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第3章相互作用4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2.摩擦力 (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2.摩擦力 (4)

1 2 3 4
解析 因水杯处于静止状态,而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和静摩擦力,故摩擦力大
小始终等于重力的大小,方向向上,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若往杯中加水,重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公式法:根据公式Ff=μFN计算。
①压力F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N的大小根
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
②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
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读课本,写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提示 1.因为毛刷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黑板面,与黑板擦运动方向相反。
2.手受到向后的阻力(滑动摩擦力)。感觉手受到向后的阻力(滑动摩擦力)
增大。滑动摩擦力大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F=μFN。
知识归纳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两物体 ②相互挤压
缺一不可
③有相对运动(滑动)
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直接判断
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个方向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
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状态法 当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力的相 若甲、乙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并且能判断出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
互性法 向,则乙对甲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B正确;鱼
缸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与拉力无关,只与压力和动摩擦因数
有关,因此增大拉力时,摩擦力不变,C、D错误。
方法技巧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4张PPT)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4张PPT)
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不能施力,只能受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在 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力。 ③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力。
⑤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 ⑵、相互性: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重力的大小:
1)测量:用弹簧秤测重力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①纬度越高,g越大; ②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4、重心 ⑴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
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 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等效
G
⑵、重心的位置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6、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产生的原因:
2、定义:

3、大小 (1)G=mg
(2)用弹簧秤测量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的定义
5、作用点(重心) 重心位置的判断
注意: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 能在物体之外。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你能以开教室的门为例,向大家分别证明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时力的作用效 果不同吗?
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 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N)
5、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施力物体。 仅仅存在于原子核内部来粘结质子,外部无任何表现。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 通过重心
⑦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其作用范围在10-15m内。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37张PPT)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37张PPT)
答案 AD
考向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典例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沿水平方向的力F1=20 N和F2= 11 N,物体A保持静止。现保持F2不变,当F1减小到17 N时,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是( )A.6 N B.9 N C.28 N D.31 N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答案 B
【典例2】 如图所示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款尖底瓶,该瓶装水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下面有关瓶(包括瓶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B.装入瓶中的水越多,瓶的重心一定越高C.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D.瓶的重心一定在两条绳子连线的交点上
解析 瓶所受重力就是地球对瓶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A项错误;瓶本身的重心不变的,随着装入瓶中的水的增加,瓶的重心位置可能先降低然后再逐渐升高,B项错误;根据重心的定义,瓶的重心是瓶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绳的交点是确定的,但瓶的重心是变化的,D项错误。
答案 C
1.弹力。(1)定义:发生_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_______;②接触处发生_________。(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
考点2 弹力
弹性形变
接触
弹性形变
相反
2.弹力方向的判断。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第二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会计算弹力大小,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3.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专题提升6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专题提升6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水平面上,B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相
连接,连接拉力传感器和物体A的细绳保持水平。从t=0时刻
起,用一个水平向右且随时间逐渐增加的力F作用在B物体上,
拉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地放在皮带A端,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B后滑动停止,随
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C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
摩擦力的情况是( BC )
A.在AB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B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BC段不受静摩擦力
D.在BC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解析 在AB段,物体的速度小于皮带的速度,相对皮带向左运动,则受到水平
面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图乙可得Ff2=5.0 N,故B错误;由图乙可知木
块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f=5.0 N,因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
f
数为 μ= =0.10,故C错误,D正确。
探究点三
摩擦力的突变
知识归纳
当物体受力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常见类型如下:
1.“静—静”突变
摩擦力,B一定是静止的,所以水平面与B之间为静摩擦力;又因为只有当B与
水平面之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以后,A、B之间才产生静摩擦力,所以
t1~t2时间内,水平面与B之间的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不
变,B、C错误。从 t2时刻开始,随着F的增大,传感器的拉力不变,说明A、B
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不变,一定是滑动摩擦力,B一定开始运动了,B与水
f
2
数 μ= = 10=0.2,选项D错误。

高中物理 第3章 专题 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及物体的受力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3章 专题 弹力、摩擦力综合问题及物体的受力分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再对A物体进行分析.如上图乙所示,在竖直方向 上,A同样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的作用,同时又受到B对 其竖直向下的、大小为mg的静摩擦力的作用.而A物体也 是静止的,同样在竖直方向上必然应有一个力来平衡这两 个竖直向下的力,该力也只可能来自墙对A的静摩擦力, 故可知墙对A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f墙A=mg+mg=2mg,方 向为竖直向上.
2.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将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研 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先分析重力,再 分析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然后是其他力,口诀为“一 重、二弹、三摩擦,然后是其他.”
(3)如果一个力不容易确定其方向时,可以先确定它 的反作用力的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确定该作用力的 方向.
(4)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画示意图时不要求 严格按比例画出每个力的大小,但方向必须正确,另外注 意题中有多个研究对象时,一定要采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它 们的受力示意图.
(5)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和漏画力.
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初学者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不是“少力”就 是“多力”,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 他物体所施加的力. (2)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该找到施力物体,这是防止 “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 题 的 求 解 过 程 是 先 分 析 物 体 B , 后 分 析 物 体 A. 其 实,本题也可先将A、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先确 定出墙对A的静摩擦力,然后再单独分析物体A,确定出B 对A的静摩擦力.
【解析】 先分析B物体.如下图甲所示,在竖直方 向上,B受向下的重力作用,而B物体是静止的,因此, 在竖直方向上必须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与重力平衡,而此 力只可能来自A对B的静摩擦力,故可知A对B的静摩擦力 大小为FfAB=mg,方向竖直向上.由力的相互作用性可 知,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fBA=mg,方向为竖直向 下.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
弹簧振子运动规律
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其 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弹簧 的劲度系数和小球的质量有关。
简谐振动规律及图像表示
01 简谐振动定义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 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 简谐振动。
02 简谐振动规律
简谐振动的物体,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 量都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等于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 时间均匀增加,位移随时间平方增加。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定义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等于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物体的 速度先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增加,位移先向上减小到零,然后向下增加。
02
弹力
弹力概念及产生条件
01 弹力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02 弹力产生条件
两物体必须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03 弹力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弹簧振子模型分析弹簧Fra bibliotek子定义一个不计质量的弹簧连接一个有 质量的小球或物块,并可以沿光 滑的水平面或竖直方向作简谐振 动,这样的系统称为弹簧振子。
05
实验探究与拓展延伸
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方法介绍
自由落体法
斜面法
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和位移 ,利用公式$g=frac{2h}{t^2}$计算 重力加速度。
让物体沿斜面下滑,通过测量下滑时 间和斜面倾角,利用公式 $g=frac{2s}{t^2}sintheta$计算重力 加速度。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参考课件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参考课件

预习导学
一、电磁振荡
1.振荡电流的产生 电磁振荡
(1)振荡电流和振荡电路
①振荡电流:大方向小和 性迅速变化的电流.
都随时间做周期
②振荡电路:能够振荡产电生流
路电容.器由C

线圈L的电

组成的电路是最简单的振荡电
路,称为LC振荡电路.
预习导学
(2)电磁振荡的过程
放电过程:由于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
定,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和频率共
5
重重力力G/质/N量 0.5 1 1.5
10 10 10
返回
在北极称100N的棉花,到赤道上 称仍然是100N,试问棉花是受潮了, 还是变干了? 受潮了!
重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同一物体,在北极用电子秤称量 的质量是100kg,试问到赤道上用同一 电子秤称量称是还是100kg吗?
小于100kg! 重力因物体的地理位置改变而一般不同,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3.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1)电磁振荡完成一次 周期性变化
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1
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 次数 叫频率.
(2)振荡电路里发生 无阻尼 振荡时的周期和频率叫做振荡
电路的固有周期、固有频率,简称振荡电路的周期和频率.
(3)LC电路的周期T和频率f跟电感线圈的电感L和电容器的电
容C的关系是T=2π
磁场能 ,磁场能电逐场能渐
转化为电场能.充电完毕,电流减小为零,
全部转化为
. 此后电容器再放电,再充
预习导学
(3)电磁振荡 电容器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电周路期中性就出现了
变化的振荡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振荡.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ppt版本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ppt版本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必考要求]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c)。2.弹力(c)。3.摩擦力(c)。
知识网络构建
规律方法速记 1.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压力和支持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且指向受力物 体;如下图(a)、(b)、(c)。 (2)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如下图(d)。 (3)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平衡还是加速运动),结合平衡 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就容易分析出弹力的方向。
2.明晰“三个方向”
3.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先要依据条件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F=μFN计算,也可以用平衡 条件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平衡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 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4.弹力大小: (1)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即F=kx。 (2)非弹簧类物体的弹力大小可以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 定律求解。
第三章 相互作 用
课时4 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的 分析与计算
内容
要求
1.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
c
2.弹力
c
3.摩擦力
c
考试说明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相互关系不作要 求 2.对四种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不作要 求 3.多个弹簧的串、并联问题不作要求 4.不要求引入静摩擦因数 5.不要求判断不在一直线上做相对运 动时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6.不要求了解滚动摩擦产生的原理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求解 F=μFN 或牛顿运动定律或力 方法 的平衡条件
0<F≤Fmax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 势
牛顿运动定律或力的平衡条件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 阻碍物体的运动。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 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也不一定是运动的。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6/30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thank
you!
2019/6/30
A.2.5 s前小车做变加速运动
B.2.5 s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关闭
2.5Cs.前2.小5 s车前静小止车,所所受受摩摩擦擦力力为不静变摩擦力,逐渐增大,选项A、C错误;2.5 s后
小车D.做2.5变s加后速小运车动所,所受受摩摩擦擦力力不为变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不变,选项B
错误,选项D正确。
关闭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 (2)撤去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撤去接触面(点),看物体 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 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 衡条件判断。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在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而在不同地点g 值不同,物体所受重力随其所在地球上纬度的不同而改变,随物体 所在高度的不同而改变,但改变量很小。 3.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4.等效作用点——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我们 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在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力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 相互性 矢量性
独立性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 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施)力物体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物体受到的其他力 的作用无关
D
解析 答案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产生 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物体间有压力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1)接触面粗糙 (2)物体间有压力 (3)物体间相对静止,有相对运 动趋势
方向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 反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 向相反
大小 F=μFN
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2.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可能与物体运动方 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同一 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
3.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面 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无关。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大小不一定 等于物体的重力。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典例1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 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和小车的受力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关闭
若小车静止,则小球受力平衡,由于斜面光滑,不受摩擦力,小球受重力、绳
子的A.拉若力小,重车力静和止拉,绳力对都小沿球竖直的方拉向力;若可小能车为做零向左匀速运动,小球仍只受 重力B.和若绳小子车拉向力左两匀个速力运的动作,用小,故球选一项定A受、到B都斜错面误的;绳支对持小力球的拉力的原 因是C.由绳于对绳小子球发的生拉了力微的小原弹因性形是变小,球小车发受生到了地微面小的弹支性持形力变是由于地面发 生的D.微小小车弹受性到形地变面引的起支,故持选力项是C错由误于,选地项面D发正确生。的微小弹性形变引起 关闭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力的概念 1.力的认识:
定义 单位 测量
分类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国际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牛顿,简称牛,符号 N
测力计,在实验室中一般使用弹簧测力计
性质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
效果
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研究对象
内力、外力
物体是否接触 接触力、场力(非接触力)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与地 球对物体的引力不同;重力的方向并不一定指向地心,只有在赤道 和南北极的极点,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物体的重心并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 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3.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1)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的有刻度的有向线段 (包括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时作出的表示物体受到某一力的有向线 段。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一切物体之间。 (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的相互作用、磁体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 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部的相互作用,强作用力只在1015 m范围内有显著作用。 (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部的相互作用,弱作用力作用范 围不超过10-16 m。
典例2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
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
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
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
状态,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在滑块与小车分离前力传感器采集
的F-t图象如乙图。则( )
D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