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与卫星通信链路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搭建仿真环境,我们模拟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信系统的性能对于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特性,优化系统设计,提高通信质量。
2. 实验背景和目的本次实验的背景是一个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探讨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实验环境和方法我们使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环境。
通过编写仿真程序,我们模拟了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
我们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设定,并进行了多次实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信噪比、传输速率等。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对系统进行改进。
5. 结果分析和讨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时,我们发现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呈反比关系。
当信噪比较低时,误码率较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传输速率与信号带宽和调制方式有关。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系统性能。
6. 结论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时,我们应注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通过不断改进系统参数和算法,我们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7. 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通信系统进行了初步的仿真测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仿真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院系:一、实验目的1、了解ADS微波仿真软件的使用2、用ADS软件,观察不同的传输线及微波器件的Sminth圆图和S参数。
二、实验要求FR4基片: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6mm,损耗角正切为0.021.Linecal的使用a)计算FR4基片的50欧姆微带线的宽度b)计算FR4基片的50欧姆共面波导(CPW)的横截面尺寸(中心信号线宽度与接地板之间的距离)2.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在FR4基片上,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欧姆四分之波长开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
观察Smith圆图变化。
理想传输线微带传输线分析:四分之一波长开路线具有“开路变短路”的作用。
3.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在FR4基片上,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欧姆四分之波长短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
观察Smith圆图变化。
理想传输线微带传输线分析:四分之一波长短路线具有“短路变开路”的作用。
综上可知: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具有“阻抗倒置”的作用。
4.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在FR4基片上,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欧姆二分之波长开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
观察Smith圆图变化。
短路传输线微带传输线分析:二分之一波长开路线阻抗不变,所以开路经阻抗变换后还是开路。
5.分别用理想传输线和微带传输线在FR4基片上,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欧姆二分之波长短路线的性能参数,工作频率为1GHz。
观察Smith圆图变化。
理想传输线微带传输线先计算分析:二分之一波长短路线阻抗不变,所以所以短路经阻抗变换后还是短路。
综上可知:二分之一波长传输线具有“阻抗还原”的作用。
6.用一段理想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匹配10欧姆到50欧姆,仿真S参数,给出-20dB带宽特性,工作频率为1GHz。
带宽B=m1-m2=200.0 MHz7.用一段FR4基片上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匹配10欧姆到50欧姆,仿真S 参数,给出-20dB带宽特性,工作频率为1GHz,分析7 和8结果。
微波仿真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3)✧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3)✧实验内容 (3)✧实验步骤 (3)实验3 微带多节阻抗变换器 (9)✧实验目的 (9)✧实验原理 (9)✧实验步骤 (10)✧实验内容 (10)✧实验设计及结果 (10)实验4 微带功分器 (11)✧实验目的 (11)✧实验原理 (11)✧实验内容 (13)✧实验步骤 (13)实验心得与总结 (16)实验2 微带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1) 熟悉枝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2) 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3) 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及响应波长的减小,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效应就变得更加明显,当波长变得明显小于典型的电路元件长度时,分布参数元件替代分立元件而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在频率高达一定数值以上时,在负载和传输线之间并联或串联分支短截线,代替分立的电抗元件,实现族抗匹配网络。
常用的匹配电路有:枝节匹配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指数线匹配器等。
枝节匹配器分单枝节、双枝节和三支节匹配。
这类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此电纳(或)电抗元件常用一终端短路或开路段构成。
单枝节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枝节到阻抗的距离d ,使其在距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
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枝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枝节,改进了单枝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枝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的长度就能达到匹配。
✧ 实验内容已知: 输入阻抗 Zin=75Ohm负载阻抗 Zl=(64+j35)Ohm特性阻抗 Z0=75 Ohm介质基片r ε=2.55,H=1mm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枝节和双枝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枝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d1= 4/λ,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d2= 8/λ。
北邮微波仿真实验报告

微波仿真实验实验报告题目:微波仿真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3xxxxxx微波仿真课(1)一、实验要求:1.了解ADS Schematic的使用和设置。
打开ADS软件(2009版本),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新建工程并命名,新建Schematic窗口。
截图如下:2.在Schematic里,分别仿真理想电容20pF和理想电感5nH,仿真频率为(1Hz-100GHz),观察仿真结果,并分析原因。
①理想电容20pF,仿真频率为(1Hz-100GHz):电路图:对数曲线:分析:由计算可知:S 11=Z/Z+2 S 12=2/Z+2,该网络互易对称可知S 21=S 12, S 22=S 11, Z=1/j ωC, 随着频率的增加,S 11=Z/Z+2将会减小,最终趋向于0,即-70db, S 12=2/Z+2,f=1HZ 时,Z 趋近于无穷,S 12趋近于0,即1db, f逐渐增大到100GHZ 时,Z=1, S 12=1/3,仍然接近于0,即1db 。
② 理想电感5nH ,仿真频率为(1Hz-100GHz ): 电路图:史密斯圆图:对数曲线:分析:由计算可知:S 11=Z/Z+2 S 12=2/Z+2。
由该网络互易对称可知S 21=S 12, S 22=S 11, Z=j ωL, 随着频率的增加,S 11=Z/Z+2将会增大,最终趋向于1,即0db, S 12=2/Z+2将会随着频率的减小而减小,最终趋向于0,在图中即为-30db 。
3.Linecalc 的使用:a) 计算中心频率1GHz 时,FR4基片的50Ω微带线的宽度;将FR4基片的参数输入到Linecalc 中,计算得到中心频率1GHz 时,FR4基片的50Ω微带线的宽度为1.543670mm ,截图如下:b)计算中心频率1GHz时,FR4基片的50Ω共面波导(CPW)的横截面尺寸(中心信号线宽度及接地板之间的距离)。
将FR4基片的参数输入到Linecalc中,计算得到中心频率1GHz时,FR4基片的50Ω共面波导(CPW)的中心信号线宽度为87.8355mm,及接地板之间的距离为5mm,截图如下:4.基于FR4基板,仿真一段特性阻抗为50Ω四分之一波长开路CPW线的性能参数,中心工作频率为1GHz。
卫星通信实验报告

卫星通信实验报告一、绪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通信质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验证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2. 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 进行卫星通信实验,验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实验原理1. 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中继信号进行通信的方式。
通过地面站发送信号到卫星,由卫星中继将信号转发给目标地面站,实现通信链路的连接。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2.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地面站: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信号。
卫星:充当信号中继的媒介,接收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后再发送给目标地面站。
用户终端: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实现通信目的。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地面站设备,包括天线、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等。
2. 进行卫星选择和定位,调整地面站设备指向卫星所在位置。
3. 发送信号到卫星,观察信号传输情况。
4. 接收卫星信号,验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卫星通信系统,并进行了信号传输和接收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速度快,信号质量稳定,通信效果良好。
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卫星通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掌握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验证了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在信息传输和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微波电路与系统仿真实验5

•典型无线接收机框图(超外差式)
接收机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如下:
① 射频滤波器1(FP Filter1)
选择信号频段、限制输入信号带宽、减小互调失真。 抑制杂散信号,避免杂散响应。 减少本振泄漏,在频分系统中作为频域相关器。
② 低噪声放大器(LNA)
在不使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 抑制后续电路的噪声,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
点击Generate和Highlight就可设置好预算路径,同时系 统将自动生成预算增益方程。预算增益路径在电路图中高亮 显示。
•预算增益方程
BudGain Component 设置
在原理图中加入BudGain Component,将其设置为如右 图所示即可。
请注意“,”的个数。
•Simulation-AC元件面板
在电路图中加入交流仿真控制器。 交流仿真控制器参数设置 频率:2.14GHz 频率转换(Enable AC frequency conversion): 允许 Yes 预算分析(Perform budget dimulation):执行 Yes
•Simulation-AC元件面板
预算路径设定和预算增益方程建立
⑧ 中频放大器(IF AMP)
➢ 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度,供后续电路(如数模转换器或解调器 )处理。
⑦ 通常需要较大的增益并实现增益控制。
2. 发射机
发射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无论是语音、图像, 还是数字信号,要 利用电磁波传送到远端,都必须使用发射 机产生信号,然后经调制放大送到天线。
发射机一般具有频率、带宽、功率、辐射杂散等性能指 标参数。
•Simulation-HB元件面板
•接收机下变频仿真电路图
•接收机的下变频功率谱仿真结果
微波与射频电路仿真报告

微波射频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室名称:微波、毫米波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微波与射频电路仿真与设计实验三、实验学时:32学时四、实验原理:应用微波电路仿真软件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完成给定的微波电路设计任务。
五、实验目的:掌握微波电路CAD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微波电路CAD的基本组成;掌握ADS软件并进行微波电路的建模,仿真,优化和调试等任务。
六、实验内容:微波电路的基本概念;微波网络基本理论;ADS软件的使用方法。
上机操作:1.完成给定的微波器件设计;2.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台式计算机70台;ADS 2009仿真软件;U盘(学生自备)。
八、实验步骤: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本实验是利用εr=4.3,厚度h=0.8mm的介质基板,设计公分比是1:1的Wilkinson功分器,在中心频率处实现功率分配功能。
电路模型和参数均参考冯新宇编写的《ADS2009射频电路与仿真》。
之后进对电路行了优化仿真,并生成版图。
虽然带宽不作要求,但是通过不断优化后设计出来的功分器,其分配损耗、隔离度和输入输出端驻波比在较宽的频带内均有较好的特性。
a.设计指标设计一功分器,在f0=3GHz处实现最佳工作,带宽不作要求,并作出版图仿真。
注:本实验设计的是Wilkinson功分器,指标若用设计出来后的指标既是:通带2.9~3.1 GHz,公分比1:1,带内各端口反射系数S11、S22、S33小于-20dB,两端口隔离度S23小于-25dB,传输损耗S21小于3.1dB。
b.功分器简介在射频/微波电路中,为了将功率按一定比例分成两路或多路,需要使用功率分配器(简称功分器),在近代射频/微波大功率固态发射源的功率放大器中广泛的使用功分器,而且通常功分器是成对使用的,现将功率分成若干份,然后在分别放大,再合成输出。
Wilkinson功分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功率平分的情况,输入和输出口间的分支线特性阻抗=Z0,线长为四分之一线上波长,在分支线末端跨接一个电阻R,其值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atlab的卫星中继通信链路仿真杨晶(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通系,710049,陕西西安)摘要:卫星通信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其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可靠性高等。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卫星在空中通过把地球站发来的电磁波进行放大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从而起到中继站的作用,这样的转发方式称为透明转发。
本文基于matlab软件平台,仿真对地静止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中继地球站发送数据的透明转发过程,并给出某一发送地球站的信息在接收地球站的BER曲线。
关键字:卫星中继;透明转发;Matlab仿真;BER曲线中图分类号:O121.8;G558Simulation of Communicaiton Links of Satellite Relay Systembased on MatlabYang Jing(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Abstract: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he radio communicaiton stations on earth communicates with each other using the satellite as relay. Its characteristics arelarge range of communicaiton, high reliability and so 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satellite and earth stations. Satellite works as relay in the way that it ampilifies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from an earth station and then forwards to another earth station. This kind of forwarding is called transparent forwarding. Based on Matlab, this paper giv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forward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satellite relays the transmitting data from earth stations, of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Communicaiton System, and also surveys the BER curve, which shows the bit error rate when the earth station receives the data transmitting from a certain earth station.Keyword:satellite relay; transparent forwardingl; simulation based on Matlab; BER curve1 引言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
由于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3.6万千米,它绕地球一周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一样。
三颗相距120度的卫星就能覆盖整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
卫星通信体制,是指一个卫星通信网,为了获得最佳效率及最小的信息传输失真所采用的一定信号传输方式及一定的信号交换方式。
卫星通信体制的确定,关系到全网的具体组成和全网的使用效率与性能。
在卫星通信体制中,传输摸拟信号的称为模拟卫星通信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称为数字卫星通信系统;既传输模拟信号,又传输数字信号的称为数模兼容卫星通信系统。
不管是哪一种体制,为了提高卫星通信网效率、减少信号传输所产生的失真或差错于都要对信号作一番处理安排。
这一般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1)调制与解调在卫星数字通信中,最常用的是PSK 。
其中又以QPSK 占主导地位。
因为在同样信道情况下,QPSK 的比特传输速率比2ΦPsK 的高一倍。
由于QPSK 是两个彼此正交的2ΦPSK 信号组成的,此两个2ΦPSK 中噪声是独立的,因此QPSK 与2ΦPSK 性能近似相同,在相同的误码率下,所需的0b /N E 近似相同,而QPSK 所需的带宽仅为2ΦPSK 的一半;且实现也不难。
当PSK 的相位数大于8以后,在同一误码率下,带宽虽可进一步节约,但所需卫星功率急剧增加,且实现的难度也增加。
已不适于卫星电路传输。
2)多路复用基带处理卫星基带信道的多路复用是在低频上进行的。
它把许多正交分隔的信号合并成~个单一的基带信号。
正交分隔复用通常采用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方式。
一般在基带状态,还要对基带信号进行某些加工,如预(去)加重、加(解)密、差错控制编(解)码及加数字话音内插措施等,以提高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3)上变频与下变频上变频是把待传送的基带信号的频带设法搬移到射频信道上,以便进行有效的传输;下变频是从射频、信道中提取基带信号,作与调制相反的变换。
2系统模型及仿真2.1 建模假设本文中所设计的卫星中继链路中中继卫星为GEO 同步轨道卫星,采用 Ku 频段,6个地球站采用FDMA 。
通过卫星向另外一个地球站发送信息:上行载波中心频率为14253MHz ,下行载波中心频率为 12028MHz ,载波间隔为10MHz 。
·发送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为:[39995 40000 40005 40010 40015 40020]km ·卫星和接收地球站之间的距离是42000km ·卫星的EIRP 是56dBW,天线增益为30dB ·地球站的天线增益为32dB ·信道模型采用AWGN基于以上条件,本文将给出对地静止卫星中继地球站发送信息的完整过程,并给出某个发送地球站的信息在接收地球站的BER 曲线。
2.2 系统模型本文中所设计的卫星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卫星。
该通信链路设计思路为:信源→比特流→调制(QPSK )→频分复用→上变频→AWGN 信道→卫星接收透明转发→AWGN 信道→下变频→判决→解调(DQPSK)→比特流。
2.2.1QPSK 调制将地球站发送信息比特流中的比特映射到符号,即星座映射,具体程序为: function [d]=g2(bit,Nc)A=[exp(j*pi/4) 0 0;exp(j*3*pi/4) 0 1; exp(-j*3*pi/4) 1 1;exp(-j*pi/4) 1 0]; for k=1:Nc/2if bit(2*k-1:2*k)==[0 0] d(k)=A(1,1);elseif bit(2*k-1:2*k)==[0 1] d(k)=A(2,1);elseif bit(2*k-1:2*k)==[1 1] d(k)=A(3,1);elseif bit(2*k-1:2*k)==[1 0]d(k)=A(4,1);endend2.2.2频分复用与上变频在基带把6个地球站发送信息调制后的波形进行频分复用处理,具体程序如下:for k=1:6for t=1:120x(k,t)=d(k)*exp(j*2*pi*(14223+10*(k-1))*t/1200); endend2.2.3经过AWGN信道通过上述处理得到发射前的最终信号为:s1=x(1,:)+x(2,:)+x(3,:)+x(4,:)+x(5,:)+x(6,:);dup=40005;fup=14253;无线通信的路径损耗为:FSLup=32.4+20*log(dup)/log(10)+20*log(fup)/log(10); AWGN信道下的噪声为:N0=1.38*10^(-23)*80*60000;n1= wgn(1,120,10*log(N0)/log(10),'complex');最终卫星接收到的信号为:h1=sqrt(pt*10^3.2/(10^(FSLup/10)));ya=h1*s1+n1;2.2.4透明转发卫星接收到信号后,对信号进行透明转发,主要进行的工作将载波的中心频率由上行中心频率搬移到下行中心频率:for t=1:120 %上行载波频率变为下行载波频率yb(t)=ya(t)*exp(j*2*pi*(fdo-fup)*t/1200)/abs(ya(t)); end2.2.5卫星中继后发送地球站该过程包括信号再次经过AWGN信道,地球站接收后下变频,判决和解调(DQPSK)。
具体过程见附录1。
3结论1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可以初步仿真卫星中继地球站发送信息的过程,包括信源→比特流→调制(QPSK)→频分复用→上变频→AWGN信道→卫星接收透明转发→AWGN信道→下变频→判决→解调(DQPSK)→比特流。
2 得到某个发送地球站的信息在接收地球站的BER 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SNR越大,BER越低,通信的可靠性越高。
参考文献【1】井庆丰,《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振国等,《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3】贾敏. 第二代中继卫星捕获跟踪系统的星间链路仿真分析和验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4】吴琼玉.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链路的分析及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5】田小龙,陈晖,王爱华,聂皞. Ka频段卫星通信链路的仿真[J]. 军事通信技术,2002,02:78-800.20.40.60.81 1.2 1.4101010101010附录1:链路仿真源代码Pd=[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发射功率BER=zeros(1,11);%初始化BERfor kk=1:11sum=500000;pt=Pd(kk);erro=0;while sumsum=sum-1;data=randi([0 1],1,12);[d]=g2(data,12);for k=1:6for t=1:120x(k,t)=d(k)*exp(j*2*pi*(14223+10*(k-1))*t/1200);endends1=x(1,:)+x(2,:)+x(3,:)+x(4,:)+x(5,:)+x(6,:);%发射前的信号% dup=[39995 40000 40005 40010 40015 40020];% fup=[14223 14233 14243 14253 14263 14273];%数值差异小可以忽略dup=40005;fup=14253;FSLup=32.4+20*log(dup)/log(10)+20*log(fup)/log(10);h1=sqrt(pt*10^3.2/(10^(FSLup/10)));%增益N0=1.38*10^(-23)*80*60000;%载波间隔10MHzn1= wgn(1,120,10*log(N0)/log(10),'complex');%信道上的高斯白噪声ya=h1*s1+n1;%卫星接收到的信号ddo=42000;fdo=12028;FSLdo=32.4+20*log(ddo)/log(10)+20*log(fdo)/log(10);h2=sqrt(10^5.6/(10^(FSLup/10)));%56dBÔöÒæn2= wgn(1,120,10*log(N0)/log(10),'complex');for t=1:120 %上行载波频率变为下行载波频率yb(t)=ya(t)*exp(j*2*pi*(fdo-fup)*t/1200)/abs(ya(t));ends2=h2*yb+n2;%地球站接收到的信号for t=1:120s3(t)=s2(t)*exp(-j*2*pi*12003*t/1200);endxxx=mean(s3);%选择性地接收第一个地球站的信号%判决[index]=min(abs(angle(xxx)-[pi/4 3*pi/4 -pi/4 -3*pi/4])); data2=[fix((index-1)/2) mod((index-1),2)];%判决data2if data2(1)~=data(1)erro=erro+1;endif data2(2)~=data(2)erro=erro+1;endendBER(kk)=erro/1000000;endsemilogy(log(Pd)/log(10),BER,'b');hold on附录2:QPSK源代码function [d]=g2(bit,Nc)A=[exp(j*pi/4) 0 0;exp(j*3*pi/4) 0 1;exp(-j*3*pi/4) 1 1;exp(-j*pi/4) 1 0];for k=1:Nc/2if bit(2*k-1:2*k)==[0 0]d(k)=A(1,1);elseif bit(2*k-1:2*k)==[0 1]d(k)=A(2,1);elseif bit(2*k-1:2*k)==[1 1]d(k)=A(3,1);elseif bit(2*k-1:2*k)==[1 0]d(k)=A(4,1);endend致谢时间如白驹过隙,大学最后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8周的《微波与卫星通信》课程学习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