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学案(一)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笔记-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小说阅读笔记-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小说阅读笔记(一)小说的基础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传递作品的主题,为了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往往是作品人物活动的重要载体。

同时,作为作品的标题则基本上体现在三要素中。

因此,小说的三要素及标题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无法隔离的密切联系,其关系可用右面的“小说要素图”来呈现:如图所示,可得出三层含义:①小说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②三要素与主题之间同样存在互相联系并作用的关系;③标题一方面与处于核心位置的主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形象地点明或暗示小说主题;另一方面与主题一样,与处于外围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利用小说要素图,我们可以明确图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四个维度的作用:①要素自身所呈现的一个内部作用;②要素与另外三要素分别产生的三个外部作用。

由此,可提供比较全面的解题思路与步骤。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第一步是明确题干要素。

弄清题干在问什么,明确题干是针对哪一个要素为立足点进行提问。

如果题干仅提供小说中的相关词语、句子或段落,则必须先准确判断它属于哪个要素,然后利用要素图进行分析。

第二步是分析题干要素的作用。

在具体分析要素时,要先分析要素自身的作用,有时对作用本身不局限于一个作用。

第三步是分析其余三个要素的作用。

跳出题干要素分析与其余三个要素间的作用。

第二与第三步可概述为“1(要素自身作用)+3(与其他三个要素的作用)”角度,综合起来为四个解题角度。

(二)小说重要考点思维导图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2.把握小说叙事艺术3.把握小说描写艺术4.探究小说主旨意蕴(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请简要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直接分条分析,注意先特征(概括),后分析(情节)。

《镜花缘》学案

《镜花缘》学案

《镜花缘》导读学案主备人:邓言琰一、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和跳读,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对要求精读的故事情节要写内容概述。

3、详批重点精读情节。

4、分析人物形象。

5、总结神魔小说的艺术特色。

6、写阅读心得。

二、学法指导:精读和跳读详见教材P141阅读指导:本书凭借高超的想象力,根据我国古代神话资料《山海经》中提供的线索,加以发挥补充,描写了君子国、两面国、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无肠国、毛民国、翼民国等地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瑕接,忍俊不禁,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海外神话世界。

三、老师建议精读回目(一)《镜花缘》全书故事结构《镜花缘》共100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二)、精读内容1、学生看两遍《镜花缘》之精选章节,约占全书二分之一,包括:第1-10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至诛大虫佳人施药箭);第11—20回(观雅化闲游君子邦至丹桂岩山鸡舞镜);第21—30回(逢恶兽唐生被难至觅蝇头林郎货禽鸟);第31--40回(谈字母妙语指谜团至入仙山撒手弃凡尘);第41—50回(观奇图喜遇佳文至遇难成祥马能伏虎);前50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以及唐小山寻找父亲的故事。

后50回着重表现众女子的才华。

第51—60回(走穷途孝女绝粮至熊大郎途中失要犯)第61—70回(小才女亭内品茶至述奇形蚕茧当小帽)第71—80回(触旧事神在泣红亭至打灯虎亭中赌画扇)第81—90回(白蒁亭董女谈诗至乘酒意醉诵凄凉句)第91—100回(折妙字换柱抽梁至建奇勋节度还朝)2、阅读要求第一遍为情节速读,要求写情节概述(约花1周);第二遍为批注精读,其中第1-50回选择精批,其余章节定为略批(共约花3周)。

高中语文_高考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高考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探究解题规律。

2、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三步骤,学会品读小说。

一、导入:我国古典哲学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俗语中也有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说高考小说阅读是那把神秘的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找寻开启神秘的钥匙。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二、典例分析:2017年全国卷Ⅰ【第一步:读懂文,思要素】•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以“他”为代表的试验队员,蒙古族同胞•情节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科考队员在戈壁滩遭遇狂风肆虐时,因缺水而陷入绝境,想要援救他人时,竟被送西瓜的蒙古族同胞神奇救活的故事。

•环境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环境)•茫茫戈壁,狂风暴虐,飞沙走石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析考查小说哪个考点•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气“恐怖气氛。

” 环境•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情节•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人物•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主题【第二步:审清题,找考点】•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情节。

(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 3.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品味赏析语言(风格技巧)• 5.运用哪些艺术手法,呈现什么艺术效果。

(艺术特色)• 6. 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第三步:答对题,明规律】小说: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主题)。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小说阅读 课案3 形象题学案 (1)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九 小说阅读 课案3 形象题学案 (1)

课案3 形象题人物形象的概括题型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件。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和气质等方面的概括。

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

性格特征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概括时要注意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环境和与他人的关系等间接描写的内容来把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角度":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来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

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

从分析情节入手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物.4。

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一课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就明显带有时代环境的烙印。

5.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1)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天嚣》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天嚣》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读懂小说学案——《天嚣》一、运用结构连贯法,根据以下段落划分概括梳理文章情节,并根据情节概括人物主要的形象特征1、第一部分(第①段):故事的开端情节第①段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狂风肆虐的情景,渲染出“天嚣”的恐怖气氛。

人物人物处于困境。

2、第二部分(第②~⑩段):故事的发展情节试验队队员受困挨渴人物[心理描写]第②~④段,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受困试验队员对水的渴望。

[动作描写]第⑤~⑩段,写受困试验队员希望获得救援以及希望渺茫,陷入绝境。

3、第三部分(第⑪~29段):故事的高潮情节受困队员开门救人,却自己得到了救助。

人物科研队员乐于助人,蒙古族同胞善良友爱[语言、动作描写]第⑪~⑭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受困队员听到敲门声后的反应。

他们判断敲门者并非救援人员,而是需要援救的弱者。

[语言、动作描写]第⑮~⑳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队员调动起所有能量准备开门救助。

[语言、动作描写]第21~23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风沙的狂暴以及被困队员齐心协力开门救人,瘫成一堆稀泥。

[人物形象]第24~29段,着重刻画了蒙古族同胞送来的最甜最美的西瓜,大家得到了救助,凸显了人物性格。

4、第四部分(第30段),故事的结局情节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耐人寻味。

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深化文章主旨。

二、关注人物的核心特征,分析细节,初步把握主题1、狂风肆虐,蒙古同胞与科研队员素不相识,为何还穿越风沙来送西瓜?科研队员正处于饥渴难耐、极其危急的困境,当听到微弱而执着的敲门声时奋力救助敲门者,结果解除了干渴的困境,这是为什么?2、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主题:小说的人物;我们--科研试验队员陌生人—素不相识的蒙古族同胞感知形象:科研试验队员是怎样的一群人?答:他们不畏环境恶劣,奋战在试验工作岗位上,高度尽职尽责,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自己身陷绝境,却勇于救助他人。

主题:小说通过一支科研试验队员身陷戈壁滩绝境却神奇获救的故事叙述,歌颂了蒙古族同胞善良友爱的美好品质,凸显了民族和谐、人性美好的主题,揭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朴素的人生道理。

小说阅读学案

小说阅读学案

小说的阅读学案一、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

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

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 小说阅读 学案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一)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 小说阅读 学案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一)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小说阅读学案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一)随着语文高考复习的深入,小说阅读学案的学习也日渐深入。

在阅读小说时,精准判断并夸尽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精准赏析艺术技巧,以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进行小说阅读时,我们需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真实含义,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旨。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品味小说的文化底蕴,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化背景;2.分析小说的剧情走向和人物性格,探究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幻;3.细读小说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感受小说情感的魅力和温度。

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精准判断夸尽效果,更好地赏析小说,提高分析水平。

二、精准判断情感效果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进行精准判断情感效果。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判断人物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2.对冲突背景的评析:分析冲突背景对人物情感的影响;3.对情感递进的把握:判断情感情结的递进和扩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进行情感判断时注意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从而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旨与内涵。

三、夸尽效果与审美功利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注重夸尽效果与审美功利。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使用生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2.分析小说的深层次意义,获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3.关注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精准判断夸尽效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阅读体验,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

结语在语文高考复习板块中,在进行小说阅读时,精准判断夸尽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技能。

这是我们提高分析水平的关键,也是我们获取更多阅读体验和文艺感染的途径。

希望大家在这个方面加强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复习学案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复习学案

高三小说阅读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

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而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根据小说的特点,主要考查点有如下:1、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4.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的含义、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结构上的作用。

7、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8、把握小说的线索及其作用。

9、叙事的方式:插叙、倒叙的作用。

基本题型及解题指导(一)要点概括题1、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⑴、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⑵、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⑶、局部内容的理解【解题思路】对这种题型,我们要牢记三点:一、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做何事”不能省),万不可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三、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⑴、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⑵、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目标:1.把握作品主题、特征及表现手法。

2.赏析作品的语言、形象、内涵。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二、阅读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柴进与林冲正在吃酒间,只见那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

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

林冲不敢抬头。

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

”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

那洪教头说道:“休拜。

起来。

”却不躬身答礼。

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

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

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
“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
洪教头道:
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

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

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

”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

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

”因此,越要来惹林冲使棒。

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

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

”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我若一棒打翻了他,柴大官人面上须不好看。

”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

此间又无对手。

林武师休得要推辞。

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

”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

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巴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

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

洪教头先脱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

”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

”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

”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

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

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

柴进叫道:“且住。

”叫庄客取出十锭银来,重二十五两。

柴进说道:“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

这锭银子权为利物。

若还赢的,便将此银子去。

”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

”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

林冲望后一退。

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

林冲看他脚步己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

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

众人一齐大笑。

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

洪教头羞惭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有删改)
(一)把握故事情节
(二)文本精读
1、请各用两个词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4分)
2、选文中用了很多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

请选取两种手法作简要的分析。

(4分)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4分)4、选段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交手的笔墨很少。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小说阅读学案之(二)答案
1、林冲:小心沉稳、谦虚忍让
洪教头“傲慢无礼、狂妄自大(原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语言、心理、行动等描写角度,与洪教头的对比原则两条或两条以上。

如:(1)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洪教头全不理睬。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分析:从林冲的语言和心理及行动上,林冲谦虚有礼,忍让。

而洪教头则显得傲慢无礼。

3、不可以,在林冲一忍再忍,洪教头一逼再逼之后,作者转笔写柴进劝阻,现实性月下之景,这使情节张弛有度,为下文写林冲棒打洪教头蓄势,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这样选材更加突出了林冲与洪教头的人物性格;在情节上,经过层层铺垫之后再写两人交手,更能突出林冲的武功高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