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古迹有哪些.doc
安徽淮南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安徽淮南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淮南是安徽省下辖地级市简称淮,古名州来,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淮南的名胜古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淮南的名胜古迹寿县古城、天宝双遗文化园、古寿州窑遗址、大通万人坑、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春申君陵园、赖山村、古佛寺、廖氏宗祠、汉淮南王宫、华夏第一人文洞府、观音寺淮南的民俗文化综述淮南文化底蕴厚重。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
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古战场、古墓群、古寿州窑、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灯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和八公山旅游文化“五张牌”,激活“文化强市”。
积极推动《淮南子》“古为今用”,大力宣传《淮南子》,扩大影响。
一批花鼓灯专业表演团体,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国演出,展示花鼓灯艺术的品牌优势。
从1992年开始,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承办的中国豆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17届。
主要文化寿春楚文化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
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
花鼓灯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花鼓灯,是流行于淮河流域四省二十多个县、市,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
它是中国九亿汉族人创造的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汉族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它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是世界上最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和人物的民间舞蹈之一。
淮北好玩的景点

淮北好玩的景点1、四季榴园景区AAAA季榴园旅游景区依托榴园村打造。
榴园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榴产业为主,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中国软籽石榴基地,至今还保存明清古石榴园千余亩,“塔山石榴”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
榴园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榴园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中国第一座石榴博物馆、现代化的游客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为景区增添新的活力。
这里是张果老故里,至今仍保留许多关于张果老的遗迹——升仙台、丹井、参井、仙人洞、聚仙台、观景台、炼丹炉、驴打滚等。
景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以“二十四孝”中的蔡顺“拾葚异器”故事挖掘孝文化;以塔山寺遗留的佛教遗址挖掘释文化;以张果老的传说挖掘道文化;并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并存共荣凸显出来,体现榴园文化的共融性。
错落有致的山地村庄、碧波荡漾的湖面、赏心悦目的景点、漫山遍野的石榴树和淳朴勤劳的村民,构成了榴园村优美的山水画卷。
众多游客的到来,促使村民自发建成一批农家乐、家庭旅馆、手工作坊、土特产专卖店等旅游服务设施。
四季榴园景区现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淮北相山公园AAAA相山公园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
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相山公园占地100公顷,相山公园内有相山庙、奏鸣曲、万丈碑、钓鱼台、饮马池等“相山十景”,相山公园有动物园、溜冰场、儿童乐园、相山湖等。
相山公园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相山公园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
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
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
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
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相山公园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
淮北最值得去的10大景点

淮北最值得去的10大景点1、南湖公园淮北南湖湿地公园,是全国著名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是淮北最出名的景区。
景区占地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5000亩,核心区总面积4.92平方公里。
园内湖水清澈灵动,晴天波光粼粼,雨天涟漪泛泛;沿湖岸边杨柳依依,绿草如茵,鲜花盛开,风光秀丽。
在这里,冬赏梅、夏观荷、秋看菊,已成为淮北市民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胜地。
2、相山公园相山公园,位于淮北相山南麓,是一座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闻名,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以及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是淮北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是淮北市民节假日最为热门的游玩胜地。
相山公园内古建筑众多,尤以位于制高点的“显通寺”最是出名。
据小编了解,显通寺建于西晋时期,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现存的庙宇是清代所建,占地约一万多平方米,前前后后四进大院,千年以来都是香火旺盛,一直是当地老百姓朝拜祈愿的首选。
除了显通寺外,还有将军碑林、相山天池、刘开渠纪念馆等景点。
3、四季榴园全国六大石榴基地“塔山石榴”4A景区四季榴园旅游景区,依托于淮北市烈山区的榴园村打造,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至今还保存明清古石榴园千余亩,是淮北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景区所在的榴园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榴产业为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建有明清石榴园、仙人池、莲花池、参井、四眼井、筛子泉、石榴博物馆等景点。
漫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山地村庄、碧波荡漾的湖面、一座座“新汉风”的房子、漫山遍野的石榴树……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据买购小编了解,盛产于此的「塔山石榴」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全国市场闻名。
4、南山景区南山景区,为淮北市区东部卧龙山脚下的南山村,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的小村庄,也是一座以“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养生胜地。
南山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村口1400多年的古“唐槐”见证着南山的沧海桑田。
淮南名胜古迹介绍(含十景)

淮南市情介绍淮南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红色火电的输出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
全市辖一县六区,总人口241万,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3万,是安徽省第二个“双百城市”。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淮南历史文化独有千古。
1978年淮南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形成于8亿年前,把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生命起源不足6亿年的提法向前推进了2亿多年。
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其记载发明豆腐的典籍达45种;我市已成功举办16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成为中国十大最具潜力的品牌节庆之一。
千古名篇《淮南子》,其思想“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不仅首次完整确立了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而且为中国成语词典贡献了122条成语典故,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伯乐相马”等。
淝水之战古战场、古寿州窑遗址、古茅仙道观、古生物化石群、古墓群及八公山豆腐“五古一珍”资源弥足珍贵。
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花鼓灯艺术、少儿艺术相互交融,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相辉映。
淮南山水林城独具一格。
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抱”,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新城“三城互动”,形成了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独特风貌。
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一体的八公山被誉为“皖北第一名山”;渔舟唱晚的国家4A级景区焦岗湖号称“华东白洋淀”;苍松叠翠的4A级上窑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上窑古镇境内;曲径幽深的3A级茅仙古洞濒临淮河第一峡。
淮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淮南红色旅游独树一帜。
大通“万人坑”、新四军纪念林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人坑”是安徽省唯一、全国屈指可数保存完整的遗址,深刻记录了日军“以战养战、以人换煤”的滔天罪行,不仅是红色旅游的胜地,还是煤文化的象征。
安徽省第一至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安徽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1981年9月8日一、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物(23处)序号名称时代地址1. 张乐行故居1810年------ 涡阳县张老家村2. 捻军会盟旧址1855年涡阳县城关山西3. 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1858年枞阳县望龙庵4.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太平天国绩溪县旺川村曹氏祠5. 太平军题字太平天国祁门县城关洪家屋6. 熊成基安庆起义会议旧址1908年安庆市杨家塘7. “四·九”暴动旧址1928年阜阳县行流集8. 立夏节起义旧址1929年金寨县丁家埠大王庙9. 红军第11军32师成立旧址1929年金寨县斑竹园朱氏祠10. 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1929年六安县独山11. 列宁小学旧址年金寨县瓦屋基12. 苏家埠战斗旧址1932年六安县苏家埠13. 红军中央独立第2师司令部旧址1934年岳西县天堂汪氏祠14. 中共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1934年金寨县汤家汇15. 皖南苏区江边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1934年黟县柯村柯氏祠16.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1938年歙县岩寺17.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年金寨县花石汪家老屋18. 新四军军部旧址年泾县云岭19. 半塔保卫战旧址1940年来安县半塔集20.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1948年濉溪县临焕集21. 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旧址1948年11月濉溪县22.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1949年枞阳县城关陈氏祠23.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1949年泾县云岭黄泥岗二、石刻、石窟及塑像(8处)序号名称时代地址1 刘源题字石刻宋末元初潜山县天柱山西关2 米沛芜湖县学记碑和明刻李阳冰歉卦碑宋、明芜湖市3 王乔洞石窟造像宋---明巢湖紫薇山4 浮山摩崖石刻宋---清枞阳县浮山5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宋---清潜山县野人寨6 齐云山碑刻及摩崖石刻宋---清休宁县齐云山7 报恩寺罗汉塑像明末清初寿县城关8 慧居寺菩萨、罗汉塑像清---民国九华山三、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其它(41处)序号名称时代地址1. 天寿寺塔宋广德县城关2. 米公祠宋无为县城关3. 万佛塔宋蒙城县城关4. 太平塔宋潜山县张家山5. 广济寺塔宋芜湖市赭山6. 黄金塔宋无为县7. 长庆塔宋歙县城关8. 水西大观塔及小方塔宋泾县水西9. 新州石塔南宋歙县沙溪镇10. 曹门厅明歙县潜口11. 方文泰宅明歙县唐模12. 老屋阁及绿绕亭明歙县西溪南13. 苏雪痕宅明歙县郑村14. 罗润坤、罗来龙宅明歙县呈坎15. 张林福宅明歙县街口16. 方春福宅明歙县沦坑17. 三槐堂明休宁县下文溪18. 方士载宅明歙县城关19. 贞白门明歙县郑村20. 觉寂塔明潜山县野人寨21. 迎江寺及振风塔明安庆市22. 圣僧庵壁画明歙县西郊23. 龙兴寺明凤阳县城关24. 司谏第明歙县潜口25. 许国石坊明歙县城关26. 程氏三宅明末屯溪柏树街27. 宝伦阁明末清初歙县呈坎28. 石牌坊群明----清歙县棠樾29. 太平桥明----清歙县城关30. 广教寺双塔明----清宣城县敬亭山31. 化城寺明----清九华山32. 教弩台旧址清合肥市33. 陶公祠、靖节祠清东至县东流镇34. 华祖庵清亳县城关35. 包公祠清合肥市36. 琅琊寺清滁县琅琊山37. 太白楼清马鞍山市采石矶38. 醉翁亭清滁县琅琊山39. 花戏楼清亳县城关40. 肉身殿民国九华山41. 李家圩地主庄园民国霍丘县马店序号名称时代地址1. 龙潭洞遗址旧石器时代和县陶店2. 薛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潜山县河镇3. 张四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安庆市4. 大城头遗址新石器时代肥东县石塘5. 大城墩遗址新石器时代肥东县石塘6. 青凤岭遗址新石器时代亳县城关7. 钓鱼台遗址新石器时代亳县大寺双桥8. 胡家村遗址新石器时代绩溪县旺川9. 花家村遗址新石器时代萧县花家寺10. 老邱雄遗址殷临泉县流鞍河11. 倪邱集遗址殷太和县倪邱集12. 钟离城遗址春秋凤阳县临淮关13. 陈胜、吴广起义遗址秦宿县大泽乡14. 龙城遗址汉肥东县石塘15. 六安西古城遗址汉六安县城北16. 寿州窑址六朝----唐淮南市上窑----下窑17. 白土寨窑址唐----宋萧县白土寨18. 柯家村遗址宋繁昌县柯家冲19. 明王台遗址元亳县城西20. 明中都城城址明凤阳县序号名称时代地址1. 汤王墓商亳县汤陵公园2. 武王墩周长丰县益城寺3. 严氏孤堆战国----汉长丰县朱家集4. 薛家孤堆汉亳县城南5. 董园2号石墓东汉亳县南关外6. 曹四孤堆东汉亳县城南7. 李白墓唐当涂县青山8. 明皇陵明凤阳县9. 方以智墓清枞阳县浮山10. 戴东原墓清休宁县商山安徽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52处)1986年7月3日一、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物(6处)编号名称时代地址备注?1│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1935年│岳西县凉亭乡2│ 新四军四师司令旧址│1939-1941年│涡阳县新兴集│含彭公雪枫德政碑3│ 渡江战役期间总前委旧址│1949年3-4月│肥东县撮镇瑶岗村4│ 王稼祥故居│近代泾县厚岸乡柳溪村5│ 吴樾故居│近代│桐城县城关6│ 施从云墓│近代│桐城县唐桥乡骑龙村二、石刻、石窟及塑像(3处)7│ 九女坟画像石刻│汉│宿县夏町乡墓山8│ 新安碑园石刻│宋-清│歙县城关9│ 金鸡碑及五猖神庙碑│清│怀宁县洪镇乡学堂村三、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其它(27处)【10│芍陂遗址│春秋-清│寿县城西南30公里│即安丰塘11│黄山塔│宋│当滁县黄山乡12│亳州古地下道│宋-元│亳州市城关13│寿县古城墙│宋-清│寿县城关14│丰乐亭│宋-清│滁州市城西丰山15│白崖寨│宋-清│宿松县趾凤乡16│法华禅庵塔│元│嘉山县山乡林圩村│即半山寺17│潜口明代民居建筑群│明│歙县潜口18│程氏宅│明│黟县城关│即铁皮门大屋19│胡文光刺史坊│明│黟县东源乡西递村20│世尚书坊│明│绩溪县赢州乡大坑口村\21│龙川胡氏宗祠│明-清│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22│郑村忠烈坊│明│歙县郑村乡郑村23│黄村进士第│明│休宁县东州乡下黄24│太和县文庙大成殿│明│太和县城关25│太平山房│明-清│青阳县陵阳乡所村26│寿县清真寺│明│寿县城关27│安城堡│明-清│太湖县中心乡28│管鲍祠│颍上县城北郊29│桐城县文庙│明-清│桐城县城关30│西递清代民居建筑群│清│黟县东源乡西递村31│泗县文庙大成殿│清│泗县城关¥32│踏歌岸阁│清│泾县水东桃花潭33│陋室│和县城关34│霸王祠│和县乌江凤凰山35│铁砚山房│清│怀宁县五横乡白麟村36│淮南市日寇侵华罪行遗址│1939-1945年│淮南市大通镇四、古遗址(7处)37│银山遗址│旧石器时代│巢湖市城南银山38│大城墩遗址│新石器时代-隋唐│含山县仙踪镇39│蕲县古城遗址│秦│宿县蕲县乡40│垓下遗址│秦│固镇县濠城乡41│临涣古城遗址│汉-元│濉溪县临涣镇;42│琴溪窑址│唐-宋│泾县琴溪乡43│下符桥窑址│宋│霍山县下符桥乡五、古墓葬(9处)44│千峰山土墩墓群│西周-春秋│南陵县葛林乡45│虞姬墓│汉│灵璧县虞姬乡虞姬墓村46│刘安墓│汉│寿县城北八公山│即淮南王墓47│朱然墓│三国·吴│马鞍山市雨山区48│汤和墓│明│蚌埠市东郊曹山49│渐江墓│清│歙县南郊西千山50│邓石如墓│清│怀宁县五横乡虎山村51│姚鼎墓│清│枞阳县牛集乡铁门口村;52│戴名世墓│清│桐城县红庙乡清水│即戴南山墓安徽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46处)1989年5月27日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一、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物( 3处)11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 1941-1945年无为县徐岗乡三水涧村22冯玉祥故居近代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33张治中故居近代巢湖市建麓乡拱家町村二、石刻、石窟及塑像( 4处)41小孤山石刻南北朝-清宿松县套口乡小孤山52齐山摩崖石刻宋-清贵池市齐山$63吴复墓石刻明肥东县肖圩乡享堂任村74油由敦墓石刻清休宁县溪口镇木干村三、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其它( 23处)81杏花村古井唐贵池市92禹王宫唐-清怀远县涂山103渔梁坝唐-清歙县徽城镇114伟溪塔南宋祁门县胥岭乡125六角楼明黄山市黄山区136冯村进土坊明绩溪县浩寨乡冯村147鼓楼基座明凤阳县府城镇158程大位故居明黄山市屯溪区屯光乡&169江宁会馆明-清亳州市古泉路1710霍山文庙明-清霍山县城关1811镇淮楼明-清和县历阳镇1912南谯楼明-清歙县徽城镇2013舒余庆堂明-清黟县龙江乡屏山村2114道德中宫明-清亳州市老祖殿街2215旌德文庙清旌德县城关2316文昌阁清泾县陈村乡翟村2417资福寺清阜阳市大寺街2518沫河口关卡清五河县沫河口集2619余庆堂古戏台清祁门县新安乡珠林村?2720显通寺清淮北市相山2821半山阁清桐城县桐城中学2922建德文庙大城殿清-民国东至县梅城镇3023黄宾虹故居清-民国歙县郑村乡潭渡村四、古遗址( 9处)311陈山旧石器出旧石器时代宣州市向阳乡322傅庄遗址新石器时代亳州市傅庄333石山孜遗址新石器时代濉溪县平山乡石山孜村344红墩寺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霍邱县姚李镇红石桥村355石梁土城遗址商周-唐宋天长县石梁乡土城村366大工山古矿冶遗址西周-宋南陵县大工山$377古昭关遗址春秋含山县小岘山388霞间窑址五代-北宋绩溪县高迁乡霞间村399清流关南唐-宋滁州市关山五、古墓葬( 7处)401皋陶墓六安县城东乡412万牛墩土墩墓群周繁昌县平铺乡、新林乡423周瑜墓三国庐江县城关434郑之珍墓明祁门县渚口乡清溪村445刘大槐墓清枞阳县金社乡向荣村456梅文鼎墓清宣州市杨林乡柏枧村467姚莹墓清桐城县龙眠山—安徽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31处)1998年5月4日一、古遗址(26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 1 官山、毛竹山遗址旧石器时代宁国市河沥镇2 2 侯家寨遗址新石器时代定远县七里塘乡3 3 尉迟寺遗址新石器时代蒙城县许町镇4 4 古埂遗址新石器时代肥西县上派镇5 5 玉石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灵璧县娄庄镇6 6 凌家滩遗址新石器时代含山县长岗乡7 7 灰角寺遗址新石器时代太和县苗集镇8 8 黄家堰遗址新石器时代望江县新桥乡9 9 下阳遗址新石器时代广德县梨山乡10 10 濮家墩遗址新石器一商周滁州市大王镇11 11 东城都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六安市三十镇镇12 12 斗鸡台遗址夏、商寿县比桥镇13 13 青莲寺遗址商周寿县堰口乡14 14 贺胜台遗址商周阜南县黄岗镇15 15 欧墩遗址商周郎溪县钟桥乡16 16 花城遗址周舒城县柏林乡17 17 牯牛山遗址周南陵县石铺乡18 18 寿县城遗址(含西南小城)战国寿县寿春镇19 19 新阳城遗址秦汉界首市光武镇20 20 东城遗址秦—唐定远县大桥乡21 21 凤凰山铜矿遗址西周—宋铜陵市、铜陵县22 22 三国新城遗址三国合肥市三十岗乡23 23 天静宫遗址宋涡阳县闸北镇24 24 东门渡窑址五代—宋芜湖县花桥乡25 25 “古井贡酒”古井及窑池宋—明亳州市古井镇26 26 谢胱楼遗址清宣州市市区二、古墓葬(8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27 1 放王岗石墓群汉巢湖市亚父乡28 2 张园汉墓东汉亳州市市区29 3 古城画像石墓东汉濉溪县岳集乡30 4 宋山古墓三国·吴马鞍山市雨山区31 5 陈翥墓北宋铜陵县钟鸣镇32 6 梅清墓清宣州市新田乡33 7 赵文楷墓清太湖县望天乡34 8 吴汝纶墓清枞阳县义津镇三、古建筑(72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35 1 七门堰汉一清舒城县干汊河镇36 2 景德寺塔北宋宣州市市区37 3 多宝庵塔北宋六安市市区38 4 万寿塔南宋和县历阳镇39 5 仙人塔南宋宁国市仙霞乡40 6 望江寺塔南宋六安市西河口镇41 7 大观亭明歙县许村镇42 8 郑氏宗祠明歙县郑村镇43 9 丰口西面坊明歙县富曷镇44 10 殷尚书坊及大司徒坊明歙县桂林镇45 11 韩氏宗祠明黟县际联镇46 12 梓坞祠明休宁县板桥乡47 13 程氏宗祠明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48 14 岩寺文峰塔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49 15 长春社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乡50 16 五教堂明绩溪县华阳镇51 17 敦履堂明绩溪县上庄镇52 18 父子进土坊明旌德县白地乡53 19 叶家桥明当涂县新市乡54 20 清溪塔明贵池市江口乡55 21 兴济桥明贵池市市区56 22 汪氏宗祠明石台县兰关乡57 23 净信寺明青阳县蓉城镇58 24 法云寺塔明岳西县金山乡59 25 观音寺塔明六安市市区60 26 江淮桥明含山县仙踪乡61 27 运河桥明阜南县三塔镇62 28 薛阁塔明毫州市市区63 29 玉虚宫牌坊明休宁县齐云山64 30 柯乔门坊明青阳县九华山65 31 安庆谯楼明、清安庆市大观区66 32 查济民居明、清泾县后岸乡67 33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明、清绩溪县坎头镇68 34 慈光阁明、清黄山市黄山风景区69 35 姥山塔明、清巢湖市中庙镇70 36 蒙城文庙清蒙城县城关71 37 阜阳文峰塔清阜阳市市区72 38 南京巷钱庄清亳州市市区73 39 闵子蹇祠及墓清宿州市曹村乡74 40 林探花府清宿州市杨庄乡75 41 太和清真北寺清太和县城关76 42 国光楼清全椒县襄河镇77 43 中庙清巢湖市中庙镇78 44 武壮公祠清庐江县城关79 45 振湖塔清肥东县湖滨乡80 46 包氏宗祠清肥东县解集乡81 47 四望堡寨址清霍山县大化坪镇82 48 世太史第清安庆市迎江区83 49 安庆关南清真寺清安庆市迎江区84 50 廖河戏台清宿松县北浴乡85 51 雷阳书院清望江县城关86 52 杨家祠堂清潜山县龙潭乡87 53 东流双塔清东至县东流镇88 54 崇德堂戏台清石台县珂田乡89 55 李氏宗祠清青阳县沙济乡90 56 曹氏宗祠清青阳县蓉城镇91 57 侯家祠堂清郎溪县凌笪乡92 58 溥公祠清旌德县白地乡93 59 黄田洋船屋清泾县黄田乡94 60 翟氏宗祠清泾县陈村镇95 61 金楼花戏楼清泾县西阳乡96 62 汪氏住宅清绩溪县瀛洲乡97 63 湖村民居清绩溪县北村乡98 64 绩溪文庙清绩溪县华阳镇99 65 周氏宗祠清绩溪县华阳镇100 66 檀干园清黄山市徽州区潜口乡101 67 宏村民居清黟县际联镇102 68 竹山书院清歙县雄村乡103 69 吴氏宗祠清歙县北岸乡104 70 潘氏宗祠清歙县北岸乡105 71 风雨廊桥清歙县北岸乡106 72 贞一堂民国祁门县渚口乡四、石刻及造像(9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07 1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唐一民国滁州市琅琊山108 2 玉蟹泉摩崖石刻唐、宋、清凤阳县殷涧镇109 3 程九万墓石刻青阳县朱备乡110 4 磬石山摩崖造像宋灵璧县渔沟镇111 5 万罗山摩崖石刻宋一民国贵池市清溪乡112 6 阮峰墓石刻明枞阳县山镇113 7 汪珊墓石刻明青阳县五溪乡114 8 杨捷墓石刻清天长市谕光乡115 9 张廷玉墓石刻清桐城市龙眠乡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6处)编号分类号名称时代地址116 1 王步文故居清岳西县温泉镇117 2 刘铭传故居清肥西县南分路乡118 3 胡适故居清绩溪县上庄镇119 4 李鸿章家族住宅清合肥市中市区120 5 同仁医院旧址 1906年安庆市迎江区121 6 熊、范二烈士专祠 1912年安庆市迎江区122 7 砀山天主教堂 1917年砀山县城关123 8 安徽邮务管理局旧址 1926 安庆市迎江区124 9 中共安徽地委旧址 1926年—1927年安庆市迎江区125 10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 1926年—1927年安庆市迎江区126 11 赤城县赤色邮政局旧址 1930年金寨县汤家汇镇127 12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1936—1937年休宁县汪村乡128 13 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 1938年六安市市区129 14 野人寨抗日降亡将土墓 1943年潜山县天柱山镇130 15 抗大八分校旧址 1942—1945年天长市龙岗乡131 16 陈独秀墓 1947年安庆市十里乡安徽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20处)2004年10月28日一、古遗址(15处)编号名称时代地址1 阮墩遗址新石器——商周繁昌县2 人字洞大址旧石器繁昌县3 化家湖遗址新石器——汉濉溪县4 “伍奢冢”遗址新石器——汉利辛县5 北平城遗址汉涡阳县6 双墩遗址新石器蚌埠市7 谷阳城遗址汉固镇县8 中土坑遗址新石器祁门县9 汤池果树窑址宋庐江县10 夫子城遗址新石器安庆市11 孙家城土城遗址新石器——商周怀宁县 12小山口遗址新石器宿州市13 古台寺遗址新石器宿州市14 烟墩山遗址商、周马鞍山市15 琉璃瓦窑址明当涂县二、古墓葬(10处)编号名称时代地址16 孝子墩古墓清长丰县17 共姬墓春秋淮北市18 万孺人墓明广德县19 黄泥孤堆(黄歇墓) 战国淮南市20 廉颇墓战国寿县21 常氏三王墓明怀远县22 化明塘严氏墓明五河县23 何城墓唐庐江县24 施闰章墓清宣城市宣州区25 余珊墓明桐城市三、古建筑(71处)编号名称时代地址26 庐州府城隍庙戏楼清合肥市27 大孔祠堂清合肥市28 唐五房圩转心楼清肥西县29 父子进士祠堂清肥东县30 尹氏宗祠清长丰县31 中江塔明芜湖市32 衙署前门宋——清芜湖市33 汉阙遗址及水牛墓汉淮北市34 水东花戏楼明宣城市宣州区35 明代城墙明郎溪县36 吴氏大宗祠明、清泾县37 云氏宗祠及《长生殿》及戏文砖雕贞节坊清广德县38 耿村明代耿姓民宅明广德县39 江村古民居群清旌德县40 三溪乐成桥明、清旌德县41 胡炳衡宅清绩溪县42 石家村古建筑群清绩溪县43 周氏祠堂清宁国市44 硖山口《慰农亭》及摩崖石刻宋——清凤台县45 叶集江西会馆明六安市46 毛坦厂老街重点古建筑明、清六安市47 六安古城墙清六安市48 褚氏祠堂清舒城县49 狮山中学玉玺楼清霍山县50 寿县孔庙元——清寿县51 霍邱文庙清霍邱县52 祗园寺清九华山风景区53 百岁官清九华山风景区54 甘露寺清九华山风景区55 杜氏宗祠明、清池州市贵池区56 榉根关古徽道明、清石台县57 严氏宗祠清石台县58 净居寺塔宋青阳县59 宁氏宗祠清青阳县60 金氏宗祠明、清东至县61 屏山村古建筑群明、清黟县62 南屏村古建筑群明、清黟县63 赛金花故居清黟县64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明、清黄山市徽州区65 金紫祠明黄山市徽州区66 合一堂明、清祁门县67 倪望重宅(“一府六县”) 清祁门县68 苏氏宗祠与海宁学舍清黄山市黄山区69 希范堂清黄山市黄山区70 程氏宗祠清黄山市黄山区71 钟鼓楼清休宁县72 古城岩明清建筑群明、清休宁县73 东谯楼宋歙县74 曹氏二宅清歙县75 稠墅牌坊群明、清歙县76 棠樾古民居明、清歙县77 天心堂明歙县78 敬本堂明歙县79 员公支祠清歙县80 周氏宗祠清歙县81 大邦伯祠明歙县82 上水关下水关广惠桥宋、明、清滁州市83 池河太平桥明、清定远县84 古戏台、火神庙、嘉佑院古建筑群清明光市85 尊胜禅院旧址清来安县86 程文炳宅清阜阳市颖东区87 臧家公馆清界首市88 徐氏宗祠暨杨虎城在太和旧居清太和县89 尤家花园及故居清至民国颖上县90 西风禅寺及摩崖石刻唐——近代太湖县91 孙氏宗祠清岳西县92 左忠毅公祠明、清桐城市93 占庄老屋清潜山县94 萧县文庙清萧县95 金柱塔明当涂县96 章氏宗祠明、清池州市贵池区四、石窟寺及石刻(6处)编号名称时代地址97 琴高山摩崖石刻唐——清泾县98 刘冲崖刻唐——清九华山风景区99 花山石窟群唐——清黄山市屯溪区100 黄山摩崖石刻唐——近代黄山风景区101 陈德墓石刻明凤阳县102 华阳洞石刻宋含山县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8处)编号名称时代地址103 三河大捷遗址及古民居清、近代肥西县104 安庆天主堂清安庆市105 英驻芜领事署清芜湖市106 天主堂清芜湖市107 老芜湖海关近代芜湖市108 圣雅各中学旧址清芜湖市109 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舒城县110 六安中心县委、六英霍暴动总指挥部旧址 1930年金寨县111 怀远教会建筑旧址清怀远县112 许世英故居清东至县113 汪晓娣等宅(孙起孟旧居) 清休宁县114 观瀑楼及听涛居近代黄山风景区115 黄山古观景亭近代黄山风景区116 李克农故居清巢湖市居巢区117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清、近代安庆市118 太平天国英王府及清安庆市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清安庆市119 林散之墓 1991年马鞍山市120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 1949年蚌埠市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10处)序号文保单位名称时代地址备注1 李鸿章享堂清合肥归入李鸿章家族住宅,名称李鸿章故居及享堂2 文昌塔清旌德归入旌德文庙3 胡适上学的私塾及胡传旧居清绩溪归入胡适故居4 东岳庙宋——清涡阳归入天静宫遗址5 独山革命旧址群 1929—1932年六安归入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名称独山革命旧址群6 大和清真南寺明、清太和归入太和清真北寺,名称太和城关清真寺7 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近现代萧县归入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8 洪家大屋近现代祁门归入太平军题字,名称洪家大屋9 祁门古戏台群明、清祁门归入徐庆堂古戏台,名称祁门古戏台群10 黄田村古民居群清泾县归入黄田洋船屋,名称黄田村古民居群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73处)(一)古遗址(26处)<~(二)古墓葬(12处)((三)古建筑(80处)。
安徽境内文物保护单位

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10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上 面的打击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见。专家推断,这 些石骨器应是古人类制作的工具,在距今200万~240万年的更 新世早期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了。
2006年05月25日,人字洞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古遗址,被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6-577 6-94 5-315 6-93 6-959 5-45 6-957 6-960 6-570 5-318
古建筑 古遗址 古建筑 古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古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
安庆市 濉溪县 亳州市 繁昌县 巢湖市 含山县 肥西县 来安县 黟县 黄山市 明、清 新石器时代 宋、元
安徽境内的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先后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 2001年、2006年核定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目前为止,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其中安徽省
56处,占全国的2.38%。
世太史第 临涣城址 亳州古地道 人字洞遗址 冯玉祥旧居 凌家滩遗址 刘铭传旧居 半塔保卫战旧址 南屏村古建筑群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时代为 明—清。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 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 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 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 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 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 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 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
安徽第六批文物保护名单

9
华阳中正坊
明
宣城市绩溪县
市保
10
磡头节妇坊
明
宣城市绩溪县
市保
11
桃州鼓角楼城台
明
宣城市广德县
市保
12
百牙山塔
明
池州市贵池区
市保
13
镇海桥
明
黄山市屯溪区
市保
14
紫阳桥
明
黄山市歙县
市保
15
叶村洪氏宗祠
明
黄山市歙县
市保
16
万年桥
明
黄山市歙县
市保
17
太湖祠
明
黄山市歙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市保
18
下阳祠山庙
明、清
宣城市广德县
市保
19
朱旺村古建筑群
明、清
宣城市旌德县
市保
20
司空山古建筑群(含牌坊)
明、清
安庆市岳西县
市保
21
灵山村古建筑群
明、清
黄山市徽州区
市保
22
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
明、清
黄山市徽州区
市保
23
南村牌坊
明、清
黄山市屯溪区
市保
24
槐塘双坊
明、清
黄山市歙县
市保
25
石潭吴氏宗祠
明、清
黄山市歙县
市保
26
巴慰祖宅
明、清
黄山市歙县
合肥市庐江县
市保
10
口子酒窖池及建筑群
清—当代
淮北市濉溪县
市保
11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
清末民国
宿州市埇桥区
市保
45
淮北附近的旅游景点

淮北附近的旅游景点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附近有许多旅游景点。
以下是淮北附近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
1. 淮北矿区博物馆:位于淮北市区内,展示了淮北矿区的历史文化与矿业发展。
2. 遗址博物馆:淮北市境内有多个古代遗址,如漆河城址、皂河城址等。
这些遗址均有对应的博物馆,展示了淮北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3. 濉溪海洋公园:位于濉溪县境内,是一座集海洋科普、观赏、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公园。
4. 淮河风光带:淮北市淮河两岸风景秀丽,有许多沿河而建的公园和景区,如宿州市淮河湾风景区、几座风车公园等。
5. 汤池温泉度假村:位于淮北市境内的濉溪县,温泉资源丰富,是一处可供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6. 枃阳湖风景区:位于濉溪县柯岗镇,是淮北市的重要水源湖泊,风景秀丽,可以进行湖边休闲、钓鱼等活动。
7. 淮南矿区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淮南市境内,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矿山公园,展示了淮南矿区的煤炭文化与矿业历史。
以上仅为部分淮北附近的旅游景点,还有其他许多景点,供您选择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濉溪县古迹有哪些濉溪县古迹风景名胜临涣土城是安徽省目前唯一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先秦古遗址。
临涣文昌宫和小李庄为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址。
双堆建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和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的烈士纪念塔。
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临涣城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为淮北市仅有的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城石板街老城石板街,东起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1公里,街宽5米。
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
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濉溪城,俗称口子,春秋战国时期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时,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称濉溪口。
明时本地商人富户多汇于此,为防匪乱,濉溪人于居民区四周挖壕设栏,濉溪城遂具雏形。
石板街由清末民初绅士周俊哲倡导用青色瓦子石铺设。
抗战时期,石板街遭日寇焚烧,淮海战役时又遭国民党飞机轰炸。
解放后,人民政府虽多次拨款修复,恢复了往日的面貌,然十年动乱,各种神庙、阁楼、牌坊等古迹文物遭到劫难。
石板街渐失往日的繁华,日趋萧条。
9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对老城石板街开发保护。
石板街所留胜迹、传说、名人轶事甚多,如:七十二步上天梯、三山夹一井、月牙桥、九道弯、城隍庙、关帝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
临涣古城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古为铚城,是浍水、涣水的交界处。
由于临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旧有两庵四寺、九阁十八庙、二堂对两馆、二十景地配四泉之记载,临涣古城遗址与城内古建筑城隍庙、天主教堂、文昌宫、慈云庵、山西会馆、袁氏宅院及城外的张晋亨墓、李沃孜汉墓群、孙氏墓群等共同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古遗迹还有位于临涣古城南端的观星台遗址、环绕临涣集四周的临涣古城遗址、位于南城墙外侧,浍河岸坡地上的陶圈井、城西外侧的宋代窑址。
古墓有位于临涣东周庄的秦相蹇叔墓、临涣集东李沃孜村西的李沃孜墓群、临涣郊区东侧的码头汉墓群、位于城西黄庄的元代墓群以及元奉大夫张晋亨元代墓。
古建筑有位于城东墙内侧的山西会馆、临涣十八庙之一的香山庙、位于临涣古城中部的城隍庙。
临涣文昌宫位于临涣镇文昌路北头,始建于唐代。
1948年淮海战役时是总前委指挥部,现为濉溪县红色旅游观光胜地,1980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李庄前委旧址小李庄前委旧址位于韩村镇淮海村小李庄,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总前委从临涣文昌宫移驻至此,直至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现小李家村前委驻地于1980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南面,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占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
陵园大门朝东,门内两侧各有一个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池塘。
宽阔笔直的主干道通往纪念碑,南部的尖谷堆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期间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园内遍植雪松、龙柏、黄杨等风景树木,并有花圃和果园。
1995年12月,陵园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0年陵园被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陵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二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碑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中部,1980年5月动工兴建。
翌年10月1日落成。
碑高22.5米,白色花岗岩砌成。
碑基分为两层,第一层南北长31米,东西宽31米;第二层长宽各为25米;四面各有18级台阶,并有青松环绕。
纪念碑座正面镌刻纪念碑文,碑身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 ,上下两端环万年青图案。
碑冠镶嵌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浮雕。
纪念碑前铺设水泥结构的广场,面积约2100平方米。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位于陵园东南部,正面朝北,1988年10月建成,长32米,宽28米,占地900多平方米。
张爱萍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该馆造型美观,民族式屋檐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外墙乳黄色,44面圆顶高窗分布四周。
敞开式正厅宽14米,高6。
8米,进深10米。
东、南、西三厅互相串通,连成一体。
中央为一天井,面积98平方米。
整个建筑色彩明快,形式大方,既有古典建筑艺术,又有现代建筑风格。
展厅陈列珍贵历史照片300余张,文物200余件,作战地图、图表、美术作品20余幅,并有电动沙盘模型1台。
这些展品历史、形象地反映了淮海战役全貌。
展出内容共分八个部分,以双堆集地区歼灭战为重点。
第一至第七部分为战役部分,共8个展室。
第八部分分为缅怀先烈厅,陈列着27位烈士的事迹、遗像和遗物。
乾隆湖乾隆湖风景区位于濉溪县城南端,由塌陷复垦的环湖风景区、步行龙图街、老城石板街3块构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
融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商贸购物为一体。
由安徽建工学院规划设计,1998年10月濉溪镇人民政府开工兴建。
景区风光优美,更有帝王胜迹轶事引人入胜,主要景点有:风情岛占地1万平方米。
建乐泰城,高3层,琉璃瓦装饰,取欧洲风韵,由诸多八字型建筑拼合而成,内设西式餐饮,再现欧洲生活;名人名画,根雕制作,显示中国人文底蕴。
建蒙古包7座,圆顶弧壁,苫草作顶,独见浙滇格调。
岛上栽种中外名贵珍奇植物,北方花草争红竞绿,南国棕桐娇态傲骨,加之民族特色服务,形成一个浓缩的世界,步入风情岛,水情、风情、民情、岛情,使你怡然陶醉,如入世外桃源。
怡趣园朔正门东50米便是怡趣园北大门,一颗古松植根于大门西侧,树干粗壮,高约5米,粗可两三人合抱,枝条蓬展,东伸的枝条形成门楣。
东侧的立柱上鲜红醒目的大字怡趣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怡趣园大门设计者要体现的寓意。
怡趣园四周雪白的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幅彩图,配着一首首古诗,诗意画境,陶情怡趣。
园内游艺项目丰富多彩。
跷跷板、滑滑梯、蹦蹦床、飞天椅、恐龙碰碰车、双人小汽车等各具情趣。
在南端湖面,若坐上小船,摇动双桨,戏水赏荷,当十分惬意。
位于园区东北角有演出广场,占地500平方米,舞台高筑,石凳俨然。
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是梨园弟子大显身手的热闹去处。
龙兴寺坐落在怡趣园的东侧。
传说雍正四年(1726年),山东蝗灾南袭此地,蝗虫飞动时遮天蔽日,落地时菽禾全无。
皇帝派大将刘猛治蝗,刘猛在梦中接受点化,火熬蜜糖,遍涂于树,蝗虫吃糖被粘,层叠树上,刘猛遣兵聚歼之。
为纪念刘猛功德,当地人民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集资建庙,取名叭蜡庙,俗称蚂蚱庙。
今改名为龙兴寺,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几部分组成。
山门朝东,面阔3间,10.6米,门楣上高悬金字朱匾,上有龙兴寺3个大字。
濉溪县历史沿革春秋时期,本地属宋国,置铚邑,邑址在今临涣集。
战国时期,本地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设36郡,县境分属泗水郡的相县、铚县、蕲县、符离县。
泗水郡及相县治所均在相城(今淮北市)。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相、铚县未变。
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大将居翁为相城侯,沛郡改为侯国。
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本地东部属彭城郡,其余属侯国。
后侯国又改称沛郡。
三国时期,曹魏迁沛国治所至沛县(今江苏省沛县),本地分属魏豫州谯郡的相、铚、竺邑、蕲和符离5县。
西晋时,沛国治所复迁相城。
本地分属豫州沛国之相县、竺邑县、符离县和谯国之铚县、蕲县。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本地属徐州沛郡之相、竺邑、符离和谯郡之铚、蕲5县;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置临涣郡,治铚城,本地分属谯州之临涣郡、蕲城郡。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和涣北县,白掸县治所在今百善南,涣北县治所在今柳孜集南秦古城村。
本地分属沛郡相县、蕲城郡蕲城县、临涣郡白掸县和涣北县。
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复置竹邑县,治所在竹邑城;废临涣郡和涣北县,置临涣县,治铚城。
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本地分属彭城郡承高县、蕲城郡蕲城县、睢南郡竹邑县、符离县,谯郡临涣县、白掸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竹邑县并入符离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谯郡临涣县和彭城郡蕲县、符离县、萧县。
唐初(公元618年),本地分属徐州之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临涣县。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治所在今赵集山西村。
元和四年(公元809 年),析徐州之符离县、蕲县和泗州虹县置宿州,本地分属宿州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临涣县。
九年临涣县改属宿州,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63年),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临涣县、符离县、蕲县。
南宋时,长淮以北沦为金,本地分属金南京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撤临涣、符离、蕲县3县,辖地并入宿州。
本地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宿州。
明、清本地无县建置,属凤阳府宿州。
民国2年(1913年)改宿州为宿县,本地仍属宿县。
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行政专区公署。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个1月12日,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13日,复属宿县专区。
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本地属宿县地区。
1977年1月12日,由宿县地区领导改属淮北市,现为淮北市唯一市辖县。
濉溪县文化艺术编纺织画纺织画是用胶水和纺织颜料在普通布料上直接作出的画,它不受绘画工具、布料、尺寸的限制,且防水、不褪色、不掉色,是濉溪县画家马泰先生和李凌女士共同创作的。
由于纺织画已经打破了传统画种的表现观念,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绘画材料赋予了它新的面貌,给人以全新的艺术视觉效果。
纺织画既能画出油画的厚重、水彩画的透明,又能画出中国画的韵味,是一门中西画结合的嫁接艺术。
纺织画比油画省时省力,切作画方便,宜于收藏和保存,装裱快速。
作画时既可像国画一样,平放在案上作画,又可像油画一样钉在画框上作画。
它色彩清新明快,透明华润、变幻丰富、水分淋漓流畅、色调高雅和谐,是以胶水和彩相互融合渗透的艺术,当多种颜料碰在一起时,颜色借助胶水的灵性所产生的种种绮丽、妙趣的视觉效果,是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
马泰夫妇先后创作出纺织画五十多幅,其中,《生命之泉》、《山父》、《黄河源流醉秋图》、《发怒的山神》、《乡土》、《九雄争霸》等作品被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淮北大鼓淮北大鼓诞生于淮北市濉溪县,自明末清初已具雏形。
最初只是以手鼓伴奏,半说半唱顺口溜。
清代中期,艺人们改革了这门手艺,他们把手鼓用简单支架固定了鼓位,随之,表演也变成了固定场地的演唱。
新中国成立后,淮北大鼓发展到鼎盛期。
淮北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板。
鼓以檀木或枣木挖成圆形,上下蒙牛皮,边缘用大头钉固定,四周加铁环以敲击时产生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