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小剂量泵注瑞芬太尼在五官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应用

小剂量泵注瑞芬太尼在五官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后以小剂量泵注瑞芬太尼预防五官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方法:选出我院择期五官科手术60例,年龄在18~40岁之间,病人术前ASA都在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
两组患者都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8分钟都停止丙泊酚的输注。
实验组手术结束后仍然以0.08ug/kg/min持续泵注瑞芬太尼至拔管后,对照组手术结束前8min就停止瑞芬太尼的泵注。
将两组患者拔管期是否躁动和拔管后吸痰时是否恶心呕吐和出现苏醒延迟的例数和拔管后一分钟和五分钟的血氧饱和度分别记录下来。
结果:两组患者手苏醒延迟的例数、拔管后一分钟和五分钟的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苏醒期躁动和拔管后吸痰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明显减少五官科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不影响呼吸功能也不延长苏醒时间。
【关键词】术后小剂量泵注瑞芬太尼;苏醒期躁动;气管插管全麻【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154-02本研究对我院接受五官科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病人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持续的泵注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术后拔管期躁动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年龄在18~4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0±8.6)岁,体重在48~70千克之间,平均体重在(59±8.8)kg之间,所有患者术前无重大疾病,ASA在I~Ⅱ级。
所有患者为五官科和口腔科病人,因为此类患者需要清醒后拔管以减少误吸发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开放外周静脉,监测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8分钟左右实验组停止丙泊酚的泵注,继续以0.08ug/kg/min持续泵注,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8分钟停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泵注。
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微泵法行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观察

2 1 生 命体 征 变化 : 表 1 . 见 。本 组 5 7例患儿 术 中无 呼 吸抑 制现 象 和一过 性 呼 吸抑 制 , 3例 唇 裂 患 儿 因 血 有 流人 E腔 未 及 时 吸 出 ,p 2降至 9 % 一9 % , 清 除 l so 0 3 经 E腔 内血 液 , 罩 加 压 给 氧 后 s o l 面 p 2可 回 升 至 9 % 以 5
1 资 料与 方法
卧位 , 肩背 垫一 薄枕 , 不行 气管 内插管 , 留 自主呼 吸 , 保 鼻管 吸 氧 ( 氧流 量 1/ i) 用美 国 D s 00多 功 能 L rn , a ah30 监测 仪 连 续 监 测 并 记 录 平 均 动 脉 压 ( A ) 心 率 M P、 ( R 、 吸频 率 ( a 、 H )呼 a ) 脉搏 氧饱 和度 (p 2等 , 脉血 SO ) 动 气样 本 于术 前 ( O 、 中 1rn T ) 术 中 3 r n T ) T)术 5 i( 1 、 a 0 i( 2 a 和术毕 ( 3 采 集 , T) 血气 分析 仪为 N V 5型 。记 录苏 醒 OA 时间和 患儿术 中、 术后 反应 ( R m a 评分 法… ) 用 a sy 。 13 统计 学处 理 : 量 资料 用均 数 ±标 准 差 ( . 计 贾±s ) 表示 , 用 S S 1 . 采 P S 1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F检 验 , P< .5为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上, 所有 患儿 双肺 呼 吸音 清 , 口腔分 泌 物 少 ( 后 无需 术
吸痰 ) 患 儿 R m a 分达 5分 以上 , 中安 静 、 肌 ; a sy评 术 无
太尼. 异丙 酚 合 剂 ( 方 为 异 丙 酚 5 0 g+瑞 芬 太 尼 配 0r a
泵注小剂量芬太尼消除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泵注小剂量芬太尼消除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颈椎后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芬靶控输注全麻手术后常出现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对病人以及术后需要安静的患者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如何预防此并发症在临床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观察泵注小剂量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颈椎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男40例,女20例,年龄45~65岁,体重50~75kg。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
随机分Ⅰ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和Ⅱ组(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
手术当日未用阿片类镇痛药。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全静脉麻醉。
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入室后开放快速静脉通路,给予复方氯化钠300ml后开始诱导,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及罗库溴铵0.7mg/kg,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组诱导后以芬太尼0.015μg/(kg?min)瑞芬太尼0.1~0.5μg/(kg?min)丙泊酚4~6mg/ (kg?h),持续泵注维持麻醉,Ⅱ组以瑞芬太尼0.1~0.5μg/(kg?min),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两组均按需间断静注罗库溴铵,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需要调节静脉药剂量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泡和度、心电图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术中维持BIS值为40~60,放置引流管时停用芬太尼,手术结束时停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两组均给予PCIA。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药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和瑞芬太尼合剂用于全麻中的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10期93投稿邮箱:sjzxyx88@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和瑞芬太尼合剂用于全麻中的观察杜刚(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院,内蒙古 乌海)摘要:目的 围绕在治疗妇科腹腔镜患者期间使用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和瑞芬太尼合剂在全麻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并总结经验。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5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患者使用持续泵注米库氯铵、瑞芬太尼合剂。
观察患者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 )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患者HR T0/T1/T5/T10分别为(76.61±11.56次/min 、74.16±13.23次/min 、75.56±12.12次/min 、71.47±12.04次/min );MAP T0/T1/T5/T10分别为(90±8mmHg 、72±11mmHg 、85±15mmHg 、75±11mmHg );患者满意度为94.00%(47/50),其中非常满意率为70.00%(35/50),满意率为24.00%(12/50),不满意率为6.00%(3/50)。
结论 使用持续泵注米库氯铵、瑞芬太尼合剂在治疗妇科腹腔镜患者期间效果良好,HR 、MAP 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改善,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持续泵注米库氯铵;瑞芬太尼合剂;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061本文引用格式:杜刚.持续泵注米库氯铵和瑞芬太尼合剂用于全麻中的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93,98.0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设备、设施的不断完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因具有诸多特有的特点,使其成为很多妇科疾病主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在国外甚至某些妇科腹腔镜手术已然成为日间手术[1]。
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 μ型阿片受体 激 动 剂,在 人 体 内 可 迅速达到血-脑平 衡,被 组 织 中 的 非 特 异 性 酶 快 速 水 解,代 谢迅速,镇痛作 用 强,作 用 消 失 快。 本 文 应 用 瑞 芬 太 尼 辅 助 全麻手术,观察其 能 有 效 地 抑 制 手 术 期 间 血 压 升 高,心 率 增 快 ,现 将 临 床 效 果 及 安 全 性 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收 治 的 2011 年 1 月 -2012 年 10 月全麻手 术 患 者 60 例,ASAⅠ ~ Ⅲ 级,其 中 男 26 例,女 34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芬太尼组)和对 照 组 (芬 太 尼 组)组 各 30例。两组间 一 般 情 况 (性 别、年 龄、体 重、ASA 分 级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P>0.05)。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一 般 状 态 良 好 。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麻醉 前 30min肌 肉 注 射 苯 巴 比 妥钠0.02mg/kg和阿 托 品 0.007~0.01mg/kg,入 室 后 持 续 监测动脉压与心率。麻醉诱导期用 药:咪 唑 安 定 0.1mg/kg、 依托咪酯0.2mg/kg、仙 林 0.1mg/kg、瑞 芬 太 尼 1μg/kg(实 验组)或芬太尼2μg/kg(对 照 组)。 插 管 后 异 氟 醚 吸 入,机 械 控制呼吸,维持呼末二氧化碳分压30~40mmHg。 实 验 组 瑞 芬太 尼 0.1~0.2μg/(kg·min)复 合 异 丙 酚 0.1~0.2mg/ (kg·min),微泵维持[1]。对 照 组 每 40min 追 加 芬 太 尼 0.05 ~0.1mg,异丙酚0.1~0.2mg/(kg·min),微 泵 维 持,术 中 两组均吸入 0.8% ~1.5% 异 氟 醚,每 40min 追 加 维 库 溴 铵 2mg。对照组手术结束前 35min 停 止 芬 太 尼,实 验 组 手 术 结
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的观察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瑞 芬 太尼 联 合 小 剂量 舒 芬 太 尼用 于全 麻 维 持 的 可行 性 及 优 越 性 。方 法
机分 成 瑞 芬 太尼 、 芬 太 尼 联 合组 ( S组 ) 瑞 芬 太尼 组 ( 舒 R 和 R组 ) 3 各 0例 , 组 患 者麻 醉诱 导 相 同 , 中采 用 静 吸 复合 麻 醉 两 术 维持 , 两 组 阿 片 类镇 痛 药 的使 用 不 同 , S 为瑞 芬 太 尼 04 g k- mi 但 R 组 . -g’ n - 联 合 小 剂 量 舒 芬 太 尼 02 g k h , .} -g -~ R组 单 提 高 苏 醒 质量 、减 少 和 降 低 瑞 芬 太 尼麻 醉术 后早 期 出现 的 疼 痛 以及 对 阿 片类 镇 痛药 的需 求 和 使
用。
【 键 词 】 瑞 芬太 尼 关
舒 芬太 尼
全 麻
Th b e v t n o e i n a i c m b n d wih l w- o e s f n a i s p l d t e e a n sh sa Z a n y n i e o sr ai frm f tnl o o e i e t o d s u e t n l u p i o g n r la e t e i h o Ro g i ,L e
a a a gesaei t ays g f r prt n(i i 5mi t t x bt n,h s f p i a a ei btente l n l u cl n h er t eat eai wt n1 n e a e et ai )teue id n l s e e o e l a eo o h us r u o f ooo g c w h
瑞 芬 太 尼 04 g k m n .} ・ g ・ i x 维 持 。 察两 组 病 人术 中循 环 情 况 、 醒 质量 、 观 苏 术后 早 期 ( 即拔 管 后 1 钟 内 ) 痛 视 觉模 拟 评 5分 疼 分及 阿片 类 镇 痛 药 的使 用 情 况 。结 果 两 组 病 人 术 中循 环 情 况 无 明 显差 异 , 拔 管 时 R 但 S组 循 环 波 动 明显 小 于 R 组 (< P
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用药组(瑞芬组)各20例。
2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
瑞芬组于插管后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
术中吸入1:1的N2O、异氟醚维持麻醉。
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吸入异氟醚浓度,观察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等。
结果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麻醉恢复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意识状态评分及术后疼痛伴烦躁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强、作用消失快、可控性强,安全可靠,麻醉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全麻瑞芬太尼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被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酶迅速水解,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可安全有效地持续输注[1]。
现将辽宁电力中心医院麻醉科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ASAⅠ~Ⅲ级且无合并症的全麻患者,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正常。
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观察组(瑞芬组)作对比研究。
手术患者分为普外科手术组(23例),骨科手术组(7例),妇科手术组(10例)等。
其中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49.6岁(28~71岁) ,平均体质量57.5 kg(52~84 kg)。
瑞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47.3岁(26~68岁) ,平均体质量61.4 kg(50~83 kg)。
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 为术前用药。
气管插管前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3 mg、芬太尼2~4 μg/kg、异丙芬2 mg/kg、万可松0.1 mg/kg静脉注射。
瑞芬太尼在全麻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在全麻中的应用摘要:瑞芬太尼是目前使用药效最短的麻醉镇痛药,是纯粹的U受体激动药。
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酯酶迅速水解,代谢产物经肾排除出,消除率不受体重、年龄、性别的影响,也不依赖于肝、肾功能。
本文对141位麻醉手术患者,对其麻醉维持、苏醒给予讨论。
关键词:瑞芬太尼全麻泵入一般临床资料141例手术患者,其本是我院半年的全麻数量,男性60人,女性81人,最小年龄5岁,最大80岁,以40—60岁居多,平均年龄44岁,其中危重病人26人,占19%。
60岁以上40人,占29%。
手术病人包括胆石症、肠梗阻、创伤性休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胃穿孔并急性腹膜炎、子宫肌瘤等。
麻醉方法:静吸复合全麻插管,大多数病人用“力月西(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司可林”,快速诱导插入气管导管,机控后吸入“异氟醚”;少部分危重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力月西、瑞芬太尼、丙泊酚、司可林”诱导插管,插管成功后机控吸入“异氟醚”。
在用瑞芬太尼诱导过程中我们于插管前3分钟开始泵入瑞芬太尼0.1ug/kg. min,根据心率血压变化可快速调控泵入速度可达0.4ug/kg min调至最佳插管状态。
在麻醉维持状态中机控后开始持续泵入瑞芬太尼(浓度0.002%),开始以0.1ug/kg泵入。
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病人各项生命指标,调控瑞芬太尼的泵入速度同时可相应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可将麻醉维持在理想状态。
在吸入麻醉上我们用低流量吸入(2l/min),朝气量8—10ml/kg,呼吸比1:1.5,异氟醚吸入浓度0.8%—2.5%间。
在手术结束前15分钟左右我们停用“异氟醚”,提高吸入氧浓量,加快吸入麻醉的代谢,在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用瑞芬太尼,在停用5—10分钟,80%的病人均能清醒、稍烦躁,能配合顺利拔管。
讨论:瑞芬太尼是代谢快的麻醉镇痛药,可安全应用于全麻维持,特别是老年危重患者的应用更能突出其优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为首选麻醉维持镇痛药,可依据手术病人的需要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快速调节它的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用药组(瑞芬组)各20例。
2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
瑞芬组于插管后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
术中吸入1:1的N2O、异氟醚维持麻醉。
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吸入异氟醚浓度,观察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等。
结果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麻醉恢复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意识状态评分及术后疼痛伴烦躁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强、作用消失快、可控性强,安全可靠,麻醉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全麻
瑞芬太尼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被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酶迅速水解,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可安全有效地持续输注[1]。
现将辽宁电力中心医院麻醉科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ASAⅠ~Ⅲ级且无合并症的全麻患者,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正常。
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观察组(瑞芬组)作对比研究。
手术患者分为普外科手术组(23例),骨科手术组(7例),妇科手术组(10例)等。
其中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49.6岁(28~71岁) ,平均体质量57.5 kg(52~84 kg)。
瑞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47.3岁(26~68岁) ,平均体质量61.4 kg(50~83 kg)。
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 为术前用药。
气管插管前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3 mg、芬太尼2~4 μg/kg、异丙芬2 mg/kg、万可松0.1 mg/kg静脉注射。
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1:1的N2O、的异氟醚维持麻醉。
瑞芬组于插管后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0.1~0.2 μg/ (kg•min),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证变化调节,不采取单次注药。
对照组术中根据麻醉深度单次静脉给予芬太尼(1~2 μg/kg)。
手术停止前约5 min停止吸入N2O及异氟醚,瑞芬组于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
待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切皮后20、40 min,以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SBP、DBP、HR)变化,术中吸入异氟醚浓度,麻醉恢复情况(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采用OAAS评分法,5分:完全清醒,对正常呼名反应迅速;4分:语速较慢,对正常呼名反应迟钝;3分:言语模糊,目光呆滞,仅对大声呼唤有反应;2分:不能辨其言语,对轻推或轻拍有反应;1分:昏睡,对轻推或轻拍无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所获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入室后、切皮后20、40 min、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SBP(mm Hg)、DBP(mm Hg)、HR(次/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术中吸入异氟醚浓度(%)瑞芬组(1.1±0.5),对照组(1.6 ±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意识状态OA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疼痛伴烦躁瑞芬组(9例)与对照组(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药效强、起效迅速、作用消失快、静脉滴注剂量容易控制,安全可靠等特性[2],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
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合用,增强异氟醚的麻醉效能,显著降低异氟醚的吸入浓度及MAC[3]。
本研究结果证实,瑞芬太尼与吸入麻醉药合用,显著降低吸入异氟醚的浓度。
瑞芬太尼的持续微泵输注,麻醉维持期不使用单次注药,能有效地控制术中血流动学的稳定和麻醉深度。
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意识恢复OAAS评分及术后疼痛伴烦躁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复合静吸麻醉术中患者血流动学平稳,由于减少术中异氟醚的吸入浓度及瑞芬太尼体内代谢迅速停药后无蓄积,所以患者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早,定向力恢复快,苏醒质量比单纯吸入麻醉效果更好,但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术后疼痛伴烦躁发生率高。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应用于全麻具有起效迅速、药效强、作用消失快、可控性强,安全可靠,麻醉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易杰,叶铁虎,罗爱伦.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3):183-186.
[2]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