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3课《丑小鸭》(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丑小鸭》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丑小鸭》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丑小鸭》教案【2】篇三:丑小鸭教学总目标:1.会认本课14个生字“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会写“灰、冰、鸭、鹅、讨厌、蛋壳、欺负、翅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通过对丑小鸭遭遇的学习, 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

懂得互相尊重,要善待他人,,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4个生字“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会写“鸭、灰、蛋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中描写天鹅外形的词句。

4.积累如“雪白的羽毛、嘴巴大大的”类型的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5.通过对“丑小鸭”丑与美的对比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善待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简介作者安徒生。

2.板书课题:丑小鸭(其中“鸭”字写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生书空。

3.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安徒生的介绍,让学生对安徒生以及他的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

激起学生走近安徒生以及学习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用开火车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2.认读词语:暖烘烘卧在剩下裂开讨厌讥笑欺负(你喜欢这三个词吗?为什么?)孤单篱笆芦苇冻僵幸亏3.在句子中认读生字词:夏季的田野,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小鸭子们一只只钻出蛋壳,最后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慢慢地裂开,钻出一只“丑小鸭”。

除了鸭妈妈,谁都讨厌、欺负丑小鸭,他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在树林里,丑小鸭被小鸟讥笑,他只好来到湖边的芦苇里,却被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把他带回了家。

春天来了,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6.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并通过不同的语境进行复习巩固要求认识的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三、学习课文(一)创设情境,练写“蛋壳”。

第3课《丑小鸭》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下)

第3课《丑小鸭》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下)

第3课《丑小鸭》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

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

(见彩图)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

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知内容)沼泽地:(同情、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辨形象)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3.丑小鸭(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3.丑小鸭(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3.丑小鸭(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3.丑小鸭(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3.丑小鸭(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差异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文化差异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展示资料2. 课堂练习和讨论的习题集3. 朗读录音4. 教师准备丑小鸭故事的PPT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1 引入题目,导入课堂内容:我相信你们听过丑小鸭这个故事。

那么,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1.2 激发学生兴趣:老师会让学生了解到,这个故事其实是源于安徒生童话。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下这个童话在世界上的流行程度。

2.教学(30分钟):2.1 大声朗读丑小鸭故事:老师主要让学生来观察故事的中心思想和可能包含的教育意义。

2.2 文化差异和相关讨论:通过对安徒生童话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让学生学习如何识别文化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影响人们。

3.练习(20分钟):3.1 练习说故事:让学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讲解丑小鸭故事,并自己发现故事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故事的重要性。

3.2 讨论文化中的隐含信息:将学生分成小组,由老师指导练习丑小鸭故事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隐含的文化信息。

探讨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

4.总结和评估(10分钟):4.1 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反思,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4.2 评估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分享他们所学到的重点。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概括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回答一些有关文化之间的问题。

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思考文化差异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接受这些差异。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1)》教案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1)》教案新

教学内容3、丑小鸭教材版本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2、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熟悉安徒生的童话,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4、了解这篇童话的主要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1、了解主要故事情节2、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

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二、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沼泽( )铰链( )进出( )绅士( )冰雹( )木屐( )飕飕( )2.查工具书。

解释下列生词。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嫉妒:忌妒。

(4)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5)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3、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

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

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

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

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

共一百六十余篇。

《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

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

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丑小鸭》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丑小鸭》教学设计(1)

新⼈教版七年级语⽂下册第⼀单元第3课《丑⼩鸭》教学设计(1)《丑⼩鸭》⼀、指导思想以《语⽂课程标准》为指南,以学⽣为中⼼,彰显语⽂课注重语⾔训练及⼈⽂精神熏陶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把语⽂学习的过程变为学⽣读书学⽂及学习做⼈的过程,促进学⽣语⾔、⼈际交往、⾃我认识、世界观等多元智能的发展。

⼆、教学理念1、在读中加强理解、体验与感悟。

以读为主线,采⽤多种读的⽅式,当学⽣读得声情并茂的时候,当他们纯真的⼼灵与“丑⼩鸭”的美好⼼灵产⽣共鸣的时候,⾃然会感悟到⽂章的真谛,感悟到⼈⽣的真谛,在读书中达到“润⽆声”的效果。

2、注重综合与实践。

树⽴⼤语⽂观,引导学⽣在读书、讨论、想象、畅谈中把语⽂学习和⽣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不能把语⽂学习和⽣活隔离开来,语⽂课不应是纸上谈兵。

3、倡导多元化评价。

《丑⼩鸭》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及⼈⽂精神,包含诸多的教育意义,能引发孩⼦们许多的联想和思考,不同的⼈对本⽂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要⿎励多元感悟。

三、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理解课⽂内容,了解丑⼩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

2、过程与⽅法: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丑⼩鸭受欺负的艰难处境及变成⽩天鹅的喜悦;通过想像,体验丑⼩鸭的痛苦和坚强;通过合作与讨论,受到尊重他⼈、克服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的熏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喜欢阅读这篇童话故事;设⾝处地为丑⼩鸭着想,感受他的孤单与喜悦;领悟只要努⼒,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懂得要尊重他⼈,学会克服困难。

教学⽬标⼀览表⽬标范畴教学内容要点学习⽔平观察想象欣赏朗读理解认知概括表达分析归纳判断认知1、进⾏句与句、句与段联系的训练√√√√2、归纳段意,理解课⽂重点内容√√√√√√3、复述童话故事√√√√√能⼒1、有感情朗读课⽂√√√√√√2、培养观察及想象能⼒√√√√3、质疑能⼒√√√√√√情感1、渗透美的教育√√√√2、领悟⼈⽣哲理√√√√√四、教材分析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的《丑⼩鸭》改写的⼀篇童话。

初中丑小鸭课文教案

初中丑小鸭课文教案

初中丑小鸭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丑小鸭》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安徒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丑小鸭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自信,勇敢面对困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1. 理解丑小鸭形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 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课文《丑小鸭》全文。

2. 安徒生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安徒生,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其他著名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被称为童话?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丑小鸭》,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丑小鸭的坚韧与勇敢。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丑小鸭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启示,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克服。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体会到自信和勇敢面对困境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丑小鸭故事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自信、勇敢面对困境的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自信与勇敢”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丑小鸭》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自信和勇敢面对困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懂得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1.2 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 分析丑小鸭的成长经历,探讨美与丑的主题。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理解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2.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剖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

2. 发放丑小鸭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4.2 熟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

4.3 分析讨论1. 教师提问:丑小鸭为什么会被其他动物嘲笑?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4 案例剖析1. 教师剖析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5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复述生字词。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美与丑的短文。

5.2 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丑小鸭的故事。

2. 举办美与丑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习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丑小鸭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丑小鸭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3 丑小鸭教学目标1.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预习要求查字典,明确生字词的音、形、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意义等)二、导入讲述: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爱虚荣又愚蠢的皇帝受骗上当、当众出丑的故事。

你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说说你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吗?如果你认为同学说的不够精彩,也可以用更出色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最爱。

学生表述(《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一枚银毫》等)讲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追寻丑小鸭的成长足迹。

三、梳理情节1、讲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勾画概括,说说:丑小鸭受过哪些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什么?同桌可以小声讨论。

学生合作探究2、明确:▲在鸡群和鸭群中,丑小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内的全体鸡鸭都不欢迎他;连喂食的女佣也用脚踢他。

他只有逃走。

在沼泽地上,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儿被猎狗抓走。

他只有继续逃跑。

在简陋的农家小屋,小鸭本可以满足于勉强的温饱,但他要“走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在广大的世界中,丑小鸭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儿被冻死。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对广大世界中的美热烈向往、不懈追求。

四、作者简介1、讲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怜的丑小鸭始终不绝望、不沉沦,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最美丽、最高贵的天鹅。

而他的塑造者安徒生呢……作者简介: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

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

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

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

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段指读,师生评议
熟读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读懂了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
2.分组交流谈故事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分组交流,达成共识。
3.质疑问难:交流探讨后,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说出来。
4.内容探知: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谈谈你的理由。(结合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情节引人入胜的特点,强调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丑小鸭→白天鹅
导学过程
课前演练
演讲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激趣起锚
童年,故事伴我们成长:白雪公主让我们懂得了善良,快乐王子让我们学会了无私,小红帽教会了我们机智,或许我们也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吧。教师随即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flash”图片,引入课题。
学海泛舟
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意思,
课题:丑小鸭
7年级
备课日期:
学习
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美词佳句;
2、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理解其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懂得友善、懂得追求。
重点
了解丑小鸭命运的戏剧性变化,理解其社会意义,
难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懂得友善、懂得追求。
教具
多媒体


5.仿句拓展:根据例句,仿写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丑小鸭让我们学会了自信和追求;;。
学习过程
听故事
激发兴趣
识记字形,交流巩固(自主学习、合作巩固)。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标注
分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整合问题,适当点拨
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紧扣主题、延伸课外

学札Leabharlann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