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好好掌握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四边形知识点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某2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个⼈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下⾯⼩编给⼤家分享⼀些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1第⼀单元时分秒1、钟⾯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得最快的是秒针,⾛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秒。

秒是⽐分更⼩的时间单位。

3、钟⾯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般在体育运动中⽤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7、分针⾛⼀圈,时针⾛⼀⼤格,是1⼩时。

秒针⾛⼀圈,分针⾛⼀⼩格,是1分。

8、计算⼀段时间,可以⽤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2第三单元测量1、在⽣活中,量⽐较短的物品,可以⽤毫⽶(mm)、厘⽶(cm)、分⽶(dm)做单位。

量⽐较长的物体,常⽤⽶(m)做单位。

量⽐较长的路程⼀般⽤千⽶(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2圈半是1000⽶。

3、1枚1分的硬币、尺⼦、磁卡、⼩纽扣、钥匙、⾝份证的厚度⼤约是1毫⽶。

4、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较精确时,可以⽤毫⽶作单位。

5、1厘⽶中间的每⼀⼩格的长度是1毫⽶。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到质量单位。

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克”作单位;称⼀般物品的质量,常⽤“千克”作单位;表⽰⼤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般⽤“吨”作单位。

8、常⽤长度单位:⽶、分⽶、厘⽶、毫⽶、千⽶。

9、长度单位:⽶、分⽶、厘⽶、毫⽶,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10分⽶, 1分⽶=10厘⽶, 1厘⽶=10毫⽶1⽶=100厘⽶ 1千⽶(公⾥)=1000⽶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97×7≈3500。

2. 乘法原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等知识也是需要掌握的。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教材或教辅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4)搬答案。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加数=和- 另一个加数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被减数-差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二、认识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写作:10000或1万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四、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五、估算1、加法的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的估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在分别与原来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二、笔算乘法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像先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乘到哪一位是0,0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如果有进位数,进几这一位就写几。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估算先把三、四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近似的结果;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它们个位上的数,在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结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 时针)、 (分针 ) 、 ( 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 ),走得最慢的 是( 时针 )。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 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 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 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 分针要走( 12 )圈。
第3单元 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点:1)有四条直的边 ;2)有 四个 角。 2、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直角 相等 四个 ,对边 。 3、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 直角 ,4条边 相等 。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 容易变形。( 三角形 不容易变形) 7、 封闭图形 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 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 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 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 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 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 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4、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 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5、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 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6、估算 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 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 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 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 就说大数是小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一个数×几 倍。(如5的6倍是多少?5×6=30)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 另一个数(如12是3的几倍?12÷3=4) 4、大数是小数的几倍: 求大数:小数×几倍=大数 求小数:大数÷几倍=小数 求几倍:大数÷小数=几倍 5、倍是数量关系,不是单位。
第8单元 可能性
第9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按顺序依次联接搭配,就可以做到不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 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1小时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 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 5秒钟)。 下一个数是( 7、公式。 1时= 60 分 1分= 60 秒 半时= 30 分 60分= 1 时 60秒=1 分 30 分= 半 时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 ( 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 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 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 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 1000 克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
第2、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 相同数位 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如 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 前一位 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 十位退1 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 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 9 ,而不是 10 。 3、公式。 和 =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差 被减数 =减数 + 差 减数 = 差 = 被减数- 减数
第1单元 时分秒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 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1小时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 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 5秒钟)。 下一个数是( 7、公式。 1时= 60 分 1分= 60 秒 半时= 30 分 60分= 1 时 60秒=1 分 30 分= 半 时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 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 一定要比 除数 小。 2、公式。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除数 = ( 被除数-余数 )÷商 商 = ( 被除数-余数 )÷除数
7、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 9 , 最小的一位数是 0 . 最大的二位数是 99 , 最小的二位数是 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 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 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 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 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1 。
第3单元 测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 100毫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 1000 米 1公里= 1000 米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 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 (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 (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千米 (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 公里 做单位,千米也叫( )。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 度(相等 ),都是( 1 )毫米。 3、1枚1 (分的硬币、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 (相同的 ) 长度单位才能相加 减。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 时针)、 (分针 ) 、 ( 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 ),走得最慢的 是( 时针 )。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 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 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 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 12 分针要走( )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 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 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小的分数比较小。 5、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