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漠河地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适应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适应策略研究简介: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适应策略,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 水位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而改变了湿地的水位。
过高或过低的水位对湿地植被和动物种群造成严重的影响。
2. 湿地退化: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模式改变和干旱加剧导致湿地退化,湿地的水源供应减少,土壤贫瘠化,湿地生境丧失。
3. 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引发或加剧了暴雨、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破坏,损失面积广泛扩大。
4. 物种迁徙:气候变化影响了湿地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范围和迁徙规律,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湿地生态系统适应策略1. 保护和恢复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对受到损害的湿地进行栖息地修复和植被恢复,以提高湿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节湿地水位,确保湿地充足的水源供应,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平衡。
3. 多样化生态系统:通过建设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
4. 跨界合作:加强国际间的跨界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挑战,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结论:气候变化已经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适应策略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保护和恢复湿地、合理管理水资源、建设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以及加强国际合作都是重要的适应策略。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行动和合作,才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上最宝贵的生态资源之一。
气候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影响

气候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影响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地理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湿地通常位于低洼地区,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共同影响。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蒸发和蒸发速度的增加。
这导致湿地中的水源供应减少,湿地面积逐渐缩小。
例如,位于北极圈的泥炭湿地,其面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气候变暖对湿地的水质和水位产生了重要的地理影响。
湿地的水质和水位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模式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湿地的水循环过程。
一方面,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湿地的水位下降,湿地中的水资源供应不足,这对湿地植被和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降水量的增加可能导致湿地的水质恶化,因为降水过多会冲刷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进而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气候变暖还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分布和迁徙产生了影响。
湿地是许多鸟类、鱼类和昆虫等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然而,由于气候变暖,湿地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发生了改变,这对于一些特定物种来说可能是不利的。
一些物种可能会逐渐迁移到更适宜的环境中,而其他物种可能会面临栖息地的丧失和生存环境的恶化。
这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气候变暖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储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储存库之一,其中的泥炭和植被可以长期储存大量的碳。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湿地中的泥炭分解加速,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此外,湿地面积的减少也意味着碳储存的减少,这将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和水位变化、物种分布和迁徙变动以及碳循环和碳储存的改变。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适应策略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适应策略一.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适应策略。
二.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 温度升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使得森林植被面临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
2. 降水模式改变气候变化还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
某些地区可能面临干旱的威胁,而其他地区则可能遭受更频繁的极端降雨事件。
这种降雨模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水文系统,增加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干旱、洪水和风暴。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引发火灾、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流失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物种可能面临栖息地丧失、迁移困难或灭绝的风险,从而对食物链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5. 碳循环紊乱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调节地球气候系统。
然而,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森林中的碳循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三. 适应策略1. 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
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采伐活动、推动植树造林等措施,以提高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2. 疏伐和森林管理疏伐和科学的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植被的更新和恢复,增加森林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
这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确保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减少对森林的破坏。
3. 促进生态系统适应能力为了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例如,通过引入适应气候变化的树种或改善树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旱和抗病虫害能力。
4. 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通过立法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能力强化。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温的上升,森林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一、温度上升与物种迁移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这对森林中的物种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适应低温环境的物种如北方树种,会逐渐向北方迁移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而一些南方树种则可能难以适应升高的温度而减少或消失。
这种物种迁移的改变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二、降水模式变化与水资源利用随着气候变化,降水模式也将发生改变,可能出现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暴雨。
这对森林的水资源利用和水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干旱和过量降雨都会对森林植被造成损害。
极端干旱会导致树木死亡和火灾风险增加,而暴雨则可能引发土壤侵蚀和洪水。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将受到威胁。
三、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温暖的气候有助于某些害虫和病菌的繁殖和迁移,从而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风险。
例如,松毛虫、树木真菌病等在温暖环境下的传播速度更快,可能导致森林植被大面积损失。
这些病虫害会削弱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威胁的侵害。
四、碳循环与气候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和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会改变森林的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
随着温度的升高,森林可能会面临更长的生长季节和增加的光合作用,导致碳储存量的增加。
然而,如果气候变化引发更频繁的林火以及树木疾病,这将导致碳释放增加。
这种不稳定的碳循环可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应对措施:1.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森林管理,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 促进适应性林业管理。
采取措施提高森林的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利用耐旱和耐高温的树种进行森林种植,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全球变化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变化包括了气候变暖、降水模式的改变、入侵物种和人类活动的扩张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总结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气候变暖是全球变化中最显著的因素之一,而湿地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热浪和干旱,这将直接影响湿地的水量和水质。
湿地是由水的存在和自然循环维持的,而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水资源的减少和蒸发增加,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例如,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影响到高山湿地的水源供应,造成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也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
降水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湿地的季节性、地理分布和水文特征的变化。
如果降水量减少或降水集中在短时间内,湿地的水位将下降,影响湿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条件。
同时,降水模式的改变还可能导致洪水和涝灾的发生频率增加,这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第三,入侵物种也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全球化带来了物种的迁移和扩散,一些外来物种可能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入侵者。
这些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繁殖能力,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可能覆盖湿地原有植物,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最后,人类活动的扩张也是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需求,湿地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开发压力。
湿地被用于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等用途,这导致湿地的破坏和面积的减少。
例如,湿地的填埋和排污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面对这些全球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包括调整湿地的用途、改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天然栖息地等。
其次,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可持续的湿地利用方式,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气候变暖对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气候变暖对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暖给这些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包括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保护湖泊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一、湖泊生态系统受影响气候变暖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温度升高导致湖泊水温升高,这可能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进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气候变暖加剧了湖水蒸发过程,导致水位下降。
由于水位下降,湖泊周边的湿地也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增加的降雨量和暴雨事件可能导致湖泊的过度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进而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二、湿地生态系统受影响气候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湿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了湿地的干旱化和水文周期的改变,给湿地的生物和植被带来了不利影响。
湿地植物的适应性较差,干旱条件下易受损,这可能导致湿地退化和生物死亡。
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湿地内的物种迁移,破坏生态平衡。
三、湖泊与湿地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减缓气候变暖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法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湖泊和湿地的水资源管理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维持湖泊水位和湿地水文循环的平衡。
3. 生态修复:进行湖泊和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湿地的恢复和湖泊的水质改善等。
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湖泊植被和湿地植物,恢复受损的湿地和湖泊生态系统。
4. 加强监测和科研:建立完善的湖泊和湿地监测网,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数据收集。
同时,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五、鼓励公众参与: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湖泊和湿地保护的意识。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一、引言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法。
二、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1. 温度上升导致森林垂直分布带变窄随着气候变暖,低海拔地区的气温升高,导致高海拔植被逐渐向上移动。
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带变窄,影响到森林植被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2. 干旱对森林植被生长的限制气候变暖还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干旱加剧,这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干旱条件下,森林植被生长受限,植物枯死,从而削弱了森林的功能。
三、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气温上升对动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动植物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地理分布范围的变化。
例如,某些鸟类可能会改变迁徙路线和时间,以适应变暖的季节。
这将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依存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2.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灭绝风险的增加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生境的改变,某些物种可能会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许多动植物的生活栖息地受到破坏,压力下降,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这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储存库之一,对缓解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森林碳循环可能会发生变化。
1. 气候变暖导致碳排放增加温度上升会导致森林土壤中的有机碳释放,从而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这将加剧温室气体效应,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
2. 干旱影响森林植被的碳吸收能力干旱条件下,森林植被的生长受限,植物无法充分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而减少了碳的吸收能力。
这会导致森林变成碳排放源而不再是碳汇。
五、解决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的方法1. 加强森林保护与恢复通过加强森林保护与恢复工作,可以减缓或逆转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是自然界面临的一大挑战,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是造成自然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就其影响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气候变化降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造成不同生物物种栖息地和生存条件的改变,使部分生物物种灭绝,使得生态系统失去其完整性。
例如,气候变化促进高山森林茫林线上升,致使相关物种栖息地和生存条件发生质量变化。
海洋变暖和冰层消融等现象对地球上极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改变,很多物种面临濒危的风险。
二、气候变化加剧土地退化气候变化加剧了土地退化的程度。
降雨量的减少、气候干燥、连续高温以及过量的排放,都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在干旱区,频繁的旱灾导致土地荒漠化、风沙土壤、植物凋萎和枯死、水源减少等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还造成了极端天气,如龙卷风、暴雨等灾害,这些对农业、人口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影响,生态系统也在慢慢地变化,严重的威胁着生态保护及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气候变化加重了栖息地的退化及生物物种的灭绝,破坏了食物链结构;腐蚀食物链下层环节的消费能力,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崩溃。
同时,大规模水源的过量开采和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重要原因。
四、气候变化对气候和环境的污染气候变化对气候和环境的污染同样不可小视。
大规模燃烧和消耗化石燃料,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最终产生了温室效应。
同时,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废水污染等也是对气候和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
五、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业的影响气候变化也影响到了生态旅游业。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许多地区的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例如,沿海国家和港口城市的海平面上升,影响了旅游业的空间结构,降低了旅游的质量和环境等级。
结论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显著。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加强自然保护,以便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技信 息
号 候 变 化 对 漠 河 地 区 森 柿 m , 地 生 态 系 统 硇 I g gB  ̄g .l
大兴 安岭 图强林业 局 赵 玉柱 高振 岭 赵 猛 王 磊
[ 摘 要] 大兴安岭 漠河地 区位于我 国大片连续 多年冻土 区, 3 年 来, 河地 区气温增加显著 , 近 O 漠 特别是冬季增温幅度较 大, 虽然k.0  ̄3 年降水没有明显的 变化趋 势, 但近 1 年来 , O 出现极 大和极 少降水的幅度增加。随着气候 变化 , 漠河地区缓 坡的湿地 出现 了退化 , 灌丛 和白桦 入侵显著 , 而在一 些低 洼地区 , 由于 多年冻土退化 , 出现 了树木倾倒的现 象, 森林和 湿地 生态系统这种对 气候 变化 的响应必将
一
1 8
釜 § 埘 嘣 Nhomakorabea亲
H
蔷2 8 0
褂
l 础
1 2 l r go 1 7 95 1 8 90 1 8 95 19 90 195 0 0 o 17 90 17 95 I 姗 1 19 90 I9 95 20 00
年 竹
矧
图3 3 年漠河地区夏季均温及降水量变 近 O 2 近 3 年漠河地 区降水量 的变化趋势 . O 2 近 3 年来 , 0 漠河地 区总体和 夏季的 降水 量虽然 具有 明显 的波动 , 但 变化趋势不 明显 ( 1 图2 , 过在 19 年后 , 季降水变化 的幅 图 和 )不 90 夏 度大 , 即出现了降水很多 的年 份 , 出现 了降水极少 的年份 ; 又 但漠河地 区冬 季降水具 有增加 的趋 势( 3 , 图 )冬季 降水 的增 加间接 的会使 多年冻 土退 化 , 这种退 化也将对 漠河地 区的森林和湿地生态 系统带来影响 。 3气候变化对漠河地 区森林及湿地生态 系统的影响 . 气 候模 型预测 , 高纬度地 区是受气候变暖影响最显著 的地区( i An—
对 生 态 环 境 带 来 巨大 影 响 。
【 关键 词 ] 兴 安 岭 气 候 变化 森 林 冻 土 湿 地 大
1 引言 .
如
0
大 兴安岭是 中国唯一 的寒 温带针 叶林区 , 是我 国唯一 一片具有 也 地带性 连续多 年冻土的分 布区 , 区的多年冻土 是欧亚大 陆地带性 多 该 年冻 土分布 区的南缘 ( 谭俊等 , 9 5 金会军 等 ;0 6 。根据 多年冻 土 19 ; 20 ) 覆盖 面积和类型 , 可分为大片连续多年冻土 ( 连续性 7 % 一9 %)不 连 0 0 、 续 岛状 多年 冻 土 ( 连续性 7 % 一3 % ) 0 O 和零 星岛状 多 年冻 土 ( 连续性 3 %以下 ) 崔克城 ,0 2 。而漠河地 区位 于大兴安岭的北部大片连续 O ( 20 ) 多年 冻土 区 , 区森林 主要 以兴安落 叶松 ( aig l i和 白桦 ( eu 该 L r mei ) x n B t— lpayh l S k) 主, a lt yl u .为 p a 湿地以泥炭藓一 灌丛湿地为 主 , 主要分布于沟 谷 和缓坡上 。 已有研 究表 明 , 高纬度 地区将是 本世纪受气候 变化影 响最显著 的 地 区( imo ,0 7 , Ans v2 0 ) 而多年 冻土区对气温升 高和外界变化 极为敏感 i ( 梅等 ,0 3 。与 1 0 周 20 ) 0 年前相 比, 北地 区现代多年冻 土退化 明显 , 东 南 界 已北 移 2 — 0 m, 0 3 k 出现 了 自南 向北 的区 域性 退化 趋 势 ( 石剑 等 , 20 ; 0 3 金会 军等 ,0 6 。与冻土退化相对应 , 20 ) 大兴安岭的冻土湿地 出现 了原 始湿地萎 缩和新生 湿地扩张 的现象 ( 周梅 等 ,0 3 。不 过这些变 20 ) 化对 于森林及 湿地生态 系统的生物 多样性 , 湿地 和森林 的相 互制约及 演替机理等 问题还不 是很 清楚 。 2近 3 漠 河 地 区气 候 变 化 趋 势 . O年 大 兴 安 岭 (62 33 ’ 19 3 ’ 2 。l 南 北 长 10 k 东 4 。6 一5 。4N,1 。0~17 0 ’ E) 4 0 m, 西平均 宽度 2 0 m, 0 k 总面积约 84 万 k 主脉呈 NN .6 m , E—S W走 向, 区 S 全 北部较低 , 南部较高 , 主脉 的东侧较 陡 , 西侧 较缓 , 总体上属于小起伏 中 低 山 。大兴安 岭属 于寒温带 季风 区 , 但具 有 明显 的 山地 气候 特点 。 冬季 长达 9 月 , 个 夏季最 长不超过 1 月 , 个 大部 分地区几 乎无夏季 。全 年 的平 均温度为一 —一 ℃, 2 4 昼夜 温差较大 , 极端最低气 温一 2 , 霜 53 无 期 9 ~ 1天 , O 10 全年 降水量 30 0mm, 对湿度 7 % ~7 %, 5 5 0 相 O 5 自然形 成 了南温北寒 、 东湿西 干的气 候特征( 周公茹等 ,0 5 。 2 0 ) 21 3 年漠河地 区年均 温的变化趋势 .近 0 近百年全 球平均气 温上升 了06C, 国平 均气温上 升 04 05C, .o 我 .~ . o 而东 北地 区气温 上升 了将近 2C, 明显变 暖趋 势 (  ̄ 呈 唐国利 等 ,0 5 。 2 0 ) 总体上来看 , 大兴安岭地 区有 明显 的变暖的趋势 , 这与全球和我 国整体 的趋 势是 一 致 的 , 并且 其 增 加 幅度 是 我 国最 大 的 地 区 ( 国 利 等 , 唐 20 ) 0 5 。大兴安岭 地区 的气候 具有纬度地 带性和垂直 地带性相 结合 的 特点 , 具有 山地气 候效 应。 近3 O年来 , 漠河地 区年均 温具有 增加的趋势 , 增加大于 3 图 1 , ℃( ) 并且冬 季增温 的幅度要 高于夏季 ( 2 图3 , 图 和 ) 这与我国气候变化 的趋 势基本一致 ( 国利等 ,0 5 , 高于全 国的平均增幅 。漠河地 区年均 唐 2 0 )并 温 的增 加将会 使多年冻 土退化 , 这种 年均温 的增 加及多年冻 土的退化 必将对该地 区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