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超级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歌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方法突破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诗歌鉴赏——整理版(3)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 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
2.诗人自身形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几 种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 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 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 格。
提问方式 分析人物形象
• 一般提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题步骤:1、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
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游子、思 妇、隐者等)【总】 2、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 达技巧)【分】3.情感、作用。 【总】 •答题套路:这首诗通过( )等句子塑造了一个( )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方法点拨:1.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意境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其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何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便成为了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表现力诗歌正是通过语言力量所体现的意境、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语言表现力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言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诗歌的韵律、节奏、音韵、对仗和字义的运用上。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词语轻盈动听,流畅自然,自然回转让人回味无穷,表达了饮酒畅快的豪放心情。
二、语言音韵语言的音韵是指语音和音调,是诗歌语言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诗歌语言的运用在音韵上往往体现出稳健优美、悠扬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汉字的韵脚交叉,听起来十分流畅和悦耳。
三、语言形象语言形象是指语言能够通过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让人们感同身受。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联想,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诗语像春日之景一般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妙的勾勒感。
四、语言感染力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诗歌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感情和思考。
通过对诗句中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和深入的描写,诗歌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对具象事物的引申,唤起了读者对于人性、亲情和生命的反思和情感。
总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运用,包括语言表现力、音韵、形象和感染力等方面。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与欣赏

诗歌鉴赏与欣赏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美感的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的鉴赏与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与心灵的沟通,它能够让人们领略到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通过分析诗歌的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及如何欣赏诗歌等方面来探讨诗歌的鉴赏与欣赏。
一、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一种通过精炼、凝练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诗歌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精炼性:诗歌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较少的文字来传递更多的信息,给人以一种意境上的愉悦感。
2. 音韵美:诗歌运用了丰富的音韵技巧,如押韵、节奏、语调等,使诗歌在朗诵时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节奏感。
3. 意象与象征:诗歌常常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寓意深远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二、鉴赏诗歌的方法要全面、深入地鉴赏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内容理解:首先要深入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捕捉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 音韵赏析:注重诗歌的音韵美感受,欣赏诗歌中的韵律、节奏、押韵等音韵技巧,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
3. 比喻与象征:注意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 语言运用:关注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如用字准确、形象、贴切,句法运用灵活等方面,欣赏其中的美感和表现力。
三、如何欣赏诗歌欣赏诗歌需要一定的心境和感悟,以下是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 沉浸情感:在欣赏诗歌时,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2. 细细品味:细细品味诗歌的每个词句,体味其中的美感和哲理,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
3. 朗诵体验:将诗歌朗诵出来,感受其中的音韵和节奏,通过声音的表达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4. 多角度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理解诗歌,从诗歌中领悟出不同的感悟和启示。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
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
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
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
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多属这一类。
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
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
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
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
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
如《形影神》等。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2、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3、教师准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
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