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土丹参

合集下载

中药的丹参功能主治

中药的丹参功能主治

中药的丹参功能主治1. 丹参的简介丹参,是中药中常见的一味药材,其学名为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俗名红丹参、丹花、丹根等,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肝、心、经络经脉。

丹参的药用部位为丹参的根皮,呈球状,表面黄棕色或黄红色,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2. 丹参的功能丹参具有多种功能,下面列举了丹参的主要功能:•活血化瘀: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减少血液粘稠度。

丹参中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如丹参酮、丹参酸等,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因血液粘稠度高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舒张血管:丹参能够舒张血管,增加血管内腔的直径,增加血液供应量,促进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减少因血管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冠心病等疾病发作。

•抗氧化:丹参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丹参素、丹鞭素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保护脏器和组织健康。

•调节免疫系统:丹参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丹参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保护心脏:丹参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损伤。

同时,丹参还可以调节心脏节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保护肝脏:丹参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肝脏疾病的损害。

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预防和治疗肝硬化等疾病。

3. 丹参的主治丹参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根据其功能和药理特点,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糖尿病:丹参具有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对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中药知识必学:丹参

中药知识必学:丹参

中药知识必学:丹参世有壶翁,乃壶公谢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医。

为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

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

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

因其诊病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壶翁传医术于费长房,而费乃东汉时名医。

历代医家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医者仁心,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药者丹心,因为药用的根部肉紧而丹,民间称其为“丹心”。

一片丹心在治病,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丹参。

丹参药用其根,因其根皮赤而肉紫(发汗)且形状似参,并且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而得名丹参。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谓:“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

《吴普本草》谓:“丹参,一名赤参,茎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

《唐本草》谓:“此药冬采良夏月采虚”,《图经本草》谓:“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泰山,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亦有之。

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杆方棱,青色。

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

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

根赤,大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五月采,暴干”。

《本草纲目》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

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均为《药典》收载的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

丹参的有效成分与采收季节相关,分根繁殖和插扦繁殖的丹参一般在当年11月上旬即立冬后采收,种子育苗的丹参一般在第二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收获。

收获前先除去地上茎叶,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挖出完整根条,防止挖断。

挖出后剪去残茎。

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暴晒,不时翻动,7-8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暴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

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者称“统丹参”。

丹参养殖技巧与活血化瘀的功效

丹参养殖技巧与活血化瘀的功效

丹参养殖技巧与活血化瘀的功效丹参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也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药材之一。

它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脾胃病等疾病。

为了保证丹参的质量和产量,正确的养殖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丹参的养殖技巧以及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一、丹参的生态环境要求丹参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光照要求较高。

通常适宜种植在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地区。

土壤方面,丹参喜欢喜碱性土壤,对土壤的肥沃程度有一定要求。

因此,在种植丹参前,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地块,并对土壤进行改良。

二、丹参的繁殖与种植丹参可以采取苗木繁殖和播种繁殖两种方式。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有良好的育苗环境。

苗床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干过湿和过热过冷的情况。

同时,注意防治苗期的病虫害,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

常见的丹参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而常见的害虫有蚜虫、螨虫等。

可以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三、丹参的管理与养护丹参生长期较长,因此在管理养护方面要加以重视。

对于丹参来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生长的关键。

要控制好田间的温湿度,防止发生严重的温度波动和蓄水过多的情况。

此外,适时施肥补充营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可采用有机肥或化肥进行追肥。

四、丹参的收获与加工一般来说,丹参的种植周期在2-3年左右。

当丹参的叶片变黄、干燥时,可以进行收获。

一般采用将丹参整株连根挖出,清洗干净后,进行晒干的方式来进行加工。

同时,要注意避免暴晒和受潮,以免影响质量。

丹参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

丹参含有丹酚酸等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因此,丹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同时,丹参还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脾胃病等疾病。

总之,丹参的养殖技巧与活血化瘀的功效密切相关。

正确的养殖技巧能够确保丹参的产量和质量,而丹参的活血化瘀的功效为丹参赋予了重要的药用价值。

中药400味之三十八:丹参

中药400味之三十八:丹参

学中医从中药开始,中药400味,每天学一点,今天第三十八味: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又名赤参、血生根、大红袍、木羊乳、山参。

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茎、叶、须根,去净泥土,晒干。

生用或酒炙用均可,酒炙丹参活血化瘀的效果更佳。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

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丹参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烦安神等功效,常用于烦躁不寐、心悸、神昏、血瘀心痛、月经不调、闭经等,对于情愁过重而引发心痛者宜用丹参调养。

使用禁忌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食疗小方1、丹参酒功效:此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补气活血、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心痛等。

制作:丹参30克,绍酒500克。

将丹参研成粗末,放入茶包内,泡入绍酒中,加盖密封,7日后即可饮用。

每日1~2次,每次饮用10~20毫升,温服最宜。

适合人群:适合心血瘀滞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胸闷心痛者。

冠心病、心绞痛者宜饮。

秋、冬季饮用尤佳。

注意:不宜饮酒者、无瘀血者及孕妇慎用。

2、丹参大枣粥功效:补血虚,又能化血瘀,有除烦安神、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烦躁失眠、血瘀心痛等。

制作:粳米100克,丹参15克,去核大枣10克。

红糖适量。

将丹参放入砂锅中,加水煮30分钟,滤渣留汤。

药汤中放入大枣、粳米,补足水分,续煮30分钟,至粥稠时调入红糖,略煮即成。

每日早、晚分2次温热食用。

适合人群:适合烦躁不寐、心悸、神昏、血瘀心痛、月经不调、闭经者食用。

秋、冬季食用尤佳。

注意:无瘀血者及孕妇不宜。

【优秀文档】土丹参功效与作用

【优秀文档】土丹参功效与作用

土丹参功效与作用
土丹参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是什么,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听到这类的名称所以就会觉得很是陌生,对于它的形态特征功效作用一无所知。

下面就很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土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绍的土丹参的相关知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丹参
功效作用活血调经;化瘀止痛。

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肝脾肿大;关节痛;胸绞痛;心悸;失眠。

药性寒、药味苦。

【拼音名】Tǔ Dān Sh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
荞麦地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50cm。

茎四棱形,具槽,被黄褐色柔毛。

主根条状伸长,长达40cm,粗达2.5cm,扭曲状,木质,外皮剥落显红色。

叶对生;叶柄长9-21cm,被毛;叶片卵圆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锐尖,基部以形,边缘具圆齿,苤薄纸质,布满黄褐色腺点。

轮伞花序,每轮2-4花,组成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全缘,具缘毛,花梗长约3mm;花萼窄钟状或钟形,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长1/3,下唇与上唇近等长;花冠紫褐色或红色,冠筒圆柱状,冠檐二唇形;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丝扁平;花柱与花冠上唇等长,先端2浅裂。

小坚果暗褐色,倒卵圆形,先端圆,背部具条纹。

花期5-11。

中医丹参

中医丹参

丹参性味:苦、微寒。

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恼。

主治: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积聚、胸腹刺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等症。

又可用于肝脾肿大、冠心病、心绞痛。

本品炒于用寒性减弱;猪心血胖用于安神。

当归性味:甘、辛、温。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疽疮疡等症。

本品炒用长于和血;少炭用于血症;酒洗、酒炒长于活血祛瘀。

生山楂性味:酸、甘、微温。

功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主治:适用于内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等症。

黄芪性味:甘、微温。

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中气下陷泻托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痛疽难溃、文溃子敛、血虚梅黄、萎黄内热消渴等症。

生地(生地黄)性味:甘、苦、寒。

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主治:适用于热风伤阴舍降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症。

陈皮性味:苦、辛、温。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适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

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阳止汗。

主治:适用于头痛、脑晕、腹痛、肋痛。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主治:适用于肺燥干咳、劳咳嗽、津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等症。

熟地性味:甘、微温。

功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骨髓。

主治:适用于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虚萎黄、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天麻性味:甘、平。

功能:平肝息风止痉。

主治:适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病抽搐、破伤风等症。

麸炒长于祛风通络。

党参性味:甘、平。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主治: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

本品麸炒增桥健脾作用。

金钱草性味:辛、微苦、微寒。

功能: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适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痘、疮痛、肿痛、跌扑损伤症、又可用于肝胆结合、尿路结石。

中药学_丹参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丹参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丹参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名称:丹参 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 根、红丹参、紫丹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药材基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归经: 归心、肝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 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 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 大,心绞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用法用量: 9~15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贮存: 置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注:同属植物尚有以下数种,在不同地区 也作丹参入药:(1)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2)甘肃丹参Salvia przewalski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药材基源:
i Maxim.;(3)褐毛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var. mandarinorum (Diels) Stib.;(4)云南丹参(滇丹 参、石山丹参、红青菜)Salvia yunnanensis C. H. Wright,云南地区以 “紫丹参”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药材基源:
digitaloides Diels,三对叶丹参S. trijuga oides Girff.某些地区也作丹 参入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丹参
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 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 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 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 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 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 紫褐色,导管束黄

“土丹参”,浑身是宝,价值珍贵

“土丹参”,浑身是宝,价值珍贵

“土丹参”,浑身是宝,价值珍贵
农村一野草,被叫作“土丹参”,浑身是宝,价值珍贵,您认识吗?
此野草民间叫土丹参、小活血、拈拈草、红根,学名茜草。

喜生于山坡、路旁、溪边、山谷荫湿处、村落丛林边、林缘灌木丛中。

茜草根、茎叶均可入药,根于春秋二季采挖为佳,洗净鲜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备用。

茎叶于夏秋季采割为佳,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

茜草味苦、性寒,归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之功效。

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荞麦地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茎四棱形,具槽,被黄褐色柔毛。

主根条状伸长,长达40cm,粗达2.5cm,扭曲状,木质,外皮剥落显红色。

叶对生;叶柄长9-21cm,被毛;叶片卵圆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锐尖,基部以形,边缘具圆齿,苤薄纸质,布满黄褐色腺点。

轮伞花序,每轮2-4花,组成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全缘,具缘毛,花梗长约3mm;花萼窄钟状或钟形,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长1/3,下唇与上唇近等长;花冠紫褐色或红色,冠筒圆柱状,冠檐二唇形;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丝扁平;花柱与花冠上唇等长,先端2浅裂。

小坚果暗褐色,倒卵圆形,先端圆,背部具条纹。

花期5-11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野、草地、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

【化学成份】根含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 tanshiquinone),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

【药理作用】土丹参水溶性部位射液以相当于30g/(生药)/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1.5h可见土丹参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化瘀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阴腹痛;肝脾肿大;关节痛;胸绞痛;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