间的互动不足 ,政府在政策 的优惠和财税 的支持方 面有所缺乏 ,非政府组织在协助政府完成社会管理的某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