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斗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2024

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2024

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202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这种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虚假信息往往能迅速传播,误导大众。

例如,一些未经证实的健康养生类信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

这不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信息过载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使得人们难以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材料二:针对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从技术层面来说,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

例如,可以开发智能算法,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初步判断。

从媒体的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媒体机构应该加强自律,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严格把关新闻来源,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再者,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公众要学会批判性地接受信息,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所有信息。

1. 下列关于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虚假信息借助数字传播渠道迅速传播,影响民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B. 信息过载导致人们难以在海量信息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C.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

D. 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负面问题。

2. 对材料二中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措施,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甄别信息是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B. 媒体机构加强自律就能完全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

C.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有助于公众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D. 多方面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

3. 根据材料一,概括数字时代信息传播便利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超过30字。

(4分)4. 材料二提出了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三个方面,请分别简要概括。

2019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检(3月)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检(3月)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C.“女娲石”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非同寻常的创世意义,“启母石”彰显了
山石的生殖能力,它们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神石。
D.禹、涂山氏、启一家的故事在后世流传有多种版本,但均与石头密切相关,这表明 中华民族是“灵石后代”,对灵石有着深深的崇拜和敬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只有林风眠所开启并倡导的这条道路,为中国艺术不断地赢得 世界的关注与认同。
B.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 这表明徐悲鸿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没有林风眠高。
C.林风眠先生提倡的 “ 中西融合 ” 在其原初语境中,有其超前性、先见性,但有 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要求。
南方日报: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 术、改造中国旧时代艺术。在您看来,他们的艺术主张及实践最本质的差异何在?
高士明: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在欧洲已趋于没落的写实主义 传统。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绘画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之基础和坚实的造型。徐悲 鸿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式微,因为和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所以他提倡从西方引来现实 主义的精神以充实中国艺术的内涵。他所倡导的写实主义道路和风格,顺应了当时时代的 需要,演变为时代主流。而林风眠的诊断则是中国传统艺术陈陈相因,其问题在于缺乏自 新之能量。所以他从现代派诗歌、艺术之中取经,希望能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性与批判性, 为传统中国艺术找到一种自我更新、重获生机的道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无疑是一 位超越时代的、孤独的先行者。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共识和常态的情况下,您认为林风眠当 年呼吁的“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在今天有着怎样的意义?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

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

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

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

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一)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除夕晚上,非遗南音火了。

在2023年央视春晚开场不久,歌手谭维维、赖多俐与厦门市南乐团、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携手,创造性地演绎了南音代表性曲目《百鸟归巢》,立刻点燃全场,并迅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百鸟归巢》全曲由黄昏意象构筑,变化丰富,曲中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群鸦投林时的鸟啼声,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配合妙曼的曲词,勾勒出一幅异彩纷呈的生动景象。

南音,源自隋唐宫廷燕乐,是随着中原人南迁入闽的中原古乐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古老乐种, 2009年10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由曲项琵琶、尺八、二弦和三弦四种乐器伴奏,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演唱者执拍板相和而唱。

依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

唱曲是南音的主要内容,一人唱完把拍板恭敬地递给第二人,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最后是奏大谱结束。

追溯这绝世之音的历史渊源,会发现与成都有着深厚的联结——南音的始祖,就是后蜀孟昶。

泉州与成都,一个处在东南一角,一个位于西南一方。

孟昶最远也只到过开封汴梁,他为何就成了泉州南音的始祖?作为后蜀王,孟昶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他“善弹,好属文,尤工声曲”。

孟昶每次创作新词,都要谱成乐曲,一首新曲刚谱成,六宫就会传唱开来,编成舞蹈。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语文试卷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语文试卷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

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

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

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

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

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

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

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

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

探究“藏礼于器”在造物设计中的体现

探究“藏礼于器”在造物设计中的体现
r
ami
cUn
i
ve
r
s
i
t
J
i
angx
i,
J
i
ngde
zhen,
333000,
Ch
i
na)
y,
Ab
s
t
r
a
c
t:
Anc
i
en
tCh
i
ne
s
er
i
t
ua
lwa
r
eembod
i
e
st
heba
s
i
cde
s
i
de
ao
f"Ti
be
t
anr
i
t
ua
li
nve
s
s
e
l
"i
nbo
t
hp
r
a
c
t
i
c
a
landa
e
s
“藏礼于器、以器明礼”的 设 计 思 想 中 探 索 现 代 产 品 设
计的新思路。
儒家思想对中国 造 物 设 计 的 影 响 十 分 深 远,其 主
要内涵便是“礼”[1]。孔 子 曾 说 过 “器 以 藏 礼”(《左 传》
成公二年),“名 位 不 同,礼 亦 异 数 ”(《左 传 》庄 公 十 八
计中的表达。
关键词
礼器
产品设计
和谐
功能与审美
中图分类号:
TQ174.
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872(
2023)
06-0060-04
Exp

统编版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统编版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
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
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错,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徒诗是有音乐性的。

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

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

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

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

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来厚的兴趣。

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全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

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

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斗茶李艳
“黄局,上回我输,这次咱老哥儿俩再比一回!”
“还叫黄局,骂人了啊!”老黄摆摇手,“老李,你这人还真倔!先说好了,这次谁输了可得请
客!”
老黄和老李那可是一对历来已久的“冤家”!在单位上就明争暗斗,廉政风一来,俩人又争着戒
烟戒酒,最后连茶也争着戒。

可笑的是,退休后居然又争着解除了“戒茶”之律,一言不和就斗
茶!
老李点头嘿嘿一笑,“我先开始!”话一落他先烧上一壶山泉水,又从包里拿出茶饼置之于茶盘
上,下刀,开饼,茶箕收拢待用。

开水先热了杯器,茶叶入壶,再沸水醒茶,头汤去掉,再冲二
泡。

公道杯分好,二人各一杯。

只见细白瓷盖里,茶汤艳红别剔透,与杯白相映,煞是好看。


黄端起一杯,腕部送力,杯中茶汤便由着腕力向顺时针方向搅动,茶色在汤中匀动,气也随之而出。

老黄眯眼一嗅一啜,入口醇厚回甘,齿颊留香,茶韵无穷。

“不错! 有年头!”
老李这才端起杯品饮、先让茶汤在口腔中游了个来回,再落入喉咙。

之后笑容满面,胸中稳操胜券,“好吧? 比你上次赢我的岩冷古茶还略胜一筹!”
“老倔头,别高兴的太早了! 等着,我拿宝贝出来!”老黄洗杯换壶,当他用茶箕盛着茶从茶盒
里拿出来,老李的眼先直了!
“黄局,你这、你这茶还真是宝贝呢! ”
“嗯!确实是宝贝!”老黄得意地笑了!“蒙顶黄芽! 稀罕吧? ! ”
说起蒙项,还有个故事! 当年,苏东坡与蔡襄在惠山寺斗茶,用的是素有“天目”之称的兔毫建
盏杯。

自恃有“仙茶”之美誉的“蒙顶山茶”,加之东坡对品茶、烹茶的造诣,以为便能斗赢大
学士蔡襄。

不料,在烹好茶出汤后,蔡襄的茶盏里,茶饽沫纯白似雪,经久不散,“咬盏”之艺
把东坡赢得心服口服。

因此,这段史上的“斗茶”让蒙顶更加扑朔迷离了!
“你拿蒙顶来压我?哼! 茶艺不行再好的茶也是浪费! 再说了,就这蒙顶,史上一败名‘垂’千
古!”老李翘起二郎腿,嘴巴上这样说,眼角的精光还是闪烁在那盒蒙项上!
“哈哈! 能受东坡先生青睐,虽败犹荣! 等着看好吧!”老黄也没含糊,娴熟的茶艺一点不比老
李差! 不消一刻,茶出。

老李低头闻着茶香,眼观茶色,只见杯中汤色黄中透碧,清澈透亮,手
指摇杯轻晃,仿佛一团琥珀在杯中生香,品一口,甜香鲜爽,甘如洌露,茶香由口鼻引入身体各
处,直令筋骨松软,毛孔舒张.
“服不服 ?”
“不服! 我还有货!”老李头边说边开始第三盘斗茶。

他这次拿出的是一个普通的茶包。

“不是我说你,太倔! 你说说,要是当初不戒茶,你个副局能那么早就内退? ”
“嘿,你正局退休难道就不是因为戒茶?”
“我那时可是病退! 戒茶也是因为服药不能喝茶才戒的。

你戒,是因为怕人送茶!人家连茶都不送你了,你还在官场混啥? 定内退不选你选谁?”
“黄局,你装病那会儿还真像!”老李用手戳戳心口,“心病呀! 退了也好! 自己买茶喝,心里踏实!”老李端起刚泡好的茶一饮而尽。

“退下后是踏实了,可是,心里咋又空了呢?' 老黄是个空巢老人,儿子在外工作,一到月底除
了收到他们通过手机银行的入账通知,平时连个照面都没有。

退休后的生活,也就和老李出来斗茶时,翻出压箱底的好货赢了他,才感觉生活尚有一点生趣! 想起这些就一阵心紧,端起杯也一饮而尽。

这茶汤刚入口,一股难忍的苦涩茶碱当即让他差点没吐出来!“这是什么茶?”
“闺女给我买的茶,最便宜的那种! 知道我爱喝茶,每个月都送来……”
老黄举杯再饮,在口腔里细细品着,让味蕾在苦涩的茶汤里缓缓苏醒,慢慢回甘,咽下后,他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