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文档
必修二《离骚》学案-文档资料

必修二《离骚》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学习目标: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 、知识目标: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 、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 、赋与比的写法;2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第一课时一、1、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
“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3、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 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诵读课文1 、指导朗读注意节拍如:长太息 / 以掩涕兮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岂 / 余心/之 / 可惩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 、注意延长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燕子》素质教育新学案-精选文档

《燕子》素质教育新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领悟第一段,感受燕子外形的可爱。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疑惑之处做上记号。
查一查:俊俏烂漫赶集生趣偶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掠过,以至于想写它们的时候印象又很模糊,无从下笔。
燕子是春天常见的一种动物(出示燕子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振铎爷爷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且看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给我们以什么启发。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燕子的尾巴。
书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在笔记本上书写4遍)。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2.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
(2)自由朗读课文,读顺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
(3)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词,注意边音“掠”,前鼻音“晕”、“杆”、“痕”。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随机点评,并说说下列词意:俊俏烂漫赶集生趣偶尔。
4、指导朗读下列句子: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6、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板书:外形飞行栖息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外形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的?(羽毛、翅膀、尾巴)3.出示,观察燕子的外形图。
边观察边填空:( )的羽毛,( )的翅膀,( )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学案_精品文档

WhilereadingTask 1: Read the two news reports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plete the table below.(P4 A1)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4 A2)1. How long did it take the firefighters to get the situation under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first news report?2. How did Lisa feel about the fire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news report?Task 2. Read the article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plete the table below. (P4 A1)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4 A2)1. What should we not do when we e across factual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news reports?2. What may different journalists do when an estimate of a number is given?Task 3: Ture or false.1.Firefighters put out tower block fire around 11 p.m.2. The fire in tower block didn't cause serious damage.3. Journalists may have different priorities, which wouldn’t influence how they report an event.4. News reports may contradict each other in terms of factual details, because the events in the real world are plicated and changing.5. It is better to rely on news reports than use our own judgement.Task 4: Read the two sentences and find wh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lored words. (P5 B2)1. Emergency services estimate that the number of deaths could reach 9.2. Suppose emergency services'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deaths vary between 5 and 9.Can you find more words used this way in the news reports and the article? Task 5: Learning to learn. (P5 B3)The two news reports present information in a factual and formal way. Can you find the expressions in the reports that help present information this way?Revise the sentences below.The traffic accident on Sunday morning killed five people. It was probably caused by a car driver speaking on his mobile phone. More and more people worry that speaking on the mobile phone when driving has been a big killer in recent years. AfterreadingSentence analyzing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Think and Share (P4 A3)Three texts are presented to encourage the reader to read news critically. Why is the information organized this way? If you were to write on the same topic, what information would you choose to present and how would you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Discussion (P4 A3)1. A British writer and journalist once said, “A munity needs new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man needs eyes. It has to see where it is going.” How do you understand it?2. What else can we do to be critical news readers?Quiz翻译句子。
海燕学案 Word 文档

9.海燕高尔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学习第一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4.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过程、方法5、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点拨引导把握海燕形象。
学习重点:明确暴风雨到来前后环境的变化,把握海燕与其他海鸟的不同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对比中把握形象特征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二、预习检测1、作者作品考查(1 、2需要记住,3需要理解)(1)高尔基, 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
(2)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2、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奥数学案Word文档

第一课时:整式运算(1)班级: 姓名:1、已知32()p ab =-,那么2p -的正确结果是 。
2、计算下列各式,其结果为1010的是( )A 、551010+B 、882(52)⨯C 、42(2510)⨯⨯D 、73(10) 3、若320,1010x yx y --=÷=则 。
4、42()m m m x x x ÷= 。
5、2234()()()a b a b a b ⎡⎤--÷-=⎣⎦ 。
6、如果322,3,m n m n a a a -===那么 。
7、3147927381,m m m m +++⨯÷==如果那么 。
8、4122(416)n n n +-+化简:= 。
9、234,36,927x y x y x y --==+已知则= 。
10、(5) 1.x x x -=已知则的值为 。
11、4434,3,201381x x y y -===已知则 。
12、229,6,4,a b k a b k x x x x -+====则 。
13、若1201,,,x x x x --〈-则之间的大小关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14、若整数91016,,()()2,8915x y z x y z x ⨯⨯==满足:()则 。
y = 。
z = 。
15、求代数式的值:(1)若3320,42()a b a ab a b b +=+++求; (2)23210,22013;x x x x +-=++若求16、试说明222(2)(24)3(1)2(1)(31)(31)(1)m m m m m m m m m m m ⎡⎤-++-+---+-++⎣⎦的值与m 的取值无关。
17、在22()(231)y my n y y ++--的积中,3y 项的系数是-5,2y 项的系数是-6,求,m n 的值。
18、已知77657651076510(31),x a x a x a x a x a a a a a a -=+++⋅⋅⋅+++++⋅⋅⋅++那么的值是多少?19、已知4831-能被10到20之间的两个自然数整除,试求这两个自然数。
第22课《五柳先生传》学案_文档1

课题:五柳先生传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班一、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又名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我国__________时期诗人、_________家。
他是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之一。
课文是作者托名写的自传。
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其作品内容多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试写出一两句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探究。
(一)朗读课文,以各种形式朗读。
(二)预习检查,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讨论完成。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shì_________酒zhé_________尽qián_________娄宅._________边吝._________情箪._________瓢衔觞._________ 短褐._________ 人之俦.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3)性嗜.酒__________ (4)每有会.意__________(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7)晏如..也__________ (8)以乐.其志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21课《与朱元思书》学案_文档1

学习课题: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朝代、评价。
2、能疏通文义,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5能熟练地背诵并准确地默写课文。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班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学生迅速完成下列练习。
1、《与朱元思书》是作者_________ 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同时也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上自 ____至___一段雄奇秀丽的景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是______朝代_______家,字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
三、新课探究,学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净缥.()碧急tuān()甚箭经lún()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谷忘fǎn()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犹昏互相轩.()邈.()横kē()上bì()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猛浪若奔.___________互相轩邈.负势竞.上经纶..世务___________横柯.上蔽鸢飞戾.天3、我是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模板,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文档下载

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模板,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文档下载教学目的:1。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阅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这种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2.学生可以通过批注阅读法欣赏文章的精彩片段,可以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和感情;3.学会收集信息,解决关于文章写作背景、生活或困难的问题;4.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差距。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思维朝花夕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消除,经典,隔膜,教案,广东,部级晨读晚读快乐人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2.了解名著概况。
3.分析名著人物,体会其精神内涵。
4.抓住名著的亮点,细读。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批注和读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法板块教学法论述了交际法的教学过程。
1.引入新的课程。
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开卷有益。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朝花夕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消除,经典,隔膜,教案,河北,市级优课朝花夕拾导读设计导读目标 1、认识鲁迅其人,了解朝花夕拾中10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先读小引、后记、目录,再读内容。
3、初步探究文本“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关键点。
导读重点提高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能概括10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导读难点探究并初步理解鲁迅的批判精神和爱国精神。
导读流程一、认识鲁迅(名言画像印象) 1、出示名人名案,安徽,省级名著导读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理解书中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的同时,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汉字并延伸到朝花夕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消除,经典,隔膜,教案,湖北,县级《朝花夕拾》中鲁迅形象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pains us trains us. 让我们痛苦的东西真正地锻造着我们!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把它做好!
主语从句 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判断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从句
2.能正确使用主语从句中的连接词
Step Ⅰ 连接词的基本用法
主语从句
连接词分类
连接词及用法 连接词是否省略
连词 that 无意义,不作成分
不能省略 连词 whether “是否”,不作成分 连接代词 who “谁”,作主语, whom “谁”,作宾语 what “什么”,作主,宾,表语 which “哪一个”,作主,宾,定语
whose
“谁的”,定语
连接副词
when
“什么时候”,时间状语
where
“在哪儿”,地点状语
how
“怎么,如何”,方式状语
why
“为什么”,原因状语
除以上连词外,还有等whoever, whomever, whatever, 和whichever等。
即学即练:找出下列复合句中的主语从句并指明连接词及其用法。
1.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 remains a question.
2. Who will go makes no difference.
3. Why dinosaurs died out remains a puzzle.
4. When we will leave hasn’t been decided.
5.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is known to us all.
注意:有时为了使句子结构平衡, 避免 “头重脚轻”, 常用 it 作形式主语, 而
把从句放在后面。﹙温馨提示:这些常用句型要牢记哟﹚
1. It is + n. +从句
It is a pity/a shame/ a surprise/ a fact that...
2.It is + adj. +从句
It’s certain/ possible/ obvious / necessary /important that…
3.It + be +过去分词+从句
It is said/ known/ reported that...
即学即练:
1. That we lost the match was a p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Ⅱ 主语从句连接词的选择步骤
1.首先要通读题干,判断为主语从句;
2.然后理顺句意并分析从句中缺少何种成分,从而基本确定答案;
3.最后代入连接词,看是否句意通顺,结构完整,从而最终确定答案。
即学即练:
1. __________ he wants is a dictionary.
2._________we will hold a party outside tomorrow depends on the weather.
3._________ can join in the sports meeting is decided by the teacher.
4. __________ Tom came late made the teacher angry.
5. __________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 is a good topic for research.
Step Ⅲ 抗雾霾微写作 (smog)
Spring is the best season of the year. Howe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雾霾越来越严重﹚ makes it difficult for us to get close to na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报道﹚ smog can cause lung and heart proble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如何抗击雾霾﹚ is the most meaningful topi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谁想要保护环境﹚ should take action
now. We need to pick up litter(垃圾) around us. We’d better take a bus instead of private
cars, and plant more trees. Let’s do our best to keep the air clear! 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所做的﹚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