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关于生物药剂学含义叙述错误的是(答案C)A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B阐明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C研究生物有效性 D研究药物稳定性 E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答案D)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答案D)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答案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答案B)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答案C)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答案A)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答案D)A.20LB.4mlC.30LD.4L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答案A)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答案D)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答案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答案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A、12.5h B、23h C、26h D、46h E、6h (答案B)13.下列()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6、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A、口服乳剂B、肠溶片剂C、透皮给药制剂D气雾剂E、舌下片剂
7、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Tm两个参数
B、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
C、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
3、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A、AUC B、t 0.5 C、T max D、C max
4、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A、选择受试者B、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进行试验设计D、确定用药剂量E、取血测定
5、主动转运的特征(DE)A、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不需要载体参加C不消耗能量D有饱和现象E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6、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
7、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A、胃B、小肠C、结肠D、直肠
8、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口服给药B、肌肉注射C、静脉注射D、直肠给药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
4、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
5、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生物药剂学试卷

生物药剂学试卷

(单选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几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项A:湿热灭菌法B:干热灾荫法C:紫外线火菌法D:流通然汽灭菌法学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选项A:15~18B:8~16C:3~8D:7~9学生答案:D √参考答案:D得分:2C:大鼠法D:狗实验法学生答案:B √参考答案:B得分:2选项A:络合物B:胶束C:复合物D:离子对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B得分:0选项A:推动剂B:渗透压活性物质C:助悬剂D:润湿剂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B得分:0选项A:±3.5%B:±5%C:±7.5%D:±9%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得分:0选项A:分层B:絮凝C:转相D:花斑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D得分:0C:卵磷脂D:十二烷基硫酸钠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A得分:0选项A:药物与附加剂B:阀门系统C:抛射剂D:耐压容器学生答案:B参考答案:C得分:0选项A:休止角B:接触角C:孔隙率D:比表面积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A得分:0选项A:浓缩过程B:溶胀过程C:溶解过程D:浸润过程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B得分:0得分:2选项A:虫胶B:明胶C:淀粉D:甘油学生答案:B √参考答案:B得分:2C:剂型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D: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D得分:0选项A:易风化的药物B:吸湿性的药物C: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D:具有臭味的药物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D得分:0选项A:调节基质稠度B:增加基质稳定C: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和渗透性D:使基质具有适宜的熔点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选项A:乳胶B:甘油C:明胶D:聚乙二醇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C得分:0得分:0选项A: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药理靶向制剂B:被动靶向制剂、物理靶向制剂、化学靶向制剂C: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被动靶向制剂、生物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C得分:0C:磷脂D:硬脂酸钠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C得分:0选项A:混悬剂B:倍散C:微囊D:纳米粒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B得分:0选项A:水解、氧化B:同构化C:脱羧D:异构化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A得分:0选项A:接触角B:休止角C:释放度D:筛分径学生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B得分:0得分:0(多选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题库

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题库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谢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的过程B 是指药物消失C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E 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 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是正确的【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化学性质(2)药物的物理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储运条件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之邯郸勺丸创作【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分歧剂型C.药物效应包含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分歧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谢 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说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含:(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分歧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纵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含:(1)种族差别:指分歧的生物种类和分歧人种之间的差别。

(2)性别差别:指动物的雄雌与人的性别差别。

(3)年龄差别:新生儿、婴儿、青壮年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可能存在的差别。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理因素、药物疗效之间的科学。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消除。

第二章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

(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吸收:除血管给药外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阐述提高难溶性且亲脂性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经胃肠道的吸收。

答:口服灰黄霉素同时服用高脂肪食物可促进吸收,脂类食物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而胆汁中胆酸离子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促进吸收;也可改变制剂工艺和处方,如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可将其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答: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当pK a值与pH相等时则解离型药物和未解离型药物各占50% ,当pH变动一个单位值时,未解离型与解离型比例随之变动10倍。

当酸性药物的pK a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占有较大比例,弱酸性药物溶出随pH增加而增加;而碱性药物pK 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其解离型药物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小肠从上到下pH值逐渐减小,吸收量增加。

因此,弱碱性药物可制成肠溶衣。

3、如何从剂型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答: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与数量,一般认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卷及答案⽣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期末考试试题⼀.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关进⾏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D.胞饮作⽤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物半衰期( C )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浆中浓度⼩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A.20LB.4mlC.30LD.4LE.15L8.地⾼⾟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 A )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级动⼒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 D )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C)A.当⾷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吸收量增加C.⼀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般认为在⼝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致顺序( A )A.⽔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剂B.⽔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剂C.⽔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剂D.混悬液>⽔溶液>散剂>胶囊剂>⽚剂E.⽔溶液>混悬液>⽚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5hB.23hC.26hD.46hE.6h13.下列( )不能表⽰重复给药的⾎药浓度波动程度AA.波动百分数B.⾎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药浓度14.单室模型药物,⽣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 B)A. 12.5hB. 25.9hC. 30.5hD. 50.2hE.40.3h15.下列那⼀项不是药物动⼒学模型的识别⽅法( E )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判断法D.F检验E.亏量法⼆、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 )A.⽣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多数药物通过这种⽅式透过⽣物膜,即⾼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些⽣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将某些物质摄⼊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物膜转运机理有( ABDE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CE )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转运E.⽆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ABE)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竞争现象C.由⾼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 )A.反后服⽤B.饭前服⽤C.⼤剂量⼀次性服⽤D.⼩剂量分次服⽤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BD)A.⼤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式吸收B.⼀些⽣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BCD )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理因素(BCE )A.药物的给药途径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物利⽤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反后服⽤维⽣素B2将使⽣物利⽤度提⾼B.⽆定形药物的⽣物利⽤度⼤于稳定型的⽣物利⽤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物利⽤度D.药物脂溶性越⼤,⽣物利⽤度越差E.药物⽔溶性越⼤,⽣物利⽤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CD )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浆中浓度⼩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过效应的是( ACE )A.⾆下给药B.⼝服肠溶⽚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学中⽤“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BDEA.⾄少有⼀部分药物从肾排泄⽽消除B.须采⽤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E.所需时间⽐“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AB )A.可⽤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体C.是最常⽤的动⼒学模型D.⼀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较抽象,有⽣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于表达⽣物利⽤度的参数有( ACE )A.AUCB.CLC.TmD.KE.Cm15.⾮线性动⼒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 )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答:⽣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集体⽣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

目录生物药剂学概述 (1)口服药物的吸收 (3)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8)药物的分布 (12)药物代谢 (16)药物排泄 (21)生物药剂学概述1. 以下关于药物剂型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不仅指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药剂中的剂型概念,而且广义地包括与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B. 指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C. 指剂型和给药方案D. 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答案:A2. 多)生物因素主要包括()A. 种族差异;B. 性别和年龄差异;C. 遗传因素;D. 体重和高矮差异;答案:ABC3. 多)药物处置是指()A. 分布;B. 排泄;C. 代谢;D. 渗透;答案:ABC4. 多)药物的转运是指()A. 吸收;B. 代谢;C. 排泄;D. 分布;答案:ACD5. 药物消除是指()A. 排泄;B. 代谢;C. 分布;D. 吸收;答案:AB6. Bioabailability?答案: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7.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答案: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8.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答案: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作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9、Biopharmaceutics答案: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口服药物的吸收1. 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我的答案:A2.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转运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我的答案:C3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我的答案:D4.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我的答案:E5.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B、25/1C、1/25D、14/1E、无法计算我的答案:B6. 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我的答案:D7. 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榈氯霉素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我的答案:D8. 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我的答案:B9.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表示A、Higuchi方程B、Her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s定律D、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我的答案:D10. 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我的答案:C11. 多)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我的答案:BCDE12. 多)以下可以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我的答案:ABDE13. 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 3.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 4.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 5.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 B.肠溶衣 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 6.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 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 E.ABC转运蛋白 7.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 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饱和现象 8.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以上都是 9.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 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 C.地高辛 D.诺氟沙星 E.维拉帕米 10.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直肠 E.均是 11.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 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 B.精神因素 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 E.身体姿势 12.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A.漏槽 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是 13.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 B.解离型药物 C.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未解离型药物 14.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A.回肠含量最多 B.≤10V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 D.与微粒吸收相关 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 15.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16.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片重差异 B.片剂的崩解度 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压片的压力 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 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 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 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 18.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方程 B.Noyes-Whitney方程 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Stokes方程 E.Michaelis-Menten方程 19.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 dC/dt=kSCs B.dC/dt=kCs C.dC/dt=k/SCs D.dC/dt=kS/Cs E.dC/dt=k/S/Cs 20.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 21.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 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 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 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 22.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 23.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 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 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 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 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 24.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 25.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 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 E.随pH减少而减少 26.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lg(Ci×Cu) B.lg(Cu/Ci) C.Ig(Ci-Cu) D.lg(Ci+Cu) E.lg(Ci/Cu) 27.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C.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28.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 A.增大Dn C.增大Do B.减小Do D.减小Dn E.减小An 29.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出参数t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 B.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 C.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单指数模型中七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 30.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 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重要参数 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 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 D.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 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 31.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小肠单向灌流法 B.肠襻法 C.外翻环法 D.小肠循环灌流法 E.Caco-2模型 32.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 A.嘧啶类 B.心律失常药 C.头孢菌素类 D.抗组胺药物 E.维生素类 33.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 A.结肠 B.盲肠 C.十二指肠 D.直肠 E.空肠 34.多晶型申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不稳定型 C.亚稳定型 D.A、B、C均是 E.A、B、C均不是 35.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直肠 B.结肠 C.小肠 D.胃 E.以上都是 36.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 C.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 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 37.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粒子大小 B.溶剂化物 C.多晶型 D.溶解度 E.均是 38.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 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分切除 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 D.普萘洛尔 E.吗啡 39.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40.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 A.脂溶性大分子 B.水溶性小分子 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E.带负电荷的药物 41.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溶解度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的溶出速率 D.药物的晶型 E.药物的粒子大小 42.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三者混合物 E.均一样 43.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1 B.25/1 C.1/25 D.14/1 E.无法计算 44.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 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D.肠蠕动快 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 45.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为有效晶型 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 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