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讲,含35S标记的 蛋白质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全存在于上清液中。实际上, 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
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
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关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核酸
B )
B. 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 脱氧核糖核酸
D.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表。从表中可知( C )
实验 组号 接种 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终于在1952年,由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找 到了一种理想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通过噬菌 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而证实了… …
三、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 菌 体
——用32P标记 (含P)
——用35S标记 (含S)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吸附
释放
注入核酸
装配
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无毒R型活细菌 有毒S型活细菌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正常 小鼠死亡 小鼠正常
无毒R型活细菌 +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死亡 S型活细菌
第四组
无毒R型活细菌 +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死亡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
亲代噬菌体 原宿主细菌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
DNA 35S标记 蛋白质
无32P标记 DNA 无35S标记 蛋白质
DNA有32P 标记 外壳蛋白无 35S标记
DNA是遗 传物质
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 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R型菌的培养基
R型菌的培养基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思考: 你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 设计思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 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 谁是遗传物质。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三、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含P)
40%
——赫尔希和蔡斯
R型菌
(粗糙、无毒性)
S型菌
(光滑、有毒性)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R型无毒 S型有毒
加热杀死 的S型无毒
R型转化为S型 转化因子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格里菲思(英1928)的实验结论: 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 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它将无 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烟草花叶病毒(TMV)
问题: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东莞中学生物科组
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RNA是遗传物质
常见RNA病毒:HIV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甲型 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 噬菌体等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作业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能力提升A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作业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力提升A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D.用B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A型TMV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种子代病毒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发生改变B.整合到R型菌内DNA分子片段能直接表达合成荚膜多糖C.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叶片实验两者实验设计思路一致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①S型细菌的DNA 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细菌的DNA DNA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5.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
高中生物人教2019版必修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

3.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讲义 学生版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__________的重要性,但是认为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与现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结论(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③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能使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注:通过酶解法,将物质一个个的排除,通过观察剩余提取物的转化活性来寻找转化因子,这就是实验设计的“减法原理”。
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 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
(1)结构(2)生活方式: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3)噬菌体的侵染过程:A.噬菌体中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蛋白质特有的元素是________,P几乎全部存在于DNA中。
B.子代噬菌体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来源于__________,但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几乎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T2噬菌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在肺炎链球菌体内增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一、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1)S型细菌: 型细菌: •菌落光滑 •菌体有夹膜 •有毒性
(2)R型细菌: 型细菌:
•菌落粗糙 •菌体无夹膜 •无毒性
2、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 T2噬菌体 噬菌体DNA是遗传物质,而 是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 不是蛋白质。 不是蛋白质。
四、艾弗里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评 价 艾弗里的实验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信服, 艾弗里的实验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信服, 因为,实验室里很难在S 因为,实验室里很难在S型细菌中提取出纯度 。 为100%的DN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就是在艾 的 弗里实验基础上的改进,应该更有说服力。 弗里实验基础上的改进,应该更有说服力。 但也有人认为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虽能很好 说明了T 噬菌体DNA是遗传物质,并不能很 是遗传物质, 说明了 2噬菌体 是遗传物质 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 进入细菌, 进入细菌,所以无法知道蛋白质对遗传是否有 作用。 作用。
综合上述实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综合上述实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含有DNA的生物体 的生物体DNA是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 含有 的生物体 是遗传物质 不含DNA,只含 的生物RNA是遗传 不含 ,只含RNA的生物 的生物 是遗传 物质( 物质(如TMV和HRV、流感病毒、脊髓灰质 和 、流感病毒、 炎病毒、脑炎病毒、新城鸡瘟病毒等)。 炎病毒、脑炎病毒、新城鸡瘟病毒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不能证明DNA是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不能证明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要的遗传物质? 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是遗传物质, 只能证明 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要综合各种生物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要综合各种生物 的情况。 的情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主要以发现遗传物质的本质的发现史为主线,首先由早期科学家关于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的争论,引出经典实验:肺炎链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主张。
学生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知道染色体在遗传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科学史素材,体现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认知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推进过程,而这也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不同生物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学习与探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科学思维:通过梳理DNA可能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和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层层论证,锻炼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几个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环节,同时利用“减法原理”进一步完善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及能力。
4.社会责任:体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严密的逻辑推理,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辩证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质的认识;格里菲思活体转化实验与艾弗里设计的离体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1.对噬菌体的认识历程讲解:噬菌体的结构和生存方式。
噬菌体学派创始人——德尔布吕克和埃里斯的工作,分析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德森等科学家对噬菌体失活的研究。
2.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实验方案讨论:假说演绎的分析过程①如何“追踪”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看它们是否注入大肠杆菌?②选用何种元素对蛋白质分子和DNA 分子进行标记? 如何标记?能否同时标记?③多长时间后进行放射性检测较为适宜?④怎样使噬菌体外壳从大肠杆菌表面脱落下来,以便于检测?⑤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侵入细菌的只有噬菌体的DNA?讲述:实验结果分析(1)搅拌处理的曲线和数据分析搅拌可以把80% 左右的35 S 剥落下来;在这些硫释放的同时,只有30% 左右的噬菌体32P 释放出来。
3.1.2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学案第三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强化训练】1.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A.DNA是遗传物质 B. DNA能自我复制C. DNA能控制性状D.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3.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能证明()A. 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B. 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 RNA也是遗传物质D. 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A.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B.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C.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D.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7、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种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是()A.蛋白质B.DNA C.RNA D.核苷酸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正确的叙述是()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来自噬菌体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2-3.1生物必修2课堂教学课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验的基本思路:
分 离
1928年,格里菲思实验; 1944年,艾弗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斯实验; 195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肺炎双球菌 粗糙型(R) 光滑型(S) 特征 无荚膜、粗糙菌落、无毒 有荚膜、光滑菌落、有毒 抗原型(稳定) IR、IIR IS、IIS、IIIS
⑵.艾菲里试验: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这种活性物质是DNA。
结论:遗传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原理:P存在于DNA,而不存于蛋白质;S存在于蛋白质, 不存于DNA。
①.用32P标记T2噬菌体DNA ;
②.用35S标记T2噬菌体外壳。
赫尔希、蔡斯如何做到:
3、紫外线诱发突变时,最有效的波长均为2600埃;与DNA所 吸收的紫外线光谱一致;证明基因突变与DNA分子的变异密 切联系。 4、分布上:① DNA是所有生物所共有,从噬菌体、病毒、植 物一直到人类。② 而蛋白质则不同:噬菌体、病毒、细菌的 蛋白质一般不存在于染色体,只有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才由核蛋 白组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非细胞生物: 仅含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仅含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的发现——不含核酸的朊病毒。
作业: 1、用同时标记有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大 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是怎样 的? 2、用没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标记有35S 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是 怎样的? 3、用没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标记有32P 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是 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