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原讨论课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讲解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讲解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为专业背景进行说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欢迎批评指正。

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1、本课程定位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合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数控编程、CAD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等一线工作。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求学生具备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和工程计算的能力,具备常用机构和零部件设计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职业能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系列课程。

其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先修课程,“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后续课程。

2)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机械设计基础》是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承担了本专业的职业基础能力培养的任务,为今后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学生从事工作的能力。

2、本课程的目标体系①知识目标(1)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2)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3) 掌握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4)为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进行机械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希望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机械课程设计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只有亲自动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制作机械零件和装配机械设备,学会了如何运用机械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增强了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机械课程设计需要有合理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设计一个机械设备或系统需要进行一系列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确定、零件制造、装配调试等。

为了高效地完成课程设计,我们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个步骤都能按时完成。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意识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很容易陷入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境地。

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机械课程设计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实际项目中,一个人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因此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不同的任务。

团队合作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和同学们就设计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启发,最终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设计方案。

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机械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此外,机械课程设计还需要具备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机械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意识到机械设计是一个不断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机械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绪论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学:①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②机构的组成原理;1、机构的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①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②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③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分析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系统地学习机械原理,我对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机械原理不仅涉及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还包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各种机械机构的学习,我对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机械机构,使我认识到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这些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学习,对于提升我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与实验和项目,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操作中。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机械系统的模拟和分析,这些技能对于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是非常宝贵的。

此外,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分享知识和经验,以及如何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历对于我未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的学习对于我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将继续深化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而努力。

同时,我也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设计问题,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机械结构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图,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2.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机械领域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面对设计挑战时的耐心和毅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改进。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国家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掌握基础机械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综合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涵盖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以课本相关章节为依据,深入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机械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讲解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常用传动机构的特点、选用原则及设计方法,参考教材相应章节。

4. 机械结构设计:分析不同机械结构(如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原则,结合教材案例进行讲解。

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实际机械设计项目为例,指导学生完成图纸绘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讨论教学法探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讨论教学法探讨
的 广 阔 性 得 到 充 分 的 展 开 ,从 而 获 得 新 的 知 识 。 例 如
学 生 乐于 探 讨 ,表 现 出 很 强 的求 知 欲 。
3 结 合 学科特 点 ,发掘 研究 性讨 论学 习的课 题 ,让学生 获得 亲身 参与研 究 探索 的体验
研 究 性 讨 论 学 习 围 绕 的 问题 一 般 来 源 于 学 生 的 生
交流 ,然 后 总 结 出解 决 方 法 , 最 后 由学 生 代 表 把 结 果 回 答 出 来 , 教 师 给 予 一 定 的 评 议 , 选 取 最 优 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
案 。 同时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学 生 通 过 交 流 合 作 的 讨 论 方
式 克 服 自身 的 语 言 障碍 ,锻 炼 了表 达 能力 。
支 保军: 械设 础课 讨论教 法探 机 计基 程 学 讨
1.99 3 is .6 149 .0 10 .6 03 6/ .sn 17—8 X2 1. 90 4
教 学 园地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课 程 讨 论教 学法 探 讨
支 保 军
德州 职业 技术学院机械系 山东德州 2 3 3 504
性 质 。笔 者 结 合在 教 学 中应 用 讨 论教 学 法 的 尝 试 性 实 践 , 与大 家 一起 来 交 流 和 探 讨 。
1 以学生 为主体 ,独 立 思考 ,积极 讨论 ,以激 发 学 习热 情
目前 课 堂 教 学 大 多 是 “注 入 式 ” 的 , 教 师 严 格 地 按 课 题 满 堂 灌 , 忽 略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这 样 不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思 维 , 难 以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若 能 根 据 学 生 的 知 识 结 构 ,善 于 设 计 一 些 思 考 讨 论 题 , 就 能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个 性 , 激 活 学 生 思 维 的 热 情 , 启 迪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 把 学 生 由被 动 角 色 转 变 主 动 角 色 , 他 们 思 维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在期末,‎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上台‎讲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都分配有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是理‎论概念,或是习题解析‎。

我们组的任务是讲‎解:摆动导杆机构。

‎我们已知:机‎架长度AC,K,设计‎此机构由于θ与导杆摆‎角ψ相等,在设计此机‎构时,仅需要确定曲柄‎AB。

在该章的学‎习中,大多采用图解法‎,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具有直观,定‎性简单,容易理解,检‎查正确性方便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引入该课程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耐心解‎答所有问题,关心爱护‎每位学生。

激发他们对‎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

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渊博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不再枯燥‎无味。

现在所有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

‎四、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各种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懂书本上的东西‎,还学会了生活中经常‎利用的软件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在学习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要做好‎预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6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

在这‎次亲自上台讲课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教‎学的感受,这是平时在‎座位上所体验不到的。

‎我觉得老师的这种方法‎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平‎时听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努力学习,真‎正掌握书本知识才能像‎老师一样在台上坐到条‎条有理,从容不迫。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更有责任感,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不断思‎考,并且耐心细致地对‎同学负责,再学习中养‎成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

借此我也‎谢谢老师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我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左极限位置
– 压力角 = arcsin(EG/EF) = 12.01 – 传动角 = 90 - arcsin(EG/EF) = 77.99
• 右极限位置
– 压力角 = 9.5 – 传动角 = 80.5
压力角
/gamma /rad
传动角
Plot of driving angle /alpha 1.42
✓EG = ED*sin(φ) ✓GF2 = EF2 - EG2 ✓GD = ED*cos(φ)
求得DF = 86.12 mm
2.滑块F的行程H
• 同理可得,当F在右极限位置时 DF = 156.37 mm 行程 H = 70.25 mm
3. 传动角的计算
• ∠EDF为压力角,其余角为传动角
• 最小传动角为当DE ⊥ DF 时,压力角最大,故传动 角最小,得最小传动角 = arcsin(DE/DF) =70.53
1.4
1.38
1.36
1.34
1.32
1.3
1.28
1.26
1.24
1.22
0
1
2
3
4
5
6
7
谢谢大家! !!!!!!!!!!!!
机原讨论课
热动91
杨海宇 徐毅飞 周佳俊 庄晨宇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求极限位置
– 当AB和BC共线 时,且C在AB延 长线上,F点到 达左极限位置。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用余弦定理求 ∠BAD
• 求得ϴ1=17.08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同理,用余弦定理求 右极限位置时∠CAD
• 求得ϴ2=2极位夹角 ϴ =34.33 • 行程速比系数
• K = (180+ ϴ)/(180- ϴ)=1.47
2.滑块F的行程H
• 在左极限位置时,先求∠CDF
– 仍然使用余弦定理(△ACD)
• 过E做铅垂线EG交AF与G • 则DF = GF – 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