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古文经典名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古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往往通过经典名句传达给我们,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古文经典名句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课堂上,我可以分享《论语》中的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表达了“己所不欲”与“勿施于人”的道德理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背后的道德意义,培养学生的宽容、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古文经典名句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古文经典名句往往通过道德的内核,点明了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句背后的法治意义,并与现实社会的法律制度进行对照,指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课堂上,我可以分享《吕氏春秋》中的名句“古之善用师者,遇理不遇人,法所以立而德所以行也。
”这是一句中肯、精辟的名句,通过与现实社会的教育制度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思考法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古文经典名句与学生实际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认识。
古文经典名句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参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困惑和法律问题,并通过古文经典名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课堂上,我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孟子》中的名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反映了君臣关系中的权利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权力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引用古文经典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古文经典名句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可以作为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文本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将古文经典名句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古文经典名句被广泛使用。
这些名句既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有深刻的道德启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一、《大学》《大学》中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概括了古代儒家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着重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例如,“博学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多样化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审问之”则强调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慎思之”则要求学生在思考中要有深度和广度,不能浅尝辄止;“明辨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判断媒体的真假,防止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最后,“笃行之”则突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努力付诸实践。
二、《论语》《论语》中的名句极为丰富多彩,具有极强的道德启示作用。
例如,“不学无以知,不知无以行”突出了知识和行动的重要性,强调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将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又如,“临事而惧,不惧则矣”则强调了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拼搏,这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上有积极的作用。
三、《孟子》《孟子》中的经典名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石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受外界影响造成的。
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人类的文化精神,使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人类文明事业的继承和发扬的意识。
四、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的广泛使用,也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一种好手段。
例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都包含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摘要】古文经典名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在选择古文经典名句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要注重名句的内涵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技巧来引导学生学习名句,比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等。
引导和讲解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老师应该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名句。
古文经典名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重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古文经典名句、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性、选取原则、教学方式、技巧、引导、讲解、学习、应用、意义1. 引言1.1 概述古文经典名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法治智慧。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这些古文经典名句被引用和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通过对这些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和法治的启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古文经典名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选取原则和方法、教学方式和技巧、引导和讲解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学习与应用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古文经典名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滋养。
2. 正文2.1 古文经典名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古文经典名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古文经典名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代表着古代智慧和思想。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名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行为品格。
古文经典名句是对道德与法治原则的深刻阐释和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1. 引言1.1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古文经典名句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和法治意识,通过教学处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
本文将从古文经典名句的选择与解读、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及方法探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古文经典名句进行教学,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道德和法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古文经典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法治观念,通过教学处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增强他们自觉遵守法律、遵循道德准则的意识和能力。
古文经典名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学处理可以帮助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正文2.1 古文经典名句的选择与解读在教授《道德与法治》教材时,我们需要精心选择古文经典名句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解读这些名句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结合几个经典的名句进行解读:1. "敬之在身,爱之在家,治之在国,平之天下。
"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身、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这句话的内涵,思考个人行为如何影响整个社会。
2. "学者之事,不可以不慎也。
" 这句话告诫学者要谨慎从事学术研究,避免造假和抄袭等不当行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道德内涵,引导他们注重学术诚信和品德修养。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这句话,引导学生了解与包容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关系。
通过选择适当的古文经典名句,并进行深入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2018·08初中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引用了大量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经典名句。
这些古文经典名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
课堂教学中用好这些古文经典名句,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战略需要,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要求,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有助于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和学生生活实际,适度解读古文经典内涵、深挖经典背后的故事,以典明理,以文化德。
摘要关键词古文经典;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文化德;以典明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郭明使(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福建永安366000)初中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内容、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安排了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引用了大量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经典名句。
三明地区是最早使用该教材的试点地区之一,于2016年开始在初中起始年段使用。
在近两年的使用中,对于这些古文经典名句在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教师们意见分歧比较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本身要展示的道理浅显易懂,用上古文经典名句反而变得艰深晦涩,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应用,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也有教师认为古文经典名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民族精神的内涵,应当精讲深析。
那么教材中的古文经典名句要不要用?应该怎么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初浅认识。
一、战略需要,时代要求国家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初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社会如何通过规则和法律来维持秩序和公正。
在教学中,古文经典名句是重要的教材素材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道德和法律的精神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处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古文经典名句。
一、古文经典名句的引用在教学中,引用古文经典名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学生通过引用这些经典名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这些原则的实践意义。
教师可以在讲解某个道德或法律原则时,适当引用相关的古文经典名句,同时给出适当的解释和注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名句的含义。
例如,在讲解“以人为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孔子的名言“君子以人为本”,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将人放在最高的地位,尊重和关注每个人的尊严、权利和利益。
再例如,在讲解法律的正义性时,可以引用《论语》中孔子的名言“以正治国,以奇弃众”,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依照正义的原则来治理一个国家,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凭借一己之力来追求个人的奇异。
在引用古文经典名句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名句进行适当的诠释。
由于古文经典名句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相差较大,所以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名句的含义和背后的道义。
例如,在讲解“以人为本”时,教师可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是要将人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给予每个人尊重、关注和保障。
这个原则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说教育、医疗、劳动、社会保障等等。
教师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方面进行诠释,并引用相关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对这些原则的体会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仁政?”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仁政的概念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一、导言古文经典名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古文经典名句,这些名句涵盖了道德、法治、政治、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比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名句,贯穿了道德与法治的精华,深刻阐发了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启迪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古文经典名句,通过阅读和解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对于古文经典名句,《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采用阅读分析法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文经典名句,进行逐句解读,让学生了解每个字的意思,以及整句的含义。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了解作者的用词用句的特点。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来阐释古文经典名句的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对于《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句,可以引入历史上的一些典型人物或事件,与之相对照,让学生看到古人的理念是如何体现在实践中的。
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论证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古文经典名句展开辩证思考和分析。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观点,让学生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进行评价和论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 组织课外活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古文经典名句朗诵比赛、名句解析大赛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处理导言《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中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与法律知识的教育内容。
古文经典名句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蕴。
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古文经典名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经典名句的依据在教学中选择古文经典名句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不仅要注重古文的经典性,而且要注重其与当下生活和学习的联系。
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 与课程内容相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今文化知识,包括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法律原则等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挑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古文经典名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古文经典名句是历史留下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与当下社会和学生心智相契合的古文经典名句,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文的价值和意义。
3. 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宜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段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古文经典名句,避免选择内容过于深奥或晦涩难懂的古文,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古文经典名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古文经典名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将从翻译、解释、赏析和引申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翻译应该将古文经典名句进行逐字翻译,使学生了解每个字的含义和句子整体的意思。
通过翻译,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底蕴。
2. 解释除了逐字翻译外,还应该对古文经典名句进行解释,将其中的含义和内涵进行解读。
通过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文的意义,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灵活的思考和联想。
3. 赏析赏析是对古文经典名句进行品味和审美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引导学生从感官和情感上去领略古文的魅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文的价值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0卷 第 6期 (0 8年 6月 ) 20
山西 高等 学校 社会 科 学 学报
S I C ENC S J RNAL OF CO L GE HAN OC AL S I E OU L E S OF S XI
V012 . 0 No. 6
然而 , 在现 实 的教学 实践 中不难 发 现 , 生甚 至 学 个别 老师 对 “ 础 ” 并不 是 非常 重 视 。在 20 基 课 06年 第一 学期 的“ 础 ” 上 , 者做 了有 关 开设 与 学 习 基 课 笔
此课 的无 记名 调查 , 人 地 发 现 , 有 1 % 的 同学 惊 仅 0 认 为品德 课非 常有 用 , 该好 好学 习 ;0 的同学 认 应 5%
果分析[ ] 三峡大学学报 ( 文社会科 学版 )2 0 2 ( ):8 J. 人 ,0 5,7 6 9 —
[ ]崔丽娟 , 心理学 是什 么 [ . 8 等. M] 北京 : 北京 大学 出版社 ,0 2 20 :
1 5. 6
[ ]魏俊彪. 2 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的调查分 析及 对策 [ ] 医学 J.
多样 的校 园文化 活动 , 以使 中医大学 生 在紧 张 、 可 繁
重 的学习之余 , 身心得到放松 , 压力得到缓解 , 情绪 得 以有效 的调 节 , 提 高 中医 院校 学 生 这 一 特殊 群 对 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参考文献】 [ ]赵淑芹 , 1 陈晓兰 , 牛军 力. 不同性别 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调 查研究 [ ] 中国民康医学 ,0 6,8 6 :9 -9 . J. 20 1 ( )4 74 8
为 品德课 没有 那 么重要 , 上课 是一 种调 节 与休 闲 , 不
用 动脑 , 一 坐 , 分就 混 下 了 ;0 的同学 认 为 品 坐 学 3%
会 主义 高等 教育 的本质 特征 。加 强 和改进 高校思 想
政 治理论 课 , 是应 对 国际意识 形 态领域 斗争 的需 要 ,
德 课可 有可无 , 自己不 犯法 就行 了 , 些生 硬 的道德 那 说 教大 家都 清楚 , 应减 少课 时 ;0 的同学则 表示 非 1%
用 古典 名 句 可 以调 动 学 生 学 习积 极性 , 一 步提 高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的教 学 效果 。 进 [ 键 词 ]高校 ; 思 想道 德 修 养 与 法律 基 础 ”; 关 “ 古典 名 句 ; 用 作 [ 图 分 类 号 ]G 4 中 6 2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10 文 0 8—6 8 2 0 0 2 5( 0 8) 6—01 5—0 4 4
[ ]丁吉红. 3 西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与分析 [ ] 宜春学 J.
院学报 ( 自然 科 学 ) 20 2 ( ) 1417 ,0 6,8 4 :5 — . 5
[ ]袁 存柱 , 4 张海 霞. 海 南省 大学 生 S L一 0评 定结 果 的分 析 对 C 9 [ ] 体育科技 , 0 ,5 4 : - . J. 2 42 ()3 3 0 36
[ ] 成都大学学报( J. 教育科学版 )2 0 , 15 :4. ,0 7 2 ( ) 1 查及分 析[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0 78 2 :59 . J. 20 ,( ) 9 -7
[ ]彭豪 祥 , 7 谭
1 . 01
平, 蒋京 川, 70名 在校大 学生 S L 0测 评结 等. 1 C- 9
“ 思想 道德 修 养 与法 律 基础 ” 简 称 “ 础 ” 课 ( 基 ) 是 高校 思想 政治 理 论 课 之一 , 承担 着 对 大 学 生 进行 系统 的马 克思 主义理 论 教育 的任务 , 各层次 、 是 各科
类 大 学生 的必修 课 , 对 大 学 生进 行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是 的 主渠道 。是 帮助 大 学 生 坚定 理 想 信 念 , 立 正 确 树 世 界观 、 生 观 、 值 观 和 法 制观 的重 要 途 径 , 社 人 价 是
与社会 ,0 1 1 ( :4 . 2 0 ,4 6)4 46
[ 9]杨立刚 , 盛军利 , 陈国威. 某医学院大学生心 理调查分析 [ ] 中 J. 国科技信息 ,0 6 2 :8 —8 . 2 0 (3) 1415 [0]周科慧. 1 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的调查 ( c 一9 Sl 0量表 ) 及对策 分 析 [ ] 零陵学院学报 ,05, 6 1 :8 —8 . J. 20 2 ( ) 1012
(u .2 0 ) Jn 0 8
古 典 名 句 在 思 想 道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中 的 作 用 “ 坦 , 德 课
李学利
( 太原理工 大学, 山西 太原 00 2 ) 30 4
[ 摘
要 ] 古典 名 句在 高校 “ 础 ” 中具 有 诠 释 作 用 、 样 作 用 、 升 作 用 、 示 作 用 和 劝 诫 作 用 。科 学 地 运 基 课 榜 提 警
An ay i ft r e fSt ne e a t e s i le e f An lss o he Su v y o ud tM nt lFin s n Colg so Tr d to l a iina Chi s e c n n Co t r e s e ne e M dii e a d un e m a ur s
常 反感 , 为浪费 时 间 , 认 应该 取 消 。面对这 样 的调查
[ ]卢 勤 , 5 彭 [ ]朱庆庆 , 6 花 丹. 成都 大学 新 生心理 健康 状 况调 研及 干预 对 策 静, 古桂 雄.2 30例文理科 大学 生心理健 康状 况调
是 实现 全面 建设小 康 社会宏 伟 目标 和 中华 民族伟 大 复 兴 的需要 , 是教 育引 导大学 生健 康 成长 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