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笔记(上)
高一化学必修1学霸笔记(一)

高一化学必修1学霸笔记(一)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霸笔记第一章物质及其分类1.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物体的实体,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物质的物态:固体、液体、气体。
1.2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由同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3 元素及其周期律•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周期表:按元素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具有周期性。
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计算2.1 化学反应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及其摩尔比例的表示。
2.2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摩尔计算:根据方程式及摩尔比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
2.3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数计算生成物的量或根据生成物的量计算反应物的量等。
第三章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3.1 酸碱反应•酸和碱:离子反应中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称为酸,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盐:由酸和碱中的离子相互组合而成的化合物。
3.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中能接受电子的称为氧化剂,能捐赠电子的称为还原剂。
3.3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在离子反应中,如果生成物中出现不溶于水的固体,则称为沉淀反应。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变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等。
4.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封闭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的稳定值。
4.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Le Chatelier定理:当一个封闭平衡体系受到外界影响时,平衡体系的平衡位置向反应较少的方向移动。
第五章电化学基础5.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解质:能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由电流引起的化学反应。
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

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笔记必修一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第一章:离子反应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离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离子反应的特点包括反应速度快、反应物浓度常为液体或溶液、离子间的电荷转移。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化学物质之间的组成和性质变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包括反应物、生成物、摩尔比、状态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3.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指标。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百分浓度和容量浓度。
4.溶液的配制与稀释配制溶液是指通过控制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例来制备所需要的溶液。
稀释溶液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调整溶液的浓度。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电子带有负电荷。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排列起来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周期性的顺序将元素进行排列,相同的元素又放在同一族中。
3.元素的主要性质元素的主要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呈现金属光泽。
非金属通常没有金属的光泽,互相之间存在较大的电负性差异。
4.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的关系原子的电子分布和原子序数的增加规律有关,电子的层数和壳层数与主量子数有关,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数增加,原子的半径变小,电子云靠近核心区域。
第三章:元素的化学性质1.单质与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具有一定的物化性质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的物化性质与组成物质有关。
2.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
常见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活泼性、惰性、还原性、氧化性、与非金属的化合等。
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笔记

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笔记1.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笔记篇一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2.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笔记篇二1、阿伏加德罗常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 就是6.02×1023、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
03×10个OH;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笔记必修一(优秀8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复习知识点笔记必修一(优秀8篇)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化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
那么,如何学好高一化学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小月月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一离子反应1、电离(ionization)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_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_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篇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三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非金属:S、O、N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盐氧化物:CO、NO等含氧酸:HNO3、H2SO4等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一元酸:HCl、HNO3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按强弱分弱碱:NH3?H2O、Fe(OH)3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乳浊液:油水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四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_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笔记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笔记一、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化学单位:摩尔)- 定义: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用单位摩尔(mol)表示,记作n。
- 摩尔质量:每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
- 摩尔质量的计算:将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即可。
- 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关系:n = m/M,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公式- 定义:化学公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绝对数目的式子。
- 化合物的种类:- 二元化合物: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
- 多元化合物: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金属元素)和阴离子(非金属元素)组成。
- 分子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2.化合价- 定义: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原子价值。
- 化合价的确定:-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元素的电子数目。
-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物的电荷平衡及最低共价数原则确定。
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侧。
- 反应条件: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反应条件可以用符号在方程式的上方标记。
- 平衡符号:用“→”表示反应方向,用“↑”、“↓”表示气体、液体的状态。
2.化学反应类型-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发生氧化和还原过程。
-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
- 双替换反应:两种溶液交换离子形成新的化合物。
四、化学键与物质属性1.化学键- 定义: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共用或转让电子而形成的化学连接。
- 电负性: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
- 离子键: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 共价键: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2.物质属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结构性质:物质在分子或晶体结构中的特征性质。
化学高一第1章笔记(全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古代对物质的认识: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条件的,当物质不能被分割时,这种不能分割的部分称为“端”。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2、近代对原子的认识:(1)19世纪初,英国物理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①化学元素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不正确)②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不正确)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不同。
(不正确)④构成化合物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
(正确)注:③中,“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是相同的”这一句正确。
④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结合时,都是以简单的整数比化合的”。
(2)20世纪初,汤姆孙发现电子,指出:原子中正电荷(当时没有质子概念)所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
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
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发现:1、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X射线穿透力强。
2、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说明原子有一定结构。
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两种辐射:α辐射和β辐射。
①α辐射是粒子流,是氦正离子(He2+)。
穿透力弱。
②β射射是电子流。
穿透力弱,穿透力较强。
③γ射线是电磁波。
穿透力强,穿透力很强。
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单位换算:1纳米(nm)=10-9m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①实验现象和结果:绝大部分粒子能直线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一定是中空的,极少数的粒子能被金箔偏转,有的还被直接弹回来,说明在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
②行星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a)氢原子(氕、 1 1H)核内无中子,它的其它同位素都有中子( 2 1H有1个中子, 3 1H有2个中子)。
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

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笔记篇一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物质的组成——由元素组成 ~宏观1、元素的存在形式 游离态 单质中的元素 化合态2、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eg :CO 、CO 2 ; H 2O 、H 2O 23、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判断(1、2、3)二、物质的构成 ~微观1、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变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元素与原子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三、原子的构成1、原子 核外电子 离子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其所带电荷数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相对质量的大小由核电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2、质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质量数的作用~~近似代替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符号4、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常见同位素: 12C 13C 14C 16O 17O 18O1) 同位素原子的异同点 2) 同位素的作用12C ——作为相对质量的标准14C ——测定文物的年代 18O ——同位素示踪235U ——原子弹,原子反应堆的材料 2H ,3H ——氢弹的原料3)天然同位素的含量——在各种存在形式中是相同的 16O 98% 4)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微粒11H21H31H21H+ 23592Cl37Cl40Ca2+质子数 1 1 1 1 92 17 20中子数 0 1 2 0 143 20 18 核外电子数 1 1 1 1 92 17 20 质量数 1 2 3 2 235 37 40 H D T 1H 2H 3H 普通氢 重氢 超重氢 氕 氘 氚例:硼元素有10B ,11B 两种同位素,但10B 的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为20%。
求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解:B=10B 的相对原子质量*20%+11B 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0*20%+11*80%=10.8四、核外电子排列 1、核外电子分层排列 离核近→远 能量低→高2、核外电子排部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e (n ,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 ③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4、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 ②用电子或表示离子Na +的电子式:Na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 F - 的电子式:③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H 2 :H ⨯ + ·H → H H↑共用电子对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H ⨯ + —→ H F ∶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原子对形成~ ×Na + :Cl: Na +[:Cl:]- ——离子化合物:离子见通过互相得与失去电子形成~1.2 物质的分类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写出 一种 化学式 两种以上 二、单质和混合物1、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2、化合物A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CaO 、CuO 、Na 2O 、Al 2O 3、Fe 2O 3、Mn 2O 7等 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SO 3、CO 、NO 、H 2O 性质 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SiO 2、Mn 2O 7碱性氧化物:CaO 。
CuO 、Na 2O 、Fe 2O 3(Fe 3O 4,FeO ) 两性氧化物:Al 2O 3、ZnO 不成盐氧化物:H 2O 、CO 、NO 化学反应通性酸酐→酸性氧化物① + 水 —→ 对应酸 S +4O 2 H 2O —→ H 2S +4O 3特例:SiO 2 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 2SiO 3 H 2SiO 3 SiO 2 + H 2O② + 碱 —→ 盐 + 水CO 2 + Ca(OH)2 → CaCO 3↓+H 2O 、SiO 2 + 2NaOH → Na 2SiO 3 + H 2O 、SO 3 + 2NaOH → Na 2SO 4 + H 2O ③ + 碱性氧化物 —→ 盐. . . . . . ..× . .CO2 + CaO → CaCO3、CO2 + Na2O → Na2CO3碱性氧化物① + 水—→碱(很活泼的金属氧化物生成的碱是可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CaO + H2O → Ca(OH)2② + 酸—→盐 + 水Na2O + 2HCl → 2NaCl + H2O 、CuO + H2SO4→ CuSO4 + H2O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③ + 酸性氧化物—→盐两性氧化物(Al2O3不能与水反应)酸Al2O3+ 6HCl →2AlCl3 + 3H2OAl2O3 + 3H2SO4→Al2(SO4)3 +3H2O☆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偏铝酸钠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不与水反应B、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Eg:H2SO4→2H+ + SO42-、NaHSO4→Na+ + H+ + SO42-①分类含氧酸:H2SO4、HNO3、H2CO3、H2SO3、H3PO4、CH3COOH(醋酸)无氧酸:HCl、H2S、HF含氧酸—H2O →酸酐(氧化物)强酸:H2SO4、HCl、HNO3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2CO3、CH3COOH、H2S、HF强酸+ 弱强酸→弱酸+ 强酸盐2HCl + Na2SO3→H2O + SO2↑+ 2NaCl 、HCl + CH3COONa →CH3COOH + NaCl氧化性酸:HNO3、浓H2SO4、HClO 区别在“M + 酸→H2↑”非氧化性酸:稀H2SO4、HCl、H3PO4、CH3COOH 非氧化性酸挥发性酸:HCl不挥发性酸:浓H2SO4、H3PO4、H2SiO3不挥发性酸+ 挥发性酸盐→挥发性酸↑+ 不挥发性盐浓H2SO4 + 2NaNO3→2HNO3↑+ Na2SO4酸的通性:酚酞(无色)不变色+H+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紫色)——→变红甲基橙(橙)变红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Ba(OH)2 + H2SO4→BaSO4↓+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BaO + H2SO4→BaSO4↓+ H2O4、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5、金属与酸反应Zn + H2SO4→ZnSO4 + H2↑、Fe + 2HCl →FeCl2 + H2↑C、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强碱:KOH、NaOH、Ba(OH)2、Ca(OH)2弱酸:NH3·H2O、Fe(OH)2、Fe(OH)3、Cu(OH)2、Mg(OH)2、Al(OH)3碱的通性:酚酞红+碱①+ 酸碱指示剂作用而变色石蕊——→兰甲基橙黄② + 酸→盐 + 水③ + 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盐 + 水④ + 盐→新碱 + 新盐①有一个是↓②强→弱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Ba(OH)2 + CuSO4→ BaSO4↓+ Cu(OH)2↓D、盐——<1>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酸碱中和的产物构成微粒:阳离子,阴离子溶于水时电离NaCl → Na+ + Cl-、NaHCO3→ Na+ + HCO3-、NaHSO4→ Na+ + H+ +SO42-分类正盐:Na2SO4、NaCl、BaSO4酸式盐:NaHCO3、Ca(HCO3)2、NaHSO4、NaH2PO4(磷酸二氢钠)、Na2HPO4(磷酸氢纳)碱式盐:Cu2(OH)2CO3盐的反应:①复分解:盐 + 酸→新盐 + 新酸盐 + 碱→新碱 + 新盐NH4Cl + NaOH → NH3·H2O + NaCl盐 + 盐→新盐 + 新盐②置换:Fe + CuSO4→ Cu + FeSO4③分解:ⅰ铵盐 NH3↑+ 对应酸 eg:NH4Cl NH3↑+ HCl↑ⅱ碳酸酸式盐:2NaHCO3 Na2CO3 + CO2↑+ H2O、Ca(HCO3)2 CaCO3 + CO2↑+ H2Oⅲ难溶于水的碳酸正盐易分解:Na2CO3 CaCO3 CaO + CO2↑1.3 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化合反应Fe + 2FeCl3→ 3FeCl24Fe(OH)2 + O2 + H2O → 4Fe(OH)2B、分解反应NH4HCO3 NH3↑+ CO2↑+ H2OC、置换反应活泼金属能把较不活泼金属以其盐溶液置换Fe + 2AgNO3→ Fe(NO3)2 + 2AgCl2 + 2KBr → 2KCl + Br2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溶液中CuO + H2 Cu + H2OD、复分解反应三、物质的转换2.1 物质的量H 2 + Cl 2 —→2HCl 微粒 一个 一个 两个 1 : 1 : 2 宏观:可称量的量 模仿:12个~ 一打一定个数的微粒——一个集体(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表示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注意:①“物质的量”四个字不能加减字。
②“物质的量”表示微粒的多少,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只能指微观的)1、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见右表)摩尔:12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个)。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 德罗常数个微粒。
③每摩尔的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含有N A 个微粒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1mol 。
练习一:1、1mol 氢气含6.02×1023/ N A 个H 2分子。
2、3mol 硫酸含1.806×1023/3N A 个H 2SO 4分子。
公式:微粒个数(M ) = 物质的量(n ) × N AN (个) = n (mol ) × (个/mol ) 即:n=3、H 2分子与Cl 2分子个数之比 = 1 :14、H 2的物质的量与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 = 1 : 1结论:① 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②反应方程式中系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5、2mol 水分子含 4 摩H 原子 2mol 水分子含 1.204×1025个质子20 mol 质子,一个H 2O 分子——10个质子 练习二:1、12克12C 所含C 原子个数6.02×1023个 12克12C 的物质的量是 1mol 2、1mol 12C 的质量是 12克 1mol S 的质量是32克注:∵ 1mol 12C 的质量 N A ×1个12C 的质量 1个12C 的质量 121mol S 的质量 N A ×1个 S 的质量 1个 S 的质量 32∴ 1mol S 原子的质量 = 3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