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合集下载

桩端后注浆工艺

桩端后注浆工艺

桩端后注浆工艺
桩端后注浆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桩基加固施工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桩身与土壤之间的粘结力,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工艺适用于各种桩型,如钻孔桩、灌注桩、钢管桩等。

具体的施工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桩端准备:首先需要对桩端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桩端表面干净、平整、无松散物和坑洞等。

2. 后注浆设备准备:准备好后注浆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注浆泵、浆液桶、管路、钻头等。

3. 后注浆操作:将注浆泵连接到桩身上,从桩顶开始向桩底注浆,同时用钻头在桩底部位留下洞眼,便于浆液进入土体中。

同时要注意注浆压力和流量的控制,避免泄漏和浆液回流等问题。

4. 后期处理:注浆完成后,需要对桩身进行喷砂处理,以增加桩身的摩擦力和粘结力,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总之,桩端后注浆工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桩基加固工艺,可以提高桩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桩基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 1 -。

灌注桩桩后注浆浆施工方案

灌注桩桩后注浆浆施工方案

灌注桩桩后注浆浆施工方案一、引言在土建工程中,灌注桩桩后的注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良好的注浆施工方案能够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灌注桩桩后注浆浆的施工流程、所需材料、施工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检查在进行注浆施工前,需要对灌注桩桩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桩身完好无损、桩深符合设计要求等。

2. 准备材料•水泥:选择优质的水泥确保注浆质量。

•砂浆:用于配制注浆浆液。

•水:清洁无杂质的水。

•搅拌设备:搅拌搅拌浆液。

三、施工流程1. 钻孔按照设计要求对灌注桩进行钻孔,孔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清洗将孔内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3. 注浆混合水泥、砂浆和水,搅拌成浆液,将浆液注入钻孔中,顺着空隙注入,直至注满孔洞。

4. 压浆压浆是为了确保注浆浆液填充充分,消除孔洞中的气泡,提高浆体的密实性。

可以采用泵送设备对浆液进行压浆操作。

四、施工要点1. 浆液稠度控制注浆浆液的稠度应适中,太稀会影响充填效果,太稠则无法顺利注入孔洞中。

需要在搅拌过程中控制好水泥、砂浆和水的比例,确保稠度符合要求。

2. 注浆速度注浆时需控制注浆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浆液堵塞或泄露,影响施工效果。

适当调整注浆速度,保持连续稳定的注浆过程。

3. 压浆技术在压浆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压浆力度和时间,使浆液充分填充孔洞,并及时排出气泡。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注浆浆液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取样检测注浆浆液的质量,确保浆液符合工程要求。

2. 孔洞充填情况检查施工完成后要对填充的孔洞进行检查,确保注浆充填充分,无漏浆现象。

结语灌注桩桩后的注浆施工是土建工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本文从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施工中有所帮助,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一、施工流程图、注浆阀及钢筋制作示意图三、后注浆管阀的设置1、注浆管的设置桩底后注浆管阀的设置按桩径大小设置为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 径小于1200 mm设置2根;桩径大于1200 mm而小于2500 mm的桩对称设置3根2、后压注浆管采用①50m的钢管,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

3、注浆阀设置~.L加難里戌注抿妈TJS4-=童三三盘朮7-一〒装0 =(1)注浆阀比钢筋笼长200伽。

(2)注浆阀应置与桩底下注浆土体中,且确保注浆阀的顺利打开;并采用后注浆装置。

四、施工要求1 、水灰比浆液水灰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相关条文之要求,建议注浆液的水灰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饱和土水灰比~,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为~(松散碎石土、砂砾为~);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如减水剂。

水灰比过大容易造成浆液流失,降低后注浆的有效性,水灰比过小会增大注浆压力,降低可注性,乃至转化为压力注浆。

因此,水灰比的大小应根据土层类别、土的密实度、土是否饱和诸因素确定。

当浆液水灰比不超过时,加入减水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在于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和对土体的增强效应。

确保最佳注浆量是确保桩的承载力增幅达到要求的重要因素,过量注浆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耗,应通过试注浆确定。

2、注浆压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 2008)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及粉土。

注浆压力宜为3~10MPa;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软土取低值, 密实粘性土宜取高值。

同时注意,注浆量不宜超过75L/min。

3、注浆时间注浆作业在成桩2d 后开始。

规定终止注浆的条件是为了保证后注浆的预期效果及避免过量注浆。

采用间歇注浆,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止使已压入浆提高抗浆液流失阻力,并通过调整水灰比消除规定中所述的两种不正常现象。

4、注浆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 2008)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根据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式估算:G c= a d+ a nd式中a p、a s -------- 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 p=~,a s=~;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n――桩侧注浆断面数;d——基桩设计直径(m);G c -------- 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对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 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数根基桩的注浆量应按上式估算值乘以的系数。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一、施工工艺◎在孔底设置注浆室。

采用该工艺时钢筋笼需下到桩底。

◎灌注桩成孔后,在孔内设置注浆管,注浆管的下端设出浆口,并用胶带或塑料膜包住。

出浆口的位置高出孔底30~50cm。

灌注砼前先往孔底倒入碎石或块石,使出浆口埋入碎石或块石内,然后再进行砼灌筑。

◎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钢管或黑铁管),出浆口采用单向截流阀并压入桩底土中30~50cm。

由于采用单向截流阀,在进行桩身砼浇注时浆液不会灌入阀内,注浆时浆液也不会回流。

第一种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国内很少使用。

第二种方法主要用于桩底加固,在国内已有过多次实验或使用,但由于工艺过于简单,容易发生出浆口堵塞导致注浆失败。

第三种工艺由于采用单向截流阀作出浆口,注浆成功率可达97%以上,且压力相对稳定,注浆效果显著。

二、工作原理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基本上属于劈裂注浆与渗透注浆相结合。

所谓劈裂注浆,即压入的高压浆体克服土体主应力面上的初始压应力,使土体产生劈裂破坏,浆体沿劈裂缝隙渗入土体填充空隙,并挤密桩侧土,促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注浆区的土体强度。

如注浆区在桩底,则浆液首先在桩底沉渣区劈裂和渗透,使沉渣及桩端附近土体密实,产生“扩底”效应,使端承力提高,如注浆区在桩侧某部位,则该部位也同样出现“扩径”效应。

从大量试桩实测资料可看出,桩底注浆后不仅桩的端承力提高了,在桩端以上5m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较大提高。

如果在桩侧某段面注浆,同样该断面以上一定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明显提高。

三、压浆管安装压浆管随钢筋笼一起下放,与钢筋笼的主筋点焊并绑扎紧密。

每根桩的桩底设2根压浆管。

考虑到本工程桩的深度较大,为加强注浆效果,桩侧设上、下侧压浆管。

上侧压浆管位于桩的中部,管靠近桩端部。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一、施工流程图二、注浆阀及钢筋制作示意图;三、后注浆管阀的设置1、注浆管的设置桩底后注浆管阀的设置按桩径大小设置为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桩径小于1200㎜设置2根;桩径大于1200㎜而小于2500㎜的桩对称设置3根。

2、后压注浆管采用Φ50㎜的钢管,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

3、注浆阀设置(1)注浆阀比钢筋笼长200㎜。

(2)注浆阀应置与桩底下注浆土体中,且确保注浆阀的顺利打开;并采用后注浆装置。

四、施工要求1、水灰比浆液水灰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相关条文之要求,建议注浆液的水灰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饱和土水灰比0.5~0.65,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为0.7~0.9(松散碎石土、砂砾为0.5~0.6);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如减水剂。

水灰比过大容易造成浆液流失,降低后注浆的有效性,水灰比过小会增大注浆压力,降低可注性,乃至转化为压力注浆。

因此,水灰比的大小应根据土层类别、土的密实度、土是否饱和诸因素确定。

当浆液水灰比不超过0.5时,加入减水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在于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和对土体的增强效应。

确保最佳注浆量是确保桩的承载力增幅达到要求的重要因素,过量注浆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耗,应通过试注浆确定。

2、注浆压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及粉土。

注浆压力宜为3~10MPa;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4.0MPa,软土取低值,密实粘性土宜取高值。

同时注意,注浆量不宜超过75L/min。

3、注浆时间注浆作业在成桩2d后开始。

规定终止注浆的条件是为了保证后注浆的预期效果及避免过量注浆。

采用间歇注浆,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止使已压入浆提高抗浆液流失阻力,并通过调整水灰比消除规定中所述的两种不正常现象。

4、注浆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根据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式估算:G c=ɑp d+ɑs nd式中ɑp、ɑs——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ɑp=1.5~1.8,ɑs=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n——桩侧注浆断面数;d——基桩设计直径(m);G c——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对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数根基桩的注浆量应按上式估算值乘以1.2的系数。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1 技术内容
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虚土)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及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

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可使单桩竖向承载力提高40%以上,通常情况下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钢导管可以与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管合二为一。

1.1.2 技术指标
根据地层性状、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等形式。

主要技术指标为:
(1)浆液水灰比:0.45~0.9;
(2)注浆压力:0.5~16MPa。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应根据土的类别、饱和度及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和试桩试验最终确定。

设计和施工可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进行。

1.1.3 适用范围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适用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类泥浆护壁和干作业的钻、挖、冲孔灌注桩。

当桩端及桩侧有较厚的粗粒土时,后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效果更为明显。

1.1.4 工程案例
目前该技术应用于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汕头、武汉、宜春、杭州、济南、廊坊、龙海、西宁、西安、德州等地数百项高层、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经济效益显著。

典型工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上海中心大厦等。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案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案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案1. 引言灌注桩是一种在地基中注入混凝土以增加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施工方法。

而注浆施工则是在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对灌注桩进行注浆处理,进一步提高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注浆材料和设备、施工工艺等内容。

2. 施工准备在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设置警戒线、戴好安全帽和安全绳等。

2.设备检查:检查注浆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3.施工图纸:查阅施工图纸,确认注浆点位置和注浆深度。

4.环境清理: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桩身表面无杂物和污染。

3. 注浆材料和设备在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注浆材料:选择适当的注浆材料,常用的有水泥浆、膨润土浆等。

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确定注浆材料的配比。

2.注浆设备:包括注浆泵、注浆管、搅拌桶等。

确保注浆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可靠。

3.监测设备:安装监测设备对注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如压力计、位移计等。

4. 施工工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基本工艺如下:1.钻孔清理:在进行注浆前,先将灌注桩内的钻孔进行清理。

清理时要注意,确保无杂物和泥浆,并且保持钻孔的湿润状态。

2.注浆材料准备:按照注浆材料的配比要求,将注浆材料和清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

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和流动性。

3.注浆施工:将注浆材料通过注浆泵注入到灌注桩内。

注浆应从底部开始进行,逐渐向上注浆。

注浆的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

4.注浆压力监测:在注浆过程中,通过监测设备对注浆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当注浆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停止注浆。

5.注浆后养护:在注浆完成后,对注浆桩进行养护。

根据注浆材料的性质和养护要求,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

常见的养护方法有覆盖湿布、喷水养护等。

5. 施工质量控制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注浆压力控制:通过监测设备对注浆压力进行实时监控,并保持在设计范围内。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推荐文章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热度:建筑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热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热度: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热度:教师专业技术年终工作总结热度:后注浆技术是土体加固技术与桩工技术的有机结合,下面是店铺整理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篇一建筑工程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摘要:后注浆技术是土体加固技术与桩工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渗透注浆(粗粒土)或劈裂灌浆(土),它不仅克服了桩孔技术固有的缺陷(如沉积物的底桩和桩侧泥,土壤的扰动和松弛等),也起到了加固桩底与桩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

本文分析了施工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并讨论了这项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注浆技术低噪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无挤土效应等特点使钻孔灌注桩得以应用于高层建筑,改造老城区的优势,但在建设施工中的孔底沉渣的形成是不易于清洁和效果的发挥,壁形成泥皮效应也影响桩周阻力的发挥。

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项目采用了后注浆技术,预埋注浆管,并在注浆桩混凝土凝结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埋注浆管,用高压灌浆泵以恒压将预定的水灰比的水泥砂浆压入桩底,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泥渗透,劈裂充填,以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压实和巩固疗效,减少其变形。

一、后注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在当前建设项目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落后,导致各种技术研究存在不足的现象,这样的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技术在应用存在施工效率低,质量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其施工工艺逐步完善,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不同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在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大型高层建筑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对于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要求更是广泛关注。

泥浆护臂成桩施工技术之中,通过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田间管理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多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对经常会出现孔底沉渣,桩侧泥皮现象加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绞丝机
精选ppt
8
• 水泥
P·O42.5
进场
精选ppt
9
施工过程影像资料
• 钢管套丝
精选ppt
10
• 注浆管随钢筋笼安装前验收
止水阀节点处理
精选ppt
11
• 保证成孔深度,实测实量
精选ppt
12
• 注浆管与钢筋笼同步安装
注浆管对接
精选ppt
13
注浆管拧紧和固定
精选ppt
14
• 砼浇注过程注意对注浆管的保护
2、施工时间节点:
➢ 成桩12h后,注清水贯通注浆管; ➢ 成桩2d后,注浆作业,注浆作业不得迟于成桩30d后; ➢ 注浆作业完成20d后,进行桩身承载力检测。
精选ppt
4
3、注浆过程相关控制参数
注浆顺序,先桩侧再桩端,先上后下;
水灰比采用0.60;
桩侧每管注浆水泥用量0.42T;
桩端每管注浆水泥用量1.15T;
注浆终止标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原则,以注
浆量控制为主,以注浆压力控制位辅。当注浆量满足要求 时,可终止注浆;当注浆压力>5Mpa并稳压3min以上,且 注浆量达到要求的80%时,也可以终止注浆。
精选ppt
5
材料、机械设备进场
• 注浆钢管 φ32*3mm
精选ppt
6
• 注浆泵
精选ppt
7
注浆前准备
1、机械设备:绞丝机、注浆泵 2、材料准备:注浆钢管、单向止水阀 3、工序准备:注浆管套丝、安装、通水劈裂
注浆过程
1、按设计图纸要求调配水泥浆液 2、按自上至下,先桩侧再桩端,逐管注浆 3、记录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后,
停止注浆。
本试桩工程后注浆工艺 相关设计参数
1、所用材料:
➢ φ32*3mm注浆钢管; ➢ P·O42.5水泥; ➢ 单向注浆阀。
精选ppt
19
D3类注浆管终压力 0.9Mpa~1.2Mpa
精选ppt
20
• 注浆过程
Z7-3#桩
精选ppt
21
Z7-2#桩
精选ppt
22
Z7-1#桩
精选ppt
23
• 注浆完成桩身周围冒浆
精选ppt
24
• 注浆结束
精选ppt
25
注浆施工记录
精选ppt
26
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某项目桩基工程
制作人:精二选p号pt 水兵
1
灌注桩后注浆工艺概述
• 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随钢筋笼安 装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 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 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 从而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减少沉降。
李双一
精选ppt
2

后注浆工艺流程图
首盘砼放满整个漏斗
精选ppt
15
• 成桩12h后,注清水贯通注浆管
精选ppt
16
• 成桩2天后开始注浆
1、浆液调配。 设计水灰比为0.6,把水灰比控制在0.55~0.70之间。
精选ppt
17
2、注浆压力
D1类注浆管终压力 3.3Mpa~4.0Mpa
精选ppt
18
D2类注浆管终压力 1.5Mpa~2.4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