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最新经济实力排行榜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

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

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

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2023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3

2023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3

2023年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3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3最新中国城市人口排名,重庆人口第一,不过真正论城市规模,还是北京上海最大,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3最新,欢迎阅读!中国城市人口排名20231 重庆市 2884.622 上海市 2301.913 北京市 1961.244 成都市 1404.765 天津市 1293.826 广州市 1270.087 保定市 1119.448 哈尔滨市 1063.609 苏州市 1046.6010 深圳市 1035.79第1页/共6页11 南阳市 1026.3012 石家庄市 1016.3813 临沂市 1003.9414 武汉市 978.5415 邯郸市 917.4716 温州市 912.2117 潍坊市 908.6218 周口市 895.3219 青岛市 871.5120 杭州市 870.0421 郑州市 862.6522 徐州市 858.0523 西安市 846.7824 赣州市 836.8425 菏泽市 828.7826 东莞市 822.02第2页/共6页27 泉州市 812.8528 沈阳市 810.6229 济宁市 808.1930 南京市 800.4731 长春市 767.7132 宁波市 760.5733 阜阳市 760.0034 唐山市 757.7335 商丘市 736.2536 南通市 728.2837 盐城市 726.0238 驻马店市 723.0739 ______山市 719.4340 衡阳市 714.1541 沧州市 713.41第3页/共6页42 福州市 711.5443 邢台市 710.4144 邵阳市 707.1845 长沙市 704.4146 湛江市 699.3347 烟台市 696.8248 济南市 681.4049 大连市 669.0450 南宁市 666.16全国超一千万人口城市北京和上海浮现人口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临沂和南阳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一览表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一览表

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一览表2023年gdp排行榜2023年GDP排行榜有很多,比如中国2023年GDP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深圳市,GDP为49亿元。

第二名,上海市,GDP为48亿元。

第三名,北京市,GDP为45亿元。

第四名,广州市,GDP为43亿元。

第五名,重庆市,GDP为37亿元。

第六名,成都市,GDP为36亿元。

第七名,天津市,GDP为35亿元。

第八名,杭州市,GDP为32亿元。

第九名,南京市,GDP为31亿元。

第十名,武汉市,GDP为29亿元。

2023年gdp增长率是多少2023年我国GDP的增长率预测中值为5.2%,这一数据能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然而,未来的经济形势是难以预测的,因此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

202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月18日共同发布的《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23~2023)——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计,我国全年GDP增长率为5%,将圆满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

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多少11月7日,IMF官网发布最新预测称,中国实际GDP在2023年将增长5.4%,2024年增速为4.6%。

相较于其10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值,目前2023年和2024年的预测值均上调了0.4个百分点。

GDP增长是指GDP的金额增加。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增长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商品或劳务总量的增加量,即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

GDP增长的计算公式为:GDP增长率=(本期GDP-上期GDP)/上期GDP×100%。

GDP的增长速度通常被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总体速度,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

中国城市GDP排名表2020排行榜

中国城市GDP排名表2020排行榜

中国城市GDP排名表2020排行榜
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
2.北京24541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
3.广州(广东1)20004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67万)
4.深圳(广东2)193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77万)
5.天津178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547万)
6.重庆1701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口:3372万)
7.苏州(江苏1)15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
8.武汉(湖北1)11756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1061万)
9.成都(四川1)1172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573万)
10.杭州(浙江1)1170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889万)
区间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作为前沿阵地的广东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前几年发展迅猛的成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杭州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未来几年在全国的排名有望继续前移。

猜你喜欢:。

中国百大城市排行榜出炉_最新全国城市排名100强一览

中国百大城市排行榜出炉_最新全国城市排名100强一览

中国百大城市排行榜出炉_最新全国城市排名100强一览关于大城市一说,很多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不久前,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首次将城区人口数据纳入其中。

那么2022百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哪些?哪些城市是黑马?2022百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哪些根据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而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和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并称为大城市。

1.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7.09万,城区人口为1987.31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是我国著名的经济中心。

2.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1万,城区人口为1775.17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文化中心。

3.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49.44万,城区人口为1743.83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位于广东省,是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4.重庆市:常住人口为3205.42万,城区人口为1634.4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5.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城区人口为1487.84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是广东省省会城市。

6.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093.78万,城区人口为1334.03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是四川省省会城市。

7.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86.6万,城区人口为1093.31万,规模等级属于超大城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8.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244.77万,城区人口为995.3万,规模等级属于特大城市,是湖北省省会城市。

9.东莞市:常住人口为1046.66万,城区人口为995.76万,规模等级属于特大城市,是广东省地级市。

10.西安市:常住人口为1218.33万,城区人口为928.37万,规模等级属于特大城市,是陕西省省会城市。

中国最富有县级市排行

中国最富有县级市排行

中国最富有县级市排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县级市。

在这些县级市中,有一些地方因其丰厚的资源或者发展潜力而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

本文将介绍中国排名前列的几个最富有的县级市,以便了解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

第一名:深圳市深圳市位于广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

深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以其开放的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投资。

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之一。

该市以其强大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而闻名,同时也是全国领先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第二名:苏州市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典园林,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除此之外,苏州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业方面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因此,苏州市在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排行中名列前茅。

第三名:杭州市杭州市位于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中国大陆互联网产业的重要中心。

杭州拥有美丽的西湖风景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杭州还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科技中心之一,孕育了阿里巴巴这样的行业巨头。

凭借其旅游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杭州市在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第四名:宁波市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宁波港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如今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之一。

宁波市还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产值名列全国前列。

因此,宁波市在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排行榜上表现出色。

第五名:青岛市青岛市位于山东省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胜地。

青岛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洋产业而受欢迎。

该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啤酒厂——青岛啤酒厂,并且还是中国重要的造船工业基地。

青岛作为中国富有的县级市之一,在全国范围内也享有盛誉。

这只是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排行榜中的几个代表,中国的县级市总数众多,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2023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发布,榜首出人意料

2023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发布,榜首出人意料

2023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发布,榜首出人意料2023年“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发布,榜首出人意料5月30日,第一财经旗下的城市数据研究所在上海发布《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从专业的角度和不同的维度权威发布了最新的2023年“新一线”城市的名单,具体名单如下:榜首位置被西部城市成都市“霸占”,也就是意味着下一个一线城市很可能就是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成都的发展不仅仅是省内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整个西部也是与重庆形成了二龙戏珠的局面。

近两年成都和重庆取代杭州和武汉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经济发展的快速崛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现在的四个一线城市除了北京在我国北方,其它三个都位于东部动南部沿海地带,而中部、中西部更需要一个经济领头羊带动发展,成都和重庆的地理位置可以直接面对中国西南地区、中亚和南亚地区,对我国西部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头作用,对西部不仅仅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带动。

排在第13位的昆明,取代了这两年经常上榜的佛山市,昆明近几年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逐渐崛起,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成为昆明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另外,天津的名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西安经济发展搭上快速车,在全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一季度经济排行榜中,西安虽然GDP总量仅排在第18位,但是其7.6%的实际增长率,确实24座城市中最高的,可见其发展势头多么迅猛!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值得一提的是,结果依然显示出了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在分界线上的竞争焦灼。

相比上一年,昆明重新回归新一线,替代了此前攀升较快的佛山;此外,二线城市的头部还包括沈阳、无锡等曾经的新一线城市。

从不同维度来看,商业资源集聚度聚焦大品牌青睐度、城市商圈实力和基础商业能级,从空间来看,新一线城市商圈的物理边界仍在扩张。

城市枢纽性方面,云南、四川、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至全国第2、3、4位。

中国的一线城市有哪些 排名

中国的一线城市有哪些 排名

中国的一线城市有哪些排名1、第一层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北上广深作为我国公认的四大顶级城市,排名前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至于具体的排名方面,北京、上海的排名不具备任何争议,广州、深圳的排名可能略有争议。

在目前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时刻面临被重庆在GDP层面超越的广州,可谓是被不少唯GDP论网友看衰,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的深圳无疑更受青睐,但深圳的这种领先优势也仅仅在于经济层面,而该榜单的评选更像是一种城市综合实力。

起码在科研教育指数层面,深圳就与广州相去甚远,或许其它3个维度中深圳至少有2个维度微微领先,但也不足以弥补其科研教育维度的巨大差距,这是地位,更是底蕴。

2、第二层次:武汉、南京、成都、重庆、杭州、天津。

北上广深之后,这六个城市依次排名第五至第十,如果说天津排名第十略有意外的话,那么武汉排名第五、南京排名第六或许就是十分惊喜了。

武汉领先南京没有问题,或者说也可以接受,但是武汉、南京同时领先成都、重庆、杭州,那么就小有争议了,因为成都、杭州可都是争五选手,结果败给了武汉不说,还齐齐败给了南京,这就让人有点不能接受了。

武汉能高居第五,凭借的是综合经济指数远超南京,而科研教育指数则远高于成都、杭州,至于基础设施指数、民生福利指数方面,这四个城市其实差距并不明显,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或许武汉、南京的基础设施指数要略高于成都、杭州,而成都、杭州的民生福利指数则要略高于武汉、南京。

杭州败给成都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毕竟除了地理优势,杭州有的成都基本都有,有成都有的则杭州未必有。

重庆能够排名第八,其实已经算是非常给面子了,毕竟重庆的市情摆在那里,一直以来争议都非常大,在很多非经济类城市排行榜中,重庆甚至都进不了前20,争议之大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天津排名第十表面看似不合理,实则还是很合理的,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天津是一座被GDP排名误导了的城市,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天津目前的城市实力稳稳的全国前十,当然不容否认的是,天津目前的趋势的确正在向下,正处于退出前十的边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最新经济实力排行榜截止到2009年2月1、上海市2008年,上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6235.9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7350.43亿元,增长11.3%。

上海是一座典型的"以商兴港、以港兴市"的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上海无限的发展机遇。

1300多年前,就有船只载着东方的文明从这里扬帆启航,驶向世界各地。

时光荏苒,今天的上海港已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之列,成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上海世博会可以吸纳大量的世界资源。

对推动上海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世博会会带来很多先进的技术,在技术创新上,也会对上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2、北京市北京市克服重重困难,不但成功举办了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国民经济还保持了较快发展,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比2007年增长9%,北京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3月13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北京聚集了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在内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160余家。

在2008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大陆入选的25家企业里,有21家企业的总部设在北京。

从2007年数据看,中央单位资产总额占全市的83.4%。

其中,全市金融业资产90%以上是中央资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有72.8%是中央单位贡献的;对整个经济的贡献中央单位也占到37.7%。

2009年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09年北京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9%。

3、广州市 8215亿元增12.3% (广东1)初步核算,2008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8000亿元,达82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

市统计局昨天(23日)公布了2008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当年广州市人均GDP为81233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折11696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同比增长10.0%。

广州这个城市在内在禀赋上就是一个彻底的商业大都市,广州人经历上千年的商业洗礼,对商业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在中国可谓无出其右,这种从上到下十分一致的人文环境和商业文化氛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十分难得。

商业本身讲究包容性,广州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自身几十年来历练的“不设防”,成为了一种“广州特色”。

有专家说,如果中国只有一个城市真正意义上不设防,那这个城市肯定是广州。

4、深圳市(广东2)2008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36亿元,增长21.6%,完成了市政府制定的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

在短短的27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港、澳、台除外)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到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5、苏州市 6701亿元增长13% (江苏1)苏州市去年一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1亿元,增长10.3%,进出口总额2285亿美元,其中出口1317亿美元,分别增长8%和10.7%,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增长11.5%。

从物质文明形态看,苏州早已身处发展高平台。

如今,围绕打造"创新驱动能力","世界工厂"正在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凤凰涅槃",并以耀眼的成就赢得了举世认可,美国的权威杂志称她是"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

正像外界所赞誉的,"苏州人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了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成就了当之无愧的东方名城。

6、天津市 6354亿元增16.5% (津)天津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

天津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我国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

天津市中心距北京137公里,是首都北京的门户。

2008年12月25日,天津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54.3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3.98亿元,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21.0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73亿元,增长14.7%。

7、重庆市 5096亿元增14.3% (渝)重庆全市面积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重庆是中国第四个成立的直辖市,从行政区划面积、人口数量、农业人口比例来看相当于一个省。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6.66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5.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433.2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087.99亿元,增长12.4%。

不仅如此,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去年,重庆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7、8.1和5.5个百分点。

8、杭州市 4781亿元增11% (浙江1)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

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

2008年GDP为4781.16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2008年,杭州在《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中名列第一。

这是自2004起,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9、青岛市 4409亿元(山东1)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工业有纺织、机车车辆、机械、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橡胶、家用电器、啤酒、卷烟等。

名牌企业有青岛啤酒、海尔集团、海信集团。

青岛市也生产诸多民用产品。

除扬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和海尔外还拥有海信、澳柯玛、双星等知名品牌。

这五大品牌被政府部门描述为青岛的五朵金花、青岛经济的脊梁。

青岛是山东省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青岛的商业较为发达,位于市北区台东的商业步行街闻名全国。

青岛的房地产业比较火热,房价的飙升速度同样位于全国前列。

10、无锡市 4400亿元(江苏2)无锡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

无锡发达的商业形成了向全国的强劲辐射力。

无锡景色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无锡完善的基础教育是教授、科学院院士和大学校长的摇篮。

“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

2008年12月25日,无锡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苏州市去年一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1亿元,增长10.3%,进出口总额2285亿美元,其中出口1317亿美元,分别增长8%和10.7%,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增长11.5%。

从物质文明形态看,苏州早已身处发展高平台。

如今,围绕打造"创新驱动能力","世界工厂"正在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凤凰涅槃",并以耀眼的成就赢得了举世认可,美国的权威杂志称她是"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

正像外界所赞誉的,"苏州人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了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成就了当之无愧的东方名城。

6、天津市 6354亿元增16.5% (津)天津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

天津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我国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

天津市中心距北京137公里,是首都北京的门户。

2008年12月25日,天津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54.38亿元,比上年增加1303.98亿元,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21.0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73亿元,增长14.7%。

11、佛山市 4300亿元 15.4% (广东3)12、宁波市3964亿元10.1% (浙江2)13、武汉市3960亿元15.1% (湖北1)14、成都市3901亿元12.1% (四川1)15、大连市3858.2亿元增16.5%(辽宁1)16、沈阳市3855亿元(辽宁2)17、南京市 3775亿元增12.1% (江苏3)18、东莞市 3710亿元(广东4)19、唐山市 3560亿元增13% (河北1)20、烟台市 3460亿元(山东2)21、济南市 3017亿元同比增13%(山东3)22、郑州市 3002亿同比增12.5% (河南1)23、长沙市 3000亿元同比增15%(湖南1)24、哈尔滨市 2800亿元增长13.2%(黑龙江1)25、石家庄市 2770亿元同比增11%(河北2)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27、长春市 2588亿元(吉林1)28、南通市 2550亿元(江苏4)29、潍坊市 2500亿元(山东4)30、温州市 2430亿元 8% (浙江3)31、淄博市 2300亿元(山东5)32、福州市 2296亿元同比增13.1% (福建2)33、绍兴市 2223亿元(浙江4)34、大庆市 2220亿元(黑龙江2)35、常州市 2200亿元(江苏5)36、西安市 2190亿元同比增15.6% (陕西1)37、东营市 2065亿元(山东6)38、徐州市 2000亿元(江苏6)39、济宁市 2000亿元(山东7)40、邯郸市 2000亿元 11.5% (河北3)41、台州市 1965.2亿元 10% (浙江5)42、临沂市 1958亿元(山东8)43、洛阳市 1919亿元 14.4% (河南2)44、嘉兴市 1815.3亿元 10.7% (浙江6)45、威海市 1795亿元(山东9)46、包头市 1700亿元(内蒙古1)47、金华市 1681.8亿元 10% (浙江7)48、沧州市 1678亿元 13% (河北4)49、南昌市1650亿元14.5% (江西1)50、合肥市 1664.84亿元增17.2% (安徽1)51、南阳市 1620亿元 12.5% (河南3)52、鞍山市 1608亿元(辽宁3)53、盐城市 1600亿元(江苏7)54、昆明市 1600亿元 12% (云南1)55、扬州市 1580亿元(江苏8)56、厦门市 1560亿元(福建3)57、鄂尔多斯 1560亿元 22.5% (内蒙古2)58、保定市 1534亿元 11.7% (河北5)59、太原市 1468亿元增8.1% (山西1)60、镇江市 1421亿元(江苏9)61、中山市 1409亿元(广东5)62、德州市 1400亿元(山东10)63、泰安市 1398亿元(山东11)64、泰州市 1394亿元(江苏10)65、南宁市 1300亿元同比增14.5% (广西1)66、吉林市 1300亿元(吉林2)67、呼和浩特1294亿元 17.5% (内蒙古3)68、惠州市 1280亿元 11.5% (广东6)69、江门市 1277亿元 11% (广东7)70、滨州市 1230亿元(山东12)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72、聊城市1200亿元(山东13)73、岳阳市 1140.3亿元(湖南2)74、枣庄市 1100亿元(山东14)75、湛江市1050亿元(广东9)76、许昌市 1050亿元(河南4)77、常德市 1050亿元 13% (湖南3)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79、平顶山1050亿元(河南5)80、安阳市 1036亿元 13.1% (河南6)81、湖州市 1034.9亿元(浙江8)82、焦作市 1031亿元 15% (河南7)83、宜昌市 1026.56亿元(湖北2)84、衡阳市 1020.4亿元(湖南4)85、乌鲁木齐 1020亿元增长15% (新疆1)86、襄樊市 1020亿元(湖北3)87、漳州市 1010.01亿元(福建4)88、榆林市 1010亿元 24% (陕西2)以上为过千亿城市名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