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和一氧化氮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
脑钠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脑钠肽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宗晓娜李结华唐海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安徽合肥230022)〔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脑钠肽(BNP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水平的变化,探讨BNP 和vWF 联合检测对老年ACS 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68例ACS 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2例,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 )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BNP 、vWF 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对各组患者进行Killip 分级。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d ,观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的发生率。
结果ACS 患者各组血清BNP 、vWF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UAP 组、AMI 组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NP 与vWF 、cTnI 及Killip 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 呈负相关。
BNP >532pg /ml 组随访期间出现MACE 的例数明显高于BNP ≤532pg /ml 组。
BNP 及vWF 水平均升高的患者,MACE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NP 或vWF 升高者。
结论BNP 和vWF 水平与老年ACS 患者危险分层相关,联合检测BNP 及vWF 水平对老年ACS 患者MACE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脑钠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3)03-0536-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3.03.019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1A162)通讯作者:李结华(1963-),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
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水平变化。
方法选择急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129例,按其类型分为3组,STEMⅠ组43例,NSTEMⅠ组33例,UAP组55例,对照组50例。
对12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测定手术前后血浆BNP水平,对照组测血浆BNP水平。
结果STEMⅠ组及NSTEMⅠ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其中STEMⅠ组高于NSTEMI(P<0.05),U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ACS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相关;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浆BNP含量明显降低,因此BNP浓度检测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
[1]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e peptide,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利钠利尿多肽,是心脏功能损伤的标志物,可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增高。
目前有大量文献报告BNP作为一种心血管保护因子在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浆中浓度有明显升高,是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危险分层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进行血浆BNP浓度变化的测定及其分析,探讨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水平变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29例,其中男7O例,女59例,其ACS诊断符合ACC/AHA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三组: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5±13.3)岁。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水平对预后的评估分析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脑钠肽水平对预后的评估分析任旭爱;黄鑫;闫谊;赵志林【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65≥岁)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对远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29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20例相比较,观察并随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24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BNP分别为(780.51±89.52)ng/L,(8588.04±369.50)ng/L和(3430.86±270.25)ng/L,冠脉病变越重,BNP越高,说明BNP与心肌缺血之间是关联的.BNP≥550 ng/L的患者住院期间与出院后24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病死率均高于BNP< 550 ng/L的患者.结论 BNP可以准确地评估ACS患者的危险程度和近远期预后.【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9【总页数】2页(P685-686)【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作者】任旭爱;黄鑫;闫谊;赵志林【作者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712000;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新概念,它涵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和其后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
脑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

脑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观察3组。
将来我院健康门诊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
采用干式快速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四组的脑钠肽浓度。
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脑钠肽浓度明显低于观察2组和观察3组,但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观察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脑钠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实质是一组因急性心肌缺血而引起的综合征[1]。
临床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由这些疾病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脑钠肽浓度与自身心肌缺血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
我院本次针对脑钠肽水平对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来我院健康门诊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结果均符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
将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1.3)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观察1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观察2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3例(观察3组),随访至6个月,观察终点为死亡、心衰。
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金霞;胡建;马晶茹【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09(006)004【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5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其脑钠肽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的(49.40±15.10)p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的(56.39±36.50)pg/ml比较,ACS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5),且心肌梗死(AMI)亚组BNP浓度(587.57±205.65)pg/ml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亚组(356.17±150.26)pg/ml(P<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为显著.故血浆BNP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总页数】2页(P28-29)【作者】金霞;胡建;马晶茹【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脑钠肽和一氧化氮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J], 韩忠敏;赖泽仁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刘爱华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J], 叶剑飞;戴宇翔;黄浙勇;周京敏;邱想增;葛均波4.床旁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意义 [J],陈国钦;区彩文;张稳柱;李建豪;梁嘉永;雷汉东;赵善隽5.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及其意义 [J], 孙振国;王鑫;胡志成;李翠;薛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Ⅰ、超敏CRP、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Ⅰ、超敏CRP、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王玉敏;王权;杨广民【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3(017)010【总页数】2页(P1871-1872)【作者】王玉敏;王权;杨广民【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因为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不稳定斑块糜烂和破裂等引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的现象[1]。
该病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连续疾病谱,处于动态的、不稳定变化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ACS是一类包括不同临床特征、危险性和预后性的症候群,肌钙蛋白I(c TnI)是心肌仅有的特异性抗原,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2];而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产生的急性反应产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也是目前公认的炎症标志物,成为了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脑钠肽(BNP)与心功能NYHA分级密切相关,血浆中BNP升高要早于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c TnI,成为心力衰竭诊断的血浆标志物[3]。
故本文旨在探讨c TnI、HS-CRP以及BNP在ACS中的变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据2002年AHA/ACC关于ACS和SAP的诊断标准均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排除伴有其他血液病、病毒感染、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病的患者[4]。
将所选患者分为AMI、UAP、SAP三组,其中SAP为对照组。
AMI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0-96岁,平均年龄72岁;UAP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1-93岁,平均年龄71岁;SAP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2-90岁,平均年龄70岁。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胡天勇【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年(卷),期】2008(29)15【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法,对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第2d清晨及3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24.5±5.3)h的血浆BNP水平。
同时以32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
电话随访患者3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①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其血浆BNP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
②随访ACS 患者3个月的MACE发生率为15.6%,而SAP组为5.6%(P<0.05)。
③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家族史等临床因素后,白细胞计数和BNP可以评估ACS患者的总体预后。
白细胞相对危险度2.083(95%CI:1.167~2.843),而BNP相对危险度1.216(95%CI:1.203~1.229)。
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对预后进行评估。
【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脑钠肽;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估【作者】胡天勇【作者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检测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王坚平;李浩平;邓启垣2.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孙政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郭辉;原立新;茹祥伟;薛云超4.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 [J], 胡昊;李凤;丁晓梅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I表达的临床意义 [J], 宋光波;葛廷;廖卫;孙政敏;宋予娟;冯广瑞;冯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钠肽检测临床意义

脑钠肽检测系统及临床意义1.命名:脑钠肽又称B型钠尿肽,英文缩写BNP;N末端B型钠尿肽是脑钠肽前体之一,英文缩写为NT-proBNP。
2.简述:1988年deBold从猪脑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利钠利尿作用的多肽,命名为脑钠肽,即B型钠尿肽(BNP)。
BNP主要在心室分泌,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的是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型钠尿肽原,之后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BNP。
钠尿肽家族包括由二硫键连接的环状结构,可与钠尿肽受体结合发挥利钠、利尿、扩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作用;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
当心室容量负荷或者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肌合成和释放BNP/NT-proBNP 就会增多。
3.检测系统:A.BNP:检测所用xx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有差异,没有统一的参考物,各厂家所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不同,各检测系统之间BNP测定结果就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测定的高值时差异较大。
目前检测系统以xx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为指南,以最早的Biosite为标准,对各分析系统结果进行比较,保证医学决定水平一致性。
B.NT-proBNP:其检测采用针对相同氨基酸残基的多xx抗体,两个检测系统之间具有类似的检测线性和功能灵敏度。
但国内外研究表明,NT-proBN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年龄的增长升高幅度更大。
xx的NT-proBNP 的参考范围为:<50岁,男性84pg/ml,女性155pg/ml;>50岁,男性194pg/ml,222pg/ml。
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其原因有:一方面老年人心肌变得僵硬,室壁xx增高导致其合成增多,另一方面老年人肾小球硬化及肾皮质萎缩导致肾小球滤过滤下降,使NT-proBNP肾的清除减少,而BNP不靠肾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钠肽和一氧化氮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B型脑钠肽;一氧化氮;原发性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等。
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并进行危险分层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近来研究证实心肌缺血是血浆脑钠肽(BNP)释放的另一重要刺激因素,是缺血严重程度的“标志物”,对判断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1〕,血管内皮细胞是功能活跃的代谢细胞,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血管壁的张力和血液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血管内皮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环节〔2〕。
本文通过检测不同人群血浆BN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炎症活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来自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经过血生化、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排除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癌症、感染、近期手术史、妊娠及应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4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27例(67.5%),女性13例(3
2.5%),年龄60~74(平均66.9
±6.8)岁;未合并高血压ACS组(ACS组)30例,男性20例(66.7%),女性10例(33.3%),年龄60~75(平均67.2±7.4)岁;高血压合并ACS组(高血压+ACS组)31例,男性21(67.7%)例,女性10(22.3%)例,年龄60~77(平均68.6±8.0)岁(ACS符合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0例,系来本院行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性25例(62.5%),女性15例(37.5%),年龄60~76(平均67.8±7.8)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对照组及高血压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两组均使用真空采血器抽肘静脉血5 ml置于含有0.2 ml 2% EDTA Na2的真空试管中混匀,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血浆)立即送检或置-20℃冰箱待测。
1.2.2 检测方法应用美国博适公司Triage BNP诊断仪,采用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试剂盒及标准品由德国Biomedical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为0~100 pg/ml,测定值>100 pg/ml为异常;血浆NO浓度采用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正常参考值为(80.2±15.1) μmol/L。
仪器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高血压组、ACS组、高血压+ACS 组,4组在年龄、性别组成、病史差异上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组与高血压+ACS组相比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水平两组都显著升高(P<0.05)(表1)。
2.2 各组血浆BNP和NO水平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N0水平明显降低(P<0.05);ACS组、高血压+ACS 组BNP进一步升高,NO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高血压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4组基本资料比较与对照组比较:1)P<0.05表2 各组血浆BNP和NO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3)P<0.05,4)P<0.01
3 讨论
炎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高血压状态也可能通过促进白细胞黏附分子、化学增活素、特殊的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等的表达起到促炎作用〔3,4〕;同时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能够诱发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5〕。
本研究显示,与血压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并发ACS患者BNP 水平进一步升高,NO水平进一步降低。
此结果肯定了这一人群存在潜在的促炎症状态,为评价炎症在高血压和ACS发生发展中的所起的作用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