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4《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导学案

2.4《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从正反两方面介绍病毒与人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病毒利弊的探讨,引导学生辩证地对待客观世界。
在同伴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通过共同探究,建立师生互动互信关系。
重难点:重点:1.病毒的发现、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使用说明:1.自学课本P72-74勾画重点并完成预习要点、“合作与交流”,认真组织答案,组内达成共识(7分钟);2.小组讨论,教师随堂指导(5分钟)3.分组展示,老师引导(20分钟);5.巩固落实(5分钟);6.随堂检测(8分钟)。
一﹑预习要点1.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需要用才能观察到。
2.病毒的结构,由外壳和组成。
病毒不能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
根据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病毒通常可分为______病毒、______病毒和_____病毒,后者也称为__________。
3.病毒只能寄生在里,靠自己的中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4.病毒种类,分布,可给人类、动物和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但人们也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5、病毒的常见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一方面设法________和_________病毒疾病,一方面______病毒为人类造福。
二、合作交流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有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人类对其中的H1、H3亚型易感。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大胆设想一下,你有什么办法对付并预防这种病毒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小组讨论1、有一次,一个同学拿来一份鸡的血液,说可能这只鸡患有鸡瘟,想拿到学校的显微镜下查一查。
七年级生物上册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20世纪30年代末,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使人们看清了病毒 的模样。
烟草 花叶 病毒
.
8
300纳米
.
10纳米 9
流感病毒 天花病毒
狂犬病毒 . 禽流感病毒10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病毒?当 研究病毒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是 怎样解决的?
人类是在治疗各种疾病(人类、动物 和植物疾病)的过程中,借助不断发展的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 病毒结构:蛋白质的外. 壳 遗传物质的核心16
侵入淋巴细胞的艾滋病病毒
.
17
由上我们知道,病毒没有 细胞结构
假如你是病毒,想要长期生存下去,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病毒只有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有活性!
.
18
生物除了要找到适宜的生存场所之外,还 要解决的就是繁衍后代的问题,下面是病毒繁 殖的动画演示过程,请你分析它的繁殖具有什 么特点?
人类造福呢?
.
21
感染病毒的郁金香
.
22
.
23
澳洲 利用 病毒 消灭 兔子
.
24
SARS疫苗的 研究已经进入 临床试验阶段
.
25
一、病毒的发现
小结
二、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没有细胞结构; 2、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
科学技术手段逐渐认识病毒的。
电子显微镜仅仅使人们“看到”了
病毒“长相”,如果你处于当时的条件
下,你会就病毒的哪些方面继续展开研
究?
.
11
请把这些病毒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
通过上网查找有关病毒的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是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预习: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依据病毒寄生的对象病毒可分为那几类?病毒的分布、大小及病毒的三种形态?病毒的结构?与细菌的结构比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病毒的是如何生活,如何繁殖的?病毒与人类的有什么关系?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三、由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讲解四、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备注:以课件展示,内容如下一、病毒的发现19世纪末,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
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将细菌滤出,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口蹄疫也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二、病毒的种类病毒类型寄生生物植物病毒植物细胞里动物病毒人和动物细胞里细菌病毒(噬菌体)细菌细胞里三、病毒的分布、大小、形态1、病毒分布很广:陆地、海洋、天空,各种动植物乃至动植物体内甚至细菌的体内,都能找到它。
2、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多数病毒在10--300纳米之间(百万分之一毫米),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
,所以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3、病毒的形态:杆形(烟草花叶病毒),球状,蝌蚪状(噬菌体)等四、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核酸构成的核心(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的作用就是保护核心和将病毒的核酸物质注入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五、病毒的生命活动病毒通过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和蚊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营养方式—寄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体现生命活动。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病毒教案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收集并整理从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
通过上网查找有关病毒的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是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手段:PPT文件和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设计:
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病毒的危害2.病毒的利用
二、病毒的发现过程
三、病毒的特征
1.小
2.寄生在活细胞
3.能繁殖
4.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四、病毒的种类
课后小结。
生物: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

6、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C )
A、水绵 B、细菌 C、噬菌体 D、草履虫
7、病毒的结构极其简单,由_蛋__白__质__外壳和内部的_遗__传__物__质__组成, 它们没有__细__胞__结构,身体极其微小,只有在__电__子_感冒流行时候,少 年儿童为什么应该少去 公共场所?
C、将死猪、死鸡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
D、剁成碎末作为饲料让家禽、家畜食用
3、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A)
A、非典型性肺炎 B、心脏病 C、骨折 D、糖尿病
4、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不能独立生活 B、营寄生生活
C、无细胞结构 D、用高倍光镜可以看到
5、艾滋病病毒属于:
(A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噬菌体 D、细菌病毒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其它生物活 的细胞里才能体现生命活动。
专 病毒的寄主高度专一,一般来说病毒只能寄 一 生在特定的一种寄主身上,而对其他生物则 性 完全无害,如烟草花叶病毒仅仅危害烟草。
结束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
1. 危部分病毒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最常见的感冒病毒、乙肝病毒。
过去的天花病毒、狂犬病毒曾经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现在的艾滋病病
动物病毒 类型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
有益
课堂练习
1、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吸毒的人,患艾滋病的很多。说明艾滋
病病毒很容易由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A、空气 B、 水 C、血液 D、接触
2、处理患猪瘟、鸡瘟病死的猪、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C)
A、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留作食用
B、腌制成腌肉、腌鸡出卖给他人食用
七年级生物2.4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2教案人教版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设计)A、教学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B.重点: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C.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D、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引出课题二、病毒的分类 1、动物病毒根据宿主的不同,病毒的可分为 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三、病毒的结构和病毒的生活1、病毒身体微小(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计量大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核酸物质组成的核心和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其它生物活的细胞里才能体现生命活动。
3、病毒的寄主高度专一,一般来说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一种寄主身上,而对其他生物则完全无害,如烟草花叶病毒仅仅危害烟草。
4、在活细胞中,病毒用自己的遗传信息,挟持细胞为它制造新的病毒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三、病毒的传播方式1、接触传播(换水游戏,解释,举例)2、空气传播(实例提问,解释,举例)3、饮食传播(甲肝流行的原因,解释,举例)4、动物传播(灭蚊子与病毒病的关系,解释,举例)四、病毒侵入活细胞的模拟过程五、病毒病的预防1、注意个人卫生2、注射相关疫苗六、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1、有害方面:使动物、植物、细菌致病2、有利方面:制作病毒杀虫剂、疫苗、转基因产品等七、小结:归纳病毒的特征八、课堂练习九、布置课后练习:P74练习第二题E:课后反思本课运用音像媒体展示了病毒的结构及病毒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特征,较好地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通过展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特别是人类与病毒的关系,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了解了预防病毒病的一般常识,初步树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并进一步增强环保观点。
通过阅读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不恰当运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七年级生物上册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病毒课件 新人教版

伊万诺夫斯基 俄罗斯著名科 学家。
电 子 显 微 镜
病毒的发现过程经历了由感知→看见的 过程。二十世纪初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才使 人类看见了病毒的真正面目。 最大的病毒有300~400纳米,最小的只 有10几纳米,这也就意味着1亿个小病毒并 排起来才会有头发丝的直径粗细,这可以 通过针眼儿了。
[探究二] 病毒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病毒的特征。 难点:病毒与人 类的关系。
教学策略
本章教学,以历史上人类对病毒的认识 过程为主线,引出对病毒发现过程,病毒形 态、结构、生活方式、繁殖等特点,以及人 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病毒为人类 造福等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或对相应的内容、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用 层层深入、经典的问题引领思考和学习活动 的不断深入,最终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以及 问题分析能力的提高。
病毒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比较看看:
病毒无细胞结构
说明 病毒的生活除具有寄生性还具有专一性
归纳
病毒的特征:病毒个体微小、种类多、 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进行寄生 生活。
[探究四 ]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你知道吗?最早病毒引起人们的注意是 因为它能使人、动物和植物患病。当人们 对病毒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如果你 是科学家,你将如何让病毒为人类造福呢? 引导学生总结病毒对人类的利和弊。
• [探究一] 病毒的发现 自读课本病毒的发现史 • [你知道吗] 伊万诺夫斯基的研究表明了什么? • [考考你]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病毒的? • 请你思考:电子显微镜仅仅使人们“看到”了病毒 “长相”。如果你是科学家,在当时的条件下, 你会就病毒的哪些方面继续展开研究?〔运用发 散思维,讨论并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新人教版

病毒分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称动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称植物病毒。通过观察动画,在教师提示下得出: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会问:为什么称大肠杆菌噬菌体而不称大肠杆菌病毒?
举手答:防止得肝炎病。
图片展示引导:科学工作者将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归为一类,将引起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的病毒归为一类,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据吗?(将患病的动物图片、植物图片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给予评价大屏幕动画重放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提出疑问:大肠杆菌噬菌体寄生在大肠杆菌内叫什么病毒?(可以告诉学生大肠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肠内的细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解答:很好,善于动脑,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调动课堂气氛,联系学生亲身体验打过肝炎疫苗的请举手。问:肝炎疫苗的作用。
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结构。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学法引导
观察图片,提出疑问,分析,列举事例,解释原因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学生了解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