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真菌,研究进展,药用]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真菌,研究进展,药用]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摘要:桦褐孔菌是寄生在寒带地区的白桦、赤杨等树身上的一种药用真菌,能防治多种疾病,如肺癌、肝癌、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本文概述了桦褐孔菌的生境、结构、化学组成、药用功能等情况,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桦褐孔菌;药用真菌;糖尿病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16~17世纪俄罗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又名白桦茸、层卧孔菌。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1]。

作为一种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在抗癌、预防艾滋病、治疗糖尿病、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俄罗斯北部居民把它奉为“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神奇礼物”[1],赞誉其为“西伯利亚灵芝”。

近年来,桦褐孔菌的营养、药用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研发热点。

1生境桦褐孔菌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50度的寒冷地区,多见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地区、芬兰、波兰以及俄罗斯东部地区和北美洲北部。

多数生长于白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少数生长于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

菌丝体可耐受零下40℃的寒冷[2]。

2结构特征桦褐孔菌子实体呈瘤状、深褐色,表面硬、脆;菌孔呈圆形,白色、无菌柄、可育部分呈皮壳状、薄、暗褐色;菌肉木栓质,有环纹,淡黄褐色;孢子椭圆状、光滑[2]。

3化学组成近年来科学家在桦褐孔菌中发现和分离出了多种化合物,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桦褐孔菌的化学组成主要有下面几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羊毛甾醇型和氧化三萜类两类化合物;黑色素类化合物:儿茶酚是其中高分子量的酚类色素,碱性降解后含有β-羟苯酸[3];叶酸衍生物和芳香类化合物。

如:蝶酰谷氨酸和香草酸等;其他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如:白桦脂酸、生物碱、栓菌酸、麦角甾醇、木质素衍生物、甘露醇、鞘氨醇类似物和单宁化合物等[3]。

4抗病作用桦褐孔菌在缓解、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方面有奇效,具体总结如下:4.1抗肿瘤、治疗多种癌症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癌症,如胃癌、肝癌、肠癌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药用真菌论文抗癌作用机制论文:灵芝多糖抗癌机制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论文抗癌作用机制论文:灵芝多糖抗癌机制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论文抗癌作用机制论文:灵芝多糖抗癌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抗癌活性成分,其抗癌机理并不完全清楚。

现有的研究显示,灵芝多糖的抗癌作用与其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即免疫调节是灵芝多糖的抗癌机制之一。

有关灵芝多糖的其它抗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药用真菌;多聚糖;抗肿瘤活性;抗癌作用机制【abstract】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ndes(glps) is one of the main anticancer constituents of g.1ucidum.until now,anticancer mechanisms of glps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studies implied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tumor of glps and it i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that is to say, immunity-mediated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anticancer action of glps,while other possible mechanisms would be further researched.【ey words】medicinal mushroom;polysacchandes;antitumor activity;mechanism of anticancer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fr) karst]是担子菌纲多孔科灵芝属真菌,包括赤芝、紫芝、薄树芝、白芝等品种,其中赤芝是最常用的灵芝属真菌之一。

灵芝是我国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身、扶正固本之传统良药。

药用真菌三萜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三萜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于药用真菌 中, 尤其是 多孔 菌类真 菌, 是继真 菌多糖后 最重要 的抗 肿瘤活性成分之一 , 本 文综述 了几种药用真菌三萜在抗
肿 瘤 作 用 和机 制 的研 究进 展 .
关键 词 :药 用 真 菌 ; 三 萜: 抗 肿 瘤机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中很大一部分通过 动物实验具有抗肿瘤活性 和提高免疫 的 作用 _ 本文综述 了几种药用真菌三萜在抗肿瘤作用 和机制
的研究进展.
1 灵 芝 三 萜 的 抗 肿 瘤 作 用
长 ,进一步实验表 明三萜通过抑制血管 内皮 生长 因子对基
底 血管膜 的补充来抑制肝脏 中肿瘤细胞 血管的再生. 1 . 3 干扰细胞循环及信号转导导致癌细胞程序化凋亡
V0 1 . 3 0No . 1 0 0c t . 2 0 1 4
药用 真菌三萜抗 肿瘤作用及机制 的研究进展
田 慧敏 ,朱 月
( 赤峰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0 )
摘 要 :三萜类化合物是 由数个异戊二烯 去掉 羟基后 首尾相连构成的 萜类化合物 , 其烃及醇、 醛、 酮、 酸等衍生物广泛存
7 9 0 1及 人 肝 癌 H e p G 一 2等 同 . G L Z对 人 结 肠 癌 S W6 2 0和
使细胞 内 B c l 一 2 基 因的表达下降 , 影响细胞增殖及 凋亡相关
蛋 白的表达m .
1 . 4 直接作用于肿瘤 细胞 研究 表明灵 芝三萜可 以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抑制其粘附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6 0 X ( 2 0 1 4 ) 1 0 — 0 0 4 7 - 0 2

四种药用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四种药用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 料 与仪 器
液溶解 ,5 3 0 n m处测 吸光度 值 ( O D值 ) ,按 下列 公式计 算 生长抑制率 。并采用寇 氏改 良法计算各提取物对 A一5 4 9的 半数抑制浓 度 ( I C ) 。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 = [ 1 一 _ 。 。 = ] × × 1 0 0 %
1 . 2 . 2 细胞培养
人 肺 腺 癌 细 胞 A一 5 4 9用 R P MI 一1 6 4 0完
全培养基 ( 含 1 0 %胎 牛血清 ,1 0 0 U / m L青霉 素和 1 0 0 U / m L链霉 素)于 3 7  ̄ C、5 % C O 培养箱 常规培养 。 1 . 2 . 3 S R B法测定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 殖的影 响 参 照文 献 方法略有改动 。取对数生长期 A一5 4 9细胞 ,消化后 调 整细胞浓度为 1 0 0 0 0个/ m L,每种 细胞平 行接种 两块 9 6孔 板 ,分别为对照板 ( T O )和实验板 ( T) 。每孔加 入细胞悬 液1 0 0曲 ,置培 养 箱 培养 1 6 h后 ,对 照板 细 胞 用 预 冷 的 5 0 %三氯 乙 酸 ( T C A) 固定 ,待 测 ;同 时 实 验 板 中 加 入 I O 0  ̄ L的提取物 ( 调节终浓度分别 为 1 0 、2 0 、4 O 、6 0 、8 0、 1 0 0 g / m L ) ,阴性对 照孔 ( C ) 加入 含有 相 同浓 度 D MS O 的培养基 。每组设 5个复孔 ,继续培养 4 8 h后取 出培养板 , 5 0 %的T C A 4 ℃ 固定 1 h ,去离 子 水洗 板 , 自然干 燥 ,S R B
斑褐 孔 菌 ( F u s c o p o i f a p u n c t a t a ) 、裂 蹄 木 层 孔 菌 ( P h e l l i n u s i f m o s u s ) 、苦 自蹄 ( F o m i t o p s i s o f f i c i n a l , i s ) 、木 蹄 层孔 菌 ( P y r o p o l y p o r u s f o me n t a r i u s ) ,采 自吉 林 省 敦 化 市 。 人肺腺癌 细胞 A一 5 4 9由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 中心 提供 。R P MI 一1 6 4 0培养 基 、胎 牛血 清 ,美 国 G i b c o公 司 ; 胰蛋 白酶 、青 霉素 、链 霉素 、T r i s 碱 ,美 国 A m r e s c o 公司;

抗肿瘤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肉 瘤有 抑 制 作 用 , 中多 糖 c 碱 性 提 取 部分 ) 用 最 强 。 爱 如 等 其 ( 作 周 发 现 腹 腔 注 射银 耳多 糖 能 明显 抑 制 艾 氏腹 水 瘤 生 长 , 抑 制 腹 水 瘤 并
体 内抑制作用 。 苗立成等” …报道 , 金针菇多糖对 S 8 一10和 H 2 2— 小 鼠的抑瘤率 分别为 5 .9 和 4 . 6 以上 , L 1 06% 14 % 对 6 5白血病小 鼠生命 的延 长率达 到 5 .4 以上 。 32% 虫草 多糖 ( P 是冬虫 夏草 中 C) 最 主 要 的生 理 活 性 成 分 。 C 由 P刺 激 的血 液 单 核 细胞 培 养 基 (S S N P C —M C—C 能有效抑制 U 3 M) 97细胞的增生 , 抑制率达 7 % 一 8
1 大 分 子 抗 肿 瘤 物 质
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其大、 小剂量组 的抑瘤率分别为 5 . 1 63% 和 4.4 , 4 3 % 它还能降低血 清一氧化氮合 酶、 一氧化 氮含量及唾液 酸浓度 。 向道斌 等…用 M r法检测 发现 , T 茯苓多糖对 S 8 一10细胞 明显地显示 出细胞毒性 , 进一步将茯苓多糖层析分 离, 得到一组分 ( V )用 量为 1 g k PC, 5m / g时即 能明显 抑制 白血 病细 胞的生 长 , 用 H— d T k掺入 培养 2 9 4~ 6h后 , 制率分别 为 8 . % 和 9 . % 。 抑 82 80
维普资讯
综述 报告
2 0 年第 l 07 6卷第 l 期 1
抗肿瘤 真菌药物 的研究进展
陆 一
( 江苏 省无锡 市 第一人 民 医院 , 苏 无 锡 2 4 0 ) 江 10 2
摘要 : 综述 源于真茵的抗 肿瘤有效成分 ( 多糖 、 白和一些 小分子物质 ) 如 蛋 的抗肿瘤作 用机 刺, 抑瘤效果和抗肿 瘤真菌药物的开发现 状等。

桑黄抗肿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黄抗肿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黄抗肿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桑黄(phellinus)作为一种名贵的真菌类药材,具有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

桑黄含有多糖类、甾体类、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呋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

其中多糖类提取物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成为当前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桑黄的其他提取物如乙酸乙酯提取物等也表现出抗癌活性。

该文综述桑黄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着重介绍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桑黄奠定基础。

标签:桑黄;多糖;提取物;抗肿瘤;作用机制桑黄(phellinus)是目前公认抗癌效果较好的药用真菌之一。

早在1968年,Ikekaw T等发现,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提取物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的抑制率为96.7%[1]。

研究发现,桑黄含有多糖类、甾体类、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呋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2-4],而多糖被认为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且与传统抗肿瘤药物联用可起到协同效果,因此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多糖类外,桑黄的其他提取物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本文对桑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对桑黄的抗肿瘤活性有更深的认识。

1 桑黄的分布及其抗肿瘤作用桑黄在自然学科中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主要包括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 linteus)、鲍氏针层孔菌(P. baumi)3种[5-6]。

P. igniarius喜生于杨树、柳树、榉树、桑树等阔叶树的树干。

P. linteus 多生于阔叶树腐木干上。

P. baumii主要寄生于丁香属植物,尤其是暴马丁香,偶尔也生长在白腊树属、李属等植物上。

国产桑黄的基原是火木针层孔菌,主要产地有湖南、江西、广西、东北等地区,因其着生树种不同分为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桦树桑黄等。

日本、韩国产桑黄的基原为裂蹄针层孔菌,与国产桑黄外观相似,但其菌种不同,所含有效成分也有所差异。

除日本、韩国外,朝鲜、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也有桑黄出产。

桑黄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桑黄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覃酸、
三萜类和黄铜等。桑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如抗肿瘤、
抗血管生成、
抗肝纤维化、
抗脂质氧化、
增强
免疫力等功效。桑黄抗肿瘤的药物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根据很多文献研究报道,
从桑
黄中获得的提取物具有鲜明的抗肿瘤作用。文章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深入研究及目前对于桑黄作用机制
研究的前沿,
综述分析桑黄对抗肿瘤生长作用以及优化桑黄提取的方法。
淋巴细胞的活性。桑黄菌丝体外胞多糖能促使抗体
本文旨在综合研究桑黄在抑制肿瘤方面的作用以及
产生,与其他菌分离的多糖相比较,更能够提高抗肿
对桑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总结。
瘤活性和免疫刺激,使体内体液免疫作用及细胞免疫
基金项目:上海健康医学院种子基金;项目编号:E3-0200-20-201007-10。
作者简介:张宇琨(1999—),
方式:提取时间 2 h、料液比 1∶50、温度 95 ℃、提取次
药物。桑黄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尽管已有大量实验及
[24]
数 2 次。同时实验应用气相色谱与薄层色谱分析了
研究得到证明,但其作用机制交错复杂,其完整的理
日本桑黄子实体多糖和韩国桑黄子实体多糖中的单
论体系尚未得到系统地阐述。当前,许多研究结果显
2021
制 S180 肉瘤及腹水瘤生长的作用,二者中环磷酰胺
对抑瘤生长的作用虽然比桑黄胞外多糖显著,但环磷
和转移的免疫化学治疗活性,研究证明桑黄多糖可以
酰胺在抑瘤的同时会降低小鼠自身免疫机制。由此
用于癌症的免疫化学治疗,因为它通过对患者的免
可总结出,桑黄胞外多糖对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疫增强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有效的活性,
2.5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一、本文概述《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性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灵芝多糖在抗肿瘤过程中与免疫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研究论文。

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自古以来就在东方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灵芝中的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因其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而备受关注。

然而,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其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揭示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为灵芝多糖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灵芝多糖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概述,包括其化学结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已知的生物学功能。

接着,文章将综述灵芝多糖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凋亡、侵袭和转移等过程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关注灵芝多糖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如何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调节免疫信号通路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本文还将对灵芝多糖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灵芝多糖的生物学特性灵芝多糖,作为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其分子结构复杂,由多种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这些单糖的种类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生物活性的多样性。

灵芝多糖的主要特性表现在其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

在免疫调节方面,灵芝多糖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灵芝多糖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平衡,防止过度免疫反应的发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

抗氧化方面,灵芝多糖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其抗氧化作用与多糖的结构和分子量密切相关,通过捕捉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等机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肿瘤作用则是灵芝多糖最为突出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一^在机体 肿瘤 发 生 、 F y 肿瘤 移植 排斥 和肿 瘤免 疫检 测过程 中发挥着 重要 的作 用。IN— 抗肿瘤 活性 主要表现 F 在: 直接的抗增生作用 , 可通过 延长 细胞周 期 以延 缓肿 瘤细
胞 的生 长 和繁 殖 ; 过 抑 制 癌 基 因 的 表 达 来 阻 止 或 减 慢 肿 瘤 通
h w v r e ain h p b t e ci e i ge in s a d me i ia u g h r c l gc l efc s n c a im t l o e e ,r lt s i ewe n a t n r d e t n d cn l f n i p ama oo ia fe t o v a d me h ns s l i n e r e td . e d f t r s y u h u
【 e od】 einlug at t o; ehn m K yw rs m d i ni n — u rm cai c af ; i m s
Moe O cl y2 1 ,0 0 )0 7 0 7 dm no g 0 22 ( 1 :12— 16 o
【 指示性摘要 】 药用真菌在抗肿瘤 、 免疫调节等方面作 用 明显且不 良反应 较小 , 然而 , 药用 真菌活性 成分与 药
药用真菌是 天然 药物 中的一 个重 要组成 部分 。我 国有 药用真菌 10种 , 统药用及 试验具 有药 效 的真菌多 达 40 1 传 0 余种 , 日常大量用于临床的有几十种 。药 用真菌化 学成分 的 种类较为丰 富, 包括萜类 、甾醇 、 生物碱 、 氨基 酸 、 肽类 、 多糖 等 , 理作 用也很 显著 , 药 有抗 肿瘤 、 提高免 疫力 、 抗血栓 形成 等作用 。特别 是 在抗 肿瘤 方 面 , 良反 应 小 、 用独 特 、 不 作 安 全, 已成为当今探 索和 发掘抗 癌药 物 的重要领 域。 因此 , 现
S N Jn F HE ig, ANG J a W U Z iig W ANG Xia u n, hpn , ci TeTi fl t o i lfK n igM dcl oeeC ne Istt a dH si lfY na r i eK n n 5 18 hn . h hr A i e H o t u n nP o n , umi 6 0 1 ,C ia df ad pao i aC l ie pao v c g
从 以下 几 种 抗 癌 机制 进行 阐 述 。 1 免 疫 调 节
真菌免疫调节蛋 白是 2 0世纪 9 0年代从高等 担子菌 ( 蘑
菇 类 ) 实 体 中提 取 的 与植 物 凝 集 素 和 免 疫 球 蛋 白 的结 构 及 子 免 疫 功能 相 似 的 一 类 小 分 子 蛋 白质 。到 目前 为 止 , 4种 来 有 自于 灵 芝 ( G ndr a l iu 、 针 菇 ( l m l av— aoe u d m) 金 m c Fa ui e m n hps 、 杉 灵 芝 ( a oe at ge 和 草 菇 ( o a—r l ie) 松 G nd r s a ) m u vl v il ea
vlae ) FP被分离纯化 , ovca 的 I 分别被命名为 L Z一8 FP—f 、 、I v e
FP— t 和 FP—VO , 们 的 氨 基 酸 组 份 具 有 6 % 一 0 I gs I V,它 0 7% 的 同 源 性 , 相 似 的免 疫 生 物 学 活 性 。L 有 Z一 8是 从 赤 灵 芝 子实 体 中 分 离 提 取 出 的第 一 种 真 菌 免 疫 调 节 蛋 白 。 蛋 白 质 组成 为 10个 氨 基 酸 ; 子 量 14 0D ; 电点 4 4; 基 酸 1 分 2 2 a 等 . 氨 序 列 及 二 级 结 构 与 免 疫 球 蛋 白 可 变 区 的 重 链 具 有 高 度 相 似
【 bt c】 einlug ieetenat t o,m ueeu tn adh loov u d e x i , A s at M d i ni f i i u r im n gli , n e o bi s n s t it r c af fcv i n — m s r ao t re f o a l so cy

1 72 ・
申 静, 等
药 用 真 菌抗 肿瘤 作 用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药 用真 菌 抗肿 瘤 作 用 机制 研 究进 展
申 静, 房 娟 , 治平 , 熙才 伍 王
A v n e ee rh o ni u rme h ns o dcn lu g d a c si rsac na t—tmo c a i n m fme i a n i i f
性。FP— v 又称为朴菇素 , I fe 是从 金针菇 中分离 出来一 种具 有 免 疫 调 节 功 能 的蛋 白 。这 种 蛋 白 具 有 免 疫 调 节 和 细 胞 J
凝 集 活 性 。 FP—g I t 是 从 松 杉 灵 芝 中 发 现 的 一 种 免 疫 调 s也 节 蛋 白 , 以 治 疗 癌 症 和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 FP— VO是 从 可 I V
理作用 的关 系及 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 【 关键词 】 药用真菌 ; 抗肿瘤 ; 作用机制
【 中图分类号 】 7 05 R 3 .
【 文献标识码 】 A
DOI1 .99 ji n 17 4 9 .02 O . 1 :0 3 6 /. s.6 2— 9 22 1 .16 s
【 文章编号 】6 2— 92一(0 2 O 一0 7 0 17 49 2 1 ) l 12—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