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郑振铎、王云五、邹韬奋等人在实地考察过欧美、苏 联、日本等地的出版业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而从各种相关统计资料来看,在晚清民国时期,我国的文 学出版业在整个出版业所占份额基本上均在15—20%左右, 以此推算,其时我国文学出版业的规模(年营业额)约为 美国《星期六周刊》杂志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
如此印书,不如不印。初出头之作家宜不在书贾眼里。 人间乃势利如是,夫复何言。
……总之,目下我在文坛只求打出一条道来就好了。 更大的希望留待日后再实现吧。
自清末以来,随着现代出版业的兴起,中国文学的活动机 制与活动方式也随之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
一个突出特点是,文学出版实际上已成为整个文学活动机 制中的核心环节,它不仅是文学作品能否“合法”问世、 进入公众阅读视野的裁决者和把关人,还在很大程度上扮 演着文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角色。
在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这是从未有过的历史奇观。
可以想见的是,若非经济动力的驱使,林纾不可能一鼓作 气,在短短20余年间就翻译了180余部外国文学作品,总 字数在3000万字以上;
张恨水也不可能“日写三千字”,30年不辍,创作总量达 3000万字,仅小说作品就多达100多部,2000万字。
这使得那时我国文化市场空间相当狭小 。
同时,我国的现代出版业又刚刚兴起,和同时期西方国家 相比,不仅起步时间晚了近200年,产业规模也小得可怜。
按照1932年陆费逵的说法,其时我国人口总数是美国 的四倍,但整个印刷出版业的年营业额尚不到3000万 元,仅相当于美国约纽市一地出版业年营业额的百分 之一左右。仅美国《星期六周刊》一种杂志的年营业 额,就相当于我国印刷出版业一年营业总额的两至三 倍。
清末文坛流传的写作致富“神话”:
西方小说家,负盛名者,英国有柯南道尔所作《福尔摩斯 侦探案》,名满世界,长篇数种,短篇数十种,前后所获, 殆不下数十万金,其它稿售之美国书肆,每千字竟得六百 金元,则一书之成,不犹得一小金矿耶?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

现代文学个阶段思潮

现当代文学部分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主潮:文学革命(主要表现为启蒙和批判的文学、感伤情调、个性追求)代表性流派社团和文学主张:《新青年》、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学衡派、甲寅派;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浪漫抒情小说。

一、文学思潮与运动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倡导“民主”与“科学”。

1、文学革命的过激主义(猛烈批判与抨击、矫枉过正的文化策略、理论的全面批判与实际的不可能)2、文学革命的成绩(白话文、思潮流派、理论建设与创作成就)3、文学论争(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4、胡适(八事)、陈独秀(三大主义)的文学主张,周作人的理论贡献(人的文学)5、社团流派的建立: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沉钟-浅草社、湖畔诗派二、鲁迅1、《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手法2、文学史上对阿Q形象的意义的不同阐释(分时段具体分析)、精神胜利法3、从《野草》看鲁迅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第一个十年小说概况1、问题小说(表现社会人生,关注人的价值,冰心、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2、乡土小说(描写故乡农村生活,多表现农村的破落衰败,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3、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侧重作家心境的自我暴露,取材于作家的个人经历、遭遇)4、零余者形象(郁达夫小说所创造的一类抒情主人公,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四、郭沫若1、《女神》: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也是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展现)《凤凰涅槃》鲜明的时代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和叛逆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气势和激情、英雄主义的色彩、诗歌形式的绝对自由)《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2、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结合《屈原》等作品看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风格(与现实社会相关的题材、发掘历史人物与新时代的精神相通、浓烈的抒情色彩)五、新诗1、湖畔诗人(汪冯潘应《湖畔》,爱情诗清新明快气息)、小诗(冰心、宗白华即兴短诗)2、冯至的诗《雨夜》(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3、前期新月派(理性节制情感;和谐、均齐。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

在这张全家福(这是过去留下的唯一的照片)上,奥 雷连诺穿着黑色丝绒衣服,站在阿玛兰塔和雷贝卡之间, 他的神情倦怠,目光明澈,多年以后,他就是这副神态站
在行刑队面前的。可是,照片上的青年当时还没听到命运
的召唤,他只是一个能干的首饰匠,由于工作认真,在整 个沼泽地带都受到尊重。 --《百年孤独》
二、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艺术共性
理论武装:理论--批评--创作--读者。 主题先行:作品阐释观念。 艺术自觉 形式与内容统一 多元艺术门类的共振 社会现实的反映(事实主义)
地狱原来就是这个样。我从来都没有
想到……提起地狱,你们便会想到硫磺、
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
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禁闭》
反戏剧,纯戏剧,剧场性
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能拒绝。不过,他似乎不大高兴。我甚至跟他说:“这可不是我的
错作。”他没有理我。我想我不应该跟他说这句话。反正,我没有什么可请 求原谅的,倒是他应该向我表示哀悼。不过,后天他看见我戴孝的时候,一 定会安慰我的。现在有点像是妈妈还没有死似的,不过一下葬,那可就是一 桩已经了结的事了,一切又该公事公办了。 --《局外人》
多年之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 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 一座座土坯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 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 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衣衫褴褛 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 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 --《百年孤独》
--《等待戈多》
马丁太太:我能为我兄弟买一把小折刀,你们不能为你们的祖父买下爱尔兰。 史密斯先生:人们走路用脚,但是人们取暖用电或煤。

当代文学思潮

当代文学思潮

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风格。

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情感,并展现了人们面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观点。

无论是传统文学的延续还是全新的挑战,当代文学都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代文学中,可以看到一些主要的思潮。

首先,现实主义是一种受欢迎的文学思潮。

它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描写和反映,通过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探讨和人物个体命运的刻画,使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感。

现实主义作品笔法朴实、风格平实,以真实细腻的叙事方式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脆弱性。

这种思潮力图打破对于艺术的束缚和约束,力求以一种真实的方式呈现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

其次,后现代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

与现实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并不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而更多地注重对语言和结构的反思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具有碎片化、多样性、自由联想等特点,通过叙事结构的打破和语言表达的创新,使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想象力和风格上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使得文学的表达更加自由多样,打破了传统对于文学形式的刻板印象。

同时,女性主义的兴起也对当代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对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和探讨,通过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视角,探索和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作品通常关注女性的成长、独立和反抗,在表现手法和题材内容上更加注重女性话语的发声和权利的争取。

此外,后殖民主义文学也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探讨了殖民过去和现在对于被殖民地区的影响和后果,揭示了不平等关系、社会不公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作品通常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被压迫者的声音和经历的再现,对殖民主义制度的质疑和抗议。

总之,当代文学世界多种多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风格。

这些思潮和风格都是作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当代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无论是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还是后殖民主义,它们都提供了一种思考和理解当代世界的途径,展示了文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现代文学思潮分析

现代文学思潮分析

现代文学思潮分析近代以来,文学思潮的变迁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涌现,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本文将从现代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以及文化认同的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现代文学思潮的多样性是当代文学的一大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种文学思潮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传统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在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传统主义注重传承和继承,强调文学的经典性和传统的美学观念;现实主义则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画面;而浪漫主义则追求情感的高涨和个人内心的表达。

这些不同的思潮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面貌,满足了读者对于不同文学风格的需求。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传统文学思潮提出了挑战。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实的怀疑和对语言的解构,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结构。

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的叙述和模糊的语言边界。

这种新颖的写作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文学的理解和接受方式的思考。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提出了对于权力、身份和性别等议题的关注,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多元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探索。

除了思潮的多样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现代文学也在探索文化认同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认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人们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寻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于文化冲突、文化认同和文化遗产的探讨。

通过对于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碰撞,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形态。

总之,现代文学思潮的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以及文化认同的探索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特点。

这些思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阅读体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文学思潮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为文学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

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

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

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文学作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当代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形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文化思潮的反映和呈现。

本文将从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代文学对文化思潮的反映和文化思潮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一、当代文学对文化思潮的反映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社会与人的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当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语言和思想表达方式,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潮。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崛起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人们逐渐看到了自己身上拥有的自我的力量。

人的自我意识的崛起也为当代文学的主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当代小说《生活万岁》通过讲述女主角容娜自我拯救的故事,来表达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立与爱情焦虑之间的挣扎。

(二)文化认同的危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碎片化,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也变得不再坚如磐石。

这种文化认同危机也反映在了当代文学作品中。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通过描写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家在哥伦比亚乡村的命运,来表现拉丁美洲地区的历史变革和文化认同危机。

(三)人性的多元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元化。

当代文学作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历,刻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类形象。

例如,金亦芬的《未来世界市民》通过对于性别和身份交叉的诠释,使得读者更好地了解了人性的多元性。

二、文化思潮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文化思潮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代文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会受到文化思潮的影响。

现将文化思潮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具体阐述如下。

(一)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以破碎、多元、混沌和反叙事的形式出现,这种思潮对当代文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等待戈多》、《诺福克三角》和《人性的弱点》等一大批后现代主义作品,极大地开拓了当代文学的创作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绪 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及研究对象 1、时间所指。 从时间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现的“文学思潮”。这里特别提到“时间”的所指,是因为,“现代”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特指,特指五四至1949年这一时期。 2、内容所指。 从“内容”上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指的是什么呢?  这一点国内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现代中国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 但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内容的所指理解得很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五四以后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  另一种则将其所指理解得相对狭窄,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张。 由此也就形成了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和不同的研究格局。  前者(即宽泛的理解),既从理论形态出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又注意结合一定时期有影响的、能体现某种文学主张的创作进行阐述,在两者的结合中揭示现代中国各种“文学思潮”的内涵、特点、规律。  后者(狭义的理解),则主要以各个时期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学主张为研究对象,着力从理论形态中剔析各种文学思潮的特点、规律。  体现这两种格局的代表性著作:  1、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后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再版。) 这可以说是最早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专著,影响也很大。本专著就认为“文学思潮”主要指文学主张。本书的研究对象就主要是理论主张。这部著作,保留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值得参考。  2、魏绍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对象。观点则代表了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社会学与历史批评”的基本倾向。  3、许怀中《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也主要以理论主张为研究的对象来阐述“文学思潮”的特点。本书标上一个“流派”,是很有匠心的。在研究理论时,主要谈“思潮”;研究创作时,又注意谈创作。  4、马良春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既研究理论主张,又注意创作。因为是“思潮流派”的论集。  5、刘增杰等《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1-6卷)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包括《悲壮的沉落》、《晨光微明时分》、《从新潮到奔流》、《战火中的缪斯》、《风雨历程》、《喧哗与骚动》。这套书,也是既注意研究理论主张,也结合创作。  6、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年。也是将理论与创作结合起来阐述的。  7、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收入的是国外现代文 2

学学者的文章。既谈理论,也谈创作。  8、黄曼君《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主要是理论主张的论述。 还有一些专题研究的著作,也标有“××文学思潮”,也无非是上面两种研究格局, 如艾晓明的《中国左翼文艺思潮探源》侧重理论方面。 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则主要以创作为主而结合一定的文学主张展开论述。  那么,“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内容的所指到底应当怎样界定呢?要界定它,我们先来看看“思潮”这一名称的外文。“思潮”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外来的。  “思潮”的英文名是:a trend of thought . (or an ideological trend)  “文学思潮”: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从“文学思潮”这一概念本身的所指来看,我们发现,它的范围主要是指文学的“思想倾向”。而文学,我们知道,它又主要有两种形态:  一种是理论形态,包括文学的一般原理,文学的主张及在原理与主张指导之下所进行的文学批评。 一种是创作形态,包括一切以人为本源,以生活为基础的表情达意、叙事写人的语言艺术。  我们所说的“文学思潮”,就是指由以上两种形态所显示出来的,在一定历史时期有一定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不管它具有什么价值内容(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也不管它具有什么价值形态(历史价值形态,现实价值形态,艺术价值形态—用形象来表达思想倾向,唤起人的想象,给人美感等,理论价值形态—逻辑、推理,讲道理的形态,文化价值形态——一定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反叛),它的存在,或曰,它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能成为一种“思想潮流”,都必然具有三个条件:  一是,一定的哲学基础。或唯物,或唯心,人本主义、唯意志论(战国策派的)、生命哲学、科学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梁实秋)。不管倡导者自身是否意识到,在客观上,都是有哲学基础的。  二是,较为明确和大致相同的文学主张。这些主张的形态、内容可以是五花八门的,复古、革新、唯美、为人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等,但一定必须是“明确”的,有的即使自身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张,但在主要倾向上却必须是一致的。  三是,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或创作。  由此,我们可以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作一个小结了: 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中国文学的理论形态,或创作形态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 3、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五四”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中国文学领域中,各种以理论形态,或创作形态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其中,“理论形态”又是主要的,这是因为,它明朗、确切,在思想倾向上的规范比较严谨,而相对来说,创作中的思想倾向就较为“多义”,不那么严谨。这主要是由创作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一部作品的思想倾向,往往不会只有一种(如《阿Q正传》、《女神》等)。 同时,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实际考察,有一些思想倾向鲜明的“思潮”,往往是有理论没有创作(如“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有的即使有几篇创作,却难成气候,如,以林纾为代表的复古派,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学”等。而有创作没有理论的“思潮”,则几乎没有。  所以,从理论形态,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窥见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思潮的基本面貌。 3

4、“思潮”与“流派”的关系  “文学流派”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在文学主张与文学创作方面倾向大致相同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派别(school)。一般说来,流派,一定具有“思潮”的内容(如文学研究会),而“思潮”,则不一定以流派的形式出现。如个别人提出的主张,有影响,并成为了一种潮流,但它(这种潮流)和它的倡导者,却不属于哪一派。最典型的是鲁迅。  两者的外延是有区别的,这也就决定了两者的研究对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学思潮”主要研究“文学的思想倾向”,“文学流派”,则既要研究思想倾向,还要研究相应的艺术倾向、艺术风格等等。  关于两者的区别,我们不妨提一下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它的英文是Main currents in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ture。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其译为“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是十分准确的。Current一词,虽然也有“倾向”的意思,但原意和主要意思是“流”——水流、电流、趋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从本书的研究对象看,它既研究了思想倾向,更注重研究了作家及其创作的风格、个性特征等。

二、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 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主要特征。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是什么呢?概言之,是在特定时空中,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在这个问题上,人们过去一般认为,所谓文学思潮,它的本质是“社会思潮”的一部分。(如陈辽《新时期的文学思潮》第1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孙书第《当代文艺思潮小史》前言1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陈辽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41页也如此认为)。  这种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太宽泛了。 因为“社会思潮”太杂,一切思潮都可说是社会思潮,如下海、追星等。我将文学思潮的本质界定为“文化思潮”,在我看来是较为切合文学思潮本身特点的,因为,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它具有文化的各种品格,而不一定具有“社会”的各种品格。加上文学,主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文化,所以,如此界定更好些、更明确些。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它具有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它有崭新的历史与逻辑的基点  (或曰它是建立在崭新的历史与逻辑基点上的文化思潮)。  这个历史基点就是“人的发现”;逻辑基点就是“人的意识”。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最根本的特征。它与传统文学和文学思潮的不同就在这里,它的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也主要在这里。历史的比较和回顾告诉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潮,在它兴起的时候,引导它与传统决裂的路标就是“人的发现”与“人的意识”。 中国传统文学思潮与整个传统文学的发展一样,都是建立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基础上的,这就是“文以载道”,而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潮却从一开始就反这一原则。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对这一原则的批判最为猛烈。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学革命的“宣言”中就说,所谓“须言之有物”,“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以更激烈的言辞说道:“文学本非为载道而设”;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也说,古人以为文当载道,其实“不知道是道,文是文,二者万难并作一谈”。 那么,新文学的基点在哪里呢?1918年,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一文的发表,已将这一问题点明了,那就是人。以人为中心展开新文学的追求,以人为起点,让新文学走向新世界。正是从人的发现开始,新文学和文学思潮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面:唱出人的赞歌、人的欢歌、人的悲歌、人的哀歌、人的壮歌;正是从人的意识出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