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彊理标淮学习目犠结介实例.分折交逋述 输方置利布肪的礎化牯 ■4' S ■ 'l - ' Lf lib ilk.M 点布崗的聲响。
了割:交遁运输方成和布册的堂比.识记:便遞區输为式和扫同变化棗為空何 曲态的嚣响* 理悄;左说运输方式和布爲娈化材商业网心 分布的戦啊.应用;旌够机据相关资料*分析金迪返输片盘 和布局蛮化时蚩落形态与商四悯点诽 布的帕响.人堆悔调观:认识交通眩输时地理评境 的亳科.简合胆第;給仃辭料■仆析交通运输賦城 市和曲业的戦响.地理莫趺力;谊仕齐地血t 愛边陨世u 肩,半曲地犀坏蛙堆牛的蛮化.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 •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 交通干线成为聚落发展轴:① 原因:聚落空间形态沿口04交通干线扩展。
株洲:沿铁路发展② 实例武汉:沿长江分布(2) 沿交通网形成大城市带:① 原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
② 实例:美国东部的口05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大城市带,是由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 线相连而成的。
[自我探究]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城市形态大多沿河延 伸? [提示]水运是我国古代南方主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设城,城市形态也沿河伸展。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01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1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2 .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 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 03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 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 .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坐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兴衰。
[自我探究]社会发展至今,为什么在广大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提示]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大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共17张)

•
•
结论: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
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选址 形成与发展
布局(密度与位置)
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商 业 点 分 布
批发商业:交通最优
市区边缘的交通干线沿线
零售商业:市场最优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布局的原则是:交通最优原则
(2015.重庆文综)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 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 厂和图5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指出图中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 口货物运输可能打来的有利变 化。(6分)
①货物集散范围扩大 ②货物种类增加 ③货物吞吐量(运输量) 增大。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山区地势起伏大, 交通运输线少, 方式单一,居民 众多,方式 多样。居民多, 商业网点密度 大。
结论: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形成: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而交通线路的改变
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与扬州城的兴衰变化
唐宋:因京杭大运河兴盛,扬州成为繁华的港口和商业城市
元代后:因运河淤塞和海运兴起,扬州迅速衰落
结论: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火 车 拉 来 的 城 市 株 洲
江 河 汇 合 处 的 城 市 武 汉
结论:聚落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第五章
第2讲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学设计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细化】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分布及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线路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有着直接的影响。
聚落一般集中布局在交通线汇聚的区域,例如大多数城市都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和牧区的镇、旗多数也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地区。
同样的,交通线路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聚落的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线路的兴盛或者衰落都会引起聚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例如海洋运输的兴起,使得沿海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的居住地,人类走出了山区,走向了沿海平原地区。
在我国,曾经兴盛一时的河西走廊在近代逐渐走向衰落,原因之一就是交通条件的恶劣——干旱缺水使得风沙施虐,影响了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也很明显,会影响到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规模发展趋势等。
【学情分析】现代的中学生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接触频繁,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交通运输线路对聚落、商业网点的布局并不知晓得太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多一些联系,教学内容上多使用案例。
结合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选取一些当地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法。
2.自学讨论法。
3.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交通运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讲授新课】探究1: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案例分析1:嘉兴聚落形态的变迁1.嘉兴市在历史时期中城市形态经历了几次变化?2.解释导致嘉兴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内容,加深对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影响的理解。
2.分析报告:针对课堂讨论的案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区域,撰写一篇关于该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分析报告。要求如下:
2.掌握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规划方法,以及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思考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作用。
1.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关注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为家乡的交通运输布局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3.解答与反馈: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原则等。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某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牌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位于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a与b不并排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交通拥堵B.展现城市文化C.分散人流、车流D.减少交通事故2.位于主干道同一侧的公交站牌c和e距离较近的原因是()①位于路口附近②广告宣传需要③客流量非常大④减轻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题,如果将不在同一侧的公交站牌并排布局,两侧都有公交车停靠时易造成交通拥堵,因此位于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a与b不并排布局的主要原因是避免交通拥堵。
第2题,位于主干道同一侧的公交站牌c和e距离较近的原因可能是公交站牌c和e位于路口附近,此处客流量非常大,为了满足旅客的需要而设得较近。
如果是为了广告宣传需要,不需要将公交站牌放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交通拥堵,加大运输压力。
2.C下图为成昆铁路的一段选线设计图,有两个设计方案。
“采用方案”较“沿河方案”短约10千米,减少车站1处,少修短隧道8个,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且免受河流冲刷。
其中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滚滚的大渡河,成为车站中的奇迹。
读图,完成3~4题。
3.与“沿河方案”相比,“采用方案”的明显优势是线路短与()A.便于居民出行B.技术难度小C.道路坡度小D.安全性高4.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B.资金C.降水D.地形3题,“采用方案”以长隧道为主,道路缩短,坡度加大,技术难度增加;车站减少,不便于居民出行;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安全性提高。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大渡河,说明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4.D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北京南站始发,终点站为天津站,正线全长113.54千米,其中约86%为高架线路。
下图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某城市时的照片。
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科技因素和劳动力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6.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图示地区时,采用高架桥的目的是()A.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B.观赏高速铁路沿线的风景C.节约高速铁路沿线的耕地资源D.降低高速铁路交通建设的难度7.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铁路的建成会()A.促进跨城就业B.提高沿线房价C.增加货物运量D.加剧大气污染5题,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高中地理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 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交通线的发展,会使城市空间形态 趋向于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线的衰落,将使城市沿交通线 伸展的形态保持不变,甚至衰退。第2题,明清时期,大运 河运输繁忙,沿河城市商贸繁荣。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 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 慢。
(1)图中杂货铺的布局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 )
A.交通最优原则
B.市场最优原则
C.经济最优原则
D.便民最优原则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
B.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山区大,与交通条件无
关
C.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铺A的经营规模
比杂货铺B的可能大一些
(3)× 商业网点除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外,还有市场最优 原则、便民原则等。
(4)× 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稀少,交通 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 口密集,商业网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平原, 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适 宜人的生存,故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交通线路的改变常引起交通要道沿线聚落的繁荣或衰 落。( ) (2) 大 城 市 带 的 形 成 与 交 通 运 输 网 的 布 局 密 切 相 关 。 () (3)商业网点的布局都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 ) (4)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一定大于山区。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单选题伊斯坦布尔港是土耳其的最大海港,中国远洋集团2015年9月16日收购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Kumport集装箱码头约65%股份。
由于土耳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未来港口集装箱物流服务需求具有较强增长潜力。
根据图和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题。
1.伊斯坦布尔港成为该国最大港口的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联系亚、非两洲②扼守直布罗陀海峡,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③以伊斯坦布尔市为依托④经济腹地广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2.中国收购Kumport集装箱码头,将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 完善土耳其在全球的港口网络布局B. 促进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1/ 71/ 71/ 71/ 71/ 71/ 7C. 激活沿线国家港口贸易D. 完善沿途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互通铁路控制性工程沪通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于2019年9月20的顺利合拢,互通铁路预计将于2020年6月建成通车。
全程137.28千米,设计最高时速200km/h。
下图为“江苏铁路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题。
3.影响沪通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资源C. 文化D. 经济4.铁路沿线经过城市的某些路段两侧,架起近两米高屏障。
主要目的是A. 减轻噪声污染B. 保障行驶安全C. 净化城市空气D. 美化沿线环境5.沪通铁路建设影响不明显的是A. 提升上海对苏中的辐射能力B. 增强过江通道的运输能力C. 促进上海市区的房地产开发D. 促进南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青年报北京讯: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今天(2019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迈入智能化时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51张)

京沪铁路的建成
观察并回答问题:
日 本 筑 波 科 学 城
日本筑波科学城呈 什么形状,原因是 什么?
南北狭长的带状
城市沿南北长达9千米 的中轴路分布
思考: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干线之间往往具 有什么关系? 聚落空间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流等)扩 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交通运输布局 的重要变化源自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大城市带巩固练习:
1、现在,株洲市的聚落空间形态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 D、上海
2、下列城市的区位因素与石家庄相似的是( C A、扬州 B、华盛顿 C 、 株洲
3、石家庄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人口
C
)
D、公路
星 状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和陆 路运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1909年 新中国初期
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
变化原因
团块状地域形态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 个方向伸展 沿铁路迅速延展 仍以沿河伸展为主 向外扩张,呈松散状
初始状态 城区河流频繁淤塞
沪杭铁路通车 陆路交通发展缓慢 外围建立许多工厂
案例:扬州的变迁
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 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 中心, “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 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 。到了清 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 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 和海运兴起,铁路修建,扬州城市发展 缓慢,甚至停滞,昔日繁荣的扬州变得 “门前冷落鞍马稀”。城市空间形态基 本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学案
【复习目标】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向瞭望】
以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
【课前延伸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___ ____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______ _。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线的发展会 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线的 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理性思考】以株洲市为例,说明交通运输对城市聚落形态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 交 通 运 输 布 局 状 况 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 ,运输方式 小
平原 交通 ,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 大
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⑴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_ 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 ___沿线。
⑵市场最优:_______有多条道路通过,通达度最高,能吸引大量消费人口。
3、对集镇的影响
集镇是在____ ___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引起集镇的繁荣或_______。
【自主检测】
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 ( )
A、大同 鹤岗 抚顺 开滦 B、大庆 玉门 邯郸 包头
C、宝鸡 株洲 石家庄 蚌埠 D、鞍山 包头 马鞍山 攀枝花
2、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反映了 ( )
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B、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C、军事、政治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D、宗教活动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下列关于嘉兴市城市形态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流频繁淤塞,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
B、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发展
C、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演变成星状
用心 爱心 专心
2
D、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水陆交通的大发展,城市向外扩散成松散状
4、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
5、关于交通线对陕西勉县的长林镇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去曾因为是水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发展为集市
B、现在因为上游险滩被排除,航道向前延伸,商业衰落,集镇退化为居民点
C、过去因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商业繁盛,发展为集市
D、现在因为铁路改线,集镇逐渐衰落,退化为居民点
【课堂探究案】
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交通条件不但对聚落的空间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其发展速度也有着深刻的影
响,如下图所示:
【例1】关于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
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聚落形态
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例2】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点拨: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的布局的
主要因素;城区①和城区②相比较,城区①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早形成;由新城区沿
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参考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3)交通(铁路的兴建)
考点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影响商业网点密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还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及商业网点
的布局。
1、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 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的是
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例3】右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部分布图(图中箭头越粗表示客货流量越大),根据
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乡村商业网点的特点:规模 ,密度 。
(2)图中杂货部的布局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 原则。
(3)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部A与杂货部B,经营规模可能大一些的是 ,
理由是 。
点拨:第(1)题,该地具有乡村商业网点分布的一般特点,即规模小、密度小。第(2)题,
A、B两杂货部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3)题,从箭头所指
的客货流量来看,杂货部A处的流动量大于杂货部B处,所以杂货部A处的商业规模大于
杂货部B处。
【参考答案]】(1)小 小 (2)交通最优 (3)A A地客货流量大,B地客货流量较小
【当堂达标】
1、2008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2、有关商业中心及其布局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业中心一定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B、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吸引商业中心向新的地点迁移
C、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也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D、郑州商业中心的形成得益于铁路交通枢纽位置
如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3~4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5
3、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4、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2010·淄博一模)读下列两幅图,完成5~6题。
5、两图所示的含义是 (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
负相关关系,也存在正相关关系;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
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课后延伸案】
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6
1、2008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2、2008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 )
A、沿河流两岸分布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2008年与1980年相比,首先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
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发展了立体交通。因此A项正确。第5题,依据图例准确读图可知,
新建商业中心皆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交会处,布局于城区的东部、北部和南部。
答案:1.A 2、C
(2010年浙江台州模拟)读图,完成3~4题。
3、某地区有a、b、c、d,e、f规模不等的城市(镇),现需在
其中两座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
A、a和b B、a和e
C、b和e D、c和d
4、图中f地处山区,林产品丰富,新近发现了一大型矿产资
源,需布局一交通线,有关这一交通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社会因素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修建交通线只需考虑f与b的距离最短这一原则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适宜修建铁路
D、f城镇的发展规模不会超过城市a、b
5、(2010年烟台模拟)根据图中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
街区沿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运
输方式以___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__状,与
1949年以前相比,主要的变化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带 河流 河运
(2)星 街区面积扩大,现有街区沿铁路、公路干线分布更加明显(3)交通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