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积液吸收时间为(6.52±2.63)d,胸膜增厚度为(5.41±3.01)mm,气促缓解时间为(3.65±1.52)d,住院时间为(10.31±2.63)d,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评价结核性胸膜炎为临床常见病,临床医师常为患者应用抗痨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可增加患者疼痛感,还会增加胸膜反应、包裹性脓胸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为2011年1月~2014年12月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收效满意,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入选病例均经B超检查、X线胸片、细菌学检查确诊。
实验组:男女比例15∶10,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5.32±11.90)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35.44±11.5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应用2HRZE/4HR方案治疗2个月,后应用HR方案治疗4个月,本组患者应用一次性无菌胸腔穿刺包,每次B超定位点抽液,抽液<1000 ml/次,2~3次/周。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摘要】目的:评价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和优点。
方法:设导管引流组34例和常规抽液组34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结果:导管组胸腔积液消失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5)。
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规治疗以抗痨、短程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积极抽液为主。
常规抽液常有胸膜增厚粘连,较多发生胸液包裹,患者顺应性差等问题。
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改良留置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34例,与常规抽液34例相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8例胸腔积液患者系我院2004年3月~2007年9月住院患者,分别经细菌学、胸膜活检病理学、临床表现或胸液检查确诊,并同时经B 超和胸片证实存在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治疗前未发现明显胸膜肥厚及包裹性积液现象。
随机分为导管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38.1岁,抽液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39.2岁。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全身化疗方案ZHRZE/4HR,并加用泼尼松30 mg/d,在胸水明显减少时减量,总疗程4~6周。
抽胸液方法:(1)导管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使用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艾贝尔”一次性单腔16Ga,1.7 mm×20 cm中心静脉导管,选B超定位标记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扩张管经导丝扩张后置入中心静脉管至胸腔8~13 cm,拔出导丝,用透明敷料(3M贴)固定,导管接三通管和橡皮管与集尿袋相连,开启三通即可依患者体质和耐受情况缓慢或隔日放液引流,直至无明显胸液流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广泛开展,各类手术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术后腰椎不稳、感染、术后血肿压迫截瘫、定位错误、术后原位复发,均有报道,并发症率为0.6%~2.0%,个别医院高达5%[5]。
如此高的并发症率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从是思想上重视此项手术,二是如何从技术上提高手术质量,二者中显然以前者更为重要,我们倡导认真严谨的手术前准备。
2.4按照标准、统一评定效果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了手术疗效标准,但是至今许多临床报告仍未统一采用。
我们希望评定标准能如J O A 下腰痛评分法一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样能以一个标准,科学地评定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从而得出孰优孰劣。
参考文献[1]刘学勇,王欢,王海义,等.前后入路腰间盘摘除术远期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7,5:311-314.[2]李新奎,王全平,朱锦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误及再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7,5:315-317.[3]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141.[4]付一山,曾炳芳.腰椎管狭窄外科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5:163-164.[5]王沛.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待讨论的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02,12:763-766.结核性胸腔积液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但仍有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久治不愈,以至于包裹、胸膜肥厚、甚至胸廓畸形等。
因此,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应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现总结我院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0例,均为确诊的结核病患者。
1.2一般情况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胸腔闭式引流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41岁,初治22例,复治3例;对照组(胸腔穿刺组),共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43岁,初治20例,复治5例。
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结核性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和常规穿刺组。
结果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穿刺组(87.5%比54%),微创置管组均较常规穿刺组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低,生活质量提高,病程缩短,疗效显著。
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积液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可评价病例125(男95, 女30)例,平均(18~52)岁。
所有病例均经X线,CT扫描,B超定位。
并有PPD实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定性。
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和常规穿刺组。
常规穿刺组备有消毒物品,利多卡因,胸腔穿刺包,微创置管组另备中心静脉导管,三通,及引流袋。
中心静脉导管包采用国产16号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带侧孔),导管长35 cm,前20 cm有刻度标志。
1.2 方法1.2.1 微创置管组①患者在B超下定位穿刺点于体表或多取肩胛线第8~9肋间(极大量胸液者)。
②患者取骑坐位或半坐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将穿刺针缓慢刺入胸腔内,见胸水流入注射器时即停止进针;③将金属软导丝沿注射器的导丝孔缓慢推入胸腔内,退出导管针及注射器,将导管沿导丝置入胸腔内15~20 cm后即退出导丝;④根据胸液量大小或引流通畅程度调节导管佳长度并固定于胸壁,持续引流(第一日一般少于2000ML)至无胸水流出.⑤有胸膜粘连或包裹分隔者应用“尿激酶”(100ku/次,总量<400ku/人),经CT或B超证实疗效满意或24~48小时无胸液流出即可撤管,穿刺伤口消毒固定.1.2.2 常规穿刺组胸腔积液者也先行B超定位,患者取骑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尽可能抽尽胸水(第一日一般<1000ml),直至无法再行穿刺或疗效满意.1.2.3 治疗效果评价根据CT扫描或B超等影象学方法并按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胸液大部分缓解(PR):稳定(SD)胸水无增加趋势:病变进展(PD)胸水有增加趋势:总有效率规定为CR+PR(%)。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索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作用。
方法11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
对照组给予粗硅胶引流管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置管24 h后,研究组疼痛率为31.03%低于对照组的8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9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胸腔积液安全性较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腔积液;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胸膜腔为位于肺及胸壁间的潜在腔隙,由于肺、胸膜以及相关肺外疾病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以及吸收过缓等,均会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1]。
治疗有效措施控制原发疾病,积极实施针对性的排尽胸腔积液,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有效促使肺复张。
同时胸腔积液引流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属于目前条件下排尽胸腔积液的一类常用方法[2]。
既往治疗一般实施粗硅胶管引流,尽管该方式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的术后疼痛相对比较明显。
本院积极探索分析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用于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胸腔彩超或胸部CT确诊为胸腔积液;所有患者均存在中或大量胸腔积液;均无严重心脏以及脑部疾病;其肝肾功能均为正常。
排除标准:已对凝血功能异常、并发出血性疾病、医源性胸腔积液以及双侧胸腔积液患者予以排除。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8例。
研究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4.7±16.5)岁;病因:结核性胸腔积液34例、肿瘤性胸腔积液24例;在发病位置方面,左侧32例、右侧26例;在积液量方面,含中等量26例,大量32例。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2 0 1 1 , 5 0 ( 1 ) : 1 0 0 — 1 0 2 .
萍, 熊员焕. 介入治疗 、 腹腔镜 和经 阴道 3 种 途径在剖
宫 产切 口瘢痕 妊娠 中的应用分析[ J ] . 生殖与避孕, 2 0 1 4 , 3 4 ( 7 ) : 6 0 3 —
于患者术 后的快速 恢复 . 降低术后 并发症 的发生率 , 减少 了
再次妊娠子宫破裂 的风险 . 成为 目前治疗子宫疤痕憩 室的首
妇科与产科杂志, 2 0 1 3 。 2 9 ( 5 ) : 3 9 0 — 3 9 2 .
9 0 %以上 . 但该手术方式对腹腔镜镜下缝合的技术要求较高 . 难 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曾朝阳等【 1 1 ] 对 比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
阴式手术在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 憩室 的研究 发现 . 两 种手术
O f t h e c e s a r e a n— i n d u c e d i s t h m o e e l e i n r e s t o r i n g i n f e r t i l i t y『 J ] .
方式治疗 有效率无 明显差异 . 但 阴式手术 在手术时 间 、 费 用
・
3 6 2 2 ・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 断与治疗
2 0 1 5 A u g 2 6 ( 1 6 )
Hale Waihona Puke 用开腹行子宫疤 痕憩室切除 [ 7 ] . 但创 伤较大 . 出血较多 , 临床 应用较少 。宫腔镜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手术过程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术前 准备 。
[] 李新 奎 , 全平 , 2 王 朱锦 宇 , . 椎 间盘 突 出症 并腰椎 管狭 窄症手 等 腰
术 失误 及再 手术 治疗 []中华 骨 科杂 志 ,97 5 3 5 3 7 J. 19 , :1— 1 .
[】 陆裕 朴 . 3 实用 骨科 学[ . 京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 9 5 1 1 M] 北 1 9 :1 4 .
痛 评分 法 一 样 ,具 有 一 定 的权 威 性 ,这样 能 以一 个 标 准 ,科 学 地
【】 王 沛 . 关腰 椎 间盘 突出症 和腰 椎管 狭窄症 待讨 论 的 问题 . 5 5 有 中
华骨 科 杂志 ,2 0 ,2 7 3 7 6 0 2 1 :6 - 6 .
应用 中心静脉导 管行胸腔 闭式 引流术 治疗结核性胸腔 积液疗效分析
中 国 医 药指 南 2 0 0 8年 1 0月 第 6卷
第1 9期 Gud fC iaMe iie Oco e 0 8 V 6 No1 ieo hn dcn , tb r2 0 , o , .9
l 2l
随着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和腰 椎 管狭 窄 症手 术广 例 ,年龄 2 ~7 岁 ,平均 4 岁 , 5 3 2 2 0 l
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快 , 发 症 少 。 结论 并 中心静 脉 导 管行 胸 腔 闭 式 引 流 治 疗 结 核 性 胸 腔 积 液 的 方 法 简便 、 全 , 腔 积 液 消 失 时 间 短 , 腔 积 液 包 裹 和 胸 安 胸 胸
膜粘连的后遗症较 少。
【 关键词 】 中心静脉导 管 引流
结核 性胸腔积液
液 大 于 2 m 以上 者 , 见肋 膈 角 明 显 下 凹 型 弧 面 。 c 可
2 结 果
结 核 性 胸 腔 积 液 是 胸 膜 对 结 核 杆 菌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发 生 高 度 变 态 反 应 时 产 生 炎 症 引起 的 。 因 为 积 液 中含 有 较 多纤 维 凝 块 , 容 易形成胸膜粘连和纤维分 隔 , 形成包裹性 积液 、 核 性脓胸 、 可 结 胸
3 讨论
时气管 向健侧移位 ; ②x线或 B超示单 侧胸腔积液 ; 血沉增 快 , ③ 结核菌素试验多呈 阳性 ; ④胸腔积液检验符 合结核性指标 或发现 结核杆菌 ; ⑤抗结 核治疗 有效 。
1 2 方 法 .
结核性胸膜炎 是胸 膜对结 核杆 菌及其 代谢产 物发 生高 度变
态 反 应 时 产 生 的胸 膜 炎 症 , 胸 腔 积 液 形成 的 最 常 见 原 因 。 结 核 是 性 胸 膜 炎 胸 腔 积 液 治疗 的 目的 是 : 正 规 抗 结 核 治 疗 的基 础 上 , 在 尽 可 能 早 期 、 速 、 全 消 除 胸 腔 积 液 , 极 控 制 胸 膜 的 炎 症 反 快 完 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
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积液吸收时间为(6.52±2.63)d,胸膜增厚度为(5.41±3.01)mm,气促缓解时间为(3.65±1.52)d,住院时间为(10.31±2.63)d,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应用2HRZE/4HR方案治疗2个月,后应用HR方案治疗4个月,本组患者应用一次性无菌胸腔穿刺包,每次B超定位点抽液,抽液<1000 ml/次, 2~3次/周。
1. 2. 2 实验组应用2HRZE/4HR方案治疗2个月,后应用HR方案治疗4个月, B超定位,选择腋后线第6~8肋间作为进针点(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
成功后,经导管送入弹性导丝,拔出穿刺针,应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路,扩张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视患者实际病情确定导管进入胸腔深度,一般以9~15 cm为宜,导管成功置入后拔出中心静脉管套导丝。
1. 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度、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临床比较。
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疗效评价标准[1] 显效: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肺复张恢复,可见肋膈角;有效:胸腔积液基本吸收,液性暗区在0.5~
2.0 cm ,肋膈角稍钝。
无效:均不符合以上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实验组积液吸收时间为(6.52±2.63)d,胸膜增厚度为(5.41±
3.01)mm,气促缓解时间为(3.65±1.52)d,住院时间为(10.31±2.6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1例出现胸膜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1例并发气胸, 1例胸膜反应, 2例包裹性脓胸,并发症发生率为1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 P<0.05)。
3 讨论
结核性胸腔积液为临床常见病,积液压迫肺脏,可限制膈肌活动,减少呼吸面积,降低肺活量。
如何减少积液、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医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临床研究证实,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度小于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2, 3]。
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需反复进行,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大,当胸腔积液量少时,容易引起气胸及胸膜反应。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仅需一次穿胸,患者痛苦小、活动方便,与此同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不容易引发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安全性高[4]。
本研究结果证实,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合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有效治疗结合性胸腔积液患者,为保证手术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持续休克、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凝血障碍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
与此同时,应保持引流过程连续、匀速、缓慢,控制引流速度<50 ml/min[5, 6]。
此外,引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若患者出现出汗、心悸、面部苍白、头晕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暂停引流并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合性胸腔积液患者,积液消失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综合费用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思云,韩红梅.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8(10):79.
[2] 黄佩花,吴多省.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行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观察.医学综述, 2012, 12(20): 3487-3488.
[3] 孔华玮,刘雪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2例疗效观察.医学综述, 2012, 9(20): 3492-3493.
[4] 赵顺金.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
引流术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11(2): 138-139.
[5] 尹明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肺癌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9(11): 1395-1398.
[6] 庞先琼.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 2012,10(22):4979-4980.
[收稿日期: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