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测量平差考研题
测量平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习资料01

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 2 分)1、如下图,其中A 、B 、C 为已知点,观测了5个角,若设L 1、L 5观测值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21ˆˆX X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时,必要观测个数为 ,多余观测个数为 ,一般条件方程个数为 ,限制条件方程个数为ABCDEL 1L 2L 3L 4L 52、测量是所称的观测条件包括 、观测者、3、已知某段距离进行了同精度的往返测量(L 1、L 2),其中误差cm 221==σσ,往返测的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若单位权中误差cm 40=σ,往返测的平均值的权为4、已知某观测值X 、Y 的协因数阵如下,其极大值方向为 ,若单位权中误差为±2mm ,极小值F 为 mm 。
⎪⎪⎭⎫⎝⎛--=0.15.05.00.2XXQ 二、已知某观测值X 、Y 的协因数阵如下,求X 、Y 的相关系数ρ。
(10分)⎪⎪⎭⎫ ⎝⎛--=25.015.015.036.0XXQ 三、设有一函数2535+=x T ,6712+=y F 其中:⎩⎨⎧+++=+++=n n nn L L L y L L L x βββαααΛΛ22112211 αi =A 、βi =B (i =1,2,…,n )是无误差的常数,L i 的权为p i =1,p ij =0(i ≠j )。
(15分) 1)求函数T 、F 的权; 2)求协因数阵TF Ty Q Q 、。
四、如图所示水准网,A 、B 、C 三点为已知高程点, D 、E 为未知点,各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如下表所列。
(20分)用间接平差法计算未知点D 、E 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C五、如下图所示,A ,B 点为已知高程点,试按条件平差法求证在单一附合水准路线中,平差后高程最弱点在水准路线中央。
(20分)A六、如下图所示,为未知P 点误差曲线(图中细线)图和误差椭圆图(图中粗线),A 、B 为已知点。
(15分)1)试在误差曲线上作出平差后P A 边的中误差,并说明; 2)试在误差椭圆上作出平差后P A 方位角的中误差,并说明;3)若点P 点位误差的极大值E =5mm ,极小值F =2mm ,且︒=52F ϕ,试计算方位角为102º的PB边的中误差。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试题+答案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试题+答案(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自测题(1)一、正误判断。
正确“T”,错误“F”。
(30分)1.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偶然误差()。
2.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3.如果随机变量X和Y服从联合正态分布,且X与Y的协方差为0,则X与Y 相互独立()。
4.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真误差()。
5.系统误差可用平差的方法进行减弱或消除()。
6.权一定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7.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一定可以相互转换()。
8.在按比例画出的误差曲线上可直接量得相应边的边长中误差()。
9.对同一量的N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与用条件平差所得的结果一定相同()。
10.无论是用间接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法方程阶数一定等于必要观测数()。
11.对于特定的平面控制网,如果按条件平差法解算,则条件式的个数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
12.观测值L的协因数阵Q LL的主对角线元素Q ii不一定表示观测值L i的权()。
13.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
14.定权时σ0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15.设有两个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相等,则角度值大的那个水平角相对精度高()。
二、用“相等”或“相同”或“不等”填空(8分)。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23±。
则:1.这两段距离的中误差( )。
2.这两段距离的误差的最大限差( )。
3.它们的精度( )。
4.它们的相对精度( )。
三、 选择填空。
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5分)。
1.取一长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P D =( )。
a) d/D b) D/dc) d 2/D 2 d) D 2/d 2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
测量平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习资料01

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 2 分)1、如下图,其中A 、B 、C 为已知点,观测了5个角,若设L 1、L 5观测值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21ˆˆX X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时,必要观测个数为 ,多余观测个数为 ,一般条件方程个数为 ,限制条件方程个数为ABCDEL 1L 2L 3L 4L 52、测量是所称的观测条件包括 、观测者、3、已知某段距离进行了同精度的往返测量(L 1、L 2),其中误差cm 221==σσ,往返测的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若单位权中误差cm 40=σ,往返测的平均值的权为4、已知某观测值X 、Y 的协因数阵如下,其极大值方向为 ,若单位权中误差为±2mm ,极小值F 为 mm 。
⎪⎪⎭⎫⎝⎛--=0.15.05.00.2XXQ 二、已知某观测值X 、Y 的协因数阵如下,求X 、Y 的相关系数ρ。
(10分)⎪⎪⎭⎫ ⎝⎛--=25.015.015.036.0XXQ 三、设有一函数2535+=x T ,6712+=y F 其中:⎩⎨⎧+++=+++=n n nn L L L y L L L x βββααα 22112211 αi =A 、βi =B (i =1,2,…,n )是无误差的常数,L i 的权为p i =1,p ij =0(i ≠j )。
(15分) 1)求函数T 、F 的权; 2)求协因数阵TF Ty Q Q 、。
四、如图所示水准网,A 、B 、C 三点为已知高程点, D 、E 为未知点,各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如下表所列。
(20分)用间接平差法计算未知点D 、E 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ACBDh 1h 2h 3h 4h 5E h 6高差观测值/m 对应线路长度/km已知点高程/mh 1= -1.348 h 2= 0.691 h 3= 1.265 h 4= -0.662 h 5= -0.088 h 5= 0.7631 1 1 1 1 1H A =23.000 H B =23.564 C B =23.663五、如下图所示,A ,B 点为已知高程点,试按条件平差法求证在单一附合水准路线中,平差后高程最弱点在水准路线中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量学试题及答案a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习题1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
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
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系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
即从单个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函数模型线性化——在各种平差模型中,所列出的条件方程或观测方程,有的是线性形式,有的是非线性形式。
在进行平差计算时,必须首先把非线性形式的函数方程按台劳公式展开,取至一次项,转换成线性方程。
这一转换过程,称之为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3、点位误差椭圆——以点位差的极大值方向为横轴轴方向,以位差的极值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这样形成的一条椭圆曲线,即为点位误差椭圆。
4、协方差传播律——用来阐述观测值的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之间的运算规律的数学公式。
如,若观测向量的协方差阵为,则按协方差传播律,应有。
5、权——表示各观测值方差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
二、判断正误(只判断)(每题1分,共10分)参考答案:X √X √X X X √√X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参考答案:CCDCC四.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参考答案:1. 6个2. 13个3.1/n4. 0.45. ,其中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12分)1. 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什么有关?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吗?为什么?答:⑴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决定该模型的内在几何规律有关;(1分) ⑵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1分)⑶几何模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要确定该模型,所必须具备的几何要素,称为必要元素,必要元素的个数,称为必要元素数。
实际工程中为了确定该几何模型,所必须观测的要素个数,称为必要观测数,X F E 、0K KL Z +=LL D T LL ZZ K KD D =220ii P σσ=0)()()()(4320020=''+∆+∆+-''+-''-W y SX X x SY Y C ACA C C ACA C ρρABAC AC X X Y Y W αββ-++--=''4300arctan其类型是由必要元素所决定的,其数量,必须等于必要元素的个数。
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006年中国地质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民主集中制
2、行政文化
3、行政决策
4、政策控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2、什么事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
3、什么是公共决策体制,它有哪些构成因素?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可以直接行使行政组织的职权。
2、我国公务员是指所有党政干部。
3、公民可以直接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试述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任务。
2、试述行政道德的基本功能。
3、我国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推进政策评估事业。
五、案例分析题(25分)
分粥制度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矿测03-06年真题

《矿山测量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25 分,每题 5 分)1.投向误差:由地面向定向水平上投点时,由于井筒内气流、滴水等影响,致使垂球线在地面上的位置投到定向水平后会发生偏离,一般称这种线量偏差为投点误差。
由这种误差而引起的垂球线连线的方向误差,叫做“投向误差”。
2.坐标附和导线:在两个已知坐标的垂球线之间敷设的两井定向导线,也就是地面测量中的“无定向导线”。
3.测角方法误差:由于瞄准和读数不正确所引起的误差,因为瞄准和读数随测角方法不同而不同,故称之为测角方法误差。
4.陀螺仪仪器常数:由于陀螺仪轴与望远镜光轴及观测目镜分划板零线所代表的光轴通常不在同一竖直面中,所以假想的陀螺仪轴的稳定位置通常不与地理子午线重合。
二者的夹角称为仪器常数。
5.腰线:用来指示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掘进方向及调整巷道底板或轨面坡度用的标志线。
二、简答题(共32 分,每题8 分)1. 井下钢尺量边应加入哪几项改正?答:1)比长改正Δk=L0-LM , ΔLk=ΔkL/LM2)温度改正ΔLk=Lα(t-t0)3)拉力改正ΔLP=L(P-P0)/EF4)垂曲改正a.对称悬链线Y=chx 加改正ΔLf,负值,与p,自重有关b.整尺长垂曲改正ΔLf尺=L-S, S=2Rα,L=2Rsin α→ΔLf尺=-8f2/3L尺c.松重距f的测定理论计算: f=q L2尺/8p, ΔLf尺=-q2 L3尺/24p2实测法f=c-a-dd.任意长度改正ΔLf,注意分段丈量时改正e.倾斜边长垂曲改正ΔLf′= ΔLfcos2δ5)倾斜边长化算为水平边长l=Lcosδ6)其他改正导线边长化到投影面投影到高斯投影面2.试述巷道及回采工作面测量的任务。
答:巷道及回采工作满测量是指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时的测量工作,在井下平面、高程控制基础上进行,任务是:(1)在实地标设巷道位置。
给中腰线。
(2)及时准确测定巷道位置,填绘矿图.(3)测绘回采工作面位置,统计产量储量变动,验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真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2004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地壳与地幔: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就是地幔其体积占地球的33%,质量占68%,平均密度3.8~5.6g/cm3,地幔分上下两层。
2、对流层与平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气温虽高度增加而降低,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称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水汽、尘埃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明度良好。
3、克拉克值:1924年,F.W.克拉克与华盛顿依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首次测定了16km厚度内地壳中的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所获数值后来被命名为克拉克值。
4、风化作用于风化壳: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三种类型。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
5、崩塌与滑坡: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
有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
6、峰林与孤峰:峰林为分散碳酸盐岩山峰,通常由峰丛发展而成,但因受构造影响而形态多变,在水平岩层上多呈圆柱形或锥形,在大倾角岩层上多呈单斜式。
孤峰是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多分布于岩溶盆地底部或岩溶平原上。
7、侧碛堤与中碛堤:侧碛堤是分布于冰川两侧,通常比冰面高的垄状或长堤状冰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