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试题参考018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在一个校园内构建计算机网络,一般属于________。
A、局域网B、都市网C、广域网D、因特网参考答案:A2.以下四种电视信号传送方式,________图像质量最好。
A.射频信号B.复合视频信号C.分量视频信号D.分离视频信号参考答案:C3.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E.Dale)于()年所著的《视听教学法》。
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A.1945B.1946C.1947D.1948参考答案:B4.()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学目标参考答案:C5.桑代克认为在试误学习中有三大定律分别为()。
A.练习律B.准备律C.效果律D.强化率参考答案:ABC6.如果使用干电池,长时间不用时,不必将电池取出,因为对录音机没有任何影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如果只需摄制单套彩色幻灯片,并要求制作的幻灯片彩色失真尽量小,应使用()摄制。
A.彩色负片B.彩色正片C.彩色反转片D.全色片参考答案:C8.制定(),就是依据前面分析的材料,选择和调整教学模式,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形成实施的学习结构。
A、教学策略B、教学计划C、教学方案D、教学大纲参考答案:A9.幻灯机要由()等构成。
A.光源B.反光镜C.聚光镜D.放映头E.灯箱参考答案:ABCDE10.拉斯威尔(H. Lasswell)的传播理论可以概括为()的传播模式A.4HB.5WC.3HD.6W参考答案:B11.()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形式。
A.教科书B.教师C.学生D.教学内容参考答案:D12.用韦斯特莱传播理论解释教学过程,________是“把关人”。
A.教材的编制者B.教学管理者C.授课教师D.学生参考答案:C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4.布卢姆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发现学习教学理论。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25分)
答: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在于以下:(1)“塔”基的学习检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2)“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4)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代替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二、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什么是Internet?
答:Internet是指全球性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Internet 中的计算机通过全球性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
这个地址是建立在IP。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 ■ ■ ■ ■ ■ ■ ■ ■ ■ ■ ■ ■▆ 《现代教育技术》 试卷 共2页(第 1 页) 答案务必写在对应的作答区域内,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A 卷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一、 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25分) 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1)塔的经验分布。
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
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3)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指导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
因此,它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二、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什么是Internet ?答:1Internet 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百万个计算机网络,数亿台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它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
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 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以下四大网络中,________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
A、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B、中科院中国科技网CSTNETC、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D、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2.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
()A.正确B.错误3.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A、班杜拉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4.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是()A.依据教学目标B.依据教学内容C.根据教学对象D.依据教学条件5.教育技术的范围比电化教育的范围小。
()A.正确B.错误6.发现教学法的设计难度大,对教师水平及学生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并非一般教师都能胜任。
()A.正确B.错误7.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教育科学B、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C、信息技术D、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8.以下各种经验中,________不属于观察的经验。
A.广播录音B.幻灯投影C.电影电视D.参与演戏9.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教学功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常称为________。
A、CAIB、CBEC、CMID、CAT10.()认为“学习得自观察与模仿”。
A.桑代克B.斯金纳C.班杜拉D.乔姆斯基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BCD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C。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网课测试题答案卷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在一个校园内构建计算机网络,一般属于________。
A.局域网B.都市网C.广域网D.因特网2.计算机网络中,互联网的地理覆盖范围是________。
A.约几公里B.几到几百公里C.几百到几千公里D.几千到几万公里3.指导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加涅D、克拉夫基4.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育为目的的信息时,被称为()。
A、学习媒体B、视听媒体C、教学媒体D、大众媒体5.以下四种电视信号传送方式,________图像质量最好。
A.射频信号B.复合视频信号C.分量视频信号D.分离视频信号6.以下四大网络中,________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
A、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B、中科院中国科技网CSTNETC、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D、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7.()环节要作的工作就是:使用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学习前的起点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
A.分析教学大纲B.分析学生特征C.制订教学目标D.实施教学评价8.通常把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采用计算机这种媒体(工具)所完成的教学过程(或教学形式)称为()。
A.计算机教学B.多媒体教学C.视听教学D.计算机辅助教学9.范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它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A、错误B、正确10.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有()。
A、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B、教育理论、教育原则的应用与贯彻,必须解决可操作的问题C、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教学过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D、实现教学工作的系统化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B,C。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网课测试题答案2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指导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加涅D、克拉夫基2.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是由()提出的A.斯金纳B.戴尔C.桑代克D.班杜拉3.要将摄像机或录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给计算机,通常采用________。
A、帧捕捉卡B、视频捕捉卡C、视频转换卡D、视频叠加卡4.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________。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5.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
()A.正确B.错误6.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指() A.罗杰斯B.马斯洛C.布鲁纳D.乔姆斯基7.()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形式。
A.教科书B.教师C.学生D.教学内容8.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设计内容有哪些?()A、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B、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C、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D、教学媒体运用方法的设计E、形成性练习的设计9.运用计算机来监测、评价和指导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决策和管理,通常称为________。
A.CAIB.CBEC.CMID.CAT10.通常,我们要考虑选用媒体可能产生的功效,与制作和使用媒体需付出的代价的()。
A.平衡B.匹配C.价值D.比值11.下列几种媒体中,________是听觉媒体。
A、CDB、VCDC、LDD、DVD12.多媒体计算机与录像或VCD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________。
A、集成性B、影像质量更好C、具有交互操作D、表现内容更丰富13.直接关闭幻灯机电源即可关闭幻灯机。
()A.正确B.错误14.实施范例教学法一般有四个阶段,分别是()A.范例地阐明“个”B.范例地阐明“类”C.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D.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的关系和切身经验15.幻灯机要由()等构成。
A.光源B.反光镜C.聚光镜D.放映头E.灯箱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4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4](https://img.taocdn.com/s3/m/626cf766f61fb7360a4c653a.png)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4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8秋[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4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福建,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谋学,【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得分:100第1题,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________不属于布卢姆在认知领域中所分层次的目标。
()A、知识b、理解c、思辨D、应用第2题,()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形式。
A、教科书b、教师c、学生D、教学内容第3题,范例教学是()提出的A、加涅b、布卢姆c、布鲁纳D、克拉夫基第4题,用录音机录制教材时,如果录音机上没有磁带选择开关,那么应使用________录音。
A、普通磁带b、钴带c、铬带D、金属带第5题,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录像带的格式是________。
A、1/4英寸b、1/2英寸β型c、1/2英寸Vhs型D、3/4英寸u型谋学网第6题,下列各种视觉图像中,________属于真实化视觉图像。
A、动物世界的录像b、流程图c、分类图D、地图第7题,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指()A、罗杰斯b、马斯洛c、布鲁纳D、乔姆斯基第8题,\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教育技术的________的表达。
A、工作性定义b、学科性定义c、基本定义D、一般性定义第9题,下列有关幻灯投影设备的使用,________是不规范的。
A、幻灯机关机时应先关灯开关,再关风扇开关b、幻灯机的仰角不能超过10°c、暂时不让学生观看投影银幕时,盖上反射镜D、投影银幕上方要前倾15°左右第10题,发现教学法是()提出的。
A、布卢姆b、布鲁纳c、加涅D、克拉夫基第11题,\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是()的主要观点。
谋学网A、乔姆斯基b、戴尔c、斯金纳D、麦克卢汉第12题,________的研究目的就是优化教学效果,具体来讲,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使教学吸引人。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考核试题参考379

一、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25分)
二、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什么是Internet?
的接入方式有哪些?
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三、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20分)
四、论述题(30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3、答:Internet提供的服务包括WWW服务、电子邮件(E-mail)、新闻论坛(Usenet)、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新闻组(News Group)、电子布告栏(BBS)、Gopher搜索、文件搜索(Archie)等等,全球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提供的这些服务,获取Internet上提供的信息和功能。
2、应当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或法则
3、充分描述其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描述对问题的可操控方面
三、提供案例、范例
1、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与主题学习任务有内在联系的案例
2、学生学习案例,考察其与主题学习任务之间的异同
3、案例要有益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
一、答: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成三种形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
六、设计活动过程
1、告知学生需要怎么做才能完成任务?需要遵循哪些步骤才能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由哪些环节构成?
答:授导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方面。
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叙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
答:下面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述一节课的设计过程:1.分析、确定单元目标(1)分析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2.Internet的接入方式有哪些?
答:PSTN拨号、ISDN拨号、DDN专线、ADSL、VDSL、Cable-modem、源光网络接入、LMDS接入、LAN。
3.Internet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答:远程登录服务(Telnet)、文件传输服务(FTP)、电子邮件服务(E-Mail)、网络新闻服务(Usenet)、名址服务(Finger、Whois、、Netfind)、文档查询索引服务(Archie、WAIS)、信息浏览服务(Gopher、WWW)、其它信息服务(Talk、IRC、MUD)。
2.界定问题、主题(1)问题/主题/项目的确定应与单元目标一致,具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挑战性(2)应当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或法则(3)充分描述其产生的情境、恰当地呈现/模拟、描述对问题的可操控方面
3.提供案例、范例(1)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与主题学习任务有内在联系的案例(2)学生学习案例,考察其与主题学习任务之间的异同(3)案例要有益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4)案例必须能描述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以简单化替代复杂化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20分)
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涉及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手段如何使用的问题,而是涉及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其目的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四、论述题(30分)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A卷
答: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在于以下:(1)"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二、回答下列问题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许多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通过网间互联构成,在TCP/IP协议的支持下进行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
1.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就是培训师在接手培训任务之后,系统地对主管单位要求、学员培训需求、课程体系及教材要求系统地加以分析整理,结合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地点、授课时长、学员数量、考核方式等等要素进行提炼、整合和创新设计,整理出最适合的教学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并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依照使用,使之最大程度满足培训需求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