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为什么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内容摘要:戊戌变法是晚清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光绪帝,这位大志未酬、郁郁寡欢的末世皇帝十年短暂的亲政生涯中最绚烂的政治成就。
作为一位毫无实权的封建帝王,光绪帝果断进行资本主义改良挽救民族危机,同时由于他的现实处境和自身因素又使戊戌变法仅仅存在了一百零三天便惨遭扼杀。
那么这位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究竟对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
关键词:光绪帝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正文: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期常常会出现一些救世统治者试图通过各种改革来延长他们祖先的帝业。
光绪帝正是这样一位试图力挽狂澜的末代改革者。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大清帝国的国力日趋衰微,统治危机愈发加深。
面对日益严重的王朝危机,满清皇族内部不断进行自救运动,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清朝地主阶级完成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
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同治、光绪二帝年间,其中前者是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进行的,而戊戌变法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的改良运动,这位封建帝王尝试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决定了他自身在此次运动中的复杂性。
一、光绪帝的生平介绍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
他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和慈禧亲妹妹的儿子。
1875年,亲政刚满一年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因病逝世。
同治皇帝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和叶赫那拉的利益,她从年龄和血缘的角度考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侄子和亲外甥——年仅四岁的载湉,改元光绪。
光绪帝从小生活在慈禧太后的“严加管教”的训斥下,慈禧要求光绪叫她“亲爸爸”,对她事事毕恭毕敬,不得违背“亲爸爸”的旨意。
幼小的光绪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和生理疾病。
由于不同寻常的成长环境,光绪帝形成了软弱的性格,加之慈禧太后的强势压制,他尽管贵为帝王,却毫无自由、实权,形同傀儡。
慈禧为何被称老佛爷亲爸爸?

慈禧为何被称"老佛爷""亲爸爸"?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让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尊佛。
建好之后,他对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
慈禧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捡了个吉日,来到了万寿寺。
当她进了大雄宝殿,看到仍是原来的一座佛像,没有什么双佛显光,顿时勃然大怒,李莲英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到后殿御览。
”慈禧转到佛像的后面,果然看到还有一尊慈眉善目的观世音佛像,正当她惊讶之时,李莲英忽然喊“老佛爷到”,早已恭候在这里的文武大臣立即跪地齐声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已经明白,但却故作不解地问:“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等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
从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传开了,大臣们都以称她为“老佛爷”为敬重,慈禧也以此自喜。
其实,“老佛爷”就是一个绰号,一个拍马庇的绰号。
慈禧还有一个“亲爸爸”的绰号,这个绰号是慈禧逼着光绪皇帝叫的。
慈禧为什么要逼着光绪叫她“亲爸爸”呢?原来,慈禧身为太后,却居于太上皇的地位。
太上皇的位置本是皇帝父亲享有的,让光绪称她亲爸爸,她居于太上皇的地位,
似乎就名正言顺了,这真是一种权欲熏心的变态心理。
为此,她还找理由说,光绪是她亲妹妹生的,她妹妹的儿子,就跟她生的一样。
慈禧与光绪产生矛盾的根源

慈禧与光绪产生矛盾的根源在当代中国,对光绪帝的评价很高。
光绪帝四岁即位,三十八岁病死,在位三十四年,但是他亲政只有从十九岁到二十八岁的九年时间。
余下的岁月就是西太后的"垂帘听政"、"训政"、"训教"。
在九年的亲政期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和百日维新(1898年)两件大事。
中日甲午战争时,光绪帝支持主战派,与对战争消极的西太后对立。
战败后,光绪帝想要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坚决推行"维新"。
但是,西太后停止了维新并幽禁了光绪帝。
虽然说甲午战争和维新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光绪帝的"爱国心"与对近代化的热情,在当代中国的"爱国教育"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而西太后作为将中国沦为三等国的罪魁祸首而备受憎恨。
这样的见解确实存在。
但是,历史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见解存在的。
根据开发独裁史观,近代化失败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外国的侵略和国内反动分子的妨碍。
有观点认为,开发独裁这一路线本身在结构上的局限是导致失败的元凶,而这一观点在当代中国不受欢迎。
将洋务运动受挫的原因,归咎于西太后这一反动势力,利于将大众的目光从开发独裁结构的局限性上移开。
以前涉及西太后的论考,大都将西太后描绘成怪物,而她与光绪帝争执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她异常的权力欲望。
但是,笔者认为,在西太后和光绪帝的对立中,还存在着更为根源性的东西。
那就是硬性的开发独裁国家的宿命。
因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觉醒的光绪帝认识到,如果不变革祖法,也就是国体本身,近代化就难以实现。
在中国,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
事实上,作为国家元首的光绪帝,被作为家长的西太后逼迫下台,并被幽禁。
这一事件被称为戊戌政变。
只要中国还继续是开发独裁的国家,西太后和光绪帝的对立,大概此后还会改变形式反复出现吧。
在这个意义上,清末就是当代中国的小规模试验工厂。
下面,以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认识中不被允许的视角,来试着分析一下光绪帝和西太后的争执与对立。
珍妃和光绪帝 为什么慈禧不喜欢珍妃和光绪帝恩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珍妃和光绪帝为什么慈禧不喜欢珍妃和光绪帝恩
爱
导语:珍妃和光绪帝的爱情故事,虽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那般轰轰烈烈,但却也已其至死不渝的悲壮而留名青史,成为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
和自己的历
珍妃和光绪帝的爱情故事,虽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那般轰轰烈烈,但却也已其至死不渝的悲壮而留名青史,成为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
和自己的历代祖先不同,光绪帝虽然身为皇帝,但却对珍妃一见钟情,而且始终如一。
光绪帝一生之中,只有三个女人——隆裕皇后、珍妃和瑾妃(珍妃的姐姐)。
可以这么说,光绪帝是清朝十一位皇帝之中,拥有后妃最少的皇帝——就连末代皇帝溥仪,身边的女人都比光绪帝多。
为了报复慈禧太后对自己权力的打压,光绪帝故意报复她,对于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隆裕皇后——慈禧太后的亲侄女,故意冷落。
当然,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信念的皇帝,光绪帝非常反感这门政治联姻,这门包办婚姻。
与此同时,光绪帝又对珍妃一见钟情,宠冠六宫。
有一次,珍妃和光绪帝说起了悄悄话。
珍妃问光绪帝,他这样专宠自己,就不怕别人嫉妒自己,进而想办法挖坑陷害自己吗?
而身为九五之尊的光绪帝,当即表示,自己身为皇帝,主宰着整个大清国,谁敢把你怎么样!
然而,对于光绪帝来说,他的这句话是不对的。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大清朝光绪皇帝为何被叫做“小胆儿天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清朝光绪皇帝为何被叫做“小胆儿天子”导语: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一向恬静的醇亲王府突然活跃起来,王爷的嫡福晋(即夫人)生了贵子。
醇亲王十分高兴,给孩子起名叫载湉,希望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一向恬静的醇亲王府突然活跃起来,王爷的嫡福晋(即夫人)生了贵子。
醇亲王十分高兴,给孩子起名叫载湉,希望儿子能像自家府邸旁的太平湖水那样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
然而命运却没有按名字所寓意的那样运转。
载湉具有十足的皇族血统,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旻宁的第七子,咸丰皇帝奕詝的亲兄弟。
载湉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慈禧太后是载湉的姨母,也是伯母,他们本不应该有矛盾。
不幸的是,他的表哥、也是叔伯堂兄的同治皇帝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没有后继人,于是载湉成了离姨母最近、最容易控制的棋子。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载淳病逝。
失去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慈禧顾不上悲痛,她不会忘记儿子身后的巨大空缺。
同治帝卧病的几个月,慈禧一直在心中筹划“立嗣大计”。
等到儿子咽气的时候,她已经确定了人选。
她没有从载淳的下辈“溥”字辈中挑选人,因为这样她会由皇太后升格为太皇太后,不宜隔代垂帘,也就无从控制朝政。
经过反复权衡,慈禧选择了亲妹妹的儿子——年仅4岁的载湉。
因为载湉年幼无知,便于控制。
面对“飞来”的皇冠,载湉的父亲奕譞伤心不已。
他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儿子,却要“贡献”出去当皇帝,从此父子不再是父子,只能是君臣,相隔不远却难以相见。
所以,当慈禧宣布载湉为嗣皇帝时,奕譞失态地突然扑通一声跪下,连连叩头,并且嚎啕大哭,跌倒在地,昏迷不醒。
当晚,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领旨前往宣武门内的醇王府,执行慈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慈禧为什么让光绪喊她“亲爸爸”而不是“皇额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慈禧为什么让光绪喊她“亲爸爸”而不是“皇额娘”
导语:慈禧,这位晚清历史响当当的人物,曾执掌中国命运数十载的女人,虽然没有登基称帝,却一直大权在握,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命非常硬,
慈禧,这位晚清历史响当当的人物,曾执掌中国命运数十载的女人,虽然没有登基称帝,却一直大权在握,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命非常硬,克死了丈夫和儿子,就算是1908年去世的前一天也要把光绪帝弄死,独断专行,霸道蛮横可以形象的来形容其一生的轨迹。
大家都知道,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的亲儿子,慈禧的亲生儿子是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只是这位小皇帝做了13年的皇帝还未真正亲政就病死了(官方说得了天花病死的,野史中传的非常多的因为花柳病致死),载湉称帝时只有四岁,他是慈禧妹妹的儿子(醇亲王奕譞儿子),从父系角度来说的话光绪皇帝应该叫慈禧为伯母,从母系角度来说应该叫她姨妈,到如今,已经继承大统的光绪帝在法理上必须要承认慈禧的母亲地位。
在满族的的传统里,女子地位较高,而且对于姑妈的称号有“姑爸爸”一说,而据说满语中“爸爸”有母亲的意思(这点和汉族有着天壤之别的不同),因此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亲爸爸”的称谓也让慈禧非常的满意,同时在汉语中有着男人称谓感觉,也符合了慈禧居于皇帝之上的光环,虽然不是皇帝,也不是太上皇,但这位女强人却把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政事和国家的命运肆意妄为,玩弄权术,同时用男性的称呼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高贵。
而“亲爸爸”的称谓在满族人眼中不言而喻的被理解为比母亲还要亲的意思,在“爸爸”(意思母亲)前加一个“亲”字更加能够加强称谓的关系亲近感,这点不同于一般汉族的理解。
生活常识分享。
光绪身份一个皇帝 为什么要叫慈禧为亲爸爸呢

光绪身份一个皇帝为什么要叫慈禧为亲爸爸呢本文导读:慈禧与光绪的关系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个奇怪的称呼—亲爸爸。
有的野史资料里也称为“皇爸爸”,这一称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论,根据慈禧后人的说法,“爸爸”是满语“母亲”的意思,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根据清东陵满人后裔的证明,满语中并没有这样一种说法。
德龄女士《清宫二年记》中的一条记载:“皇帝及余(德龄)等皆呼太后以男称。
”而且她也确实听到过光绪皇帝向慈禧请安时说:“亲爸爸吉祥”,也就是说,“亲爸爸”用的正是它汉语之意,是慈禧希望光绪将自己像生身父亲一样对待。
那么,慈禧为什么要这样呢?有研究者指出,慈禧的这一心理可能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是一种心理感情和政治的需要,慈禧虽然是掌握大清王朝实际权力的人,但终究是个妇人,没有办法和九五之尊的皇帝相提并论,但慈禧不甘心于此,她曾经说过,即使是光绪皇帝,也是我妹妹的孩子,就跟自己亲生的一样,那么,让九五之尊的皇帝叫自己亲爸爸,是对光绪帝的一种警诫:大清国的最高权力,在她慈禧手中!此外,对于天下臣民来说,也表明了慈禧的地位要高于光绪皇帝,她才是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光绪亲政以后,慈禧规定,光绪必须每隔一日想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还经常派人监视他的行踪,而光绪慑于慈禧的威严,每日请安时都浑身颤抖,有什么政务上的事情也根本不敢自作主张,还是主动向太后请旨才能实行,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是事事如此,甚至让慈禧不胜其烦,只好告诉光绪,可以便宜行事,后来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以“训政”为名,重新临朝听政,与光绪帝一起坐在须弥宝座上接受群臣叩头谢恩,三呼万岁。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话在慈禧的面前被打破,有大臣奏对政务,全凭慈禧一一裁决,光绪只是在一旁默然不语,有时候,慈禧觉得不妥当,用胳膊肘碰他,示意他说两句,光绪才提起精神,胡乱应付两句,说的不妥,还要遭到慈禧的斥责。
有一次,光绪听说英日同盟,很是担心,认为这对中国极其不利,慈禧当即厉声呵斥道:“外交上的问题,不要随便发言,如果传到外面去怎么办!”光绪一时不解,顶了一句:“就是传出去又何妨?”,慈禧大怒,居然举起拐杖就要责打光绪,吓得光绪连忙跪倒求饶,这种情况非只一次、两次,往往要李莲英从中调解,慈禧怒气才能稍息。
慈禧和光绪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何下起来手都不会软呢

慈禧和光绪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何下起来手都不会软呢本文导读: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所以大清朝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朝,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伙说一说这个皇朝一位赫赫有名却名声不太好的女人。
她是光绪皇帝的亲姨妈,她的权利高峰也在光绪皇帝年间,她杀伐决断、能屈能伸,可谓是女中豪杰,但她又缺乏政治信心,为了自保享受安年,将我国国土私自割据给了外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停战协定》和《中法新约》。
说到这里,想必有不少朋友们已经知道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垂帘听政”者慈禧太后了吧。
慈禧本命叫叶赫那拉.玉兰,这个姓氏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是贵族中的贵族了,入宫之后的她成为了咸丰皇帝的贵人,生下皇子之后才被封为懿贵妃,一时间显贵尊宠无人能及,那么她又是怎样从一介后妃一路升级打怪成为一个皇朝的实际掌权者的呢?1861年,慈禧的老公咸丰帝驾崩,这个时候她就和咸丰皇帝的正妻孝贞显皇后一同被尊为皇太后,也就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慈安太后,而慈禧作为现任皇帝的亲姨妈,再加之她性格要强,所以无论后宫前朝她都要掌握直接的话语权,就连皇帝晚上翻牌子她都要管。
别说古代,就是到了现在,有这么一位婆婆,也够当儿媳妇的受了,可慈禧千算万算没有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仅仅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就驾崩了,这个时候一向有主见的慈禧在悲痛之余做了一个举动,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大伯子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纳入麾下,成为自己的傀儡,这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很多人只知道光绪皇帝是咸丰帝亲兄弟的儿子,也算是正儿八经的皇家的血脉,但其实光绪帝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慈禧的亲外甥,因为当时慈禧嫁给咸丰之后,她的亲姐姐就嫁给了爱新觉罗·奕譞为福晋,但这看上去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政治权力的博弈中不堪一击。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慈禧多次反对光绪维新变法,甚至将他软禁在瀛台,让这个皇帝名存实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帝为什么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光绪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九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
由于载湉的实际生日正好与某位先帝的忌日相同,不能摆宴庆祝,所以其父醇亲王将其生日提前两天,改为六月二十六日。
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
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
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
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
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
阿鲁特氏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
他事先吞服了生鸦片,然后去见慈禧。
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
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
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
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
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
— 1 —
墓前倒地死去。
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我们无论从电视中还是在史书上看到,光绪无论在何处拜见慈禧时,都要叫她“亲爸爸”。
这种称呼的确令人感到离奇与费解,一般人以为这可能是满族人的习俗叫法罢了。
其实不然,这种别出新裁的称呼,看来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因为慈禧是咸丰的皇贵妃,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
慈禧曾解释道:“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
而且慈禧之子同治与光绪是堂兄弟,同治死后由堂兄继位也是符合皇家礼法的。
加之慈禧实行了同治、光绪两朝的“垂帘听政”,实际处于太上皇的至高地位。
所以慈禧喜欢光绪以男性的称呼来叫她“爸爸”,而且在前面加一个“亲”字,以显示她的尊贵、威严与亲热,所以出现了这种不寻常的叫法。
慈禧特别注重对光绪进行封建孝道教育:光绪一进宫就要他改口称慈禧为“亲爸爸”(满语意“皇阿玛”)这是慈禧以“太上皇”自居的权欲心理,要光绪以男子的称呼耒叫她,以显示她的至尊威严。
她多次传谕翁同龢,要他格外侧重于“孝”的教育,除把启蒙时所读的“二十四孝”不断温习,做到温故知新外,还特别要讲授《孝经》一书,按照“母子君臣”的伦理,不断对光绪进行灌输、强化教育。
因此可以说光绪帝从他被接进宫起就踏上了一条被慈禧预先安排好的悲剧之路。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