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合集下载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 3章 第1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 分子上;2.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 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生命观念:从分子水平上,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DNA 适合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归纳出其在实验思路上的共同点,并概括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科学探究: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设计思路。

基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__蛋白质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____的重要性,但是认为__蛋白质__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细菌类型 菌体 菌落特点 有无荚膜 有无致病性S 型细菌有荚膜 R 型细菌表面 __粗糙__ 无荚膜 无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内含有 ,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

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实验分析:去除多糖、蛋白质、RNA 、脂质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去除DNA 后细胞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

(3)实验结论:__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学习目标一: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有哪些?学习目标二: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原理、科学家、实验过程、结论是什么?学习目标三: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科学家、实验过程、结论是什么?学习目标四:如何理解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与“减法原理”?(教师)学习目标五:自学检测:1到10题为单选题,11到14题为不定项选择题,选全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3分,每小题5分,共70分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作为转化因子的物质分别是()A.R型细菌和蛋白质B.S型细菌和多糖荚膜C.R型细菌和DNA D.S型细菌和RNA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A.DNA B.蛋白质C.RNA D.糖类3.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可能产生S型细菌,该物质是()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B.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C.S型细菌的DNA D.S型细菌的蛋白质4.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艾弗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需经过短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6.艾弗里实验证明了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蛋白质B.DNAC.荚膜多糖D.脂肪7.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A.RNA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梳理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遗传物质是DNA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材料:健康小鼠;S 型肺炎双球菌(菌体 多糖类荚膜,菌落 , 毒性。

)R 型肺炎双球菌(菌体 多糖类荚膜,菌落 , 毒性。

)方法:将R 型活细菌与 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现象:小鼠 ,并且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细菌,而且这些S 型活细菌的后代 。

结论: 。

推论: 。

方法: 对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 和鉴定,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的培养基中。

现象: 只有加入了 ,R 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 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 分解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 。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被35S 标记的T 2噬菌体(实质是标记了T 2噬菌体的 成分)被32P 标记的T 2噬菌体(实质是标记了T 2噬菌体的 成分)方法: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详见教材P45图3—6) 现象1: 用35S 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 中;用32P 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 中;说明 。

现象2: 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 ,但却不能检测到 。

说明 。

结论: 。

四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材料:烟草;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 ,只含有 和 )方法:先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分离出RNA 和蛋白质,再分别将它们涂抹到烟草叶片上。

现象:从该病毒中提取的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结论: 。

五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 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小结:遗传物质是蛋白质——→遗传物质是DNA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练习:教材P46例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能贮存大量遗传信息B.遗传物质能准确复制,传递给下一代C.只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有两种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的A、B、C、D 4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S型活细菌的DNA、DNA+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验结果发现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A.DNA B.DNA+DNA酶C.蛋白质D.多糖3、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不是遗传物质③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糖类不是遗传物质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③④课后作业:《学习与评价》P37同步测评。

四川省塔山中学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四川省塔山中学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过程:导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运用。

4.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____________(大多数生物)(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三、巩固练习()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2.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B.S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提取物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活R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D.R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混合物()3.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菌能够单独转化为S型菌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同位素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A. ①②④③B. ②①④③C. ④②①③D. ②①③④()5.用32P标记噬菌体内部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这种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可含有A、32PB、35SC、32P和35SD、二者皆无()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细胞中的DNA大多在染色体上C.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S型DNA和R型活菌混合的培养皿中,最后会出现哪种菌群?(多选)A.S型死菌B.R型活菌C.R型死菌D.S型活菌()8.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多选)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定义和结构。

解释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

强调DNA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来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深入理解DNA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DNA的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描述DNA的双螺旋结构。

让学生了解DNA的碱基配对原则。

2.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特点。

解释DNA的碱基配对原则(A-T,C-G)。

2.3 教学方法:使用模型或图解来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观察DNA的碱基配对。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或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DNA的复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DNA复制的步骤和机制。

解释DNA复制的重要性,如遗传信息的传递。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来展示DNA复制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观察DNA复制。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或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复制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DNA的遗传变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的遗传变异现象。

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DNA的遗传变异类型,如点突变、插入和缺失。

解释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研究或实例来说明遗传变异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探讨遗传变异的意义。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或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对DNA遗传变异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DNA的遗传实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NA的遗传实验方法。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学习目标】1.评述并总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2.尝试运用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实验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养成团队意识和严谨、创新的思维习惯【知识回顾】1.19世纪中期,孟德尔提出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20世纪初,约翰逊给“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一。

2.20世纪初,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上。

3.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

【学习过程】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交流讨论】1.请从肺炎双球菌的菌落、荚膜和毒性三个方面对R型细菌和S型细菌进行比较,并试推断肺炎双球菌的毒性与哪种物质有关。

2.与第一组比较,第四组小鼠死亡是因为R型活细菌的作用吗?是因为死的S型细菌的作用吗?第四组小鼠死亡是什么的作用结果呢?3.第四组实验小鼠体内的S型活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活的R型菌转化成了 S型活菌)?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小组活动】设计实验帮助格里菲斯探究导致R型活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实验课题:探究S型细菌体内到底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实验假设:S型细菌体内的DNA是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

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过程和结果:2.艾弗里实验结论是什么?你认为他的实验有何不够严谨的地方吗?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知识链接一病毒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唯一的生命特征是借助活的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酶、能量和场所进行增殖。

核酸和蛋白质是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根据宿主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绝大多数病毒的复制可分为下列五步:吸附一侵入一合成一组装一释放。

1.如右图所示,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在其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仅蛋白质中含有硫,则其蛋白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 DNA的基本元素组成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思考: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 ____和_______ __。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认识水平如何2.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 实验材料:小鼠、肺炎双球菌(S型、R型)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R型细菌2. 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2.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3、第四组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是怎样出现的4、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化为活S型细菌(二)艾弗里的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的纯度越,转化就越有效。

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实验结论: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1. T2噬菌体的介绍:(1)结构: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构成,头部内含有。

(2)增值特点: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值。

3.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导学案

3.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导学案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 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自学案: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因为它是由多种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着遗传信息。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和。

脱氧核苷酸有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遗憾的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讨论:观察图3–1,总结几种脱氧核苷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练一练:结合当时人们对DNA的认识,判断下列哪种碱基不可能在DNA的结构中()A、CB、UC、TD、A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⑴实验材料:1928年,格里菲思以为实验材料。

⑵肺炎双球菌的类型:提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单细菌大量繁殖后,便可肉眼看到的细胞群。

⑶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及结果:①R型活细菌+小鼠→小鼠;②S型活细菌+小鼠→小鼠,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③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小鼠;④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小鼠→小鼠,并从小鼠体内分出。

把这些细菌培养后发现,其后代也是,即这种形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⑷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

2、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体外转化)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和鉴定。

⑴实验过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和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学习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自主学习】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特点
荚膜菌落表面有无毒性是否致病类型
S型
R型
提示【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①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_________。

②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______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

③注射__________的S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④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小鼠体内分离___型活细菌。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_______。

3、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
结论:转化因子是_______。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__,它的组成成分只有__________
侵染大肠杆菌后,在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2、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1)过程
第一步:培养标记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有35S的培养基→获得含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有32P的培养基→获得含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标记T2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获得蛋白质含有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获得DNA含有标记的噬菌体。

第三步:分别用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四步:搅拌、离心、放射性检测。

(2)结果: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中;含有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3)结论: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探究学习】
❤【探究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对比第一、第二组实验分别说明:R型细菌____毒,S型细菌____毒。

2、对比第二、第三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____毒。

3、在第四组中是什么导致了小鼠的死亡?
4、在第四组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S型活细菌,说明什么?
(参考选项A:S型细菌没被彻底杀死。

B:S型细菌死而复生。

C:R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

为什么选择这个选项?)
5、该实验的推论是什么?
❤【探究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1、实验的设计思路:
2、添加最后一组加入DNA酶的实验有什么作用?
3、实验结论:是转化因子。

4、为什么艾弗里的实验没有没有使世人完全信服?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1、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2、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3、实验中用什么方法追踪蛋白质和DNA?
4、用什么元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为什么?
5、如何使得噬菌体带上放射性?
6、搅拌、离心的目的?搅拌不充分会怎样?
7、如用35S标记噬菌体,放射性强的是哪部分?新形成的噬菌体是否检测到放射性?
说明什么?
8、如用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强的是哪部分?新形成的噬菌体是否检测到放射性?
说明什么?
9、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10、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实验,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这是为什么?
11、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实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这是为什么?
❤【探究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
(2)过程及结果
(3)结论:是遗传物质。

2、说出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
(1)真核生物:(2)原核生物:
(3)病毒:
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五、【巩固练习】
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
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2.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4、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