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杠杆

合集下载

第四节 杠杆收购

第四节 杠杆收购

怎么解决?

1、用软实力抵消“被四化” 长期从事企业研究的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 员欧阳君山认为,跨国企业要提高软实力, 还应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尽量淡化政府 背景,更好地利用行业协会和民间非政府 组织(NGO)来协调事务,这样更有利于 西方社会接受。



2、以平常心面对“不公” 面对“被四化”,有些企业愤然,有些企业泰 然。 2010年,试图收购美国《新闻周刊》受挫的 南方报业集团属于后者。 “我们不认为那是一次失败,事实上,我们连 付学费都算不上。”南方报业集团董事长杨兴 锋在公共外交论坛上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 访时指出,收购不成的主要原因不在己方,海 外市场也不全是按照市场规则来办的。
中国企业海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购



动力一:占领市场,如联想并购IBM的 PC业务 动力二:能源和资源的战略考虑,如中 海油 动力三:获得核心技术。吉利并购沃尔 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被“四化”


“两家工厂的180名工人都在为重庆市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庞大商业帝国效力。 重庆国资委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在 这则报道中,中国企业被描绘成商业帝国,企 业成为演绎国家性质的代名词。 “中国在海外企业收购方面也许一度拥有谨慎 的名声,但中国已不再惧怕向棘手的经济或政 治地盘进军。”在这篇评论的字里行间,中国 企业的决策被政治化了。
第四节 杠杆收购
一、杠杆收购(LBO)
杠杆收购是企业兼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质在于举债收 购,即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做抵押,运用财务杠杆加 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约占10%)融得数倍 的资金,收购成功,使其产生较高盈利能力后,再俟机出 售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LBO主要分为管理层收购 (MBO)和机构收购(IBO)两类。

第四节 杠杆

第四节 杠杆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四节 杠杆 课型:新课预习及学习目标1、能在实际场景中识别杠杆、能说出与杠杆有关的名词。

2、会画出杠杆中的力和力臂的图示。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并描述实际问题。

建议准备的器材钉有图钉的木块、螺丝刀、垫木、老虎钳、羊角锤、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等 学习重点、难点 力臂的作图方法预习:一、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63页-67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 1.以撬棒撬石头为例,提问、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

(可能会有两种答案)图(一) 图(二)在撬棒撬石头的过程中,思考杠杆定义涵盖的内容,重点为3点:1) 硬棒2) 受到力的作用 3) 固定点请你自己总结杠杆定义 2. 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结合图标记)1) 支点:杠杆 的点,即定义中的固定点;O ;※ 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2) 动力:使杠杆 的力 F1 3) 阻力: 的力 F2※ 动力和阻力是按照力的转动效果命名的,都是外界施加给杠杆的力,杠杆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也一定在杠杆上。

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 5) 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L23.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一、合作探究,自主研修:分析筷子、剪刀、运货车、订书机等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步骤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注意:实验过程中不再调节平衡螺母)步骤二:选定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改变钩码的数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

实验小结1:动力臂、阻力臂不变,增大阻力,则动力。

步骤三:保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种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作业(二)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作业(二)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作业(二)一、填空(30×2分=60分)1、杠杆处于状态叫作杠杆的平衡。

2、力臂是指。

3、当L1 L2时, 杠杆省力, 例如;当L1 L2时,杠杆省距离, 例如;当L1 L2时, 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例如。

4、某杠杆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5 倍, 用此杠杆匀速地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是物重的倍(不计杠杆重及摩擦)。

5、天平是一个杠杆, 它是利用条件称出物体质量的。

6、独轮车、起子、钓鱼杆、老虎钳、缝纫机的脚踏板都是杠杆,其中省力的杠杆有;省距离的杠杆有。

7、动滑轮的实质是;作用是。

8、定滑轮的实质是;作用是。

9、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

10、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最多可省力。

11、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决定的。

12、杆秤是利用条件来称量物体质量的。

13、重为500 牛的人站在地面上, 用一定滑轮最多能提起牛顿的货物。

14、如图, 用F=100牛的力拉着木块匀速前进, 则木块与支持面的摩擦力为牛。

15、用带秤盘的杆秤称东西,如果秤盘底上粘有一块泥,所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如果秤砣被碰掉一块,所秤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的质量偏。

16、重5牛和15牛的两个铁块, 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 杠杆平衡时,•两力臂之比是。

17、如图所示, 物体重100牛,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 匀速前进了2 米,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牛( 不计滑轮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 拉力F 为牛;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米;A 所受的摩擦阻力为牛。

18、如图所示, 动滑轮重为20牛顿, 所用拉力F=200 牛顿, 则重物是牛顿。

二、判断题(10×2分=20分)1、杠杆是一根直的硬棒。

-------( )2、动滑轮和定滑轮都是变形的杠杆。

---( )3、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等于杆长。

---------()4、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力的力臂为零。

--------( )5、定滑轮的半径越大越省力。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4简单机械-《杠杆》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根据日常经验,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并记住杠杆的平衡条件。

3、针对杠杆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并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三类杠杆。

二、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四、实验器材:1、课件:《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PPT、实物展台2、演示实验器材:蜡烛跷跷板,自制KT板杠杆、钓鱼竿等3、学生实验器材:学生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五、教学流程:1、由蜡烛跷跷板引入问题:小孩与大象能一起快乐的玩跷跷板吗?2、引入杠杆,介绍古代杠杆的应用(舂、桔槔),引起文化认同。

3、由问题一引入亲手实践:一根硬棒怎样变成杠杆?(在研究之前,先用一用,感受一下)提水桶------用撬棒提水桶(无支点)-----找一个支点提水桶(总结出何为杠杆,学生列举几种身边的杠杆,老师列举几种)。

-----------找一下杠杆上的几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4、继续上述实践:怎样更轻松的提起水桶呢?--------通过增加长度的方法等(在此处,当学生点出此点来之后,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用力的方向,让学生产生困惑,然后引入力臂的概念,引起学生的认知感)-----------利用自制KT板杠杆,结合数学中点到点、点到线进行区分(暂时不强化)----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实际画一下。

5、杠杆的平衡:针对刚才用杠杆提水桶的现象,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并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吗?(学生说几个,给出自己的见解)----------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条件下,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需要满足什么关系?重复重难点: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前提下,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实验一:在杠杆水平平衡时,一侧20cm处挂两个钩码,另一侧不同位置用测力计,同时记录两个数值)---------交流:(1)为什么要水平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测力计怎么拉动?-----分析归纳结论。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

初中物理《杠杆》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重点、难点】1.重点:杠杆的五要素画力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难点:把实物抽象成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器材准备】钩码、杠杆、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课前预习学案【自主预习】认真阅读课本,找出本节重点写下来:【预习自测】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用字母表示。

3、使杠杆转动的力叫用字母表示。

4、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用字母表示。

5、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用字母表示。

6、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用字母表示。

7、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杠杆:这类杠杆的比长,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二是杠杆:这类杠杆的比短,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三是杠杆:这类杠杆的和相等,它不能省,也不费。

这类杠杆的主要代表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案】(一)交流预习情况(二)课内探究『课内探究一』认识杠杆观察教材P64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3、作出下列几个杠杆的力臂『课内探究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小组讨论:天平、杆秤都是我们熟悉的杠杆,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达到平衡才行,当杠杆处于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猜一猜:回忆一下杆秤的使用情况,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自主探究:学生自学课本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

(1)想一想: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2)将实验数据记录课本65页表格中4、我的结论:『课内探究三』杠杆的应用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课本第66页杠杆的应用部分,并把前面接触到的杠杆分类。

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杠杆:这类杠杆的比长,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二是杠杆:这类杠杆的比短,它能省,却费。

杠杆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杠杆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杠杆的教学设计杠杆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杠杆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杠杆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

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

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杠杆PPT课件(人教版)

杠杆PPT课件(人教版)

阻力臂l2/m
0.1 0.04 0.2
④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 力臂的值,然后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动力 动力臂 动力动力臂 阻力
次数 F1/N l1/m
F2/N
1 2 0.15
0.3
3
2 5 0.08
0.4
10
3 10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5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
l2/m
0.1
0.3
0.04
例4: 在杠杆的A端施加力翻转石 头,如图6甲所示,作出最小动力.
例5: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将杠杆缓慢 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解:如图,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 ∵动力、阻力作用点不变,∴ 不变;又∵阻力(物重G不 变), ∴由FLOB=GLOA得: . ∴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动力F的大小不变
例6: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的动力
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有关杠杆的 几个名词
F1
支点
O


L1
动力臂
阻力臂
L2
阻 力 F2
1支点O:杠杆绕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 距离。
5动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
距离。
(朗读2遍)
力臂的作法
1.找出支点O 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并标出符号。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教案

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教案

O F1 F2 3、做书图 13、4---5 实验让学生做好记录并填入课本上 、 、 的表格中 4、分析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公式 :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式 公式): 公式中 F1 表示 L1 表示 、F2 表示 、L2 表示 .
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的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交流展示 师生探究
力臂的概念; 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画法; 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演示杠杆、 演示杠杆、钩码等 1 课时 反思与收获 1、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1、完成学案的内容 、 2、仔细观察图 13、4—4 指出图中的工具有那些共同的 、 、 — 特点。教师再模拟撬石头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特点。教师再模拟撬石头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杠杆: 杠杆: 支点: 支点: 动力: 动力: 阻力: 阻力: 动力臂: 动力臂: 阻力臂: 阻力臂: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并分析它的五要素。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并分析它的五要素。 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 例题分析:教师以撬石头为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和 例题分析:教师以撬石头为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和 撬石头 力臂的画法: 力臂的画法: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 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 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这时杠杆将 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 ) “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保持水平平衡” 顺时针转动” 逆时针转动” (4)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 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 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总结提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杠杆
相关知识:
1、数学知识,比例: a:b=c:d,所以ad=bc。

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推门时,在门把手附近用力,门容易推开,在门周福金用力,比较费力。

知识点1 认识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个硬棒,在里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个硬板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指不变形或基本不变形。

②棒,不是单纯的棒状无,也可以是变形的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3)五要素
①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在杠杆的一端,也可在其他位置。

②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无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③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④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⑤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⑥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再杠杆上。

若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⑦力臂的表示与画法:
⑧力臂的三种表示:
知识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②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平衡。

B. 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平衡。

C.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将结果填入表格。

归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动力臂
阻力臂阻力
动力
=;
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即1
22
1
L L F F
=
注意:计算式单位一定要统一。

知识点3 三种杠杆(1)撬棍、羊角锤(2)鱼竿
(3)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