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Yt f Kt , Rt , Nt , At , St
其中,Yt 为一个经济的总产出。Kt 、Rt 和 Nt 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自然资源和劳动投入, At 表示该经济应用知识的储量,变量 Bt 代表基本因素,或称其为“社会文化环境”或“社 会能力”,这是经济运行所不可缺失的。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1.基本假定和思路 (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3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增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 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
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式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
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考 虑 技 术 进 步 的 情 况 下 , 产 出 Y 是 资 本 k 和 有 效 劳 动 AN 的 一 次 齐 次 函 数 , 即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 6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19 章 经济增长
19.1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
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gy
yt yt 1 yt 1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 实际 GDP=名义 GDP÷GDP 折算指数 7.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 它不是 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 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1 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中南财大 2003 研) 2.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国政法大学 2003 研;北交大 2005 研;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研;财政部 2006 研;上海交大 2006 研;四川大学 2006 研) 3.名义 GDP 和实际 GDP(武大 2000 研) 4.潜在产出(北航 2004 研;北航 2006 研) 5.国民生产净值(NNP) (武大 2001 研)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厦门大学 2006 研)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2000 研;武汉 大学 2006 研;南开大学 2006 研) 7.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南开大学 2005 研;深圳大学 2005 研) 8.个人收入(PI) 9.流量与存量 10.重置投资 11.自发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 12.引致投资(induced investment) 13.转移支付 14.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15.四部门经济模型 16.绿色 GDP(北师大 2007 研) 1.2.2 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001 研) 1.简要说明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武大 2007 研) 2.为什么说 GNP 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 1998 研) 3. 单纯用GNP作为经济活动衡量标准有何不足?(南京大学2006研) 4.请分析 GNP 与 GDP 的不同。 (南开大学 2005 研) 5.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 2001 研) 6.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 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 GDP 之中?(武大 2002 研) 7.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 1999 研) 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 GDP?(北方交大 2000 研) 9.下列各项是否计入 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 (复旦大解(宏观)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
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S=4+2P。
求:(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答:(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D(P)=S(P),故有:22-4P=4+2P 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3,Q e=10(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给定的市场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于是,在P=3是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如图d.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解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单个厂商所面临的对他产品的需求情况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如图D F直线,而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D M与供给S,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是该价格的接受者。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利用单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的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D C,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便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PSD MP0 D FD C3.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解答: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根据MR=SMC这一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实现MR=SMC原则的前提下,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即π>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π=0,也可以亏损即π<0,其盈亏状况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当π>0和π=0时,厂商会继续进行生产,这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当π<0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厂商是否应该继续生产这一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认为在π〈0即亏损情况下,厂商一定会停产以避免亏损,是错误的判断.其关键是,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有固定成本。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测试

一、填空题1、成本等于乘以数量,收益等于乘以数量。
正确答案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价格2、短期总成本等于。
正确答案是: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3、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
正确答案是:可变成本固定成本4、短期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的工资。
正确答案是:管理人员5、在短期,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成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属于成本。
正确答案是:固定可变6、短期平均成本分为。
正确答案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7、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成本总量。
正确答案是:产量(产品)8、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正确答案是:固定成本9、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曲线的最低点。
正确答案是:短期平均成本1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这个相交点被称为点。
正确答案是:最低点收支相抵11、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在相交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
正确答案是:小于大于12、企业进行生产与经营的各种支出称之为。
正确答案是:成本1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
正确答案是: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点14、在停止营业点上,价格只能弥补,这时所损失的是。
正确答案是: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1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曲线包在其中,因此又称为包络曲线或计划曲线。
正确答案是:短期平均成本16、一般可以根据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情况把不同的行业分为三种情况:。
正确答案是:成本不变、成本递增、成本递减17、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这种行业中各企业的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长期平均18、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行业被称为的行业。
正确答案是:成本递增19、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行业被称为的行业。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docx

第6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吋,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吋,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卜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而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而,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窩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木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T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贝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吋,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吋收入变动越人,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人(灭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历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屮一般川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岀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7.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即在经济学分析中,“充分就业”是指狭义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市场结构

22
图6—10
23
[例6—1]
棉花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假如由于棉纺织业的 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加了,又 假定棉花属于成本不变行业,问:
(1)从短期看,技术的突破对棉花的价格和产量 有什么影响?
(2)从长期看,技术的突破对棉花的价格和产量 有什么影响?
24
解: 作图6—11。
从短期看,棉花的价格将从P0 提高到P1,产量从 Q0 增加到Q1。但从长期看(即考虑随着棉花需求
• AVC曲线以上的 MC曲线部分即企 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图6—6
16
• 行业的供给曲线等于行业内各企业供给曲线横向 相加。 图6—7
17
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
• 企业通过改变所有投入要素,调整生产规模和产 量或退出或进入生产,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实 现利润最大化。
• 企业长期均衡时: P=MC(长期和短期)总利润最优 P=AC(长期和短期)经济利润为零
当生产还是停产?
课后习题2 P229.2
• 大明公司是生产胡桃的一家小公司(完全竞争市场 ),胡桃的市场价格是每单位640元。公司的长期 总成本函数为:LTC=240Q-20Q方+Q立方。正常利 润已经包括在成本函数中。问:
• 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此时的平均单位成本、总利润 各为多少?
• 假定该企业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这一行业是否处 于长期均衡状态?为什么?
图6—1
7
第2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8
什么是完全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里,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 定,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不是决定者。
具备四个特征: 1. 买者和卖者很多:市场上有无数多的买者和卖者,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经济学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应用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解析一些典型的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真题解析1. 以下哪一位经济学家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答案: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解析: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著作《通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2. “供给决定需求”的观点是由以下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答案: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解析: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供给决定需求”的观点,主张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
3.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由以下哪位经济学家首次提出的?答案:亨利·杰梅尼·杰文斯(Hermann Heinrich Gossen)解析:亨利·杰梅尼·杰文斯是德国经济学家,他在《边际效用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二、典型题目解析1. 请简要介绍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解析: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观点有:- 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波动和失业的问题,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
- 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 短期内,经济增长取决于有效需求的总量;长期内,供给决定需求。
2. 简述哈耶克对市场经济的观点及其主要贡献。
解析: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的、去中心化的调节机制,主要观点有:- 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调节资源分配,实现经济的高效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K N f y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如图6-1所示。
),(K N f y =图6-1 宏观生产函数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此时的失业率不为零,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
在短期,可以认为潜在就业量为一个外生变量,长期它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
而潜在产量就是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K N f y = 5.劳动市场总供给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s d N N =。
而)(P W N N d d =,其中P W 为实际工资,P W N d 与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劳动需求函数向右下方倾斜;)(P WN N s s =,劳动供给函数为P W 的增函数。
6.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
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
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
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如图6-2所示。
图6-2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两个假设为:(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理解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应该从满足充分就业量时候的(00,p y )开始。
当价格上升到1p 时,实际工资10P W 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11P W 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
当价格下降到2p ,20P W 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
如图6-3所示。
图6-3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8.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其经济含义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0y 前,经济社会能够以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了0y 后,不管价格被提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假设反映了萧条时候,由于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资本,所以能够在保持一定价格水平的情况下,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如图6-4所示的实线部分)。
图6-4 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9.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萧条、高涨和滞胀)。
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也就是说,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10.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1) 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凯恩斯情形;另外一种为古典情形。
在凯恩斯情形下(如图6-5a ),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
同样,扩张的货币政策,即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也不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在古典情形下(如图6-5b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能改变产出,而只是提高价格。
对于货币政策还有如下著名的古典结论: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产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是中性的。
图6-5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2)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说明政府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条曲线相交于何处。
图6-6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
图6-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有弹性的)部分,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
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6-6(a)图中从AD1移动到AD2,这时产量较大的增加只伴随着价格以较小的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弹性较小)部分,经济接近于其生产能力。
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在6-6(b)图中从AD3移动到AD4,产量增加很少,而价格却显著上升。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图6-7说明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这里考虑的是由于经济中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情形。
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AS0移动到AS1。
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当无弹性的,比如说,图6-7中的AD1,那么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比如说,图6-7中的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
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表明了经济中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
新追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
6-7 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图6-8描述了从国外购买的投入品(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效应。
这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从微观角度看,为了使厂商愿意生产与以前相同的产量,它们必须能得到更高的产品价格。
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这时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价格水平也会上升。
图6-8 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11.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式中,g 和t 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N f ==,)(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y 、N 、r 和P 。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P WN h P WN f ==)(,)(式中,f 和h 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 、N 、r 和P 的数值。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6.2.1 概念题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2.总需求函数(武大2001研;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3.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中央财大2000研)4.劳动市场均衡4.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5.总供给曲线6.总需求曲线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9.凯恩斯的AS—AD模型10.修正的凯恩斯的AS—AD模型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2.2 简答题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人大2002研)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1998研)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2000研)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人大1996研)5.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
(天津财大2000研)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
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
(武大2000研)8.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
试问:(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0增加到1.05P0,再到1.1P0时,图6-9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2)当价格水平按(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图6-9 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 模型和AS-AD 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