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翠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研究来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

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

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

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

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

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

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

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

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

论《边城》中的爱情悲剧_开题报告

论《边城》中的爱情悲剧_开题报告

滨州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边城》中的爱情悲剧
系(院)中文系年级 2013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滨州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五年三月
开题报告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或设计)工作。

开题报告样本

开题报告样本
[3]Van Leer , David M. Aylmer Library: Transcendental Alchemy in Hawthorne The Birthmark [J].ESQ 22 (1976): 211-20.
[4]ZhangJie. An Eco—feministInterpretation ofThe Birthmark[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11:19-21.
[5]霍桑.胎记[A ] / /霍桑作品集(一)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6.
[6][美]霍桑.霍桑小说全集[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7][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北京:三店,1995:60.
[9]张勤,唐艳芳(编)纳撒尼尔·霍桑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60-61.
[10]史永红,张丽娟.论《胎记》与《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7(1):33-37.
[11]傅玉珊.霍桑作品《胎记》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9):33-35
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法国思想家)认为造成“技术控制了现代人”的原因,是因为“人的认识论已经被技术化”,技术因此变成了以合理性自居的、无意识的、被普遍化了的认识论的支柱。(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9-83.)人,以被征服的方式与技术一体化,无法进行审美活动即一种复杂隐秘、精妙神奇的心灵活动、情感活动。所以悲剧的原因在于去除胎记破坏了人体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3.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80后”女作家小说中的情感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80后”女作家小说中的情感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80后”女作家小说中的情感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80后”作家是中国文坛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大爆炸的时代,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击,情感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80后”作家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主要方式。

因此,对“80后”作家小说中情感类型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80后”女作家小说中的情感类型,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为读者理解这一时代的年轻女性情感生活提供参考。

3.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80后”女作家小说中出现的情感类型,例如爱情、友情、家庭关系、自我认同等,揭示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从而探讨这些情感类型对当代女性的影响和启示。

4.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80后”女作家小说中的情感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读,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也为青年女性的情感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外,本研究将为我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海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海岩作为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备受关注的小说大师,其小说以其真实性、生活性和人文性等特色而著称,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极具代表性。

这些女性形象有些柔弱、有些坚毅,有些贤惠、有些热情,有些悲观、有些积极,总体上反映出了中国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面貌和追求。

因此,对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仅可以从文学角度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还可以从女性研究的视角加深对女性命运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剖析,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挖掘出其中的共性和特征,探讨其对中国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和意义,为理解中国女性历史进程、推动女性进步和妇女解放做出贡献。

三、研究问题与内容1. 研究对象:海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 研究问题:(1)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呈现的共性;(2)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因素;(3)女性在海岩小说中的角色定位;(4)女性经历的社会历史变迁对其形象的影响。

3. 研究内容:(1)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取向和内涵;(2)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类型;(3)女性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地位;(4)女性形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历史文化分析法以及女性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整体性和细致化的描述和解读。

从女性角度入手,通过剖析小说中女性的情感、行为、语言和态度等细节,揭示出其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从而达到了深入了解作者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目的。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剖析,可以加深人们对海岩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弘扬和推动女性主义的发展和进步,推进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年级:08级班级:4班课题题目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指导教师杜筱君课题组成员孙振超、张文钊、李益玮、王超、路雯博、曲浩、杨雨露、侯凯文、郝梅燕、王璐瑛相关课程化学与生活研究方法调查课题提出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相关疾病。

于是我们决定调查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产生的危害,提高人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任务分工:孙振超、张文钊负责活动记录、资料和整理陈述报告。

李益玮、王超、路雯博负责上网及上图书楼查资料,撰写报告。

曲浩、杨雨露负责访问校内外老师。

侯凯文、郝梅燕、王璐瑛负责实地考察。

活动步骤:第一阶段:08年10月-11月上网、图书馆查找有关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资料第二阶段:08年12月-09年1月,访问老师,了解大气污染原因及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三阶段:09年2月-09年3月,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大气污染及其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第四阶段:09年4月-09年5月,整理资料,分析结果。

第五阶段:09年6月,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内容: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可行性分析:图书资料,各类学科书籍,相关报刊,实验室(设备)交通工具:公交车其他:电脑网络预期成果:调查报告呈现形式:文学、图片指导老师意见:同学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仔细认真,态度认真,思路正确。

签名:杜筱君 7月 1 日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有关疾病患者调查可能不很顺利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年级:08级班级:4班课题题目创造绿色电能指导教师张春振课题组成员王晖、蒋河丹、臧晓宁、栾艳林、梁云翔、王文凯、原逸超、刘林、刘明顺、于彤相关课程电能的应用研究方法调查课题提出背景说明:放假时,组员去串亲戚,坐车经过发电厂时,看到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到了亲戚家,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绿色电能的报道,于是我们决定调查如何创造绿色电能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到创造绿色电能的方法,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任务分工:王晖、蒋河丹、臧晓宁、栾艳林负责活动记录、资料和整理陈述报告。

研究性学习第一课-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第一课-开题报告

高一下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题目:《对于戏曲的研究》班级:高一(3)班指导老师:孔垂学课题成员:常意晨2. 研究的主要内容:戏曲,不同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是我国特有的戏剧表现形式,拥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

早在先秦时的《诗经》和《楚辞》,就是我国戏曲最初的萌芽。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新中国成立后,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剧茁壮发展,融入新血液的戏曲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令人遗憾的是,京评越豫黄,生旦净末丑,这些词语对于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也许已经变得生僻。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戏曲已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成为老年人的专利。

此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戏曲的前世今生,包括戏曲含义、起源、发展、不同剧种的特点、三大艺术特色、音乐等。

主导学科:艺术相关学科:语文历史社会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这个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有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也随着新文化新事物的出现而被打入冷宫。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街边店铺的广播里传出的流行音乐,近期更有《爱情买卖》这般露骨而缺乏内涵的“神曲”侵犯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耳朵,但许多人却津津乐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戏曲,却只能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晨练的老年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中略听一二。

更有甚者,将戏曲视为迂腐庸俗的旧文化,一味抵制。

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能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戏曲,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戏剧表现形式,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课题旨在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流传千年的戏曲文化不至于后继无人。

4.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虽然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极少见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但眼下仍有大部分老年人是戏曲文化忠实的拥护者,长期欣赏并研究戏曲,对于戏曲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组织及分工:
组长:张秀国,小学高级教师,区级名校长,获奖论文10余篇。
副组长:曹慧,小学高级教师,市级教坛新星,撰写的论篇获市区级奖项。曾参与梅茹小语名师工作室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积累一定的研究经验。
本课题组成员多数是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参与教研的热情高,且富有实践经验,有相当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良好,肯钻研,观念新,全体组员有着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成员职称有小学高级的、也有小学一级的;有一线教师,还有学校校长、财务主任等领导参与,教研组长、骨干老师与年轻老师,均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的意义:
(1)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内在素质;
(2)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学生的书法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4)端正的书写态度和熟练的书写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为我校争创市级书法特色学校服务。
(二)过程性研究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12月)
(三)结题阶段(2019年1月)
2017年4月—2017年9月:
1.选题,设计方案。
2.自主学习,参与相关培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了解、分析、熟悉本课题,切实把握其内涵,奠定好理论基础。
3.进行前测,制定问卷,对学生书写现状调查、了解。
4.拟定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
2017年9月:
1.进行学生书写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2. 迎接课题开题论证会。
2017年10月:
1.理论学习。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学术期刊网、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石油学院学生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发展性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课题来源结合实际课题类型D 指导教师姓名李志霞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社会工作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目的和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校社会工作为政府,学校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通常心理辅导和咨询用于学校社会工作。

对于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国外已有许多研究。

国外主要著作文献有:Knapp,S.E./Jongsna,A.E《The school counseling and school social work treatment planner》,Kollerjr,J.M./ Bertel. 《Responding to today's mental health needs of children, families and schools: revisiting the preservice training and preparation of school-based personnel》和Weist M.D./Ambrose M. G./Lewis C. P. 《Expanded school mental health: a collaborative community-school example》。

学者们研究的问题包括(1)从心理医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从各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流派所主张的心理咨询方式进行论述。

代表性观点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艾里斯的理情行为模式,艾森克的行为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观点为本文探讨发展性心理咨询提供理论支持。

而我国,对于社会工作的研究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起步要更晚,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适合中国的探索。

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李晓凤编著《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

主要描述分析了高校心理咨询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差异性理解,以及这些“差异性理解” 形成的脉络因素;描述分析了高校心理咨询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共识性理解,以及这些“共识性理解”在中国社会脉络中形成的影响因素;描述分析学校社会工作(咨询)在中国高校发展的前景。

但对于心理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的结合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述,只是在很浅的层面进行论述。

(二)选题意义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青少年是社会上敏感而又影响力的团体,青少年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比其他群体的问题更具有破坏性和震撼力,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便格外突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急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新价值观,新行为模式越来越强烈地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评估标准。

青少年正处于个体心理与生理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在这场剧烈的变革中出现了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性不断增强,社会化程度日益突出,在帮助青年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其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但由于问题青少年人数之多,问题之复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仅仅依靠社会学的专业知识明显感觉力不从心,急切需要将心理咨询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以更好的完成学校社会工作。

本课题对当代中国的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的历史发展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为未来发展提出理念及实务上的建议。

对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及二者的关系也有原创性及建设性启示。

特别提出了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应用的基本模式-发展性心理咨询。

并系统地介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的现状,提出将发展性心理咨询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心理咨询发展的趋势的观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预期成果(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主要通过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结合的现状的研究,提出解决我国学校心理咨询面临问题的对策。

并进一步提出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结合的发展方向-发展性心理咨询。

从而形成对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结合的创新研究。

本课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学校心理咨询概述1.1学校社会工作概述1.2心理咨询概述1.2学校心理咨询概述第二部分学校心理咨询面临困境1.1学生问题复杂化与多样化1.2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1.3心理咨询侧重于学生适应性问题第三部分心理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结合的发展方向-发展性心理咨询1.1发展性心理咨询概述1.2发展性心理咨询与障碍性心理咨询作对比第四部分结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结合应始终以发展性为重点(二)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我们要对我国的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模式进行改革。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对于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模式,不能不加分辨的采取“拿来主义”,将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硬套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中来,我们应该走一条既顺应世界学校心理咨询发展的总趋势,又符合中国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之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被西方同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本课题既是一种现状的研究,更是一种预见性的研究。

在文中,我们不仅要从心理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来探讨解决我国心理咨询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还进一步提出将发展性心理咨询运用于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并通过种种分析确定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是我国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的现实选择、必然选择和正确选择。

积极推进、自觉运用这一模式必将有助于中国学校心理咨询与世界学校心理咨询接轨,有助于规范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健康快速发展,真正使学校心理咨询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模式必将丰富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手段,转变学校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广大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水平,使学校社会工作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形成一篇不少于12000字的关于心理咨询特别是发展性心理咨询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前景的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法。

充分利用校图书馆、院资料室、校电子阅览室、广泛的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分析目前心理咨询在学校社会工作中运用的现状,了解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的多方面因素。

2.比较法。

本文通过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的比较,说明发展性心理咨询是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发展性咨询为模式正是学校心理咨询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

3.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发展性心理咨询应用于学校社会工作将更有助于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2008年4月7日 -4月25日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08年4月26日-4月27日准备开题2008年4月28日-5月18日撰写论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2008年5月19日-5月23日中期检查2008年5月24日-6月20日撰写论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2008年6月21日-6月27日提交论文撰写答辩提纲论文答辩五、完成本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一)导师、任课教师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二)校图书馆(三)院资料室(四)校电子阅览室(五)广泛的网络资源六、参考文献[1] 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2] 刘丽晶、陈英.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3] 周彩颖.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新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陈笃钦.大学生心理咨询新途径[J].福建:福州大学学报. 2001,(4).[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贾晓波.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7] 芦朝霞、冯秋燕.浅谈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 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9]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陶国富.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2] 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3] K.J.Garrett.Making the case for school social work[J].Children &Schools.2006,(2).[14] C.Franklin.Predicting the future of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newmillennium[J].Social Work in Education.2000,(1).[15] C.J.Lynn ,M.M.Mckay ,M.S.Atkins .School social work: meeting the mentalhealth needs of students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teachers .[J]Children & Schools. 2003,(4).指导教师签名:日期:1、课题来源:课题来源分为结合实际课题和自拟课题两种,结合实际课题中来源于科研课题的要填写确切基金项目、企事业单位项目,不能写横向、纵向课题等。

2、课题类型:A—工程设计;B—科学实验;C—软件开发;D—理论研究;E—应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