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8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word教案(14)
第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新人教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程标准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8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扩展和延伸,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学生真正悟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以及对当前台湾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对历史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应该运用多媒体补充大量的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荷兰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简况2.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荷兰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都是非正义的,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
2.激励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
2.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六、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限难于掌握。
七、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运用讲述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从书本、影像资料中分析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得出结论。
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历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

人教版历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人教版历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优秀大全一一、概述《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8课。
本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
本课的重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难点是中俄《尼布楚条约》。
本节课重在借助多媒体教室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深刻的学习探究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的历史,在探究中认识到台湾、黑龙江流域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2)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3)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而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课后作业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抗击侵略者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和意义;康熙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背景和结果。
2. 教学难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策略和战术;康熙组织抗击沙俄的策略和战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郑成功和康熙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策略和战术,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康熙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背景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其意义。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郑成功和康熙帝,模拟历史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意义。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相关历史文物和资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3.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和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和延伸,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以及对当前台湾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自己的贡献。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子目的内容:第一子目开辟荆榛逐荷夷、第二子目雅克萨之战。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从中提升学习能力。
建议一个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但是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而且精力主要集中在形象生动的形式上,所以在上课时尽量的采用直观、生动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以下知识: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沙俄入侵黑龙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等方面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是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激发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逐渐占据了整个台湾岛,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word教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育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表演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各民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二、教材简析: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
第二年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自制《郑成功进军收复台湾示意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形势示意图四、教学过程:(一)教师事先板书: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探究过程:一、自主探究知识梳理(我自信,我能行!)(一)、“开辟荆榛逐荷夷”背景:1、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年,郑成功率军从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包围,荷军投降,围攻,大获全胜,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意义:1683年2、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684年意义:(二)、雅克萨之战1、背景:2、过程:为保卫祖国疆土,组织两次,打败沙俄侵略者,击毙侵略军头目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3、战争性质(特点):时间:4、结果:签订地位:意义:5、胜利原因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我参与,我快乐!)1、结合地图,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要求语言精练,概括力强。
)2、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讨论“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领土也?”3、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一;“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郭沫若材料二: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派军队到各地垦田,招募移民开垦荒地,向高山族村社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受到高山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台湾的农业生产迅速摆脱落后状态。
郑成功对台湾做出了哪些贡献?根据所学,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4、你认为第二目“雅克萨之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学习?并尝试设计几个问题。
三、巩固检测(我练习,我掌握!)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624年一直殖民者登陆台湾,开始了长达38年的统治,这只殖民者是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2、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A.沙俄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法国侵略者D.英国侵略者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 )A.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B.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C.巩固了祖国海防D.促进了台湾的开发4、下列事件与《尼布楚条约》有关的是A、设置台湾府B、设置伊犁将军C、沙俄占据雅克萨D、设置驻藏大臣5、阅读下列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
七年级下册历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掌握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地图和战争描述,了解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过程和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和意义。
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教学难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航海技术和战略部署。
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军事策略和战争结果。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历史地图、史料资料、分组讨论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地图和沙俄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郑成功收复台湾: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明末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情况。
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航海技术和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分析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b. 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讲述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17世纪末沙俄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展示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战争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康熙皇帝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理念。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3. 课堂小结: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皇帝组织抗击沙俄的历史意义,强调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4. 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优秀10篇)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优秀10篇)郑成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成功生平的主要功绩,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增强对民族英雄的崇敬缅怀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第二部分收复中国台湾各小节的大意。
3、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描写战斗场面的方法,运用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4、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和一些重点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学生在自读1、2两小节的基础上,练习介绍郑成功的籍贯、伟大功业等。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识课文的层次结构。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1、出示郑成功的图片,师简单介绍他的基本情况。
2、生读1、9自然段,再介绍。
(师板书:伟大功业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3、默读浏览全文,划分层次。
4、学习建设中国台湾:郑成功是从哪两方面建设中国台湾的?5、初读,读正确,读流利。
(1)指名读(2)结合指名读课文时,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6、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完整地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给2、3、4、5、6各小节概括小标题,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感受郑成功的爱国情怀、善于带军和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补充相关资料,加强学生对侵略者和郑成功的认识和感受。
3、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4、简要复述郑成功收复中国台湾和建设中国台湾的丰功伟绩。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介绍了郑成功的哪两个事迹?过渡:郑成功怎么会收复中国台湾呢?他又是如何收复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自然引导到重点段的学习]二、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1、默读,思考小标题,用四字概括。
2、交流小标题。
[使学生对两部分获得整体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师指急需收复,这一节中首先一个强占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强占什么意思?(2)他们为什么要强占中国台湾?(3)他们是凭借着什么强占中国台湾的?师简介强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多媒体展示郑成功塑像及其《复台诗》
复台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写的一首复台诗,诗中的“荷夷”是指哪个国家?它是怎样占领台湾的?郑成功又是怎样“开辟荆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复台大业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第18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开辟荆榛逐荷夷”完成学案。
明朝中后期,_________ 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61~1662年_______ 率军收复台湾,他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
1683年,_________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
置_________ ,隶属___________,加强了台湾同_________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________ 海防。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雅克萨之战”完成学案。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_______和_______。
康熙帝组
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击毙侵略军头目___________。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
《____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流域包括库页岛在
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扣标整合】:
【达标检测】
1、侵占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_______
2、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
3、台湾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____
4、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
5、亲征雅克萨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
6、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二、选择题
1、“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是张学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
台湾“入版图”后,清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奴儿干都司
C、台湾府
D、台湾行省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所写的挽联。
它歌颂的()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3、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
B、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4、1684年,设立台湾府的清朝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皇帝
D、康熙皇帝
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是()A.外国势力较弱 B.中国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C.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较强 D.中国军队统帅的正确指挥
6、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
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7、关于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叙述错误的是
A.明朝后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B.明朝后期,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帝,定都沈阳
C.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D.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8、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A.浙江省B.广东省C.福建省D.台湾省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