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道路面层施工(刚性路面).ppt

合集下载

道路的基本组成ppt课件

道路的基本组成ppt课件

•垫 层
在路基排水不良或 有冻涨翻浆的路段 设置。
按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工作特征分:
• 柔性路面: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泥结碎石路面。 • 刚性路面:如砼路面。 • 半刚性路面:如用石灰或水泥稳定土或石灰炉渣等材料建成的
路面。
按路面的质量级别分: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
3、桥涵 (bridge and culvert)
排水系统
5、隧道
特长隧道:——L>3000m 长 隧 道:——3000m≥L≥1000m 中 隧 道:——1000m>L>500m 短 隧 道:——L≤500m
6、防护工程
填石 路基
砌石 路基
挡墙 路基
护脚 路基
7、特殊构造物
悬出路台
半山桥
8、特殊构造物
明洞
半山洞 特殊构造物
9、交通服务设施(traffic device)
指路标志:
禁令标志: 警告标志: 指示标志: 旅游区标志: 道路施工标志:
交通服务设施 (traffic device)
交通服务设施(traffic device)
§1.3 道路的基本组成
2.城市道路的组成
§1.3 道路的基本组成
2.城市道路的组成
• 供城市中各类车辆行驶用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 道和人行道、绿化带;
•面 层
2、路面 (pavement)
位置、作用、质量要求。
要保证结构强度、刚度、不透水性、温度稳定性、平 整度、粗糙度和耐磨性。
• 联结层
作用是为加强面层 与基层的联结,提 高面层的抗疲劳能 力。
•基 层
2、路面 (pavement)
一般用碎(砾)石灰土或工业废渣修筑。
• 底基层 重要道路和高速公路多采用。

CHN 4 刚性路面

CHN 4 刚性路面

•西雅图 , 华盛顿州 •凤凰城 ,阿利桑那州
3,000 (中等)
隐含(TTC=1) 多挂车 < 2%
Site specific data from LTPP DataPave
6米
隐含 (TTC=5) 多挂车> 10%
隐含 5.2和4.6米
有 2.5cm 直径,中到中 30cm
与PCC有连接

• HMA 路肩
Cracking Faulting IRI
Distress Ratio (to Reference)
1.0
0.93
0.8
0.70
0.6
0.95 0.83
0.4
0.33
0.34
0.2
0.0
M-E Pavement Design Guide
Joint 15'
Joint 17'
Design Variables
M-E Pavement
18
Design Guide
M-E Pavement
19
Design Guide
这些值从哪里输入?
结构层 I - JPCP
M-E Pavement
20
Design Guide
140.8pcf 0.22
5.1 /F
4.15Mpsi
575psi
M-E Pavement
3,640psi
21
Design Guide
140psi
M-E Pavement
3,640psi
22
Design Guide
140.8pcf 0.22
5.1 /F
4.15Mpsi
575psi

公路施工技术沥青路面施工课件

公路施工技术沥青路面施工课件
具有较高的粘聚力c,还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φ。
❖ 以上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结构常数不 同,因而反映在稳定性上亦有显著差异。
2024/2/17
8
❖ 2 按施工工艺分类

按施工工艺的不同,沥青路面又可分为
层铺法、路拌法和厂拌法三类。

层铺法,采用分层洒布沥青,分层撒铺
矿料和碾压方法修筑的面层结构。
❖ 闭式,空隙率小于6%,0.5rmn和0.074mm的矿 料颗粒含量较多,混合料致密而耐久,热稳定 性较差
❖ (2)嵌挤类沥青路面
❖ 常用的主要结构有沥青贯人、沥青外表处治
等。这类沥青路面使用同一粒径的矿料为主骨
料,分层撒铺嵌缝料,经碾压而形成结构层。
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主要依靠骨料颗粒间相互
2024/2/17
,取各
沥青用量范围的共同局部,即为沥青最正确用量
范围,求其中值 。 O2 A (O Cm A iO C n m A )/a 2 C x
2024/2/17
32
❖ 按最正确沥青用量初始值
,在上述关系
O曲AC线2 中取相应的OA各C项1 指标值,当各项指OA标C值1 均
6
❖ 悬浮—密实结构,连续型密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 青组成混合料时,前级集料间必须留出比次级集料 粒径稍大的空隙,由次级集料填充。
❖ 沥青混合料可以获得很大的密实度,但各级集料 被次级集料所分隔,各级集料均悬浮于次级集料及 沥青胶浆之间,不能直接靠拢形成骨架。
❖ 具有较高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φ较低,高温稳定 性较差。
❖ 弹塑性,使结构层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 还具有吸震、减少冲击和噪音、改善行车 条件、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作用;
❖ 不透水性,可防止地表水通过面层渗透到 2024/2/1基7 层而影响结构层的整体强度。但随着使 3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

路基路面工程-课件
相互依存的系统。 3、路基路面是一种复合结构,材料性状非线形,是应
力水平和温度的函数。分析设计复杂,有时不得不 依赖经验的补充。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 质
第一节 行车荷载
第二节 土基的荷载变形特性
第三节 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和变形
第一节 行车荷(vehicleload)
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 弹性材料:疲劳性质。 弹塑性材料:变形累积。 五、水平荷载:
易使路面产生波浪、拥包、推挤等损坏,要求面层材料有 足够的抗裂强度。 六、交通分析: 1、交通量: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 量。对于路面结构设计,不仅要求收集交通总量,还必须区 分不同的车型。 ①N1——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 Ni——每日实际交通量; ② r——交通量年均增长率; ③ Ne——设计年限内累积交通量
(三)半填半挖 横断面上 ,部分为挖方部分为填方的路基称为
半填半挖路基,通常出现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候,它 兼有上述路堤和路堑的构造特点和要求。
二、路面的构造。 (一)路面结构层划分:
1、面层: 1) 特点: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 要求:足够的结构强度、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
到200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万公里, 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 家一般需要40年的发展里程。
各国公路总里程排行表(单位:公里)
我国路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恢复原有公路和加快建设一些干线公路,解决通车
问题。 代表性的正规路面:泥结碎石和级配砾石路面。
第二阶段: 公路里程迅速增长的同时,改善路面的行车质量,
路基路面工程
目录
绪论

道路路面面层施工技术

道路路面面层施工技术

宜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
(1)
四、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施工技术(柔
性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级配砂砾、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基层所 用原材料的压碎值、含泥量及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 合规范要求,大、中、小颗粒范围也应符合有关 规范规定。 (2)采用厂拌方式,强制式拌合机拌制,级配符合要求。
也称经济混凝土,与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常用半刚性材料
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抗冲刷、抗冻性、以
及抗疲劳性能良好。
贫混凝土通常道路基层,和面层一起承受到车辆荷载和温度 荷载的反复作用,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其疲劳性能。
碾压贫混凝土基层施工案例
案例背景: 某公司中标城市主干道路面大修工程,其中包括部分路段的二 灰粒料路基施工。施工项目部为了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采取夜间
为避免运输堆放的离析现象,装料时应分次,均匀上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
整体 卸落;堆放料堆应便于摊铺,避免二次倒运。
3)基层材料摊铺
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施工场地受到限制时应尽可能减少停顿和重新启动次数 ;特 别是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匹配等。
问题(2):试分析压实后的基层表面产生松散现象的主要成因。
(2)
(3)
(4)
四、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施工技术 (二)运输与摊铺
(1)
(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遗撒和防扬尘措施。
(2)
(2)宜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
析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3)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求
(1)不得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累积(主要在接 缝附近),面层板将与之脱空,支承条件恶化,从而 增加板的应力;
实测资料表明:砂砾基层在荷载重复作用后 的累积变形量很大,且原始压实度越低,形变累积 量便越大;而用少量水泥(4%)稳定砂砾的基层,在 经受重复荷载作用,并未出现可量测到的塑性变形。 因此,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成为混凝土路面(特别 在交通繁重的路段上)最适用的基层类型。如因条件 限制而只能采用未经处治的粒料基层时,必须严格 控制细料含量并保证压实要求。
三、结构要求 (一)土基:
理论分析表明,通过刚性面层和基层传到土基上的压力 很小,一般不超过0.05MPa。因此,混凝土板下似不需要有 坚强的土基支承。然而,如果土基的稳定性不足,在水温 变化的影响下出现较大的变形,特别是不均匀沉陷,则仍 将给混凝土面板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路基的不均匀支承,可能由下列因素所造成: (1)不均匀沉陷——湿软地基未达充分固结;土质不均匀, 压实不充分、填挖结合部以及新老路基交接处处理不当。 (2)不均匀冻胀——季节性冰冻地区,土质不均匀 (3)膨胀土—在过干或过湿(相对于最佳含水量)时压实;排
(2)基层厚度以20cm左右为宜。研究资料表明,用厚基层 来提高土基的支承力,或者说借以降低面层应力或减薄 面层厚度一般是不经济的。但是随着稳定类基层厚度的 减小,基层底面的弯拉应力随之增大,因此基层厚度不 宜太薄。 (3)基层宽度应比混凝土路面板每侧各宽出25~35cm或与 路基同宽,以供施工时安装模板。 (4)在冰冻深度大于0.5m的季节性冰冻地区,为防止路基 可能产生的不均匀冻胀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路面 结构应有足够的总厚度,以便将路基的冰冻深度约束在 有限的范围内。路面结构的最小总厚度,随冰冻线深度、 路基的潮湿状况和土质而异,超出面层和基层厚度的总 厚度部分可用基层下的垫层(防冻层)来补足。
市政工程岗位技能系列培训
道路施工基础知识 (四) 道路面层—水泥砼类
李庆广 2006年12月
1、缺点: (1)一次性投资大,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修筑0.2m 厚、7m宽的混凝土路面,每1000m要耗费水泥约400~ 500t和水约250t,尚不包括养生用的水在内,这对水 泥供应不足和缺水地区带来较大困难。 (2)有接缝,一般混凝土路面要建造许多接缝,这些 接缝不但增加施工和养护的复杂性,而且容易引起行 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又是路面的薄弱点, 如处理不当,将导致路面板边和板角处破坏。 (3)开放交通较迟,一般混凝土路面完工后,要经过 28天的湿治养生,才能开放交通,如需提早开放交通, 则需采取特殊措施。 (4)修复困难,混凝土路面损坏后,开挖很困难,修 补工作量也大,且影响交通。
改善方法是:①把不均匀的土掺配成均匀的土;②并保证 压实度达到要求;③加强路基排水设施;④加设垫层,以 缓和可能产生的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不利影响。
(二)基层: 1、作用 (1)减小路基顶面的压应力,并缓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对面 层的影响。 (2)防冰冻——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用对冰冻不敏感的粒 状多孔材料来铺筑基层,可以减少路基的冰冻深度,从 而减轻冰冻的危害作用。 (3)防水——在湿软土基上,铺筑开级配粒料基层,可以 排除从路表面渗入面层板下的水分以及隔断地下毛细水 上升。 (4)为面层施工(如立侧模,运送混凝土混合料等)提供方 便。 计算和实践都已证明,采用整体性好,(具有较高的弹性 模量如贫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 煤灰稳定碎石、级配碎石等)的材料修筑基层,可以确保 混凝土路面良好的使用特性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三)面板: 理论分析表明,轮载作用于板中部时,板所产生的
最大应力约为轮载作用于板边部时的2/3。因此,面层板 的横断面理论上应采用中间薄两边厚的型式,但这样对 土基和基层的施工带来不便;且在厚度变化转折处,易 引起板的折裂。因此,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等厚式断面。
厚度通常按轮载所产生的最大弯拉应力小于混凝土 的弯曲疲劳强度确定,最小18cm,一般为20cm、 22cm、24cm,另外,需保持表面平整、耐磨、抗滑。
* 横向缩缝 常用假缝,深约5cm,在路面施工完毕 形成一定强度后,适时的用割缝机进行切缝,使路面 每隔一段长度形成一个应力集中点,路面收缩开裂集 中在缩缝处。为防止渗水缝中贯以沥青或树脂等,
•横向胀缝 胀缝应尽量少设或不设。但在邻近桥 梁或其他构筑物处、与沥青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 处、隧道口等处应设胀缝。
பைடு நூலகம்
2、路面的接缝 按功能分有三种类型
纵向施工缝 横行缩缝
平口 企口
横行胀缝
* 纵向施工缝 由施工而引起,通常与车道宽度一 致,施工顺序(模板、填仓)应由施工组织设计确 定。一般采用平口,少数情况下采用企口,但板厚 必须大于20cm,拆模需更加细致,防止企口损伤。 纵缝需加拉杆。
* 纵向缩缝 道路一侧两块板一次浇筑时,其中间 的缝需做成纵向假缝,边沿的二条缝则为纵向施工 缝。
混凝土面板的平整度以3米直尺量测为准。3米直尺 与路面表面的最大间隙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应大于3毫 米;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5毫米。
混凝土面板的抗滑标准以构造深度为指标。高速公 路和一级公路不应低于0.8毫米;其它各级公路不应低于 0.6毫米。
四、水泥砼路面施工工艺
1、路面的分块 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矩形,用纵缝与 横缝将路面板分割成块状。板宽通常等于车道的宽 度,且最大不宜超过4.5m,纵缝一般由施工缝形成; 板长需根据气候条件、板厚确定,一般为4~5m,最 长不超过6m。
• 在与结构物或沥青路面相接时,在混凝土路 面端部的二条或三条横缝应设置成胀缝。
• 夏季施工,板厚大于等于20cm时可不设胀缝, 其他季节施工或采用膨胀性大的骨料时,宜设胀缝, 其间距一般为100~200m。
• 胀缝内应设传力杆(传递切应力) * 横行施工缝 横行施工缝应设在胀缝或缩缝处, 设在胀缝处的结构同胀缝;设在缩缝处的应加传力 杆(类似胀缝,但仅涂沥青,不加套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