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模型的粮农合作生产经营意愿及动因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Logit_模型的农户参与甘蔗合作社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来宾蔗区为例

基于Logit_模型的农户参与甘蔗合作社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来宾蔗区为例

1. 1 计划行为学理论 计划行为学理论认为,农户采取某
一行动的意愿会受到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态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 3 个方面的影响。 同时,这 3 个方面又会受到自身特征、
家庭特征、个人的认知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而形成。 其中,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参与某一种组织所持有
的一种主观评价,乐观或消极的;主观规范主要是指周围的
(2)
假设有 k 个因素 X1 ,X2 ,…,X n 影响 y 的取值,则
其中的 k 个因素 X1 ,X2 ,…,X n 为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协
变量。
ln[p / (1-p)] = β0 +β1 X1 +…+βk X k
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广西最大的
糖料蔗产区之一。 广西统计局数据显示,来宾全区甘蔗种植
面积名列三甲,并且成为当地农民谋生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
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Rehber 等[3] 提出不同类型的农
产品会直接影响农户的参与意愿,这说明种植不同作物的农
the well-being index of sugarcane farme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data of 230 farmers in the Laibin District,from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family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cooperative cognitio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binary logistic model was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南方农业South China Agriculture第15卷第34期Vol.15No.342021年12月Dec.2021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土地与农民生计问题、农民利益的实现、农村社会关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城乡差距的减小密切相关[1]。

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的农业规模经营的策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流转,同时提出了“三权分置”制度。

与此同时,2016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使“三权分置”制度更加完善。

2021年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地建设的建议,鼓励农民大胆尝试探索高效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农展规模经营,实现粮食的高质高产。

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使土地资源理得到合理配置,促进了农业多元化发展。

在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利用过度,农村工业土地优势和隐性过渡指数都较高,对此,国家采取采取“长牙齿”的措施保护农民土地[2]。

国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争取做到农村土地资源不减少,高质量发展。

并且,乡(镇)村建设用地流转机制的建设,有效增加了农民获得性财产收入[3]。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不断出台,土地流转问题成为了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4]。

刘琴(2018)运用收稿日期:2021-09-01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0199);西南林业大人文社科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WKZD01)。

作者简介:李晓华(1997—),女,云南腾冲人,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发展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流转。

E-mail :*****************。

*为通信作者,E-mail :***************。

李晓华,柳娥.基于Logistic 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南方农业,2021,15(34):34-38,46.基于Logistic 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李晓华,柳娥*(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基于云南省寻甸县麦场村202位农民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的多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肖娥芳祁春节来源:《商业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利用湖北21镇97村3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规模报酬原理与风险期望效用理论,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湖北农户扩大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约有48.6%的农户有扩大现有经营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户主目前所从事的职业、非农收入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家庭承包地的总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土地流转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有过农地租(或代)种行为等因素是影响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

为推进家庭农场优化发展,应在积极推进农地流转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实现农地的高效长效利用。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农地流转;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中国农村20世纪70年代末所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农业生产经营绩效。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经济所带来的农地规模小且分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村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等问题凸显,成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家庭农场等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优化配置,在农村系统演进中实现了功能优化,因而受到各国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学者们围绕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特征、发展的模式和类型、产生机理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的绩效评价与测度、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营规模的确定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以省域或地区为研究范围来开展的研究也开始出现。

基于二元Logistic_回归模型的基层农技人才培养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二元Logistic_回归模型的基层农技人才培养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able 1 Samp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样本基本特征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类别
Category
培养意愿
Developing willingness
性别 Gender
不愿意
愿意


年龄 Age
30 岁以下
31 ~ 40 岁
41 ~ 50 岁
键,他们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联动为农村基层农技人才的长远发展营造环境。 辛勍[6] 以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层农技人员肩负着推广农业技
问卷调研的形式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模式在农业技
术、防治动植物疫病、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资源合
术推广人才队伍当中的评价。 王树平等[7] 通过研究揭示了
理利用等重要的公益性职责,他们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农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指出农技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
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效的系统过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具体化的培育内容。
。 然而,基层农技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等问题依
在培养问题方面,夏侯维[8] 提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存在培养


单位政策支持

Unit policy support

比例
Proportion

60
89
40.27
59.73
32
117
71
78
50
29
40
30

71
52
26
79
70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东海县为例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东海县为例
地流 转效 率 , 促 进农 业 规 模 化 、 集 约 化 经 营 已成 为 一 个必 然趋 势 。因此 研 究 土地 流转 规 范 化 管理 和服 务
现: 对农 户土 地流 转意 愿 的影 响 因素 的研究 还有 待进

步深 入 , 同时 目前缺 乏专 门针 对 国家农村 土地 流转
承包 经营权 流转 规范化 管理 和服 务试 点县 的研 究 , 现
服 务试 点县 , 将具 体 承担 “ 探 索建 立 农 业 经 营 能力 审
查 制度 , 完 善土地 流 转 管理 和服 务 体 系 , 发 展 多种 形 式 的适 度规 模经 营 ” 试 点 任 务 。 目前 , 江 苏 省 仅有 东 海和太 仓两 个县 被 确定 为 全 国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权 流转规 范化 管理 和 服 务试 点 地 区 。随着 城 镇 化 和新 农 村建 设 的不断 深入 , 农村 大量 富余 劳动 力转 移至城 镇, 以分散 经 营为 主要 特 征 的我 国农 村土 地制 度开始
武汉东湖学院, 本科生 , 研 究方向: 土地流转 ; 刘 炜康 ( 1 9 9 3 一) , 女, 湖 北 荆 州人 , 武汉东湖学院, 本科 生, 研 究方向: 土地流转 。
第 1 3 卷 第 1 2期 20 13焦 1 2月
Vo 1 . 1 3,N O. 12 De c e m be r 。 2 Ol 3
基于L o g i s t i c 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以东 海 Nhomakorabea 为 例
王 竞 凡 ,江 梦 ,刘 炜康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8 —1 6
2 研 究 方 法 与 数 据 来 源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原理和应用,详细探讨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地规模、家庭收入和土地政策等。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研究对于促进农户土地流转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Logistic模型、影响因素、数据分析、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或出售给他人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流转在中国农村地区逐渐普及。

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对称、流转风险高等。

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农户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土地资源状况、政策环境等。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上,较少有基于定量数据的分析。

有必要开展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通过建立定量模型来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和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量化分析,探讨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形成机制,增进对农户决策行为的理解,为政府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以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 以微观福利为视角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  以微观福利为视角

在讨论部分,本次演示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解释和分析。研究发现,微观福 利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小、受教育程 度越高的农户对未来发展机会的预期越高,因此更倾向于流转宅基地以获得更 多的发展机会;而家庭人口数越多、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农户则更长期生 活保障和社区归属感,因此更倾向于保留宅基地。政策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流转 意愿的影响也与政府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导向有关。
3、抵御风险能力评价:分析农 户在面对不同风险因素时的应对 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1、经济福利:宅基地流转可能导致农户失去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因 此需要其经济福利的变化。
2、社会福利:宅基地流转可能改变农户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等 方面,因此需要其社会福利的变化。
3、环境福利:宅基地流转可能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其环境福 利的变化。
在讨论部分,本次演示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解释和分析。研究发现,微观福 利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小、受教育程 度越高的农户对未来发展机会的预期越高,因此更倾向于流转宅基地以获得更 多的发展机会;而家庭人口数越多、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农户则更长期生 活保障和社区归属感,因此更倾向于保留宅基地。政策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流转 意愿的影响也与政府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导向有关。
在讨论环节,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深层次原 因。例如,家庭特征方面,外出务工人员比例高、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更倾向 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有可能获得非农就业机会, 从而降低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此外,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降低,这进一步推动了他们的土地流转意愿。同时,政府的扶持政策与农村土 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状况也会对农户的流转意愿产生影响。例如,政府提供了资 金、技术等支持,降低了农户的风险,提高了收益,从而增强了农户的流转意 愿。而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双方的匹配度,进而推动 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研究——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研究——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6期172㊀㊀作者简介:陈驹嵘(1990-),男,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㊁财务管理;晏发发(1983-),女,江西吉安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㊁企业管理㊁农产品价格㊁技术创新㊁消费者行为(通讯作者);肖杰强(1991-),男,广东广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研究基于L o gi t 模型的实证分析陈驹嵘1㊀晏发发2㊀肖杰强1(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㊀要:以中国12个省36个市238个农户为样本,采用L o gi t 模型,对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选择的意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㊁农户受教育程度㊁鱼塘面积和种植作物种类数目对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具影响正向显著;农户家中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对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具影响负向显著.而农户性别㊁农户家庭年收入㊁家庭耕地面积㊁林地面积㊁农户对农药的认知对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不显著.关键词: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L o gi t 模型中图分类号:T B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06.0771㊀引言化肥的平均灌溉量自1978年至2014年增加372.55%.化肥的施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引导农户参与农药化肥零增长迫在眉睫,为此,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绿色创新的主题,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零增长,而要成功引导农户参与之前必须弄清楚影响农户化肥农药施用的关键因素.2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讨论影响农户行为选择的个人特征㊁家庭特征㊁土地特征㊁农业生产特征和认知特征因素.2.1㊀个人特征在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由于中国农村女性比男性节约,因此女性比男性农药化肥施用量比男性少(鲁柏祥,蒋文华与史清华,2000);年龄越大的农户越容易参与零增量行动(左喆瑜,2015);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环保意识更强(何浩然,张林秀,李强,2006).根据以上分析,具体假设如下:假设1:男性农户比女性农户更倾向于不参与零增量行动.假设2:年龄越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假设3: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2.2㊀家庭特征从预算约束的角度来看,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会影响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量行动参与(王志威,刘娜,侯博,2014),农户收入越高,预算约束越小,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会更高(马骥,2006).根据以上分析,具体假设如下:假设4:农户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农户更倾向于不参与零增量行动.假设5: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越高的农户更倾向于不参与零增量行动.2.3㊀土地特征当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在一定规模时,面积越大时,农业生产占据农户家庭经济活动的比例更大,所能带来的经济收入也会更大,因此农户需要更多的农药化肥维持或者提高耕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倾向不参加零增量活动(何浩然,张林秀,李强,2006).农户家庭水田旱地㊁林地和鱼塘的规模相对较小,能够带来经济利润的可能性更低,所以当它们的面积越大时,农户可能会不施用化肥农药,因此农户参与农药化肥零增量行动的可能性更低(何浩然,张林秀,李强,2006).根据以上分析,具体假设如下:假设6:家庭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更倾向于不参与零增量行动.假设7:水田旱地面积越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假设8:林地面积越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假设9:鱼塘面积越大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2.4㊀农业生产特征在耕地面积一定时,农户种植作物种类越多意味着农户可能考虑到了生态性,需要的农药化肥用量就更少,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根据以上分析,具体假设如下:假设10:种植作物种类数目越多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2.5㊀认知特征农户如果了解农药化肥对人体的危害,那么会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施用(马骥,蔡晓羽,2007),因此农户对农药化肥的认知越深刻,就更倾向于参加零增加行动.根据以上分析,具体假设如下:假设11:农户对农药的认知越多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零增量行动.3㊀研究方法3.1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所用的数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中国抽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6期173㊀取了12个省,每个省抽取2个县,共抽取了25个县,每个县抽取5个村,每个村抽取2个户进行调查,共获得了250个农户样本,剔除无效样本12份,获得有效样本共238份.调查员发放问卷给每一个农户来收集农户信息.农户调查问卷涵盖了农户的个人特征等信息.3.2㊀变量选取解释变量的相关解释如下:(1)本文选用的农户个体特征变量是性别㊁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三个变量,其中性别分为两个等级:1=男,0=女;农户年龄采用农户的实际年龄,单位:年;农户受教育水平为农户的最高受教育程度,总共分为六个等级:小学㊁初中㊁高中或者中专㊁大专㊁本科和研究生依次取1-6.(2)家庭特征.本文选用的家庭特征变量是家庭总收入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两个变量,其中家庭总收入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工作收入之和,单位:千元,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是农业收入与家庭总收入的比值所在的区间,总共分成四个区间:1=0-30%;2=30%-50%;3=50%-80%;4=80%-100%.(3)土地特征.本文选用的土地特征变量是家庭耕地面积㊁水田旱地面积㊁林地面积和鱼塘面积这四个变量,单位:亩.(4)农业生产特征.在本文中选用的农业生产特征变量是种植作物种类数目,其数值为调查对象实际种植的作物种类数目,单位:种.(5)认知特征.在本文中选用的农户对农药化肥认知特征变量是农户对农药化肥对人体安全的认知情况,总共分为五个等级:完全不知道=1;非常了解=5.被解释变量是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参与意愿,具有参与意愿=1,否则=0.4㊀实证分析4.1㊀模型设定研究化肥农药使用量的计量模型主要有L o g i t 模型㊁P r o b i t 模型㊁T o b i t 模型㊁H e c k m a n 模型㊁一般线性模型㊁D o u b l e -H u r d l e 模型.由于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分类变量,并且本文的目的是对农户农药化肥零增加行动的参与意愿进行研究,本文运用L o g i t 模型,模型如下:P i =1/(β1s e x+β2a g e+β3e d u+β4t i n c o m e+β5a g r i n c o m e +β6l a n d +β7p a d d y d r y +β8w o o d +β9f i s h p o n d +β10v a r i e t y +β11c o g )其中,i 是第i 个农户参与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可能性㊁s e x 为性别㊁a g e 为年龄㊁e d u 为受教育程度㊁t i n Gc o m e 为农户家庭年收入㊁a g r i n c o m e 为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㊁l a n d 为家庭耕地面积㊁p a d d y d r y 为水田旱地面积㊁w o o d 为林地面积㊁f i s h p o n d 为鱼塘面积㊁v a Gr i e t y 为种植作物种类数目㊁c o g 为农户对农药的认知.4.2㊀描述性统计运用S t a t a 13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性别的平均值为0.80,标准差为0.40,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年龄的平均值为46,标准差为10.58,最小值为22,最大值为70;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为2 17,标准差为1.05,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6;农户家庭年收入的平均值为2.72,标准差为1.13,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81,标准差为0.90,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4;家庭耕地面积的平均值为8.21,标准差为24.14,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15;水田旱地面积的平均值为4.99,标准差为18.78,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10;林地面积的平均值为0.91,标准差为3.35,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30;鱼塘面积的平均值为0.09,标准差为0.35,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种植作物种类数目的平均值为1.63,标准差为0.93,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4;农户对农药的认知的平均值为2.55,标准差为0.83,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参与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平均值为0.41,标准差为0.49,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4.3㊀实证结果本文运用S t a t a 软件对238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见表1.表1㊀农户农药化肥零增量行动参与意愿L o gi t 模型结果变量回归系数稳健标准误性别-0.080.45年龄0.03∗0.02受教育程度0.32∗0.20农户家庭年收入0.090.18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0.50∗∗0.23家庭耕地面积-0.0800.08水田旱地面积0.080.08林地面积0.060.09鱼塘面积0.97∗∗0.51种植作物种类数目0.46∗∗∗0.19农户对农药的认知0.190.25㊀㊀注:∗∗∗㊁∗∗和∗分别代表显著水平为1%㊁5%和10%.5㊀结果分析从表1的模型结果具体如下:农户个人特征:在关于农户个人特征的三个变量中,性别回归系数为负数,与假设1一致,但是结果不显著;年龄回归系数为负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2;受教育程度回归系数为正,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验证假设3.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年收入回归系数为正数,符号与假设4不一致,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户家中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其回归系数为负数,验证假设5.土地特征:农户家庭耕地面积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与假设6一致,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水田旱地㊁林地和鱼塘这三个变量回归系数均为正,与假设7㊁8㊁9一致,水田旱地和林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鱼塘面积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验证假设9.农户生产特征与认知特征:农户种植作物种类数目的回归系数为证,与假设10一致,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验证假设10.农户对化肥农药的认知情况的回归系数与假设11一致,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参考文献[1]鲁柏祥,蒋文华,史清华.浙江农户农药施用效率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0,(05):62G69.[2]左喆瑜.农户对环境友好型肥料的选择行为研究 以有机肥及控释肥为例[J ]农村经济,2015,(10):72G77.[3]何浩然,张林秀,李强.农民施肥行为及农业面源污染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6,(06):2G10.[4]王志威,刘娜,侯博.农产品安全视角下农户化肥施用决策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4,(01):223G226.[5]马骥.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华北平原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06,(06):36G42.[6]马骥,蔡晓羽.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华北平原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7,(09):9G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楠.基于Logistic 模型的粮农合作生产经营意愿及动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382-385.基于Logistic 模型的粮农合作生产经营意愿及动因分析陈楠(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以吉林省种粮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 模型对粮农合作意愿及其动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合作认知程度、种粮收入预期、要素需求程度和政府支持程度是粮农合作意愿的主要动因。

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合作宣传及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机制,强化粮农合作生产经营的内部动力。

关键词:粮农;合作意愿;动因;Logistic 模型中图分类号:S32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2)12-0382-03收稿日期:2012-04-28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092223110005)。

作者简介:陈楠(1981—),女,吉林白城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营。

E -mail :zaishuiyifang713@sohu.com 。

目前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超过15万个,但涉及对象基本都是经济作物、养殖、畜牧等效益高的产业,在粮食生产经营中,主要集中在某些专用品种或优质品种如专用玉米和优质稻米生产领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大宗粮食作物生产中较少[1]。

粮农占我国农业人口绝大多数,粮食生产经营组织的落后,意味着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整体落后,因为种粮农民的人数最多,问题最大,条件最差,力量最弱[2]。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发展粮食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通过提高粮农组织化程度解决粮农增收问题,却很少分析粮农组织化程度低的原因;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硬性推动建立了一些粮农合作经济组织,但发挥作用甚微,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3]。

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应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满足农民利益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农民的积极参与为根本手段。

本文将利用吉林省种粮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粮农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与主要动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粮农合作意愿情况调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调查农户的自然情况;第三部分为农户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第四部分为农户对粮食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

问卷涉及了农户对合作组织的基本认知、农户在生产经营中所遇困难及解决方式、农户希望得到的帮助和希望能进行合作的环节、农户合作意愿程度。

于2010年7、8月对吉林省扶余、梨树、四平、长岭、农安和蛟河的8个村的种粮农户进行了问卷访谈,回收有效问卷155份。

样本农户的户均耕地面积为1.47hm 2,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玉米,2009年样本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为5950元。

被调查农户在吉林省农村家庭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

在被调查农户中,没有农户已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1.1粮食生产经营中的要素需求对于粮食生产经营要素(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市场信息、农业机械、种植技术、生产资金、劳动力)的需求,36.1%的农户认为并不存在任何较大的需求,只存在1项较大要素需求的占31.6%,存在3项以上较大要素需求的仅有14户,占9.0%。

大多数粮农能以自己的方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需求。

但在调查中发现,粮农在生产经营的某些领域如劳动力、资金、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和农资采购方面仍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

1.2种粮收入预期对今后几年种粮收入的预期,53.5%的农户认为种粮收入会有所增长,43.2%的农户认为不会有什么变化,仅3.2%的农户认为会有明显的增长。

在155户农户中,仅28户表示明年会增加种粮面积,67.1%的农户表示明年将维持现在的种粮面积,另有8.3%的人员表示将减少种粮面积。

上述数据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农民认为种粮不划算,在国家想方设法努力提高粮食种植面积,鼓励农民种粮、增加农民收益的同时,农民并不看好种粮收入。

1.3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知仅有23.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对于合作经济组织了解一些,只是听说过的农户占16.8%,从来没听说过的农户占60.0%。

可见绝大多数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

1.4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粮农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不强。

仅有27.1%的农户表示需要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对合作经济组织有明确的制度需求,19.4%的农户表示可以考虑加入,53.5%的农户认为没必要加入。

对于希望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服务,以组织起来共同面对产后市场为目的的农户比例较小(25.41%),而共同获取农业生产资料(61.93%)、技术(59.84%)、农机(31.15%)和资金融通(29.51%)等生产过程服务的意图更加明显。

1.5未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因农户未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缺乏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办人(41.94%);(2)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认知程度低是现阶段制约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283—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40卷第12期一个重要因素(39.35%);(3)粮农觉得种粮收益较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收入也不会有很大变化(36.13%);(4)农民对于合作经济组织这种新鲜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存在种种思想顾虑(14.84%)。

2模型构建与变量假设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粮农合作意愿的动因进行分析。

以粮农是否愿意参加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被解释变量,令y服从二项分布,肯定的答案用“1”表示,否定的答案用“0”表示,分析粮农合作意愿的动因,Logistic模型的一般形式为:p(y)=f(β+∑mj=1βjχij)=11+exp(-β+∑mj=1βjχij)+εi式中:p(y)表示粮农愿意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概率;χij是解释变量,表示第j种影响因素;βj表示第j种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m表示这一概率影响因素个数;β0表示回归截距;εi表示随机扰动项,i表示观察对象(个体)。

本文把粮农合作意愿的动因归纳为外部环境特征、户主个体特征和家庭经营特征(表1)。

表1计量模型统计变量变量类别变量名称变量定义户主个体特征年龄(A1)l=30岁以下,2=30 40岁,3=41 50岁,4=50岁以上性别(A2)1=男性,2=女性文化程度(A3)l=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专及以上合作认知程度(A4)1=比较了解,2=了解一点,3=只是听说过,4=完全没听说过种粮收入预期(A5)1=会增加,2=不会增加,甚至减少农户家庭特征要素需求程度(B1)1=0分,2=0 6分,3=7 12分,4=13 18分,5=19 24分家庭收入主要来源(B2)1=种粮收入,2=外出打工,3=种植经济作物与饲养畜禽,4=其他方面家庭耕地面积(B3)1=0.667hm2以下,2=0.668 1.333hm2,3=1.334 2.000hm2,4=2.000hm2以上家庭经济状况(B4)1=靠前,2=中等,3=靠后外部环境特征距区域经济中心的远近(C1)1=是,2=否当地政府的宣传推动(C2)1=有,2=没有2.1农户户主特征农户户主特征主要是指农户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对合作的认知程度等。

从理论上说,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越强,更有可能愿意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年龄这个变量对农户合作行为的影响不容易判定。

一方面,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也越弱,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自身能力和精力有限,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也就越可能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上认为男性更具有冒险精神,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会具有更强的合作意愿;对于农户合作认知程度这个变量,农户对合作的认知程度越高,相信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率与节约,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就越高;最后,粮农对种粮收入的预期影响其种粮积极性及扩大种粮面积的可能性,进而关系到粮农是否愿意加入合作经济组织。

2.2农户家庭特征要素需求程度主要是指粮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程度,本文主要是指缺少资金、缺信息、缺技术、产品销售、物资供应等难度大小。

从理论上讲,要素需求程度越高,粮农对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其在生产经营中困难的愿望越强烈,合作意愿越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反映农户对种粮收入的依赖性,该变量对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影响不容易判定。

一方面,粮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高,农户对粮食收入的依赖性越强,参加合作经济组织带来的预期收益越高,因而参与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另一方面,粮食收入比重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说明农户对粮食生产的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更多,这可能降低农户参加合作的意愿;关于家庭耕地面积,对于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户来说,耕地面积决定其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

经营规模大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技术、精力以及承担的风险要更多,会倾向于通过加入组织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所以家庭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态度会更积极;最后,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独立经营能力越低,越是需要从组织中获得帮助和支持。

2.3外部环境特征本文用距离区域经济中心远近和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两个指标来表示外部环境特征。

一般而言,距中心集镇较近、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农户,更易实现家庭经营的非粮化以及非农化,耕地资源在其家庭经营中的重要性相对弱化,转包耕地的可能性也较大[5]。

相反,远离中心集镇、区位条件较差的农户,因缺乏非农就业的机会,从事粮食经营的比例更高,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农户所处区域越是偏远,获得信息、技术以及产品销售的难度越大,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会更加强烈。

例如美国大城市农产品供应并非集中在城郊地区,而是在距城区较远的专门生产区域,因而美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类农业合作组织比较发达。

从理论上说,政府支持力度越大的地方,合作组织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对农户来说,也相应地减少了参与成本,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农户所处地域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也会影响到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并未考虑。

3结果与分析选用了3个类别共11个问题项进行测度,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确定样本是否适合进行模型分析,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对问题项进行效度检验,各指标取样的KMO值为0.608,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为317.402,达显著性水平,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可以在模型中—383—陈楠:基于Logistic模型的粮农合作生产经营意愿及动因分析采用。

经过筛选,利用量表的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加以分析,3大类别中的指标全部进入,得出总体信度为0.352,为可接受的水平,因此所选11项可以测量粮农合作意愿的动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