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在世界的定位

合集下载

简述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简述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

简述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建立特区等措施,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5%以上。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同时,中国还成功地解决了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将大量的人口从贫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社会领域,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教育领域,中国不仅实现了基本教育的普及,还大力发展了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

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开放推动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寿命也大幅增长。

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国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了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

在科技创新方面,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之一,吸引了全球科技企业的投资和研发。

中国的科技企业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已成为世界领先的企业。

同时,中国在航天、高铁、核能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还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功模式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先进水平”

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先进水平”

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先进水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小老百姓才用的手法,想不到堂堂国家教育部部长也惯用这个伎俩。

前些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自豪地宣称,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有了更快的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

那么,周部长立论的论据是什么呢?他说,一九九八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仅为一百零八万人,二00六年达到了五百四十万人;二00六年,中国高校在校学生、科研经费分别是一九九八年的四倍和六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百分之二十一;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有了更高的发展;中国高校的学科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等有了长足进步。

原来如此!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确实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了。

但问题是,搞教育并不是吃饭或者打仗,人多能吃饭,人多力量大,还要看高校的学科水平、科研水平,以及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周部长竟然气定神闲地说,这一切全“有了长足进步”。

真不愧是掌管教育的最高长官,总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而且总能看到光明与主旋律,如此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谎水平,怎不让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生出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呢!可能周部长把小老百姓们全当成了傻子,天下就他一人聪明,以他的天纵英明领导教育,中国的教育哪有不实现“历史性跨越”,不属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道理!聪明的周部长啊,我们小老百姓虽然没有您聪明,能当上教育部长,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教育的真实面目我们还是能看清的。

记得钱学森曾在病床上向我们温总理建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钱老说:“中国之所以还没完全发展起来,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一所大学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所以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连我们温总理都承认,“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索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和师资指导下获得外语学习机会。

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西藏边境地区丰富的语言资源优势,也为高等教育阶段深入培养面向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打下很好的基础。

2.高等教育阶段西藏现有7所高校外语专业目前仍以英语教育为主打,相对单一的外语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西藏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外语人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西藏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进程中各项事业的开展。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成功申报了尼泊尔语和印地语本科新专业,这为全区培养“一带一路”所需语言人才创造了平台,未来应逐渐改变现有单一的外语专业设置结构,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在有条件的西藏高校开设印度语、尼泊尔语、宗卡语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在贸易合作、文化交流、边境安全等领域所需的复合型语言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语言铺路需要人才先行,“一带一路”的伟大创举对西藏语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培养西藏社会发展所需多种语言人才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张天伟.我国关键语言战略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3):92-96.[2]李艳红.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D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7.[3]余江英.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云南关键语言选择[J ].吉首大学学报,2016(12):137-141.[4]王生彦.就业制度改革后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2008(2):116-121.[5]苏金智.从语言立法宗旨和功能看中国语言立法[J ].语言文字应用,2018(3):31-39.[6]戴庆厦.开展我国跨境语言研究的构想[J ].百色学院学报,2013(4):42-47.[7]朱艳华.论跨境语言资源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204-208.责任编辑/周小兰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本报讯(记者焦以璇)7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教育体系。

随着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教育的投资也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进行探讨。

教育支出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国家政府和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根据公开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首先,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提高。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4%。

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其次,根据《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在全球范围内也位居较高水平。

根据最新的排名数据,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支出排名第二。

仅次于美国,超过了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印度和巴西。

此外,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数据,中国在教育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总额在全球范围内稳居前列。

这表明中国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尽管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的发展还需进一步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但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的高校往往排名较低。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教育公平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国际上排名较高。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加强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公平以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模板

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模板

中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教育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门所培养的科学技术专家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一国工业、经济、军事潜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

准确地判定我国教育实力在世界的位置,对于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的战略、计划、政策、措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年鉴》和《世界教育报告》为依据,选择若干主要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指标,对主要的1.中国教育投入在世界的位置教育投入主要包括人力、物资和资金。

教育所用的人力资源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1992年,我国各级普通学校教职工总数万人,其中普通高校万人,普通中等学校万人,小学万人。

每千居民中各级教育教师数较准确地反映一国教育中人力资源投入水平。

1992年,每千居民中各级教育教师数中国为13人,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13人相当,低于世界平均值16人,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值24人。

1988年,我国非农业人口中的教师比例为%。

衡量教育中资金投入的主要数据是公共教育经费的数量和比例。

公共教育经费是教育资金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国政府的教育努力程度。

本文采用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公共教育经费占GNP比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三个指标描述中国教育资金投入在世界的位置。

由表1可知,各国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可分为六个档次。

美国高出日本近一倍,遥遥领先。

日本高出德国、法国近一倍。

意大利、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典、荷兰、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在150—700亿美元之间,居第三档。

墨西哥、韩国、比利时、澳地利、丹麦等国在100—150亿美元之间居第四档。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100亿美元左右。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50亿美元以下。

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比利时、丹麦、奥地利等国相当,与巴西、韩国等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3)

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3)

我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一、背景介绍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原因。

二、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增长是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增设高校和专业,提供更多的学位和学科专业选择,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到了高等教育。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本科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仅有规模的扩大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是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关键。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改革高校教育体制,提高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少中国高校在国际排名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前来留学。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增加另一个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因素是我国不断增加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我国举办。

我国的高校积极与国际著名高校合作办学、联合研究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这不仅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加深了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五、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我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加大了科研投入,提升了科研能力。

不少中国高校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不仅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我国在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人才培养的成果显著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全球高等教育质量排名 拥有最优质教育的10个国家

全球高等教育质量排名 拥有最优质教育的10个国家

全球高等教育质量排名拥有最优质教育的10个国家QS发布了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排名,六大洲共有五十多个国家上榜,研究人员通过access, system strength and a country’stop performinginstitution得出了全球高等教育最好的10个国家,对于想要出国留学又不知道该去哪个国家同学们来说,可以参考这个榜单,赶快跟着点课台君一起去看看吧。

1、United States(美国)排名表的第一位是United States,世界大学排名TOP100中有30所大学上榜,且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 (MIT) 取得全球最佳大学称号。

根据QS,US 设立了新标准,为用于国家排名的所有四个标准,包括 access, systemstrength, flagship and economy。

2、United Kingdom(英国)高等教育排在第二位的英国,世界大学排名TOP100中有18所英国大学上榜,排名最高的是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Cambridge),世界大学排名第三位。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6),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London(7)和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London(8),也都进入了世界大学排名TOP10。

3、Germany(德国)虽然只有四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TOP100,但是排名最高的德国Technische Universit?tMünchen排在第60位,德国的收费制度无疑让它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让学生去学习。

2014年,德国最后的一个州废除学费,意味着现在所有的学生可以接受免费教育,除了一个小的管理费和生活费用。

4、Australia(澳大利亚)随着七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澳大利亚令人吃惊的在此列表中进入前五名。

全球前100的中国大陆高校有哪些(最新排名)

全球前100的中国大陆高校有哪些(最新排名)

全球前100的中国大陆高校有哪些(最新排名)全球前100的中国大陆的高校清华大学是中国大陆高校表现最好的高校(第16位),北京大学紧随其后,位列世界第17位。

再次力压UCLA、康奈尔大学等一众美国名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排名中,清华北大并列第16位。

北京大学全球第17名复旦大学(第51位)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第52位)排名均有所上升,进一步逼近世界50强。

浙江大学排名67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74名南京大学排名95名。

此外,中国香港上榜前100强的5所学校分别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中国大陆高校继续稳步攀升,总平均分从三年前的 35.9 提高到 41.8。

中国7所大陆高校入榜全球前100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今年有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799所大学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37所,是此排名19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英国牛津大学连续第七年蝉联榜首。

中国大陆再创记录,共有7所中国大陆的高校进入了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清华大学排名亚洲第一,同时也位列中国大陆第一,世界第16名,北京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17名。

其后,复旦大学排名51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52名,浙江大学排名67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74名,南京大学排名95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南京大学首次跻身世界大学百强。

此外,南方科技大学排名166名,武汉科技大学排名173名,华中科技大学排名176名,四川大学排名196名。

7所大陆高校入榜全球前100据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3 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再创记录,共有 7 所中国大陆的高校进入了世界大学排名前 100 名,较去年多了一所。

其中清华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16名,北京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17名。

复旦大学位列51位、上海交通大学位列52位、浙江大学位列67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74位,南京大学首次跻身世界大学排名百强位列第95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0. 7
西班牙 1. 0
0. 8
n
0. 23
2. 2
4030 18310
30
8. 8
0. 7
新西兰 m
1. 1
0. 06
m
4. 6
8020
50
1. 1
0. 6
希腊
0. 7
0. 7
n
m
2. 0
2680 16270
23
0. 4
葡萄牙 0. 8
0. 8
a
a
m
m
m
m
韩国
1. 8
0. 3
n
1. 48
1. 4
高等教育资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高等教育资金状况可从高等教育 资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高等教育公共经费占政府的公共支出的比重及生均经费三个方 面予以衡量 。高等教育机构的公共和私人支出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是反映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 最综合的指标 ,它测定的是一国投资于高等教育的财富所占的比重 。用于高等教育方面的全部资 金占多少份额 ,是每个国家所作的主要决策之一 。这是一种由政府 、企业 、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集体 做出的决策 。就高等教育机构的公共和私人支出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而言 ,加拿大最高 ,美国紧 随其后 ,它们构成第一集团 ;澳大利亚 、韩国 、瑞典 、芬兰 、丹麦 、爱尔兰在 1. 4 至 1. 8 之间 ,构成第二 集团 ;荷兰 、德国 、日本 、法国 、墨西哥 、奥地利 、西班牙在 1. 0 至 1. 3 之间 ,构成第三集团 ;英国等五 国在 0. 7 至 0. 9 之间 ,构成第四集团 。中国为 0. 5 ,在 22 个国家中列最后一位[2 ] (p. 32) 。
GNP 计) 分别为 83 510 、40 789 、20 792 、14 272 、13 381 、11 360 、9 802 亿美元[1 ] (p. 278) 。美 、日 、德 、法 、 意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中国的 8. 52 、4. 16 、2. 12 、1. 45 、1. 36 、1. 15 倍 。可见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与意大利 、英国 、法国已逐渐接近 ,但与德国 、日本 ,特别是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巴西 、加拿大 、 西班牙分列第 8 至第 10 位 ,其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 7 428 、5 914 、5 516 亿美元 。印度 、墨西哥 、韩
一 、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定位
国民生产总值 ( GNP) 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银行的 《2000Π2001 世界发展报告》,根据当时的汇率折算 (即汇率法) 对 206 个国家 1999 年度的国民生产 总值进行了排序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中国分列第 1 至第 7 位 ,其经济总量 (以
[ 收稿日期 ] 2002 - 12 - 17 [ 作者简介 ] 杨明 (1964 - ) ,男 ,浙江东阳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 原理及高等教育研究 。
第5期
杨明 :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在世界的定位
131
国 、荷兰 、澳大利亚 、俄罗斯 、阿根廷 、瑞士 、比利时 、瑞典分列第 11 至第 20 位 ,其国民生产总值在 2 000 亿至 5 000 亿美元之间 。奥地利 、土耳其 、丹麦 、中国香港 、波兰 、挪威 、南非 、希腊 、芬兰 、泰国分 列第 21 至第 30 位 ,国民生产总值在 1 200 至 2 100 亿美元之间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中国的国 民生产总值为 41 122 亿美元 ,居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 。就国民生产总值而论 ,世界主要国家的格局 表现为 :美国是超级大国 ,日本 、德国是巨型国家 ,此三国构成第一集团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中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或接近一万亿美元 ,他们构成第二集团 ;巴西 、加拿大 、西班牙 、印度 、墨西哥 、韩 国 、荷兰 、澳大利亚 、俄罗斯等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3 000 亿美元 ,他们构成第三集团 。
132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33 卷
表 1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在世界的定位
高等教育 机构的公 共和私人 支出总额 占 GDP 的 百分比
政府直接 投入高教 机构的公 共资金占 GDP 的百
分比
政府间接 投入高教 机构的公 共资金占 GDP 的百
分比
私人对 、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在世界的定位
高等教育活动是一个投入 、生产和产出的过程 ,要完整地评价一国高等教育实力 ,宜采用投入 、 生产和产出三方面的指标 。
( 一)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在世界的定位
高等教育投入主要包括人力 、物资和资金 。高等教育所用的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 。高等 教育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受雇于 高等教育的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 ,是一国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的指标 ,它 一定程度上反映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劳动力 ,包括教学人员 、教育和行政 工作人员和其他辅助教职工 ,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学人员 。就高等教育教学人员占整个就业人口的 百分比这一指标而言 ,加拿大遥遥领先 ,与其 103 %的大学毛入学率相呼应 ;德国居第 2 位 ;美国等 六国为0. 7 ,居第 3 至第 8 位 ;日本 、法国 、新西兰等三国为 0. 6 ,居第 9 至第 11 位 ;韩国 、墨西哥为 0. 5 ;意大利 、英国等 6 国最低 ,在 0. 3 至 0. 4 之间 。
(浙江大学 教育学系 ,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 一国高等教育实力的定位是一国制定和落实高等教育竞争战略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投入位居世界前列 ,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中国高等教育的生产效率有喜有 忧 。中国高等教育产出总量虽可观 ,但比例指标值和存量指标值明显偏低 。中国高等教育实力与欧美 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实力任重道远 。
高等教育 公共支出 占公共支 出的百分

用等价美 元计的高 教机构生 均年度支

以等价美 元计的整 个高等教 育期间平 均学习年 限的生均 累计支出
高教机构
支出与人 大学教师
均 GDP 的 数(万人) 百分比
高等教育 教学人员 占整个就 业人口的 百分比
卢森堡 m
m
m
m
m
m
m
m
瑞士
m
15850 57460
第 33 卷第 5 期 2003 年 9 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 33 , No. 5
Sept . 2003
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在世界的定位
杨 明
m
奥地利 1. 0
0. 9
0. 06
0. 01
m
8720 55800
43
0. 7
德国
1. 1
0. 9
0. 01
0. 10
2. 1
8380 46170
43
27. 1
0. 8
瑞典
1. 6
1. 5
a
0. 11
2. 9
12820
m
73
0. 7
比利时 m
1. 0
n
m
2. 1
6390
31
0. 7
荷兰
1. 3
1. 2
0. 13
0. 03
2. 9
8540 33290
46
6. 8
m
芬兰
1. 5
1. 5
m
x
3. 1
6080
37
x
法国
1. 1
0. 9
n
0. 18
1. 8
6010 28130
31
13. 2
0. 6
英国
0. 9
0. 7
0. 27
0. 005 2. 7
76600 25840
43
8. 9
0. 3
澳大利亚 1. 8
1. 2
0. 16
0. 45
3. 9
9710
m
52
2. 7
m
意大利 0. 8
0. 7
0. 02
0. 09
m
4850 20150
26
7. 0
0. 4
加拿大 2. 5
1. 6
0. 67
0. 23
4. 8
11300 21260
56
17. 7
1. 3
爱尔兰 1. 4
1. 0
0. 12
0. 29
3. 0
7600 19560
与 GNP 总量相比 ,人均 GNP 指标更能反映一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1999 年中国人均 GNP 为 780 美元 ,在全世界 206 个国家中居第 140 位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中国的人均 GNP 为3 291 美元 ,在全世界 206 个国家中居第 128 位 。
《世界发展报告》用以对国家进行分类的主要标准是人均 GNP。1999 年 ,按人均 GNP 划分的等 级是 ,低收入国家 :755 美元及其以下 ;中等收入国家 :756 - 9 265 美元 ;高收入国家9 266美元及其 以上 。人均 GNP2 955 美元是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分界线 。1999 年 ,中国人均 GNP 位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最下端 。
目前 ,中国正在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成为增长最迅速的产业部门之 一 。随着近几年高校大扩招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已摆上议事日程 。在对今后几年中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予以谋划时 ,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下一系列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实力与国力是否能 匹配 ? 中国高等教育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多大差距 ? 中国高等教育是否需要一如既往地大 扩张 ? 最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目标是什么 ? 准确地判定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在世界的定 位 ,对于我国科学地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 、计划 、政策 、措施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甄选若干主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指标 ,对世界上若干主要国家 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以确定中国高等教育实力在世界的定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