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2-2013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2012年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doc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参考答案1C A 憎zēng 决xuèB埋mán叨tāo D怔zhènɡ诌zhōu2D /A饥-肌B卷-券C青-清3D/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比喻事情传遍,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此处为时尚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
A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B入木三分:比喻看问题精辟、深刻。
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4B 解析:A项关联词“不管……但……”搭配不当C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项“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由于”应放在“公务员”之后,或者删去。
5A解析:根据“花盘都是低垂的”,所以确定第一个空为③,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②后,故排除BC两项;AD两项都以③续前,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项。
6C(其它三项都只涉及到一个方面。
)7C(从最后一段看,吸气发动机是在大气层内加速的,进入轨道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
)8B(“轨道器”是原航天飞机的组成部分,空天飞机是完整地进入轨道。
)9D(研究和制造不是一个阶段,“研制”不能如此拆分,关键是“制造”不太恰当,原文只是研究和论证阶段。
从文中信息不能推出“用它取代航天飞机飞行已指日可待”的结论。
)10D(稍:逐渐)11A(A均为介词,可泽为“从”,B项中①句的“其”是人称代词,可译为“他”;②句中的“其”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种”。
C项中①句的“者”是助词,表示停顿,可不译;②句的“者”也是助词,但它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D项中①句的“与”是介词,可译为“跟,同”;②句的“与”是动词,可译为“结交”。
)12C(①是表现他好交友。
②是写他的喜好及他敬慕长者。
④表现他为国荐贤。
⑤说明他交流广泛。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的加试卷。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冯夷(féng)绮丽(qǐ)砧板(zhēn)玉钿(diàn)B. 訇然(hōng)荏苒(rěng)潜水(qiǎn)青冢(zhǒng)C. 仆道(pū)菡萏(hàn)酩酊(dǐng)作揖(yī)D. 鹧鸪(zhè)菁华(jīng)谥号(shì)颙望(ǒu)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关于小说的创作,莫言认为作家能否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并为此继续努力。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在堪称“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
如何纾缓居民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
D.西藏扎墨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墨脱即将摘去“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
一时间关于墨脱的报道见诸于各大媒体。
3.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6个字。
(4分)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
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传媒技术,现代媒介开始大规模地传统节日文化,改变着传统节日背景下的人与人的关系。
在市场消费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加强对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
A.日新月异侵蚀刻不容缓B.与日俱增侵蚀刻不待时C.与日俱增侵略刻不容缓D.日新月异侵略刻不待时【答案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
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
词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此处是指当代传媒技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所以应该用成语“日新月异”。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侵: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以及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行为。
此处是指现代媒介逐渐侵害传统节日文化,所以应该用成语“侵蚀”。
刻不容缓: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刻不待时:时间紧迫,作定语、状语。
此处是做谓语,所以用成语“刻不容缓”。
故选A。
【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
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B.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精]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精]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df483c1c708a1294a4455.png)
)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真“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B.⑤②④③⑥①C.⑤④②⑥①③D.⑤⑥②④①③7——9题。
(每小题3分,共9分)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而“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或“情中景”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审美意蕴的一项是()A.在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时,冲入秋空,布阵南征,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这三”指的是“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
10—12题。
(每题3分,共9分)死于其所。
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
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坐累,谪役保安。
“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
而复骥官。
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
《劝教文》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举:中举B、寻坐.事免坐:因犯……罪或错误C、奉敕以行.行:出行D、道不拾遗.遗:遗失,丢失11组是()A、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B、①招流亡,给以农具②骥上章自辨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B铛去宣传。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闻强识(zhì) 力能扛鼎 (ān) 心宽体胖 (pán ) 竹喧归浣女(huàn)海上明月共潮 运用曲笔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山居秋暝》, 美人帐下犹歌舞!③ ,玉人何处吹玉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④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⑤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⑥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⑦残星几点雁横塞, 。
(赵嘏《长安晚秋》) ⑧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四、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20分) 江南蓑衣 (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
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
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
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
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
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
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
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
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
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
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加线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 鲲鹏(kūn)齐谐(xié)蜩(zhōu)迁徙(xǐ)B . 泠然(línɡ)舂粮(chōng)抟(tuán) 晦朔(shuò)C . 翱翔(áo) 坳(áo)堂仞(rèn) 蓬蒿(hāo)D . 羊角(jué) 夭阏(è)恶乎待哉(è)决起(jué)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美滋滋常年累月大展宏图未雨绸缪B . 拉拉队融会贯通到处传诵牙牙学语C . 照像机委曲求全要言不烦纷至踏来D . 金钢钻世外桃源以逸待劳出奇致胜3. (2分)下列各句划线的词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 . 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 . 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啊!D . 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4. (2分)“……足球队正在比赛”的“足球队”前面有四个修饰语,这些修饰语排列不当就会产生歧义,下面四种排列中,哪一种不会产生歧义()①两个②女子③职业中学的④刚刚组建起来的A . ①③④②B . ①④③②C . ③④①②D . ④③①②5.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 . 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江苏省徐州市六县一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这种特点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徐州市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徐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恪守(kè)小觑(qù) 小商贩(fàn)振聋发愦(kuì)B.整饬(chì)庇佑(bì)翘尾巴(qiáo)鳞次栉比(zhì)C.谙熟(ān) 黯然(àn)嚼舌根(jiáo)返璞归真(pú)D.佝偻(ɡōu)炽热(zhì)腊八粥(là)万籁俱寂(l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选配了几十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B.初唐的诗歌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C.“格物致知”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人文的。
而散文中的“状物”,正是一种人文的“格物致知”的方式。
D.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的缘故,早就面目全非了。
3.请在下面画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不得超过20个字。
(4分)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
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
“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
“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
有的散文以“深刻”见长;有的散文则以“深邃”著称。
4.某校开展“诗文诵读·我喜爱的唐诗宋词和美文”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5分)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诗文,这样的诗文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提高我们的识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 (A项,“乳臭/铜臭”相同;B项,“风姿绰约/绰绰有余”相同;D项,“槊杖/朔方”相同)
2.(3分)C(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改为“虽然……但是……”;B项,成分残缺,“增加”前应加“进行”;D项,句子前后“是否”不对应。
)
3.(5分)(1)地铁饮食影响车厢文明。
(2)地铁饮食防碍车厢卫生。
(3)地铁饮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答出两点4分,三点5分)
4.(4分)①煤炭燃烧是大气污染物SO2排放的主要来源。
②减少雾霾,就要控制主要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SO2的排放量。
(每点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A(军:驻扎)
6.(3分)D(④表现张玉勇猛,⑥写成祖作战情况)
7.(3分)A(文中说“以骁果善谋画为王所亲任”,“王”指的是燕王,也就是下文的明成祖而非明太祖。
)
8.(10分)(1)攻下永平、密云,将所获的精良装备都充实到军中。
(3分。
“下”、“益”要落实,语句通顺,各1分。
)
(2)我军乘胜直奔真定,一定能攻克南军。
(3分。
“径”、“之”要落实,语句通顺,各1分。
)
(3)(张玉)于是从小道袭击大宁,攻克了大宁很多地方后回来,驻扎在会州。
(4分。
“间”、“拔”、“次”要落实,语句通顺,各1分。
)
参考译文:张玉,字世美,祥符人。
在元朝时官至枢密知院。
元朝灭亡,他就跟随着一块跑到漠北。
洪武十八年归顺明朝。
跟随大军出征塞外,因为有功被授为济南卫副千户,升官到安庆卫指挥佥事。
向北驱逐那些滋扰边境的元人,到鸦寒山后返回,又被征调为燕山左护卫。
跟从燕王出征塞外,到黑松林。
凭借着骁勇果敢善于谋画被燕王信任。
建文元年(1399),成祖起兵。
张玉率军夺取北平九门,安抚城中内外,三天后城内安定下来。
军队将往南,张玉献计,派朱能东攻蓟州,杀死马宣,降服遵化,攻下永平、密云,每到一处,都将所获精锐充实军中。
张玉因而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
这时朝廷派大军伐燕,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扎在鄚州,长兴侯耿炳文率三十万军队驻扎在真定。
张玉劝说道:“潘忠、杨松二人有勇无谋,可以前去袭击,俘获他们。
”成祖便命张玉率领亲兵为前锋,直抵楼桑。
恰好是中秋节,南军正在设宴。
夜半时分,张玉军迅速攻破雄县。
当潘忠、杨松前来救援时,便在月漾桥进行拦击,生擒他俩,于是攻下鄚州。
张玉亲率轻骑窥探耿炳文军。
回来后说耿炳文军毫无纪律,在当官的中间有失败气氛,应当迅速进击。
成祖于是引兵往西,到达无极时,回头与诸将商量该往何处,诸将认为南军盛多,请求驻扎新乐。
张玉则说:“他们人虽多,但都是新招集的,我军乘胜直奔真定,一定能攻克南军。
”成祖高兴地说:“我有了张玉便足以成大事了。
”第二天便抵达真定,大破耿炳文军,俘获副将李坚、宁忠,都督顾成等,斩首三万,又击败安陆侯吴杰军,燕兵从此大振。
江阴侯吴高率辽东兵围攻永平。
曹国公李景隆则率数十万大军将攻北平。
成祖与张玉商量,决定先援永平。
燕兵一到,吴高便逃走了,张玉追斩很多逃兵。
张玉就从小道袭击大宁,攻克了大宁很多地方后回来,驻扎在会州。
开始设立五军,张玉统领中军。
当时李景隆已围攻北平,成祖回师,双方大战于郑村坝。
李景隆战败,成祖乘胜直抵城下。
城中守军呐喊而
出,内外夹攻,南军大溃。
第二年,张玉随军进攻广昌、蔚州、大同。
探子报告说李景隆收集溃兵,号称百万,即将来到。
张玉说:“兵贵神速,我们要先占白沟河,以逸待劳。
”燕军驻扎河上三日后,李景隆才到,燕兵以精锐骑兵迅速进击,又大败李景隆。
随后再次出兵,攻破沧州,活捉徐凯,进攻东昌,与盛庸军相遇。
盛庸将他们层层包围起来,成祖奋击才得以冲出重围。
张玉不知成祖在何处,便突入阵中拼力而战,格杀数十人,自己也受伤而死。
终年五十八岁。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0分)(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每句1分)
(2)元帝(帝王或君主)。
(1分)诗人认为:王昭君风流绝代,应该得到重视(1分),君王以画像取人,薄情寡恩(1分),且知错不改,致使昭君远嫁大漠(1分)。
(3)诗人借史咏怀。
(1分)诗人写昭君就是写自己。
昭君风貌娉婷却被疏远,远嫁大漠,诗人才华横溢却遭贬谪,寄身异乡。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答案】(1)皎皎空中孤月轮(2)天生我材必有用(3)月涌大江流(4)枳花明驿墙(5)大漠穷秋塞草腓(6)冰泉冷涩弦凝绝(7)气吞万里如虎(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加字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20分)
11.(4分)内容上,表现林奶奶做零工生活的艰辛;结构上,承接上文与下文我最后一次见她,“她的背已经弯成九十度”相照应。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12.(4分)林奶奶对缺乏诚信的环境的戒备心理;为自己的辛苦钱找到妥善保存的地方而放心满意;表现林奶奶对我的信任。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三点4分。
意思对即可。
)
13.(6分)吃苦耐劳,热爱生活,诚实善良,尊老爱幼。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
14.(6分)从作者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要善待(关心、同情、尊重)普通人;从林奶奶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勤劳、诚实、善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18分)
15.(6分)首先列举当前美术界把艺术当做学术的不正常现象;接着通过梁启超对“学术”的定义,明确学术与艺术是学术和实践的关系;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艺术创作不是学术,而只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是一种属于“术”层面上的形而下活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16.(6分)①混淆了学术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错误地把实践直接等同于学术本身;②混淆了学术与知识、思想之间的关系,把知识、思想直接等同于学术。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
17.(6分)①画家创作是实践活动,不是学术活动。
(或学术与美术的关系就是学术与实践的关系)②(画家的艺术创作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③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运用到画家的艺术创作中。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七、作文(70分)
18.评分标准参见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