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理念 · 方法 · 风格
西方设计发展的基本过程

西方设计发展的基本过程设计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西方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本文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设计潮流,探讨西方设计发展的基本过程。
1. 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设计发展的起点。
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充满了对人体比例和对称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建筑物的立面、雕塑作品的姿态和表情上。
罗马帝国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建筑技术和公共设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的设计注重对称、均衡和秩序,为后来的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师们追求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复兴和再创造,他们研究古代文献和遗迹,运用古典美学原则进行设计创作。
在建筑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建筑理论和方法,如比例法则和透视法,使建筑物更加精确和逼真。
在艺术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雕塑家们以人体为中心,探索人体的比例和结构,使艺术作品更加真实和立体。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西方设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建筑方面,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师们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钢铁和玻璃,使建筑物更加高大和坚固。
在工业设计方面,设计师们开始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生产效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使产品更加实用和经济。
4. 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西方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功能、简洁和实用性,摒弃了华丽和装饰性。
在建筑方面,现代主义建筑师们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原则,追求简洁和纯粹的建筑形式,如勒·柯布西耶的国际风格和密斯·凡·德罗的玻璃建筑。
在工业设计方面,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注重产品的功能和人机交互,提出了“形式跟随功能”的设计理念,如包豪斯设计学派的作品。
5. 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时期是西方设计发展的新兴阶段。
现代培训理念与方法

思考的环境
行动的自由度 影响的范围
思考的挑战
影响的性质
海氏评估法的过程
(投入)
(过程)
(产出)
知能
组织范围内的信息来源
不满情绪 事故 浪费 培训观察 观测资料 投诉 离职面谈 设备运用情况
基于工作的信息来源
公务员的知识、技能、能力 等职位说明书
公务员个人的信息来源
现代培训理念与方法
主讲人:蔡立辉,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全 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会 理事、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E-mail:lpsclh@
内容提要
一、培训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二、以人为本:尊重成人的学习方式 三、培训方法:决定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培训效果:具有可评估性、可测量性
(2)胜任素质模型(Competence Model)
个人的胜任力:个人能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 岗位工作要求:个人在工作中被期望做什么 组织环境:个人在组织管理中可以做什么 重合部分是公务员最有效的工作行为或潜能发挥的最佳领域。
个人的 胜任力
岗位工 作要求
组织环境
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
知识:业务需要的各种信息;
2培训效果评估的科学理论1四级评估法学员的满意程度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获工作中行为的改变公务员行政业绩的提升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学习行为结果情感反应结果效用迁移瞬时反应行为技能在培训情境中的显示知识保留1a反应获得社会产出组织产出人力财务和物力资源投入的质量和可获取性方法手段和过程的可接受度和熟练度社会和顾客的反应结果和回报个体和小群体技能与胜任力对组织的贡献和回报组织内个体效用和小群体产品效用1b培训可行性应用输入评估inputevaluation反应评估reactionevaluation培训的组织者培训师学员政府领导或主管部门情境评估contextualevaluation输出评估outcome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eevaluation相关环境需求和机会存在问题的评估如何最佳使用资源成功实施培训培训中提供反馈给培训实施者监控失败的来源或提供预先的信息培训结果测量情境评估contextualevaluation输出评估productevaluation3培训效果评估的四个维度1一项培训所培训的各种能力要和从事一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7位建筑大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以建筑为名----7位建筑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个人观点及理论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2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1,魔鬼在细节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强调教育背景下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

21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07的有机构成成分之一,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点。
当前在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过程中,凸显“公众参与”特征的教育活动会受到博物馆及公众的追捧[1]。
然而,目前博物馆教育模式中,青少年教育与全民教育模式模糊,展示空间不注重教育空间的营造,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参观需求,致使博物馆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有许多学者已经从观众角度出发,细分参观人群,为博物馆展示空间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方向。
例如,将观众群体按照年龄分为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和成年人教育服务。
因此,本文对不同参观需求和不同年龄层的认知水平的观众进行分析,从大连自然博物馆的设计问题切入,提炼出一套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提升博物馆的教育效果,以期为博物馆展示空间发挥教育作用提供参考。
2强调教育背景下大连自然博物馆现状分析2.1观众层面分析2.1.1接待观众数量大连自然博物馆是一级博物馆,以热河生物群的生物标本和海洋生物化石标本为特征,馆藏为205 489件,是辽宁省内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网站“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显示,大连自然博物馆接待量39.83万人次。
疫情期间,大连自然博物馆采用了人流限制措施,每天接待观众3 500人次。
2.1.2参观群体分析前来参观的群体,家庭背景、收入层次、教育水平、性别及年龄段等均不同,超过65%的参观者是家庭或朋友结伴前来博物馆参观[2]。
家庭构成分为学龄前儿童和家长群体。
据当日观察,学龄前儿童年龄、男女比例比较平均,接近1:1;家长类型有父母、爷爷奶奶、父母及爷爷奶奶,比例为11:9:6。
摘要 随着教育成为博物馆首要功能,馆内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却与展示空间结合不足,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本文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从观众和“教”与“育”空间关系的角度对其空间设计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展示形式平面化不利于教育传递、“教”与“育”空间融合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博物馆展示空间分众化、互动化、多元化、情境化的解决方法,旨在提升大连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在设计方面的教育价值,这对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实践意义。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
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
兴起于18世纪。
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
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
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
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
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
英国大笨钟。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
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
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
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
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
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
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
幕墙架构,梁柱支撑。
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
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
美国的弗兰克·赖特。
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
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
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
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
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
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
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代表人物:柯布西埃。
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
【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
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
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
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
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美学观,提倡由经济法则和数字计算形成不自觉的美。
设计概论新编

】设计概论新编引言:艺术设计是设计家有目的地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明确出现,是在西方源于现代工业革命的背景中,以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为发端的现代设计教育事业而开始的。
对于中国设计教育来讲,是以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为标志。
艺术设计是走向人类现代文明的途径。
设计形态论一.艺术设计家1.生存价值①.;②.生存需求:对于艺术家个人来说,生存意识的萌生,是自身觉悟成熟的表现。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在论述形式对人们的本质影响时说:形式逐渐从外面向人靠近。
③.创造意识:对于美的发现和认识,是创造的文化力量,对于自然的社会的诸多只是的深入研究,是获得创造意识的重要因素。
艺术设计家获得和提高创造力,正是艺术设计的职业要求,也是从事这个职业的根本所在④.文化拓展:艺术设计是文化的职业。
一个当代的艺术设计家,更需要积极地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在转化人类共有的文化资源时,建构一种现代艺术设计的体系,即将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技术的成功,化作人类的共同财富,这种化西为中、化古为今,一级个人的积极努力,才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进步的文化基础。
2.知识范围①.历史文化: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家,必须具备完善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是个人进步和事业拓展的必要条件。
—②.科学知识: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的理性主义的探索。
⑤.信息时代3.个人行为①.设计观念: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创作,也与工艺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艺术设计的意识往往萌生于器物未出现之前,而工艺美术则是在器物出现之后的装饰。
因此,一个艺术设计家的设计观念是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是随着历史的步伐而不断进步的。
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
贝伦斯坚持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设计道路,成为了德国工业同盟中最早完成了功能化工业产品设计的设计家。
②.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体现是一个艺术设计家水平的体现。
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设计行业中最有职业规范意义的一种设计形态。
1.基本特征①.指示标准: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指示特征标准。
风格和流派

一、传统风格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
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
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
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伊斯兰传统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
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二、伊斯兰传统风格三、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西方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
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则将古典的繁杂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四、现代风格现代风格即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现代风格一般用在描述建筑和室内作品及设计作品。
五、后现代风格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
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文学概论——精选推荐

⽂学概论第⼋章基本概念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在主体与客体相统⼀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法。
作⽤: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如《追忆似⽔年华》和《⼈间喜剧》艺术概括的规定性:“个别”与“⼀般”的统⼀: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实现“个别”与“⼀般”相统⼀是⼀个艺术提炼的过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3.情感评价:是⽂学的本质属性和⽂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的政治、经济、⽂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活的⼼理体验和判断。
4.⼈⽂关怀:是⼀种崇尚和尊重⼈的⽣命、尊严、价值、情感、⾃由的精神。
它与关注⼈的全⾯发展,⽣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艺术形式:语⾔材料及各种艺术⼿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成与呈⽰,使艺术⽂本的存在形态,是⽂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式。
6.真”是⽂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7.诗艺性:含义诗的艺术⼿段和艺术技巧作⽤:⽂学按照主观化⽅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成,没有“诗艺”运⽤便没有艺术真实。
思考问题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是⽂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答:⽂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是尚“善”,体现为“⼈⽂关怀”。
最终,⽂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学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理念·方法·风格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钟明邮编;528500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向我们走进,在这里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社会的创新需要人才的创新和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最终来自于教师的创新。
因为没有创新的教师,决培养不出创新的学生。
具有创新能力的英语教师更是使我国英语教学走出“高分低效”的困境和培养具有想像力、创新精神、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根本动力。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师的学历提高很快,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在职进修、自学等方式,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知识结构也得到一定改善。
但我们不可否认:填鸭式教学、少交际、少人性化的教学、随意性、盲目性大违背英语教学规律、原则的教学仍然在较大范围存在。
为此,社会和教育界一直在巨呼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方法,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英语人才。
然而观念或理念不是经过一夜梦醒就可以随意想出来的东西。
即使如此,这样的观念也不一定科学或具有实际意义。
我们所需要的新观念或理念应该是根据一定理论,结合客观现实和实践经验,综观历史而得到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
而且英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它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修辞学和文化等领域。
专业化的英语教师不了解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仅凭自己积累起来的一些英语知识本身,能转变观念、更新方法、以创新方法实行素质教育吗?
语言学家理查兹和罗杰斯(Richards Rodgers,1986)把教学法看成是一个由观点(Approach),设计(Design)和步骤(Procedure)组成的体系。
在这一模式里,观点指的是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等理论,设计包括教学目的、大纲、教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步骤则指课堂里的具体操作技巧。
而且三者关系是观点在先,然后是设计和步骤,三者还可以互动。
以上模式充分说明了语言和语言学习等理论在教学法的创立和选用的导向性作用。
故我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英语教师应走一条:“理论——理念——方法——风格”之路。
即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教育理念,综采灵活多样教学法,不断进行教改、教研,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创新的理念、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贾冠洁教授对外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总结为“what”、”how”、和“why”。
“what”指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外语知识能力;“how”指的是外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why”指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
应该说,随着英语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正规师范毕业生的大量增加,第一项已有较大提高,但后二项仍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严重不足。
罗晓杰(2002、2)做的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及对策研究的调查中发现:42%的英语教师感到英语教学理论欠缺,28.5%认为撰写论文能力差;26.5%认为自己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再一次应证了培养创新的教师,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师职业化的要求,笔者主要谈论贾教授指的“why”—
—理论知识。
因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应对下列领域的基本理论有一定了解、认识、甚至灵活运用。
1、教育学。
教育学是关于教育实践的哲学。
①应了解教育目的,懂得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②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关系。
③了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趋势及其问题。
④学习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多元性思维,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评价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
⑤确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理念。
2、心理学:①要学习中小学生心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动机,态度,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和激励机制。
②了解心理评估和辅导。
③了解学习策略(O’Malley和Oxford两大策略分类),学习心理,人际关系。
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学习理论:①了解以华生(J.B.Wastson)为代表人物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模式:刺激→有机体(学习者)→行为反应(强化或不强化)。
②了解“乔姆斯基”为代表人物的心灵主义的理论及其母语学习过程:语言输入→普遍语法(UG)→特定语言的语法。
③了解以皮亚查为代表人物的建物主义学习理论。
④学习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如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接触型的学习者和场独立型与依赖型的学习者及其特征。
⑤了解学习是一个它由学生个体自身完成逐步内化(internalized)的过程。
⑥Littlewood的创造性构建学习模式。
4、语言学:学习应用语言学,心理学言学,实验心理语言学一些基本理论。
①了解语言及其本质特征。
②了解语言功能和交际能力的本质。
③学习语言习得理论,尤其是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krasen)的监控模式,I+1的语言输入,情感过滤假设,斯温纳(M.Swain)的浸泡式(Immersion)教学实验及其输出阶段,错误分析,中介语,语言关键期,习得与学业得的关系等。
④学习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U.G)转换生成语法(TG)等。
⑤学习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⑥了解语言的感知,理解和产生。
⑦了解斯波尔斯基(1985)第二语言学习的通用模式。
5、教学法流派。
学习、了解各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①语法翻译法②听说法③情景法④自然法⑤交际法⑥沉默法⑦全身反应法(TPR)⑧功能—意念法⑨直接法等。
运用辩证法博采众长。
6、语言测试及教学评估。
语言测试:①了解语言测试的实质,方式,工具。
②了解语言测试的三大体系:第一代---科学前语言测试;第二代---心理计量结构主义测试;第三代:交际语言测试。
③了解语言测试的一般分类:有分离式测试和综合式测试之分;有常模参照测试与标准参照测试之分;有主、客观测试之分;有能力诊断性测试,学能测试之分等。
④了解测试的基本要求: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
⑤了解测试出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教学评估:①了解教学评估的目的,方式,常用工具。
②了解全方位的教育评价体系: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
7、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
①了解英语语用的一般性常识和社会语言学基本知识,②学习从文化层面了解英语及其语汇,语法,语义和语用,洞察处理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增强对文化传统的正确理解,学习在不同场合选用不同词汇,语法结构,用规范的话语提高文化意识,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使语言教学真正回归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道路上。
8、美学和修辞学。
了解两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提高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及效果,提高文学鉴赏力。
9、管理学。
教与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个组织系统中进行,它也体现着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
学习管理学的系统论,模式论,人本论,目的论等原理。
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材,教纲,教具,学生实际等)实现教学组织目标,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10、科研理论。
①了解英语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模式。
②学习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③学习如何选定研究课题?④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等。
经过以上基本理论武装之后,教师立即会有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能高瞻远瞩,理论联系实际更加自觉地,开创性地,富有远见地组织高效,创新的教学,使自身教学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真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形成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一代。
理论文化素养的提高,视野的开阔,知识结构的更新,更会使教师有脱胎换骨之感,从教育意识到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断地反思教学。
教师始终会以更新的,更切合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不断教研和教改又能拓展教学空间,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从而实现了从教书匠向研究性的教学专家和学者转变,提高了自身职业成熟度。
正如《剑桥2001年英语教育教学指导大全》一书的结语所归纳的,成功的外语教学有赖于:
1、有反映先进教育理念和语言教育理论的教材。
2、有一套与外语习得理论相配套的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结合学生的需要,得以创造性实施。
创新教育来源于创新教师。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正担任教学教改的历史重任。
为了使这场改革更主动、更自觉、更顺利,我们必须以理论学习为基本,以观念为先导,以教育科研为基本方法,尽快走上这条:“理论—理念—方法—风格”成功的教学之路。
参考书目:
1、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
2、胡泓主编《外语素质培养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3、罗晓杰《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需求与对策研究》见《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