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学案:第3课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复习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高考要求:C 级一、知识梳理1.等差数列的概念:(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 ,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若b A a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b a ,的等差中项,且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1)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n a =通项公式的推广:n a =m a + ),(+∈N n m(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n S = (其中+∈N n ,1a 是首项,d 是公差,n a 为第n 项)3.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n a 的前n 项和.(1)若m +n =p +q (m ,n ,p ,q ∈N *),则有(2)数列m m m m m S S S S S 232,,--…也是等差数列.(3)数列⎭⎬⎫⎩⎨⎧n S n 也是等差数列. 二、基础自测1.(P39练习2改编)已知等差数列5,2,1,--,则该数列的第2021 .2.(P39练习3改编)若等差数列{}n a 中,12a =-,公差2d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a = .3.(P39例题3改编)若1a ,32,a a …1,+n n a a …, n a 2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2的公差为 .4.(P39练习3改编)已知等差数列2,1,13--+,则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5.(P44练习5改编)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5a A =(常数),则9S = .6.(P48习题11改编)在数列{}n a 中,118a =-,13n n a a +=+(*n N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为 . 三、典例精讲考点1 基本量的计算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a =1,33-=a(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n a 的前k 项和35-=k S ,求k 的值。

苏教版学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讲义

苏教版学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讲义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重点)2.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应用该公式解决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重点)3.等差数列的证明及其应用.(难点)1.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提升数学运算素养.2.借助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培养逻辑推理素养.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d表示.思考1:等差数列定义中,为什么要注明“从第二项起”?[提示] 第1项前面没有项,无法与前一项作差.思考2: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同一个”三个字可以去掉吗?[提示] 不可以.如果差是常数,而这些常数不相等,则不是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 n}的第n项a n,有a n=a1+(n—1)d=a m+(n—m)d.思考3: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和公差d能表示出通项公式a n=a1+(n—1)d,如果已知第m项a m和公差d,又如何表示通项公式a n?[提示]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则a m=a1+(m—1)d,变形得a1=a m—(m—1)d,则a n=a1+(n—1)d=a m—(m—1)d+(n—1)d=a m+(n—m)d.1.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1=4,公差d=—2,则通项公式a n=()A.4—2nB.2n—4C.6—2nD.2n—6C[a n=a1+(n—1)d=4+(n—1)×(—2)=4—2n+2=6—2n.]2.等差数列—6,—3,0,3,…的公差d=________.3[(—3)—(—6)=3,故d=3.]3.下列数列:10,0,0,0;20,1,2,3,4;31,3,5,7,9;40,1,2,3,….其中一定是等差数列的有________个.3[123是等差数列,4只能说明前4项成等差数列.]4.在△ABC中,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则B等于________.60°[因为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又因为A+B+C=180°,所以3B=180°,所以B=60°.]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1】(1)在数列{a n}中,a n=3n+2;(2)在数列{a n}中,a n=n2+n.思路探究:错误!―→错误!―→错误![解] (1)a n+1—a n=3(n+1)+2—(3n+2)=3(n∈N*).由n的任意性知,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2)a n+1—a n=(n+1)2+(n+1)—(n2+n)=2n+2,不是常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1.定义法是判定(或证明)数列{a n}是等差数列的基本方法,其步骤为:(1)作差a n+1—a n;(2)对差式进行变形;(3)当a n+1—a n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时,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当a n+1—a n不是常数,是与n 有关的代数式时,数列{a n}不是等差数列.2.应注意等差数列的公差d是一个定值,它不随n的改变而改变.提醒:当n≥2时,a n+1—a n=d(d为常数),无法说明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因为a2—a1不一定等于d.1.已知函数f(x)=错误!,数列{x n}的通项由x n=f(x n—1)(n≥2且x∈N*)确定.(1)求证:数列错误!是等差数列;(2)当x1=错误!时,求x2019.[解] (1)因为f(x)=错误!,数列{x n}的通项x n=f(x n—1),所以x n=错误!,所以错误!=错误!+错误!,所以错误!—错误!=错误!,所以错误!是等差数列.(2)x1=错误!时,错误!=2,所以错误!=2+错误!(n—1)=错误!,所以x n=错误!,所以x2019=错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例2】已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且a5=10,a12=31.(1)求{a n}的通项公式;(2)若a n=13,求n的值.思路探究:建立首项a1和d的方程组求a n;由a n=13解方程得n.[解] (1)设{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由题意可知错误!解得错误!∴a n=—2+(n—1)×3=3n—5.(2)由a n=13,得3n—5=13,解得n=6.1.从方程的观点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中包含了四个量,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可以求得另一个量,即“知三求一”.2.已知数列的其中两项,求公差d,或已知一项、公差和其中一项的序号,求序号的对应项时,通常应用变形a n=a m+(n—m)d.2.已知递减等差数列{a n}前三项的和为18,前三项的积为66.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判断—34是该数列的项吗?[解] 依题意得错误!∴错误!解得错误!或错误!∵数列{a n}是递减等差数列,∴d<0.故取a1=11,d=—5.∴a n=11+(n—1)·(—5)=—5n+16,即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5n+16.令a n=—34,即—5n+16=—34,得n=10.∴—34是数列{a n}的第10项.等差数列的应用[探究问题]1.若数列{a n}满足错误!=错误!+1且a1=1,则a5如何求解?[提示] 由错误!=错误!+1可知错误!—错误!=1.∴{错误!}是首项错误!=1,公差d=1的等差数列.∴错误!=1+(n—1)×1=n,∴a n=n2,∴a5=52=25.2.某剧场有2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从第2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则第15排有多少个座位?[提示] 设第n排有a n个座位,由题意可知a n—a n—1=2(n≥2).又a1=20,∴a n=20+(n—1)×2=2n+18.∴a15=2×15+18=48.即第15排有48个座位.【例3】某公司经销一种数码产品,第1年可获利200万元.从第2年起,由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其利润每年比上一年减少20万元,按照这一规律,如果公司不开发新产品,也不调整经营策略,从哪一年起,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思路探究:分析题意,明确题中每年获利构成等差数列,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问题,利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即可.[解] 由题设可知第1年获利200万元,第2年获利180万元,第3年获利160万元,…,每年获利构成等差数列{a n},且当a n<0时,该公司会出现亏损.设从第1年起,第n年的利润为a n,则a n—a n—1=—20,n≥2,n∈N*.所以每年的利润可构成一个等差数列{a n},且首项a1=200,公差d=—20.所以a n=a1+(n—1)d=220—20n.若a n<0,则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所以由a n=220—20n<0,得n>11,即从第起,该公司经销此产品将亏损.1.在实际问题中,若涉及到一组与顺序有关的数的问题,可考虑利用数列方法解决,若这组数依次成直线上升或下降,则可考虑利用等差数列方法解决.2.在利用数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首项、项数等关键问题.3.甲虫是行动较快的昆虫之一,下表记录了某种类型的甲虫的爬行速度:时间t(s)123...? (60)距离s(cm)9.819.629.4…49…?(2)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甲虫1min能爬多远?它爬行49 cm需要多长时间?[解] (1)由题目表中数据可知,该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9.8,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模型.因为a1=9.8,d=9.8,所以甲虫的爬行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是s=9.8t.(2)当t=1min=60 s时,s=9.8t=9.8×60=588 cm.当s=49 cm时,t=错误!=错误!=5s.1.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1)a n+1—a n=d(d为常数,n∈N*)⇔{a n}是等差数列;(2)2a n+1=a n+a n+2(n∈N*)⇔{a n}是等差数列;(3)a n=kn+b(k,b为常数,n∈N*)⇔{a n}是等差数列.但若要说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则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可以看出,只要知道首项a1和公差d,就可以求出通项公式,反过来,在a1,d,n,a n四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1.判断正误(1)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a n}的单调性与公差d有关.()(3)若三个数a,b,c满足2b=a+c,则a,b,c一定是等差数列.()[答案] (1)×(2)√(3)√[提示] (1)错误.若这些常数都相等,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若这些常数不全相等,则这个数列就不是等差数列.(2)正确.当d>0时为递增数列;d=0时为常数列;d<0时为递减数列.(3)正确.若a,b,c满足2b=a+c,即b—a=c—b,故a,b,c为等差数列.2.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84,a2=80,则使a n≥0,且a n+1<0的n为()A.21B.22C.23D.24B[公差d=a2—a1=—4,∴a n=a1+(n—1)d=84+(n—1)(—4)=88—4n,令错误!即错误!⇒21<n≤22.又∵n∈N*,∴n=22.]3.若数列{a n}满足a1=1,a n+1=a n+2,则a n=________.2n—1[由a n+1=a n+2,得a n+1—a n=2,∴{a n}是首项a1=1,d=2的等差数列,∴a n=1+(n—1)×2=2n—1.]4.已知数列{a n},a1=a2=1,a n=a n—1+2(n≥3),判断数列{a n}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解] 因为a n=a n—1+2(n≥3),所以a n—a n—1=2(常数).又n≥3,所以从第3项起,每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2,而a2—a1=0≠a3—a2,所以数列{a n}不是等差数列.。

苏教版数学高二苏教版必修5学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高二苏教版必修5学案  等差数列的概念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明目标、知重点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2.能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求等差数列中的某一项.3.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并能利用等差中项的概念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中项的概念如果a ,A ,b 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 =a +b 2.我们把A =a +b2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a n +1+a n -12(n ≥2,n ∈N *);反之,对于任意一个数列{a n },若a n =a n +1+a n -12(n ≥2,n ∈N *),则这个数列{a n }一定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a n }中,若公差d >0,则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若公差d <0,则数列{a n }为递减数列.[情境导学]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这样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数构成一个数列,这个数列有什么特征呢?这个数列叫什么数列呢?本节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思考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些数列: (1)0,5,10,15,20,….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0.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答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思考2具有思考1中这些数列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那么,如何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答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思考3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答数学语言:a n-a n-1=d(n≥2)或a n+1-a n=d(n≥1).思考4思考1中的四个等差数列的公差分别是什么?答公差分别是5,5,-2.5,72.小结对于一个数列,当a n-a n-1=d(n≥2)中的d为常数时,该数列为等差数列,否则不是等差数列.当d>0时,a n>a n-1,该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0时,a n=a n-1,该数列为常数列;当d<0时,a n<a n-1,该数列为递减数列.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1,1,1,1,1;(2)4,7,10,13,16;(3)-3,-2,-1,1,2,3.解(1)所给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2)所给数列是首项为4,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3)因为(-1)-(-2)≠1-(-1),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反思与感悟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就是判断a n+1-a n(n≥1)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跟踪训练1判断下列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1)9,7,5,3,…,-2n+11,…;(2)-1,11,23,35,…,12n-13,…;(3)1,2,1,2,…;(4)1,2,4,6,8,10,…;(5)a,a,a,a,…,a,….解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1),(2),(5)是等差数列,(3),(4)不是等差数列.例2求出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1)3,a,5;(2)3,b,c,-9.解(1)根据题意,得a-3=5-a,解得a =4.(2)根据题意,得⎩⎪⎨⎪⎧b -3=c -b ,c -b =-9-c ,解得⎩⎪⎨⎪⎧b =-1,c =-5.反思与感悟 应用方程的思想能求等差数列中未知的项,列方程的依据是等差数列的定义. 跟踪训练2 已知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试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1)( ),5,10; (2)1,2,( ); (3)31,( ),( ),10.解 (1)设所填的数为a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 得5-a =10-5,所以a =0.(2)设所填的数为b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 得2-1=b -2,所以b =22-1. (3)设所填的数为x ,y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 x -31=y -x ,y -x =10-y ,解得⎩⎪⎨⎪⎧x =24,y =17.探究点二 等差中项的应用思考1 观察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1)2,4;(2)-1,5;(3)0,0. 答 插入的数分别为3,2,0.思考2 如果a ,A ,b 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如何用a ,b 表示A?答 由a ,A ,b 组成等差数列,所以A -a =b -A ,∴2A =a +b ,∴A =a +b 2.小结 如果a ,A ,b 这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A =a +b 2.我们把A =a +b2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例3 (1)在等差数列{a n }中,是否有a n =a n -1+a n +12(n ≥2)?(2)在数列{a n }中,如果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n ≥2),都有a n =a n -1+a n +12,那么数列{a n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解 (1)因为{a n }是等差数列,所以a n +1-a n =a n -a n -1(n ≥2),所以a n =a n -1+a n +12.(2)在数列{a n }中,如果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n ≥2)都有a n =a n -1+a n +12,那么a n +1-a n =a n -a n -1(n ≥2).这表明,这个数列从第2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的差始终相等,所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反思与感悟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除了利用定义外,还可以利用2a n =a n -1+a n +1(n ∈N*)来判定.跟踪训练3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 ,b ,c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解 ∵-1,a ,b ,c,7成等差数列, ∴b 是-1与7的等差中项.∴b =-1+72=3.又a 是-1与3的等差中项,∴a =-1+32=1.又c 是3与7的等差中项,∴c =3+72=5.∴该数列为-1,1,3,5,7.1.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5项为7,12,17,22,27,则公差d 为________. 答案 5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d =12-7=17-12=22-17=27-22=5. 2.2-1与2+1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 答案2解析 设等差中项为a ,则有2a =(2-1)+(2+1)=22,所以a = 2.3.一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是a ,x ,b,2x ,则ab=________.答案 13解析 ∵⎩⎪⎨⎪⎧2x =a +b ,2b =x +2x ,∴a =x 2,b =32x .∴a b =13.4.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13,a 2+a 5=4,a n =33,求n 的值.解 ∵a 2+a 5=(a 1+d )+(a 1+4d )=2a 1+5d =4,∴d =23.∴a n =13+(n -1)×23=23n -13.由a n =23n -13=33,解得n =50.[呈重点、现规律]1.如果一个数列,不是从第2项起,而是从第3项起或第4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2.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尽管等于常数,这个数列也不一定是等差数列,因为这些常数不一定相同.当这些常数不同时,此数列不是等差数列.3.d =a n -a n -1(n ≥2)或d =a n +1-a n 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依据(d 是常数).切记不可通过计算a 2-a 1,a 3-a 2等有限的几个式子的值后,发现它是同一个常数,就得出该数列为等差数列的结论.一、基础过关1.若a ≠b ,则等差数列a ,x 1,x 2,b 的公差是________.答案 b -a 3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b =a +(4-1)d ,所以d =b -a3.2.等差数列14,11,11,8,…中第一个负数项是第______项. 答案 7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前4项14,11,11,8知,公差为-3,所以第5项为8-3=5,第6项为5-3=2,第7项为2-3=-1<0.3.若5,x ,y ,z,21成等差数列,则x +y +z =________. 答案 39解析 ∵5,x ,y ,z,21成等差数列,∴y 既是5和21的等差中项也是x 和z 的等差中项. ∴5+21=2y ,∴y =13,x +z =2y =26.∴x +y +z =39.4.已知a =13+2,b =13-2,则a 、b 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答案3解析 由于a =13+2=3-2,b =13-2=3+2,所以a +b 2= 3.5.△ABC 中,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角B =________. 答案 60°解析 因为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B 是A ,C 的等差中项,则有A +C =2B , 又因A +B +C =180°,所以3B =180°, 从而B =60°.6.下列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是________. ①4,7,10,13,16,…; ②31,25,19,13,7,…; ③0,0,0,0,0,…;④a ,a -b ,a -2b ,…; ⑤1,2,5,8,11,…. 答案 ①②③④解析 通过观察可知①②③④是等差数列,⑤不是等差数列,因为a 2-a 1=1,a 3-a 2=3,a 2-a 1≠a 3-a 2.7.在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 km 高空,高度每增加1 km ,气温就下降某一个固定数值.如果1 km 高度的气温是8.5℃,5 km 高度的气温是-17.5℃,求2 km,4 km,8 km 高度的气温. 解 用{a n }表示自下而上各高度气温组成的等差数列,则a 1=8.5,a 5=-17.5,由a 5=a 1+4d =8.5+4d =-17.5,解得d =-6.5,∴a n =15-6.5n .∴a 2=2,a 4=-11,a 8=-37,即2 km,4 km,8 km 高度的气温分别为2℃,-11℃,-37℃. 二、能力提升8.若m ≠n ,两个等差数列m 、a 1、a 2、n 与m 、b 1、b 2、b 3、n 的公差为d 1和d 2,则d 1d 2的值为________.答案 43解析 n -m =3d 1,d 1=13(n -m ).又n -m =4d 2,d 2=14(n -m ).∴d 1d 2=13(n -m )14(n -m )=43. 9.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________. 答案 15解析 由⎩⎪⎨⎪⎧a 4=a 1+3d =1a 7+a 9=2a 1+14d =16,∴⎩⎨⎧a 1=-174d =74.∴a 12=a 1+11d =-174+11×74=15.10.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83,3解析 设a n =-24+(n -1)d ,由⎩⎪⎨⎪⎧a 9=-24+8d ≤0a 10=-24+9d >0,解不等式得:83<d ≤3.11.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那么a 2(b +c ),b 2(c +a ),c 2(a +b )是否能构成等差数列?证明 ∵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 ∴a 2(b +c )+c 2(a +b )=a 2b +a 2c +c 2a +c 2b =(a 2b +c 2b )+(a 2c +c 2a ) =b (a 2+c 2)+ac (a +c )=b (a 2+c 2)+2abc =b (a 2+c 2+2ac )=b (a +c )2=b ·(a +c )·(a +c ) =2·b 2(a +c ).∴a 2(b +c ),b 2(c +a ),c 2(a +b )能构成等差数列.12(1)你能建立一个等差数列的模型,表示甲虫的爬行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吗? (2)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甲虫1 min 能爬多远?它爬行49 cm 需要多长时间?解 (1)由题目表中数据可知,该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9.8,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模型.因为a 1=9.8,d =9.8,所以甲虫的爬行距离s 与时间t 的关系是s =9.8t . (2)当t =1 min =60 s 时, s =9.8t =9.8×60=588 cm.当s =49 cm 时,t =s 9.8=499.8=5 s.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1a ,1b ,1c 成等差数列,求证:b +c a ,a +c b ,a +b c 也成等差数列.证明 ∵1a ,1b ,1c 成等差数列,∴2b =1a +1c ,即2ac =b (a +c ). ∵b +c a +a +b c =c (b +c )+a (a +b )ac=c 2+a 2+b (a +c )ac =a 2+c 2+2ac ac=2(a +c )2b (a +c )=2(a +c )b .∴b +c a ,a +c b ,a +bc成等差数列.。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doc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doc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基础练习】1.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四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5,7(2).2,4,6,8(3).4,7,10,13 (4).101,51,103,52 2.如果12+=n a n ,则____12=-a a ,____23=-a a ,____1=-+n n a a .根据其特点,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3.某货运公司的一种计费标准是:1公里以内收费5元,以后每1公里收2.5元,如果运输某批货物80公里,那么需支付_______元运费.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n n a a ,求=n a _______.5.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11=-+n n a a ,求n a .【巩固练习】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16497==+a a a ,则12a 的值是 ( )A .15B .30C .31D .64 2.{}n a 使首项11a =,公差3d =的等差数列,如果2005n a =,则序号n 等于 ( )A .667B .668C .669D .670 3.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 A.5481a a a a +<+ B.5481a a a a +=+ C.5481a a a a +>+ D.5481a a a a =4.在首项为8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a n }中,最接近零的是第 ( )A .11项B .12项C .13项D .14项5.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681012120a a a a a ++++=,则91113a a -的值为( ) A. 14 B. 15 C. 16 D. 176.等差数列{}n a 中,p a q =,q a p =(p q ≠),那么p q a +=7.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公差21=d ,且6099531=++++a a a a , 则 =+++100321a a a a ______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三项为32,1,1++-a a a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9.数列{}n a 中,2,841==a a 且满足n n n a a a -=++122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10.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5a =,且当1n >,*n N ∈时,有n n n n a a a a 211211-+=--, (1)求证:数列1{}na 为等差数列; (2)试问12a a ⋅是否是数列{}n a 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2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1).12-=n a n (2). n a n 2=(3). 13+=n a n (4).10n a n =2. 2,2,2 该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为23.202.54.n a n =5. n a n 1=【巩固练习】1.A2.C3.B4.C5.C6.07.1458.32-=n a n9.n a n 210-=10.(1)略证由nn n n a a a a 211211-+=--可得112112n n n n a a a a --+-= 即11122n n a a -+=- 所以1114(2)n n n a a --=≥,因此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2) 第11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等差数列(Arithmetic Progression,简称AP)是一个常见的数学概念,它指的是一个数列中的每个相邻的元素之间都有相同的差值。

通项公式是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而求和公式则是用于计算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的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并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和推导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中的第n个数,A1是等差数列的首项,d 是等差数列中的公差,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

利用这个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

下面是一个例子:例子1:求解公差为3,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中的第7项。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得到An = A1 + (n-1)d。

代入已知的值,即可求解:A7 = 2 + (7-1)3 = 2 + 18 = 20因此,公差为3,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中的第7项为20。

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表示为: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前n项和,A1是等差数列的首项,An是等差数列的第n项,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

利用这个求和公式,我们可以迅速地计算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下面是一个例子:例子2:计算公差为4,首项为3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

根据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n = (n/2)(A1 + An)。

代入已知的值,即可计算:S10 = (10/2)(3 + A10)为了求解A10,我们需要使用通项公式:A10 = A1 + (10-1)d。

代入公差d=4,首项A1=3,得到:A10 = 3 + (10-1)4 = 3 + 36 = 39将A10的值代入求和公式,即可计算出前10项的和:S10 = (10/2)(3 + 39) = 5(42) = 210因此,公差为4,首项为3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为210。

2017--高二数学必修5-数列通项公式求法学案

2017--高二数学必修5-数列通项公式求法学案

新学案-------------------------------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汇总1、{a n}等差数列,a n=________________①、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0,a6+a8=-10 ,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②、已知{a n}是递增的等差数列,a2,a4是方程x2-5x+6=0的根,求{a n}的通项公式;③、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1+a2=10,a4-a3=2,求{a n}的通项公式;2、{a n}等比数列,a n=________________①设{a 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1=2 ,a3=a2+4,。

求{a n}的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2a1+3a2=1,a3=9a2a6,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一般地,对于型如a n+1=a n+f(n)类的通项公式,且f(1)+f(2)+...+f(n)的和比较好求,我们可以采用此方法来求an。

1{a n}的首项a1=3,a n-a n-1=2(n>1),求它的通项公式.【讲】、数列{a n}中,a1=1,a n-a n-1=2n-1(n=2,3,4…),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讲解记录:【练】:在数列{a n}中,a1=1,a n+1-a n=2n(n∈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答:当f(n)为常数,即:1a nna+= m(其中q是不为0的常数),此数列为等比且na=1am⋅1{a n}的首项a1=3,1nnaa-=2(n>1),求它的通项公式【讲】:已知数列{a n}满足:a1=3,1a nna+=1n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讲解记录:【练】:在数列{a n}中a1=1,1nnaa-=11nn-+(n≥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题过程:若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Sn 或Sn 与a n 的关系的表达式,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可用公式⎩⎨⎧≥-==-211n S S n S a n n n n求解。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0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0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公差、等差中项的概念。

2在学习等差数列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数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接触到很多等差数列的模型,而现阶段是从理论上、系统地学习。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同年龄孩子中,各种能力属于中上等水平。

而且我们已经从高一开始在数学课堂内着手于研究性学习,因此我们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能利用定义判定等差数列难点:利用等差数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什么叫数列?数列的项?2、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二)问题情境1.为庆祝国庆,要用花盆摆放一个花坛,第一排摆8盆花,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两盆,若要摆八排,试写出从第一排到第八排的花盆数构成的数列?2我们做一个排积木的游戏,如图所示,用正方形积木(棱长为3cm)堆台阶模型:第一层用6块积木,第二层用5块积木,…第六层用1块积木。

试写出从下到上每级台阶距地面的高度所构成的数列。

3建国后,我国在1984年第一次参加了第23届奥运会,从第23届奥运会起奥运会举行的年份依次为哪些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的几个数列:数列1: 8,10,12,14,16,18,20212数列2: 3,6,9,12,15,18数列3: 1984,1988,1992,1996,2021,2021,2021,2021思考: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建构数学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问题:等差数列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关于等差数列的例子吗?(四)数学应用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求出其公差:(1)4,7,10,13,16(2)6,4,2,0,-2,-4(3)1,1,1,1,1,1(4)-3,-2,-1,1,2,3 练习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判断它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公差为多少?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不能颠倒,而且公差可以为正数,可以为负数,也可以为0 公差d>0的等差数列为递增数列公差d<0的等差数列为递减数列公差d=0的等差数列叫常数列)2(11≥=-=--+n d a a d a a n n n n 或{}n a 131+=n a n )(n a n 24)2(-=2)3(n a n =0)4(=n a例2求出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1)3,a ,5(2)3,b ,c ,-9(3)3,d ,e ,f ,11合作探究如果我们在a 和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b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A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2等差中项:若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和b 的等差中项例3(1)在等差数列{a n }中,是否有)2(211≥+=+-n a a a n n n(2)在数列{a n }中,如果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n2,都有 211+-+=n n n a a a那么数列{a n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教师总结:{a n }为等差数列即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练习2:1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5,其平方和为83,求这三个数。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教案 苏教版必修5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a n ,a 1,d ,n 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Ⅱ.讲授新课1,2,3,4,5,6; ① 10,8,6,4,2,…; ②21,2112 ,22,2212 ,23,2312 ,24,2412 ,25 ③2,2,2,2,2,… ④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是否可以写出这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寻求各数列通项公式,并找出其共同特点)数列①是一递增数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1,其通项公式为:a n =n (1≤n ≤6).数列②是由一些偶数组成的数列,是一递减数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少2,其通项公式为:a n =12-2n (n ≥1).数列③是一递增数列,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12 ,其通项公式为:a n =2012 +12n (1≤n ≤9)数列④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是一常数数列.综合上述所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1.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如:上述4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12,0.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n -1)个等式⎩⎪⎨⎪⎧a 2-a 1=da 3-a 2=da 4-a 3=d …a n -a n -1=d若将这n -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则可得:a n -a 1=(n -1)d 即:a n =a 1+(n -1)d 当n =1时,等式两边均为a 1,即上述等式均成立,则对于一切n ∈N *时上述公式都成立,所以它可作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或者由定义可得:a 2-a 1=d 即:a 2=a 1+d ;a 3-a 2=d 即:a 3=a 2+d =a 1+2d ;a 4-a 3=d 即:a 4=a 3+d =a 1+3d ;……;a n -a n -1=d ,即:a n =a n -1+d =a 1+(n -1)d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 1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a n =1+(n -1)×1=n (1≤n ≤6),数列②:a n =10+(n -1)×(-2)=12-2n (n ≥1),数列③:a n =22+(n -1) 12 =2112 -12n (n ≥1), 数列④:a n =2+(n -1)×0=2(n ≥1)由通项公式可类推得:a m =a 1+(m -1)d ,即:a 1=a m -(m -1)d ,则:a n =a 1+(n -1)d =a m -(m -1)d +(n -1)d =a m +(n -m )d .如:a 5=a 4+d =a 3+2d =a 2+3d =a 1+4d3.例题讲解[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分析:由给出的三项先找到首项a 1,求出公差d ,写出通项公式,然后求出所要项. 解:由题意可知:a 1=8,d =5-8=2-5=-3∴该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8+(n -1)×(-3),即:a n =11-3n (n ≥1),当n =20时,则a 20=11-3×20=-49.答案:这个数列的第20项为-49.(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分析:要想判断-401是否为这数列的一项,关键要求出通项公式,看是否存在正整数n ,可使得a n =-401.解:由题意可知:a 1=-5,d =-9-(-5)=-4,∴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5-4(n -1)=-4n -1.令-401=-4n -1,解之得n =100.∴-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例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10,a 12=31,求首项a 1与公差d .解:由题意可知,⎩⎨⎧a 1+4d =10 ①a 1+11d =31 ②这是一个以a 1和d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a 1=-2,d =3. 即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例3]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10,a 15=25,求a 25.思路一:根据等差数列的已知两项,可求出a 1和d ,然后可得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出a 25.解法一: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则根据题意可得:⎩⎨⎧a 1+4d =10a 1+14d =25这是一个以a 1和d 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得a 1=4,d =32.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4+32 ×(n -1),即:a n =32 n +52. ∴a 25=32 ×25+52=40. 思路二:若注意到已知项为a 5与a 15,所求项为a 25,则可直接利用关系式a n =a m +(n -m )d .这样可简化运算.解法二:由题意可知:a 15=a 5+10d ,即25=10+10d ,∴10d =15.又∵a 25=a 15+10d ,∴a 25=25+15=40.思路三:若注意到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5,a 25也成等差数列,则利用等差中项关系式,便可直接求出a 25的值.解法三: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5,a 25成等差数列∴2a 15=a 5+a 25,即a 25=2a 15-a 5,∴a 25=2×25-10=40.[例4]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5=33,a 45=153,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分析:这是一个探索性问题,但由于在条件中已知道两项的值,所以,在求解方法上,可以考虑运用方程思想求解基本量a 1和d ,也可以利用性质求d ,再就是考虑运用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解法一:由通项公式,知⎩⎨⎧a 15=a 1+14d =33a 45=a 1+44d =153 得:⎩⎨⎧a 1=-23d =4由217=-23+4(n -1),得n =61.解法二:由等差数列性质,得a 45-a 15=30d =153-33,即d =4又a n =a 15+(n -15)d ,217=33+4(n -15),解得n =61.解法三:由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可知,等差数列的图象是一些共线的点由于P (15,33),Q (45,153),R (n ,217)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有153-3345-15 =217-153n -45,解得n =61. 评述: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如果已知两个条件,就可以列出方程组解之.如果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几何意义去考虑也可以,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5]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a 3=54 ,a 7=-34,求a 15的值. 解法一:利用通项公式,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则⎩⎨⎧a 1+2d =54 a 1+6d =-34 解之得⎩⎨⎧a 1=94 d =-12 a 15=a 1+14d =94 +14×(-12 )=-194解法二: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 7=a 3+4d 把已知条件代入,得:d =-12∴a 15=a 7+(15-7)d =-194. 解法三:∵{a n }为等差数列,∴a 3,a 7,a 11,a 15……也成等差数列由a 3=54 ,a 7=-34知上述数列首项为54,公差为-2 ∴a 15=54 +(3-1)·(-2)=-194[例6]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那么它们共有多少相同的项?分析:显然,已知的两数列的所有相同的项将构成一个新的数列{a n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一个研究数列{a n }的项数问题了.解法一:设已知的两数列的所有相同的项将构成的新数列为{c n },c 1=11,又数列5,8,11,……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数列3,7,11,……的通项公式为b n =4n -1.∴数列{c n }为等差数列,且d =12.∴c n =12n -1又∵a 100=302,b 100=399,∴c n =12n -1<302得n ≤2514,可见已知两数列共有25个相同的项. 解法二:∵a n =3n +2,b n =4n -1,设a n =b m则有3n +2=4m -1(n ,m ∈N *),即n =43m -1(n ,m ∈N *) 要使n 为正整数,m 必须是3的倍数.设m =3k (k ∈N *),代入前式得n =4k -1又∵1≤3k ≤100,且1≤4k -1≤100,解得1≤k ≤25∴共有25个相同的项.[例7]一个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的等差数列,如果前六项均为正数,第七项起为负数,则它的公差是多少?解:由⎩⎨⎧23+(6-1)d >023+(7-1)d <0得-4.6<d <-236 答案:-4 Ⅲ.课堂练习课本P 34练习1,2,3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 1=3,d =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4,即a n =4n -1(n ≥1,n ∈N *)∴a 4=4×4-1=15,a 10=4×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 1=10,d =8-10=-2.∴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0+(n -1)×(-2),即:a n =-2n +12,∴a 20=-2×20+12=-28.评述: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分析: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则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n 值,使得a n 等于这一数.解:根据题意可得:a 1=2,d =9-2=7.∴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2+(n -1)×7=7n -5.令7n -5=100,解得:n =15,∴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12,-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a 1=0,d =-312∴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72 n +72令-72 n +72 =-20,解得n =477因为-72 n +72=-20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2.在等差数列{a n }中,(1)已知a 4=10,a 7=19,求a 1与d ;(2)已知a 3=9,a 9=3,求a 12.解:(1)由题意得:⎩⎨⎧a 1+3d =10a 1+6d =19 解之得:⎩⎨⎧a 1=1d =3(2)解法一:由题意可得:⎩⎨⎧a 1+2d =9a 1+8d =3 解之得:⎩⎨⎧a 1=11d =-1∴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1+(n -1)×(-1)=12-n∴a 12=0解法二:由已知得:a 9=a 3+6d ,即:3=9+6d∴d =-1又∵a 12=a 9+3d ,∴a 12=3+3×(-1)=0.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首先要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 -a n -1=d (n ≥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n ≥1),并掌握其基本应用.最后,还要注意一重要关系式:a n =a m +(n -m )d 的理解与应用.Ⅴ.课后作业课本P 39习题 1,2,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随笔
2.2 等差数列 第1课时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 体会等差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
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 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
方法,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自学评价】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____________,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_____________,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arithmetic progression ),这个常数就叫做 _____________(common difference ),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______________,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 3.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____________;且A =__________.
【精典范例】
【例1】根据等差数列的概念,判断下列数
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1)1,1,1,1,1,1 (2)4,7,10,13,16
(3)-3,-2,-1,0,1,2,3 【解】
思考: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
b kn a n +=,其中b k ,都是常数,那么这
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
__________
【例2】求出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 (1)3,a,5;
(2)3,b,c,-9. 【解】
【例3】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
【追踪训练一】: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1,-1,-1,-1,-1; (2)1,12,13,14; (3)1,0,1,0,1,0; (4)2,4,6,8,10,12; (5)7,12,17,22,27.
2.目前男子举重比赛共有10个级别,除108公斤以上级外,其余的9个级别从小到大依次为(单位:kg)54,59,64,70,76,83,91,99,108,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3.已知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试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1)( ),5,10; (2)1,2,( ); (3)31,( ),( ),10.
4.已知数列8,,2,,,7a b c -是等差数列,求未知项,,a b c 的值。

【解】
【选修延伸】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
3112=a ,求n a a ,20
分析: 先根据两个独立的条件解出两个量a 1和d ,进而再写出a n 的表达式.几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解出几个未知量,这是方程组的重要应用. 【解法一】:
思考:在此题中,有1257a a d =+,思考,能否不求首项1a ,而将n a 求出? 【解法二】:
思维点拔: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涉及到四个量a 1、a n 、n 、d ,用方程的观点知三求一。

列方程组求基本量是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注意通项公式更一般的形式:
d m n a a m n )(-+=
【例5】若2
()4()()0z x x y y z ----=,则,,x y z 成等差数列。

【证明】
思维点拔:
当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时,通常采用2b=a+c 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追踪训练二】:
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5,则此数列( )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
D.是公差为n 的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 n }中,a 2=-5,d =3,则a 1为( ) A.-9 B.-8 C.-7 D.-4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3项依次为a -1,a +1,2a +3,则此数列的通项a n 为( ) A.2n -5 B.2n -3 C.2n -1 D.2n +1
4.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50,a 5=30,则a 7=______.
5.在-1和8之间插入两个数a ,b ,使这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a =______,b =______.
6.已知数列{a n }中a 3=2,a 7=1,又数列{
1
1
+n a }为等差数列,则a 11等于( ) A.0 B.21 C.3
7
D.-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