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城区发展对局地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2024年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覆被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范文

《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覆被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篇一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覆被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覆被及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一、引言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及植被覆盖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鄂尔多斯市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对象,涵盖了该市的各个区域,包括农牧区、城市区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等。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鄂尔多斯市近十年来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覆被及植被覆盖度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3.1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我们将鄂尔多斯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等。
通过对比近十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发现农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
这表明鄂尔多斯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正在发生转变,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逐渐增强。
3.2 土地覆被变化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土地的覆被变化。
发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筑物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加,而植被的覆盖面积则有所减少。
同时,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部分地区的草地和林地出现了退化现象。
四、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4.1 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通过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鄂尔多斯市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农牧区的植被覆盖度下降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的。
而城市区域的植被覆盖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较慢。
4.2 影响因素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土壤、人类活动等。
在鄂尔多斯市,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以及过度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鄂尔多斯市风沙灾害孕灾环境风险评价

腾讯微博/turuizx
新浪微博///hiyoho
直接联系QQ2218108823
本账号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知识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免费格式转换请发豆丁站内信。
网易博客/
鄂尔多斯市近50a夏季降水特征及典型异常年大气环流分析

鄂尔多斯市近50a夏季降水特征及典型异常年大气环流分析作者:孙玉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1期孙玉(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 利用鄂尔多斯市1967年~2018年11个气象站近50a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小波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典型多雨年、少雨年的环流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夏季平均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中,第一特征向量很好的反映了全市夏季降水的一致性,并且降水存在着7~8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北半球阻塞高压的建立或阻塞形势的维持是夏季产生降水的有利条件,而东亚环流的形成是水汽能否到达鄂尔多斯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EOF;小波分析;年代际振荡;大气环流中图分类号:P426.6;P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708(2019)11-100-03鄂尔多斯市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相对于全年的降水量而言,夏季(6~8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这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经济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夏季降水较为复杂,既受东亚夏季风高低频振荡的影响[1,2,3],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又受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有十年九旱之称。
分析研究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的变化规律及物理机制,对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降水资料选用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站近50 a(1967~2018)年6~8月降水数据;大气环流资料采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北半球200 hPa风场、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资料)网格距为2°×2°;气候平均统一采用1981年~2010年30 a的平均值。
本文选用气象上常用的经验正交分解(EOF)[4]和小波分析方法[5]。
2 鄂尔多斯夏季降水气候特点2.1 空间分布特征近50 a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呈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图1)。
《2024年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范文

《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我国典型的工业城市和大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这些地区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工业活动强度,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2. 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对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进行模拟和分析。
模型包括气象场模拟、污染物源排放、污染物传输和转化等过程。
三、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1. 气象场特征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具有重要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典型地区的气象场特征表现为风速较小、湿度较高、温度变化较大等。
这些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2. 污染物源排放特征污染物源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模拟结果显示,典型地区的污染物源排放以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生活排放为主。
其中,工业排放以燃煤、化工等为主,交通排放以机动车尾气为主,生活排放则主要来自民用燃料燃烧等。
这些污染物源的排放量和种类因地区而异,对大气污染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3. 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
在空间上,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在时间上,污染物浓度在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
此外,污染物浓度还受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4.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污染物源排放、地形地貌等。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如风速、湿度、温度等都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
污染物源排放是影响大气污染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源排放对大气污染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也会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产生影响,如山地、水域等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扩散和传输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2024年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范文

《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探讨其大气污染特征。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本研究选取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作为典型地区,该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度高,大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研究数据主要包括该地区的气象数据、排放源数据、化学组分数据等。
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排放源数据包括各行业、各类型的污染物排放量;化学组分数据包括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
三、数值模拟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大气扩散模型和化学传输模型,对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进行模拟研究。
大气扩散模型主要用于描述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过程,化学传输模型则用于描述大气中化学反应过程及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通过结合气象数据、排放源数据和化学组分数据,对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1. 空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典型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工业区、交通枢纽和人口密集区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而郊区、农村等地区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受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 时间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也较为明显。
在一天之内,污染物浓度在早晨和傍晚较高,白天逐渐降低,夜间则有所回升。
在季节变化方面,冬季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浓度较高;而夏季则相对较低。
此外,特殊天气条件下(如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会显著升高。
3. 主要污染物来源通过化学传输模型的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典型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源排放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尤其是某些重工业行业的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较大。
《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分析》范文

《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其发展速度更是迅猛。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特征,为该地区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呼包鄂城市群,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三、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分析1. 污染源分析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染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尤其是煤炭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此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尾气也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2. 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分析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
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受季节、气象条件、工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
冬季由于供暖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则由于降水较多,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3. 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周边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而农村和郊区则相对较低。
此外,由于气象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存在差异。
四、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成因分析1. 产业结构不合理呼包鄂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尤其是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2.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该地区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的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环保设施建设滞后部分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剧了大气污染。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活动等。
《2024年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源清单建立及排放特征》范文

《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源清单建立及排放特征》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其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有效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并分析其排放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源清单的建立及其排放特征,为该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文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发布的各类环境统计数据;二是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公开资料;三是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
三、大气污染源清单建立(一)污染源分类根据污染源的性质和来源,将呼包鄂城市群的大气污染源分为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农业排放和扬尘排放等五大类。
(二)污染源识别与量化通过对各类污染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获取其排放量、排放浓度等关键信息。
采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方法,对污染源进行量化处理,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
四、排放特征分析(一)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各类污染源在呼包鄂城市群内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季节变化、日变化、区域分布等方面。
发现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且在冬季和夜间排放量较大。
(二)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特征对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浓度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
其中,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是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生活排放对二氧化硫的贡献较大。
(三)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大气污染排放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气象条件等。
发现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是影响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因素,而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也会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建立呼包鄂城市群大气污染源清单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发现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2024年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析》范文

《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探析》篇一一、引言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本文将对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工业区、城市中心等人口密集地区的污染程度较高,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受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2. 时间变化特征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和昼夜性。
冬季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程度较高;夏季则相对较好。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昼间大气污染程度较高,夜间相对较低。
三、大气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中,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3. 气象条件鄂尔多斯市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风力较大。
这种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累,加重大气污染程度。
四、防治措施探讨1.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管理,严格实施排放标准,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2. 优化交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排放。
3. 绿化植被,改善气象条件加大城市绿化植被的种植力度,提高城市绿化率。
通过植被的吸附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各标准层探 空以及 20 —2 0 0 1 06年主要 污染 源源强、9 1 2 0 16 - 0 6年社 会 经济数据 、0 2年 卫星遥 感反 演资料 、0 3 2 2 20 2 0 - 0 0年
活极 大地 改 变 了城 市 大 气 的热 力 和 动 力 状 况 , 业 布局、 工 产业选择与布局 、 旅游规划、 空间管制规划、 社 排放 的大量烟尘 、 气溶胶 、 颗粒物 以及汽车尾气和扬 会服务设施规划 和市政工程设施与防灾规划 )城市 ,
尘等对 于城市气温 、 湿度、 能见度 、 风和降水 等都有 性质与城市规模 , 区用地布局规划 , 区近期建设 城 城 影响 , 并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 。 J 规模 与 目标 , 乡统筹规划 , 城 综合 交通规划 , 绿地系 鄂尔多斯市东胜 区地处 鄂尔多斯 高原 腹地 , 属 统及水系规划 ,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综合防灾规划和 于毛乌素沙地的延伸地带 , 风蚀沙化严重 , 海拔 高度 环境及 资源与风貌保护规划和远景发展设想等主要 为 10 5 0m左右 。自然条件较为严酷 , 但资源丰 富 , 方面。其特点 : 从城市的实际出发 , 以构建社会主义 是 国家新兴能源 重化工基地之一 。近年来 , 东胜 区 和谐社会为基本 目标 , 坚持 五个统筹 , 坚持节约和集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 国民生产总值从 2 0世纪 7 O年代 约 利用 资源 , 持 因地 制 宜确 定 城 市发 展 目标 , 护 坚 保 的 4 1. 元 , 到 2 0 的 1 7 1. 5 90万 增 0 5年 114 0万元 , 2 增 生态环境 , 保护人文资源 , 尊重历史 文化 , 促进城市
加了 2 0 8 多倍 。尤其是近 5a 东胜区经济发展迅速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 型工 矿企 业 明显 增 多 , 此 同 时 东 胜 区 人 口也 从 与 有关 城 区规 划 对 大 气 环 境 影 响评 价 方 面 , 得 取 2 世纪 8 0 0年代的 1.3 0 1 万人 , 增到 20 05年的 2 .6 了大量研究成果 引, 3O 如北京五棵松体育场规划、 珠
中图分类号 : 8 3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0 X(0 1 0 0 6 —0 17 5 3 2 1 )3— 0 1 6
引言
东胜 区2 0 年城 区建设现状与 2 0-22 02 0 3 0 0年东胜 区总体建设规划为例 , 进行数值模拟 , 通过地气相互
城镇人 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 规模 的不 断扩 大 , 作用 , 分析东胜 区经济快 速发展对局地大气环境产 改变 了城市 区域土地 利用结 构和 大气层 下垫 面特 生的影 响, 以期为城 区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性, 使得原有 自然植被 或裸露土地被各种建筑 物 以 东胜区城市总体规划的 内容涵盖 了城乡发展 目 及大量的沥青 、 水泥 马路所代替 。人们 的生产 和生 标与战略, 城镇体系规划 ( 口与城镇 化、 人 城镇体 系
第2 7卷 第 3期 2 1 6月 0 1年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 OURNAL OF ETEOR0LOGY M AND ENVI RONM ENT
VO _ 7 NO 3 l2 .
J ne201 u 1
李喜 仓 , 兰 , 白美 马玉峰 , . 等 鄂尔多斯市城 区发展对局地 大气环境影响 的数值模拟 []气象与环境学报 , 1 , ( )6 — 6 J. 2 12 3 :1 6 . 0 7
城 市总体规划资料等 , 利用 区域边界层模式模拟方 法, 分析鄂 尔多斯 市城 市化进 程对局 地大 气环 境的影 响。结果表 明: 东胜 区 发展后 ( 0 0年 ) 22 气温低 于现状 ( 02牟) 使城 区中心 气温与周边地 区气温差异变小 , 20 , 对城 区大气环境 的改善较 为有利 。东胜 城 区扩展后 , 污染严 重的冬季 , 在 气流辐合 区域 减少 , 辐散 能力增 强, 对减轻城 区污染和 改善 大气环 境有利。城 区拓展 后 由于下 垫 面等布局发生 变化 , 气流场变化较大 , 但从 污染物的扩散 能力来看 , 按规 划发展后城 区污 染轻 于现状 。 关 键词 : 大气环境 ; 模拟分析 ; 影响评 价多斯 市 城 区发展 对 局 地 大 气 环 境 影 响 的数 值 模 拟
李喜 仓 白美兰 马玉峰 刘克利 冯 晓晶 杨 晶
(.内蒙古 自治区气候 中心 , 1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5 ; .内蒙古 自 区气象科技 服务 中心 , 1 12 0 治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5 ) 10 1
U Xic n BAIMe — n, A Yu f n e 1 Nu r a i l t n Oltei f e c f r a e eo me t n tel c lamo p e i l - a g, il M a —e g, t . me c l mu a o l h n l n eo u b nd v lp n h o a t s h rcel a i s i - u O ' -
vrn n i D n segdsit f ro , nr n o aatn mo s ein J .o ra o tooo yadE vrn n ,0 1 2 i metn o gh n ir d sI e g f uo o u go [ ] Jun f erl n n i me t2 1 ,7 o tc o E n Mo i r l Me g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