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_张雯

论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 (273165) 张 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郑日昌摘 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及满意度,并探讨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
方法: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归因量表等对1-4年级的400名大学生小团体施测。
结果:1 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10 46 1 79;城市高于乡村(城10 871 75,乡10 37 1 78),有显著性差异(t=2 15,P<0 05);而性别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 大学生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r=0 37,P<0 001),其中 总体情感指数 与自尊的相关最高(r=0 51,P<0 001)。
3 幸福感指数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其中 总体情感指数 与 主观支持 相关最高(r=0 31,P<0 001);4 归因倾向为 外控组 的大学生幸福感较低,而 内控组 与 中间组 的大学生,其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对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且各有不同的特点。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精神卫生 主观幸福感 断面研究 自尊 社会支持 归因 大学生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ZHANG Wen&ZHENG Richang Departmen t of Psychology,Qufu Normal Uni versity 27316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 fluence of esteem,social support,locus of control and other variables on the subjec tive well-being(S WB)of college s tudents Methods:Index of Well-being,SSRS(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and MMCS (mul ti-di mensional multi-attri bu tion causality scale)were used in400college s tudents Results: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differed in SWB,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WB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WB was posi tively correlated wi th self -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SWB in the group of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iddle locus of control and of inner locus of control ,while there was no si gni 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r two groups 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e for further study on SWB of studentsKey Words mental health subjecti ve well-being cross-sectional studies self-esteem social support人类的一切活动不仅是为了让自身得以生存,其最终目的是享有更好的生活。
中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中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摘要】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其中,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特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我们对有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了影响中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内部和外部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案。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84-02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幸福感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概念,受到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广泛关注。
其中,心理学对幸福感的解读更多地侧重于人们的情感体验,这种幸福感被心理学家称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Diener等人于1984年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观幸福感一般分为三个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其中前两者属于情感因素,后者属于认知因素。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三大特点,是评价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受教育水平高,受关注程度高,且大多数大学生暂时不存在为生计奔波的压力,因此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幸福度很高的群体;然而,高校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种种特点又让广大大学学子体验到焦虑和迷茫。
这种群体特异性使得大学生的幸福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调节心态,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提升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2.内部因素2.1 人格特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质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稳定、有效的因素。
大量的人格特质中,哪些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最强呢?DeNeve和Copper对137篇研究的元分析表明,宜人性和外倾性与正性情感最为相关,也就是人们乐于寻找的“幸福人格”。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
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目录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2)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三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3)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六、 (4)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
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 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并制定计 划逐步实现,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02
03沟Biblioteka 技巧学会倾听和表达,尊重他 人意见,建立良好的沟通 氛围。
社交能力
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 拓展人际网络,增强社交 能力。
冲突解决
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 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和谐 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大 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 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特 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
VS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 体呈正态分布,但个体差异较大。影 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 会因素等。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和干预 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0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阶段特点
适应阶段
大学新生刚入学,面临新环境、新挑战,主观幸福感可能较低。随 着逐渐适应,主观幸福感会有所提升。
稳定阶段
大学生度过适应期后,生活和学习逐渐稳定,主观幸福感也趋于稳 定。此时,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 绪。
提升阶段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发展特点 及其影响因素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0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主要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成 分。情感成分涉及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而认知成分则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基于ISM法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基于ISM法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摘要:根据我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我们们小组一致认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人格、自尊、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和学生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家庭因素、生活事件和学业满意度等客观因素。
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构造成一个多级梯阶的层次结构。
通过模型中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性福感的几个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ISM 影响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概述主观幸福感概念主观幸福感(subjctive well - being,简称SWB)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 1 ]。
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和特点现有研究表明,整体上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在情感体验中,大学生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部分人的比例在10%左右。
年级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的影响显著,在生活满意度上,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要高于三、四年级,而二、三年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性别这个维度上,严标宾、郑雪研究结果认为,性别对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显著,在自我满意度上,男生对自己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
而王极盛等人研究发现,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均显著高于男生。
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二)2024

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幸福是每个大学生在求学阶段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将对大学生幸福观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幸福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1. 学业压力- 课业负担重:大学生通常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 成绩评价体制:学生往往过于注重成绩,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 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可能由于学业压力过大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2. 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幸福观有着重要影响,家庭和睦会使大学生感到幸福。
- 同学友情: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关键。
- 恋爱关系: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高幸福感。
3. 兴趣爱好- 个人兴趣: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爱好并投入其中。
- 社团活动: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可以拓宽大学生的交际圈,增加生活乐趣。
- 运动健身: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4. 就业前景- 就业压力:大学生担心就业问题是导致幸福感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 职业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从事自己喜欢并有前途的职业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 实习经验:积极参与实习能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增加找工作的竞争力。
5. 心理健康- 压力管理:学会面对和管理压力,较好地平衡学业和生活。
- 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幸福感。
- 乐观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抵御负面情绪,保持较高的幸福感水平。
总结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幸福观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兴趣爱好、就业前景以及心理健康等因素都对大学生的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呼吁大学生们应该寻求平衡、积极面对挑战,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提升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整体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认知和生理等方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
这些学生主要存在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期望过高等问题。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呢?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考试、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过度的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幸福感。
2、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家人、同学、恋人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愉悦和满足感,提高幸福感;反之,则可能导致孤独和失落。
3、自我期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过高,往往会导致自我压力和不满,从而降低幸福感。
适度的自我期望能够让人更加自信和满足。
4、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是幸福感的重要基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5、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也有一定影响。
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决定性因素,但贫困和拮据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综上所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期望、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减轻学业压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我期望、注重健康教育和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等。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与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与影响因素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感受的主观评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如何测量和理解主观幸福感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以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一、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1. 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是最常用的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之一,通常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个体对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并将各项指标加权得到总体的满意度得分。
2. 主观幸福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是一种综合性的调查工具,包括在不同领域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不同人群间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状况。
3. 主观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通过评估个体对于自身幸福感的主观评价程度,包括对生活满意度、自我感知幸福程度等指标的评估。
这种测量方法常用于长期跟踪研究,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幸福感的变化趋势。
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1.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认知和情绪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对自身能力和自尊心的满足都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获得情感和实质性支持的重要来源,对提高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
家庭、朋友和社交网络的支持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困难和压力,增强幸福感。
3.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提高个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 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也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往往与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相关联。
5. 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实现个人价值对提高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个体能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幸福感。
三、结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和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在测量方法上,生活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是常用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618 更新时间:2010-6-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李儒林
(本文字数:3036)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字号:【大中小】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方法对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人格问卷式中国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
结果①EPQ外向性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1),神经质分数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634),精神质与幸福感也存在负相关(r=-0.186)。
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③是学生的总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其中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回归系数为0.265,0.293。
结论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人格;社会支持
1前言
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
Ed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3个部分。
生活满意感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质量做出的判断的程度;积极情感是指乐观、愉快、自尊、合群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会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消极情感是指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会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它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对独立,其影响因素也是不一样的。
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
国外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从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本研究拟从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2研究一
2.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对象与方法
2.2.1被试西华师大大学生256人,其中女生145人,男生111人。
2.2.2工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验工具,来评价被试对于幸福的陈述。
由段建华(1996)修订。
量表包括33个条目,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
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91~0.95。
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艾森克人格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包括精神质(P)、外向性(E)、神经质(N)和说谎倾向(L)等4种人格因素。
2.2.3程序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于被试。
由主试讲解指导语,在学生完全理解要求之后,在问卷上回答。
所有问题一次完成,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3结果
2.3.1256名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人格上的得分。
女生的幸福感分数高于男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人格因素上,女生在外向性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上得分高于女生,且在精神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2.3.2不同人格类型被试主观幸福感的比较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把人格分为4个类型:外向稳定型(多血质);外向不稳定型(胆汁质);内向稳定型(粘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结果表明在主观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EPQ外向性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分数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幸福感也存在负相关。
3研究二
3.1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2对象与方法
3.2.1被试西华师大和川北医学院大学生326人,其中女生189人,男生127人。
3.2.2工具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在开始评定前,首先由主试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被试交代清楚,然后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测试试卷作完后统一收回。
3.3结果326名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在此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与症状自评量表各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健康各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SCL-90中的抑郁、强迫、人际敏感、
躯体化在主观幸福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
4研究三
4.1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4.2对象与方法
4.2.1被试本研究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600名学生作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553份,回收率92.5%。
其中男生265人,女生288人。
4.2.2工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由姜乾金根据Blumenthal等人(1987)根据Zimer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修订的,该量表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
包括12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7级记分法,总分范围12~84。
PSSS条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有4个条目。
社会支持总分由3个指标的分数相加而成,分数越高,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全量表0.86;家庭支持0.83;朋友支持0.85;其他支持0.80。
4.2.3程序同研究二。
4.3结果553名大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各分量表和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最高的是家庭支持,其次是朋友支持。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分量表水平进行相关分析。
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分量表均显著相关。
运用逐步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回归效应,标准偏回归系数与显著相关水平,因此总体的社会支持可大致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
5讨论
5.1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国内外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郑雪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的结论,何瑛认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也处于偏低,王雁的研究中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本研究根据GWB的评分标准,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的水平(87≤X≤102),男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本科生都有考研的准备,但学校的生源又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常常处于考研和就业的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