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没有敌人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生烦恼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生烦恼孔子说:仁者无敌。
意思并不是说仁者功夫很高,天下没有可以抗衡的对手,而是说,一个内心充满仁爱的人,他的眼里没有敌人。
这和佛法的“慈悲”,是同样的含义。
在佛菩萨眼里,一个善良的人,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是值得同情和需要拯救的;而一个恶人,同样在六道轮回中受苦,而且恶人,受“心魔”控制,其痛苦更远甚善人,更应该被同情和拯救。
爱的反面,是恨,所以佛教不讲爱,而讲慈悲。
据说抗战期间,宋美龄向上帝祈祷降罪于日本人,她的母亲听到后很生气:“你不应该祈求上帝降罪于日本人,而应该祈祷上帝感化他们,把他们变成善人。
”(宋美龄全家是虔诚的基督徒)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你是希望出现一个恶魔一口吃掉他,还是希望出现一个佛祖,把他感化成一个善良的人呢?慈悲是“无缘之慈,大体同悲。
”如果我们看到善人就欢喜,看到恶人就憎恶,那只是小爱,而不是慈悲。
德山禅师说:“彻世机枢,如一滴投于巨壑。
”很明白地把世间的聪明和智谋,和佛家的“般若智慧”分开。
大多人喜欢以聪明自居,喜欢聪明人,赞美聪明人。
其实,聪明是最没用的东西,聪明不能给你带来朋友,诚恳才能;聪明不能给你带来财富,勤奋才能;聪明不能给你带来快乐,智慧才能。
它只会让你心存侥幸、想走捷径、看轻别人……所以苏东坡年老感慨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如何分辨聪明和智慧呢?如果一种“用心”,让你心生烦恼,让别人不舒服,那就是聪明;如果一种“用心”,让你自己自在,让别人欢喜,那就是智慧。
所以,真正的智慧,会“与人欢喜,自己自在。
”大乘佛法,有两条总揽全局的主线:一条是以大悲心为根本的方便法门,一条是以性空为主题的智慧法门。
这两个法门互为前提,相依不离,在佛学中称为“悲智双运”。
慈悲和智慧的关系,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好比水分和种子的关系,没有慈悲的“水分”,智慧的种子无从发芽,而没有智慧的“种子”,慈悲就只能是一潭死水。
因此,大乘佛法,是慈悲和智慧的高度统一。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胸怀是委屈撑出来的;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痛苦是与人比出来的;疾病是恶习造出来的;心态是经历炼出来的;快乐是知足养出来的;健康是活动练出来的。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解脱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轻松。
世上最美的,莫过于从泪水中挣脱出来的那个微笑。
珍惜自己可以经历的一切,人生就那么几十年,走好自己的路就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坚定的意志,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能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人生。
人生不能虚度,自己要
对得起自己。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发生的事。
以宽阔之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
以不变之心,坚持正确的理念。
以喜悦之心,帮助须帮助的人。
以放下之心,面对难割舍的事。
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
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
以感恩之心,感激拥有的一切。
路没有终点,也没有人告诉我在哪里变道,在哪里转弯,在哪里停歇,路在脚下,迷茫的只有自己和心情的游历。
路有多长,需要用自己的脚去丈量,心有多远,需要用自己的坚强去支撑,人在旅途,在未到达终点之前,一切都是未知,自己尽量去把握吧。
超兽武装经典语录

超兽武装经典语录4、在强者的眼里没有弱者的席位。
5、人的欲望,犹如高山滚石一般,一旦开始,将永远无法停下。
6、在战斗中,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可我愿意以生命来换取胜利的机会。
7、天地本就无情,若见有情,天早已荒,地早已老。
8、天堂和地狱没有我选择的权利,只有我被选择的命运。
9、孩子,我们的内心就像树一样,树越是向往高处的光亮,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
10、没有闯不过的关口,没有打不倒的敌人。
11、强就是弱,弱就是强。
12、天堂还是地狱,我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我被选择的命运。
13、飞翔是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
14、没有闯不过的关口,没有打不到的敌人。
15、为战而生,至死方休,因为我是战神!16、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17、最强的攻击,可以掩盖一切破绽。
18、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超兽战士的异能量也绝不会超过他们心中的信念。
19、天堂和地狱,虽然没有我选择的权利,但是,我还有选择死的权利!20、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的,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21、爱只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借口,他是弱者乞求强者给予他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时候的借口。
22、我的内心就像树一样,树越是向往高处的光亮,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
23、在我面前,敌人不是逃之夭夭,就是一败涂地。
24、我不会破坏规则,只会尽力扭曲它。
25、天堂和地狱没有我选择,只有我被选择的命运!26、爱,因为宽容才被看见。
27、胜利可以带来喜悦,荣誉可以带来尊敬,可有一样东西比他们都重要,那就是生命!28、天堂和地狱,没有我选择的权利,只有我被选择的命运。
29、黑暗深渊中的战魂,赋予再一次燃烧的权利。
30、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31、我们飞翔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就越是渺小。
32、我们是来自黑暗深渊的灵魂,我们内心向往的是无限的黑暗,黑暗里没有爱。
七年级语文读后感作文范文5篇

七年级语文读后感作文范文5篇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读后感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语文读后感作文5篇1近来,我读了一本名著——《悲惨世界》。
在书店中“悲惨”二字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心中的好奇令我不由自主地翻开了它。
然而当我轻轻合上书时,心中却充满了悲哀。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雨果先生。
他用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一生。
冉阿让是一名苦犯。
在他服完十九年之久的监禁后,他的灵魂与人品受到了一位主教的升华。
冉阿让立志重新做人。
他帮助、救济穷人;在当市长期间,不愿商马第平白无故替自己受害,以身顶替;他救出处于水深火热的孤儿柯赛特;救出在枪林弹雨之中不幸受伤的马吕斯;他不计前嫌,让沙威逃离死神的魔掌。
他一生都是那么善良、朴素。
最终,他凄凉地死去,令人潸然泪下。
当我把书合上时,脑海中浮现的一幕幕仍是书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属冉阿让救出沙威那一段。
他完全可以一枪让这个讨厌的人上西天,可冉阿让没这么做。
他放了他,让人们看到了她善良的光环。
善良总能让别人为之感化。
因为善良,冉阿让在担任市长时深受市民喜爱;因为善良,沙威之后没有对他进行穷追猛打。
善良,也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
在英国一个村庄里,一位农夫在赶往集市的路上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
他二话不说,立刻把男孩救了上来。
两年后,一位绅士来到了农夫的家,对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在两年前救了我儿子,我该怎么报答你呢?”这时,农夫的儿子回来了。
绅士灵机一动,说:“请允许我把他带走,我想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报答你!”几十年之后,农夫的孩子发现了青霉素。
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莱明!善良,人生中最富有的财富!七年级语文读后感作文5篇2这是一部如何华丽浪漫的史诗?又是一部怎样牵绕命运的轮回?用鲁迅的话来评价或许比较贴切,“所谓小说,即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你是什么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

你是什么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作者:济群来源:《中国商人》2015年第05期如何面对逆境生活由顺境和逆境构成,而逆境会打破人们原有的期盼、执著和设定。
人只要不活在自己的一厢情愿里,就能避免被“第一支毒箭”(逆境本身)伤害。
而认清真相,接纳现实,就能避免“第二支毒箭”的伤害,避免陷入由逆境引发的负面情绪。
佛法认为世界由“因缘因果”构成,所有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
佛法讲随缘,了解因缘因果后,不论发生什么都可以接受,并在接受的基础上从自身开始改变因缘,这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所以,逆境也是一次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一方面,佛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无常的,无论宇宙的成住坏空,还是人的生老病死,亦或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都在不断变化。
倘若人们有接纳的能力和智慧,任何事情都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伤害。
另一方面,顺境未必是好事,逆境也未必是坏事。
在现实中,有的人在顺境中沉沦,生命因此肤浅;有的人在逆境中成长,变得坚强勇敢。
正所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
具备智慧,便可以看透祸福,看透顺境和逆境的两面性。
所以,有智慧地看待逆境,就可以避免被逆境伤害。
这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幸福需要福报幸福不只是取决于物质,更取决于身心。
古人讲“五福临门”,其实就是幸福所需要的五大福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
其中,长寿和富贵是幸福的外在条件,康宁(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才是根本因素。
从养身到养心非常重要,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大的投资。
如何获得内心安宁呢?破坏人生幸福的“头号敌人”是烦恼,而学佛就是解除生命的迷惑烦恼,使躁动的念头平息下来,从而身心自在。
人们称佛陀“得大自在”,原因就是佛陀的生命中没有迷惑和烦恼。
五福中的“好德”代表健康心理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身心健康,还关系到福报能否持续增长。
在实践道德的过程中,正向心理会持续强化,成就健全的人格。
有了道德准则,做事会更容易,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得到社会的认可。
黑神话金句

黑神话金句1. “俺老孙来也!”这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你的心,就像孙悟空在你面前大喊一样,多震撼啊!比如玩游戏时听到这句,是不是感觉热血沸腾?2. “踏碎凌霄,放肆桀骜!”哇,这得多霸气,就如同你面对千难万阻也绝不退缩,像个无畏的勇士!想想在战斗场景中喊出这句,多带劲!3. “既见未来,为何不拜。
”这话语充满了威慑力,好似一位高高在上的王者在质问你,能不让你心生敬畏吗?在面对强大敌人时,这句多有气势!4. “不杀生,仇恨永无止息。
”这简直就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啊,就像生活中那些解不开的结,让人深思!游戏里遇到相关剧情时,是不是很有感触?5. “我命由我不由天!”多有魄力的一句话,就如同你要挣脱命运的束缚,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这得多燃啊!当你努力奋斗时,想想这句,是不是充满力量?6. “心中若是有桃园,何处不是彩云间。
”这话说得太有诗意了,就像在告诉你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美好,多有意境!在浮躁时想起这句,能让你平静下来吧。
7. “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这是多么尖锐的质问,就像在挑战权威,让人忍不住要思考一番!在面对不合理时,这句话是不是很应景?8. “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这多有哲理,如同在提醒你要懂得反思,不要执迷不悟,多深刻呀!当你犯错时想想这句,会不会恍然大悟?9.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哇,这感觉太宏大了,就像你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多神奇!在游戏中体验宏大场景时,这句是不是很贴切?10. “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多么自我觉醒的一句话,如同你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多让人感慨!在经历成长后,这句话是不是特别能引起共鸣?我觉得这些黑神话金句都特别有魅力,能让我们在游戏中或者生活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力量和情感。
它们不仅仅是一些话语,更是能触动我们内心的深刻表达。
圣斗士星矢经典语录

圣斗士星矢经典语录圣斗士星矢经典语录11、为了爱,人类能够非常温柔,也能非常坚强!2、不杀一只小虫,不折一枝花,这样度过一生的人实在没有。
人不是神,所以不管是那么善良的人也会无意间做点坏事。
这就是生活。
为了生活只能这么做。
——雅典娜3、你抛弃了友谊和眼泪,就毫无胜利的希望了!4、我们是广阔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生命,我们生命中的小宇宙永远燃烧着。
比起那些追求时髦的人,我们的生命充实多了。
我们不论生存在什么星宿下,都会过得很壮观。
虽然留下伤痕,但那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5、没有希望,生存就失去了意义。
希望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
不要丧失信心,要努力奋斗!要突破任何恶劣环境的困难……然后产生希望!——星矢6、只要生命之歌还在继续,决不放弃希望!——星华7、因为人类有缺点,也有不足之处,所以必须互相帮助。
8、奋战通常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并不是为了眼前的胜利,而是为了未来…… ——紫龙9、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定可以梦想成真的。
10、梦不一定是指不可能。
懂得梦是不可能实现的时候,已经是到了人生的终点。
——冰河11、绝不放弃希望,努力向前进,哪怕地狱门后边的道路充满荆棘和苦难!12、任何纯洁的人,为了生存都会杀生,吃肉和鱼,或者采花、杀昆虫等……还有憎恨别人或伤害了别人……其实谁都不想做这样的事。
如果这些都算是罪恶,那么人类本身为了生存都是在犯罪吗?——瞬13、一枝枯萎的鲜花,不会再盛开。
人、鸟、虫……光辉的星星都只有一次生命。
——奥路菲14、圣斗士的优劣并不全取决于圣衣,最重要的是能够燃烧自己的小宇宙使之爆炸的人就能够获胜!——穆15、生命是只有一次的。
也正因此,它才会发放出无比宝贵的光芒。
16、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肉体归根到底只是这个世界上的借用品。
——童虎17、这宇宙整体的真理就是无常,没有所谓的完全的罪恶或完全的正义存在。
——沙加18、来到这里的少年们啊,我把雅典娜托付给你们了!——艾欧洛斯19、在战场上,哪里还有空考虑累不累的问题!怕伤了眼前的敌人,算什么好汉?必须打败敌人!不然敌人得胜,便会让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01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01制戒緣起十義門第一甲一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我们现在归到《律海十门》的正文——先是制戒缘起。
我们说这二百五十条戒是怎么制的?爲什么缘起而制的?下面就是讲这个事情。
乙一皈敬缘起颂丙一皈依三宝求加持自他慧心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这也是皈敬颂,同样,皈敬三宝。
“稽首礼诸佛”,就是顶礼佛,十方三世佛;“及法比丘僧”,法宝,僧宝。
这两句就是顶礼三宝。
丙二学戒所爲我今学毗尼令正法久住下边发愿,顶礼三宝你有什么事情呢?发愿——“我今学毗尼”,我现在要学这个毗尼藏(律藏)。
爲什么要学?“令正法久住”,目的是要使正法久住。
这是我们学《律海十门》的开端,先是礼敬三宝,然后是学毗尼的目的。
下边是制戒缘起了。
丙三尊者请问佛说因缘尊者舍利弗请问于世尊过去等正觉何者法久住何者法不久愿如来指授佛告舍利弗毗婆尸式弃拘留孙迦叶四佛法久住由广说经法结戒亦说戒拘那含牟尼毗舍二如来不广说经法未结戒说戒时人根善利但说教授戒诸恶莫作等皆除惑证道彼二佛示灭种种姓出家时久生疲厌无经律摄持令正法速灭若众花散置无线贯串故被风则涣散“尊者舍利弗,请问于世尊,过去等正觉,何者法久住,何者法不久,愿如来指授。
” 这是舍利弗尊者以悲心问佛的一个问题。
他问,过去的佛,哪一尊佛的法能够久住?——目的是“正法久住”了,所以根据这个题目就把舍利弗这一段文引出来。
舍利弗曾经问过佛,过去的佛(我们指的是过去七佛),哪一尊佛的法能够久住,哪些佛的法不久住,希望佛告诉我们。
目的也就是参考过去佛的经验,哪些能够久住,哪些不能久住,爲什么能久住,爲什么不能久住,以便知道如何使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能久住。
佛以悲心告诉舍利弗:“佛告舍利弗,毗婆尸式弃,拘留孙迦叶,四佛法久住,由广说经法,结戒亦说戒。
” ……(2A)毗婆尸佛、式弃佛、毗舍罗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这个是七尊佛[ 七佛过去之七佛。
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于长阿含卷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卷四十四之十不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